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薄扶林花園凶宅2023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薄扶林花園凶宅

1970年代中期,隨著修院建築旁邊的牛奶公司薄扶林牧場由香港置地改建為大型住宅發展項目(即後來的置富花園),修院用地也落入地產發展商手中。 薄扶林花園凶宅2023 薄扶林花園凶宅 薄扶林花園凶宅2023 及後,隨著聖華學校於1977年遷入沙田禾輋邨[1],原址建築物得以騰空拆卸,重建後成為為今日的薄扶林花園。 薄扶林花園凶宅 薄扶林花園凶宅2023 1883年香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落成,為香港提供自來水,泉水來自太平山,由管道引至水塘。

薄扶林花園凶宅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纂的《新安縣志》,曾經提及薄扶林村是港島上的三條村落之一(另兩條為赤柱村及香港圍)。 薄扶林花園分為第1至6座,每座樓高28層,其中第1、3、4、6座每層6戶,每座設有168個單位;第2、5座每層8戶,每座設有224個單位,而各個單位的建築面積介乎約520至1,345平方呎。 1860年左右薄扶林是英國商人的夏季避暑區,山腰、山頂別墅林立,山頂有守望者房屋數間,戶外有旗桿,凡有輪船到港,守望者升旗為號。 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薄扶林花園凶宅

薄扶林花園原址為1842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區興建的聖母無原罪修院太古樓,修院於二戰時停辦。 後來修院建築於1951年成為天主教聖華學校的第一代校舍,並於1957年與聖神修院開始共用,直至後者於1964年遷至黃竹坑現址為止。 薄扶林花園凶宅 1970年代中期,隨着修院建築旁邊的牛奶公司薄扶林牧場由香港置地改建為大型住宅發展項目(即後來的置富花園),修院用地也落入地產發展商手中。 及後,隨着聖華學校於1977年遷入沙田禾輋邨[1],原址建築物得以騰空拆卸,重建後成為為今日的薄扶林花園。 至於附設於修院的「露德聖母堂」,則於1982年獲重置於置地為教區代建的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校舍內[2]。

  • 位於薄扶林的薄扶林村,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時,約有二千餘人從其他地區避難到此,成為香港島較早的原居民。
  • 1970年代中期,隨着修院建築旁邊的牛奶公司薄扶林牧場由香港置地改建為大型住宅發展項目(即後來的置富花園),修院用地也落入地產發展商手中。
  • 至於附設於修院的「露德聖母堂」,則於1982年獲重置於置地為教區代建的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校舍內[2]。
  • 1970年代中期,隨著修院建築旁邊的牛奶公司薄扶林牧場由香港置地改建為大型住宅發展項目(即後來的置富花園),修院用地也落入地產發展商手中。
  • 薄扶林花園分為第1至6座,每座樓高28層,其中第1、3、4、6座每層6戶,每座設有168個單位;第2、5座每層8戶,每座設有224個單位,而各個單位的建築面積介乎約520至1,345平方呎。
  • 後來修院建築於1951年成為天主教聖華學校的第一代校舍,並於1957年與聖神修院開始共用,直至後者於1964年遷至黃竹坑現址為止。
  • 狹義的薄扶林僅指薄扶林村附近一帶,後來因為薄扶林道沿線地區發展,令人誤以為整條薄扶林道的沿線都是薄扶林範圍。

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當地居民過去曾多次要求政府給予跟新界原居民等同的權益,但被政府拒絕之餘,還面臨當作寮屋而被清拆的命運。

薄扶林花園凶宅

1885年香港牛奶公司於薄扶林村附近(置富花園現址),興建牧場,稱為薄扶林牧場,是香港的第一個牧場。 1911年香港大學在薄扶林北面成立[5],並在鄰近山麓興建行政大樓、教學大樓和大學宿舍,因而有不少大學職員和學生居住於薄扶林區。 狹義的薄扶林僅指薄扶林村附近一帶,後來因為薄扶林道沿線地區發展,令人誤以為整條薄扶林道的沿線都是薄扶林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第6座其中一戶由印度政府持有,作為印度駐香港總領事館外交官宿舍,另有一戶為另一國家的駐港領事機構宿舍。 薄扶林花園凶宅 1970年代香港政府頒佈一項名為「薄扶林延期履行權」的行政措施,以區內交通基建設施未完善為理由,限制區內的發展,使薄扶林中低密度發展的格局維持至今。 位於薄扶林的薄扶林村,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時,約有二千餘人從其他地區避難到此,成為香港島較早的原居民。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