Yoana Wong Yoana Wong

原發性肝癌15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有時良好肝病活動AFP亦可呈反覆波動、持續低濃度等動態變化,但必須警惕肝病活動的同時可能有早期癌存在。 2.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是由於肝癌晚期肝功能嚴重損害而導致失代償表現,是肝癌常見的一種嚴重並發癥,也是肝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肝病功能損害表現,二是腦病表現。 故臨床應用於肝癌的定性定位診斷;如用於AFP陰性肝癌的定性診斷;鑒別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肝外轉移灶的診斷和肝腺瘤的診斷。

在治療上應消除肝性腦病的誘因,控制感染,減少氨的攝入和體內形成,促進氨的排泄,改善肝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應用支鏈氨基酸、廣譜抗生素以及對癥支持治療。 20世紀50年代初期,已有實驗證實瞭抗體在體內的導向作用,由於當時抗體制備條件和技術尚不完善,大大影響瞭導向治療的發展。 1975年應用雜交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獲得成功以來,特別是80年代後,導向治療取得瞭突破性進展,並逐漸從實驗研究過渡到臨床應用。 有學者認為痰熱瘀互結僅僅體現瞭“陽氣先結,陰氣後亂”的癌前病變基礎。 癌腫的發生是在此基礎上,機體受一種或多種因素影響改變瞭內在環境,使原有的痰、濕、氣、瘀等病理產物發生質變,凝聚為癌毒,留滯於肝,形成“惡肉”。 癌結節的本質就是“惡肉”,它與痰瘀有質的區別。

原發性肝癌: 膽管癌發病及存活率

如果是肝臟內的細胞所引發的癌病,稱為「原發性肝癌」;若然是肝外的癌細胞透過血液或其他途徑擴散至肝臟的話,則稱為「轉移性肝癌」。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肝癌患者常合並有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常因門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而肝癌及門靜脈癌栓可以加重門靜脈高壓,使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原發性肝癌2023 ④影像學各種顯像常示肝內有大小相仿、散在的多發占位。

原發性肝癌

插管以超過胃十二指腸動脈和胃右動脈為宜,最好能超選擇插至患側肝動脈。 常用的化療藥物有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阿黴素)、卡鉑、絲裂黴素、甲氨蝶呤等。 栓塞劑常用碘油和吸收性明膠海綿,藥物微球也已大量用於臨床。 方法有三明治法,雙動脈栓塞法,動脈、門靜脈聯合療法及動脈升壓化療等。 第1次TAE目的是阻斷腫瘤的動脈血供,第2次則是阻斷已建立的側支循環。

原發性肝癌: 1 原發性肝癌的流行病學資料

CT檢查:CT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對肝癌的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可檢出直徑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 原發性肝癌 ,所以這些患者都要持續控制自己的肝炎情況;如果是酒精性肝炎當然就是不能喝酒,脂肪肝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況。 余明隆說,肝癌容易復發的原因,是因為肝機能已經不好,像是B、C型肝炎,還有酒精性肝炎本來就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就算切掉了已經發展出來的腫瘤,但因子並沒有去除,所以再發生肝癌的機率也就很高。

  • E.促進微血栓廣泛形成,導致肝癌組織微循環障礙。
  • 余明隆說,肝癌容易復發的原因,是因為肝機能已經不好,像是B、C型肝炎,還有酒精性肝炎本來就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就算切掉了已經發展出來的腫瘤,但因子並沒有去除,所以再發生肝癌的機率也就很高。
  • 近年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已廣泛用於臨牀,除顯示佔位病變外尚可顯示測量進出腫瘤的血流,以鑑別佔位病竈的血供情況,推測腫瘤性質。
  • 我們采用脫唾液酸糖蛋白受體攜帶反義基因藥物,能對肝癌細胞的生長、分化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而對正常肝細胞無毒性。
  • 此法可合併瘤內注射碘化油或TAE,以提高對大於3cm肝癌的療效。

肝癌指的是肝臟出現惡性腫瘤,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破壞四周組織或入侵其他器官。 帶有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的人屬高風險族群,應接受適當的治療以減低病變風險,並應定期檢查肝臟健康,以及早發現問題。 經股動脈插管至肝動脈,注入栓塞劑(常用碘化油)和抗癌藥行化療栓塞。 (三)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可行肝動脈結紮或動脈栓塞術,也可作射頻或冷凍治療。 如全身情況較好,病變局限,可行急診肝葉切除術。 (一)繼發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肝臟血源豐富,其他癌腫可轉移至肝臟。

原發性肝癌: 膽管癌預防方法

手術切除是理想的根治方法,但僅限於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者,若有合併其他內科疾病,如心臟衰竭、慢性肺病、腎臟衰竭、心肌缺血的病人,就不適合接受切除手術。 另一方面,雖然繼發性肝癌的治療以源頭癌症為主,但轉移至肝臟的癌細胞也可視乎情況而採取局部控制的措施,例如若腫瘤較小或數量不多,可以用手術或射融消融清除,提升控病的效果。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2023 放射治療:對一般情況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無黃疸、腹水、無脾功能亢進和食管靜脈曲張,癌腫較侷限,尚無遠處轉移而又不適於手術切除或手術後復發者,可採用放射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本法對診斷本病有相對的特異性。

原發性肝癌

如果在掃描時,發現動脈相顯影強度增加,而在靜脈相則減少,這是肝細胞癌的特徵,但若依然無法表現出,可考慮使用特殊顯影劑(健保不給付)的核磁共振掃描(MRI+Primovist)。 如果一個B型肝炎帶原者,或肝硬化的病人有持續胎兒蛋白度數升高,並有這些電腦掃描特徵的肝臟腫瘤的話,可說是診斷出肝癌了。 如無法確定肝腫瘤是原發性肝癌或是轉移性肝腫瘤,則可能有必要用針穿刺過皮膚作活體切片檢查,但必須在安全的情況下才可進行。 活體切片檢查後出血,對有血小板數目降低﹐血液凝固時間延長,血管高壓(門脈高血壓)的肝硬化病人可能構成生命危險,也有造成腫瘤隨著穿刺路徑擴散的危險。 早期治療是改善肝癌症狀的最主要方法,其中以根治性的切除療效最佳;針對不能切除的肝癌組織,可以透過不同療法將腫瘤縮小後再進行二步切除;無法切除的肝癌細胞,則多採化學治療為主。 此外,也有新興的肝動脈化療栓塞療法可作為治療參考,同時輔以中醫中藥、免疫治療以及其他的支持療法等綜合措施。

原發性肝癌: 3 原發性肝癌的病理改變

①抗體載體:在導向治療中,抗體載體是常用的一類載體,目前在肝癌治療中常用的抗體載體有:甲胎蛋白抗體、鐵蛋白抗體、抗人肝細胞癌抗體、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體。 由於IGF-Ⅱ及其受體在肝癌細胞中高表達,其抗體既有阻斷肝癌細胞自分泌生長鏈的作用,又可以作為導向治療的靶點,目前應用IGF-Ⅱ、IGF-ⅡR抗體進行的導向治療正處於研究階段。 A.化療與栓塞療法:經肝動脈註入化療藥物,順鉑80mg/m2或多柔比星50mg/m2或多柔比星40mg/m2+順鉑70mg/m2,與碘化油混合,緩慢灌註,使癌灶受到缺血和化療藥物的雙重打擊。 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對不能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是一種最佳的治療手段。 為瞭減輕全身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肝癌的治療效果,臨床上進行瞭許多藥物應用研究發現,聯合化療較單一化療療效好且副作用輕。

原發性肝癌

廣義而言,凡瘤體占肝體積70%以下而門脈主幹無癌栓者,皆可行TAE或TACE治療。 合並有大量腹水、重度食管靜脈曲張者,可先行對癥治療,減少腹水和註射硬化劑或套紮曲張靜脈後行TAE治療,這些屬於TAE治療的相對適應證。 ④普查工作的組織:應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癌癥的防治知識及癌癥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對高危人群的宣傳工作尤應註意既能使其認真對待,定期接受檢查,又避免不必要的緊張。 納差、惡心、嘔吐:常因肝功能損害、腫瘤壓迫胃腸道所致,其中以納差為常見癥狀,病情越嚴重,癥狀越明顯。 ④局部擴散:肝癌細胞可以直接侵襲和浸潤周圍肝包膜,近肝被膜的癌結節亦可浸潤鄰近器官和組織,如橫膈、胃、結腸、右側胸腔等。 原發性肝癌 7.肝癌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指一類具有癌變傾向,但不一定演變成癌的病變。

原發性肝癌: 肝癌分期

晚期肝癌,肝體積明顯增大可達2000g以上。 癌組織可局限於肝的一葉(多為右葉),也可彌散於全肝並大多合併肝硬變。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狭义的肝癌即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肝癌。 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 原發性肝癌 在我国,肝癌的高发区包括江苏启东和海门县,广西扶绥,广东顺德等地。 目前认为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个因素的协同作用,经过启动、促癌和演进等多步骤过程,以及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5.繼發感染 因癌腫長期的消耗,抵抗力減弱,尤其在放射和化學治療後血白細胞下降者,易並發各種感染,如肺炎、腸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門脈高壓性胃病:由於門靜脈高壓,導致胃黏膜血流減少,黏膜下層廣泛水腫,黏膜缺血、缺氧、代謝障礙、胃黏膜屏障受損功能降低。 超聲檢查呈液性暗區,已能診斷,必要時可加作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進入病灶是其特點。 B.肝功能受損:TACE可導致SGFT、膽紅素一過性升高,多在1~2周內恢復正常。 在肝硬化、門脈主幹癌栓者容易並發肝功能衰竭。

原發性肝癌: 癌症常見用詞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本法对诊断本病有相对的特异性。 原發性肝癌 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原發性肝癌2023 原發性肝癌2023 如同时检测AFP异质体,可使阳性率明显提高。 臨床表現發熱,肝區疼痛和壓痛明顯,反覆多次超聲檢查常可發現膿腫的液性暗區,超聲導引下診斷性肝穿刺,有助於確診。 2結節型:肝癌由許多大小不等的結節組成,也可由數個結節融合成大結節,常伴有明顯肝硬化,手術切除率低,預後較差。 部分病人肝臟不大,且肝癌包膜下癌結節破裂的臨床表現酷似膽囊炎,亦有因右肝癌結節破裂口較小,少量血液緩慢流至右下腹而誤診為闌尾炎。

  • 阿黴素40~60mg第一天,繼以5Fu500mg~750mg靜脈滴注連續5天,每月一次連續3~4次爲一療程,上述方案效果評價不一。
  • 出血量較大者可在短時間內出現低血壓、休克、腹水等表現;如出血緩慢,臨床癥狀可不明顯,僅表現為貧血癥狀,直到影像學檢查或腹腔穿刺時才被發現。
  • 對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經肝動脈輸註125I標記的抗人肝癌單抗聯合肝動脈結紮術後75%~78%的患者出現AFP下降,肝癌縮小。
  • 肝脏是最常见的癌转移靶器官,肝细胞和免疫细胞共同营造了“促转移微环境”。
  • ②結節中結節:在高回聲型腫瘤區內具有不同回聲的結節,提示肝細胞癌中生長的新瘤竈。
  • 產生射線的來源可以在體外,也可以放置在體內。
  • 根治性手術切除適用於腫瘤只影響一邊的肝葉而肝功能正常的病人,約佔病人的兩成。

當肝癌結節發生壞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內出血,出現腹膜刺激徵等急腹症表現。 原發性肝癌(primary 原發性肝癌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死亡率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於胃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區的農村中則占第二位,僅次於胃癌。 我國每年死於肝癌約11萬人,佔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 由於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結合超聲顯像對高危人群的監測,使肝癌在亞臨床階段即可和出診斷,早期切除的遠期效果尤為顯著。

原發性肝癌: 10 原發性肝癌的預防

以上說明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關係密切,是肝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近年來丙型肝炎與肝癌關係引起注意,我國資料顯示肝細胞癌中5~8%患者抗HCV陽性,對照組爲0~2%,肝癌病例中抗HCV與HBV合併感染者多,HCV與肝癌的關係在日本極爲重要,在中國還有待證實。 肝硬化與肝癌關係亦令人注目,在500例肝癌屍檢材料中,肝癌和肝硬化合併率爲83.6%,肝硬化與肝癌伴發率爲49.9%,其中大結性肝硬化佔73.3%顯示肝癌與肝硬化關係密切。 原發性肝癌2023 在合併肝硬化者中56.5%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動性肝炎病變,說明肝硬化尚在進行中。

肝臟中會產生的腫瘤有惡性的也有良性的,不同的狀況其治療方式與疾病預後會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必須利用各種方式來做最正確的鑑別診斷。 肝癌治療的方法,目前包括手術切除、肝臟移植、肝動脈血管栓塞、超高頻肝腫瘤局部燒灼術、冷凍治療、局部治療法如酒精注射法、微波凝固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免疫療法等。 本文將介紹此疾病的基本學理,及各項治療的說明。 ⑴實時超聲顯像:超聲顯像以其顯示實質軟組織臟器病變的靈敏度高和對人體組織影響小兩大特點以及費用低廉而廣泛用於臨床,隨小肝癌逐漸增大超聲顯像顯示內部回聲由低回聲高回聲、混合回聲變化。 直徑小於2cm的腫瘤常見低回聲結節型;2~3cm者顯示低回聲與周圍回聲頻率相同;3~5cm者多為周圍低回聲;而5cm以上者多為高回聲或混合回聲。

原發性肝癌: 治療

A.主要用於失去手術切除機會,癌腫大而邊界較清楚,包膜完整,一般情況尚好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B.多個癌灶、位置特殊、術後複發、不宜採用放、化療的患者。 ②禁忌證:A.重度黃疸、腹水,一般情況差者。 ③方法:在B超或CT引導下經皮經肝達癌灶,無水酒精的用量根據腫瘤大小而定,腫瘤直徑≤3cm,2~5ml/次;直徑≥3cm,10~20ml/次,1~2次/月,4~6次為一療程。 由於酒精滲出可刺激被膜和腹膜引起腹部劇痛,因此在注射完酒精後應邊退針邊推注1%利多卡因2~3ml,迅速拔針後局部按壓片刻。 部分病人術後體溫可升高至38℃左右,少數病人ALT一過性升高,這些併發症一般無須處理可自行消退,重者則採用對症治療。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