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馬瑋謙15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馬瑋謙

馬氏曾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發展獎 — 藝術新秀獎(音樂)」、第16 屆大阪國際音樂比賽民族樂器組銀獎,並獲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系邀請擔任到訪藝術家 。 馬氏近年的主要演出包括於香港中樂團的「物換星移 — 仍在耳邊的喉管聲音」、「In The Mood 馬瑋謙 — 嗩吶、管合奏與重奏音樂會」、「中樂時光機 I」及「中樂時光機 II」等音樂會中擔任節目統籌、獨奏、主持,佳評如潮。 馬瑋謙2023 他多次與黃耀明、黃家強、周國賢、李幸倪、羅尚正等流行音樂人作跨界演出。

他最深刻的學習片段為每周的實習音樂會(Concert Practice),在這些演奏機會中,導師和同學對音樂的追求和堅持令他倍感壓力。 幸好,他將壓力化作練習的動力,每次實習音樂會他都將自己的演奏片段拍攝下來,以檢討不足。 而且音樂會結束後老師和同學願意跟他交流討論,使他獲益良多。 數字10和29在港產年輕嗩吶演奏家馬瑋謙身上,別具意義,也教人羨慕不已。 馬瑋謙2023 他擁有10年於香港演藝學院(演藝)接受名師指導的珍貴時光;年僅29歲,已出任香港中樂團(中樂團)嗩吶首席約四年,演奏事業漸上軌道。 這些得來不易的履歷,有賴他早在年少時便確立清晰目標,並獲得相關栽培。

馬瑋謙: 香港文匯網

孫圉生於上海,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十四歲轉學中提琴,一年後以最高分成績被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錄取。 2001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上音)學習,獲得中國全國中提琴大賽二等獎和北京青年樂器演奏家協奏曲三等獎。 2013年畢業後,他考進澳門中樂團,擔任嗩吶聲部樂師,公餘返港修讀演藝的音樂碩士(雙主修嗩吶及管),且在2015年畢業。

馬瑋謙

初中時代的馬瑋謙,因父親鼓勵而參加演藝的青少年音樂課程,鑽研嗩吶,學習正統基礎理論。 他曾以單簧管報考音樂事務處的音樂營,可惜由於沒有考取相關級別證書,面試時被其他人比下去。 由於小時候易受打擊,他對單簧管的熱愛程度驟減,也可能是緣份安排,他發現自己動靜皆宜的性格更適合演奏嗩吶。 2004年,他在馬德里蘇菲亞皇后音樂學院跟隨哈根四重奏的成員雷納. 艾斯勒音樂學院深造,在中提琴家齊默曼的指導下學習,於2009年獲得碩士學位,之後更以滿分的成績通過德國音樂會考核資格(等同德國博士學位)。 演出者介紹

馬瑋謙: 國際

今天他帶着使命感,致力探索嗩吶音樂更多的可能性,包括嘗試中西合璧,希望藉此將它廣泛推廣,務求打破這種中式樂器於大眾心目中固有的印象。 喉管看似是一件簡單的樂器,但音色獨特,是一件需要保有及發展的廣東特色樂器。 香港中樂團嗩呐首席馬瑋謙以廣東音樂、精神音樂及現代音樂等元素,向觀眾呈現喉管既有傳統的色彩,亦能衝破傳統規限,在音樂這個單純的載體上展現中國音樂的多融性及未來的可能性。 馬瑋謙 碩士畢業前,他已憑實力轉職至香港中樂團,成為嗩吶、管演奏家,並兼任音樂事務處演奏員;其後更成為中樂團的嗩吶首席。 作為中樂團嗩吶最年輕的首席,領導整個聲部,最大挑戰是要花時間跟各人建立互信。 馬瑋謙2023 他領悟到出任首席,不是要把自己當成標準,反而是要服務眾人,綜合大家不同的意見,令演奏合作取得更佳效果。

馬瑋謙

音樂會上半場以「復刻經典」精選來自大江南北的著名戲曲選段;下半場以「創新傳承」向聽眾展現具有前瞻性的世界首演作品。 觀眾務請準時入座,遲到者須待中場休息或適當時候方可進場。 由於亞洲足協成員國若需派隊參戰亞冠盃(亞協盃則不在此限),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包括當地球隊每季必須參與不少於 27 場頂級賽事(包括聯賽及盃賽);另外球季亦必須長達八個月或以上。 本賽季隊數增加至11隊,並以雙循環形式進行,合共二十週賽事;由上季起三季內暫停升降班制,故今季不設降班。 每次購買「大會堂樂萃」系列節目的正價門票,可獲以下優惠:

馬瑋謙: 馬瑋謙

除了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國際機場、搶耳音樂、西九文化區等各大機構邀請舉行跨界音樂會外,馬氏亦一直積極參與社區演出,致力用音樂回饋社會。 馬氏近年的主要演出包括於香港中樂團的「物換星移 — 仍在耳邊的喉管聲音」、「In The 馬瑋謙 Mood — 嗩吶、管合奏與重奏音樂會」、「中樂時光機 I」及「中樂時光機 II」等音樂會中擔任節目統籌、獨奏、主持,佳評如潮。 【大公報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5月底舉辦《戲》馬瑋謙嗩吶音樂會,以輕快嘹亮之聲為本年度「大會堂樂萃」系列揭開序幕。 本地嗩吶演奏家馬瑋謙將聯同多位中西樂演奏家,以中國戲曲音樂為主軸,帶來多首來自大江南北的著名戲曲曲目及全新的委約作品。

馬瑋謙

馬氏近年的主要獨奏演出,包括於 2015 年獲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邀請舉辦個人演奏會「馬瑋謙嗩吶與管演奏會」,同年在香港中樂團「中樂時光機」音樂會擔任音樂統籌。 馬氏曾於香港演藝學院協奏曲比賽中獲勝,與香港演藝學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管弦樂團版本的《百鳥朝鳳》。 香港新聞網4月12日電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五月底舉辦《戲》— 馬瑋謙嗩吶音樂會,以輕快嘹亮之聲為本年度“大會堂樂萃”系列揭開序幕。 香港新聞網4月12日電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5月底舉辦“戲”——馬瑋謙嗩吶音樂會,以輕快嘹亮之聲為本年度“大會堂樂萃”系列揭開序幕。 香港本地嗩吶演奏家馬瑋謙將聯同多位中西樂演奏家,以中國戲曲音樂為主軸,帶來多首來自大江南北的著名戲曲曲目及全新的委約作品。 師隨郭雅志、羅行良、劉海、夏博研及盧偉良主修嗩吶及管,並曾赴內地隨劉英深造嗩吶,及隨胡志厚深造管子。

馬瑋謙: 中國

別人在吃喝玩樂、享受假期時,你仍在努力,假以時日相信一定有滿意的回報。 於黃家強「It's alright LIVE 2013」演唱會中擔任嗩吶演奏嘉賓。 2013 年,他以麟⻆樂團成員身份於香港最大型音樂和藝術節 Clockenflap、藝穗會 Endless Summer 及 2014 年於山海屯音樂節等場合演奏樂隊原創歌曲。 馬氏曾為周星馳執導的《西遊.降魔篇》電影配樂作嗩吶錄音。 2014 年受香港演藝學院學院邀請為管子、嗩吶、笛子演奏嘉賓,參演創意藝術沙畫音樂會「鳥藍飛」。 音樂會下半場的主題則為「創新傳承」,馬瑋謙將帶來5首以嗩吶主奏的世界首演樂曲,包括《雪花》《流光幾轉》《寄生草謠》《牡丹狂想曲》和《入戲》,作品均以中國戲曲作為創作素材,部分更會加入電子音樂、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演出,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讓觀眾享受具前瞻性的音樂藝術體驗。

馬氏曾為香港青年中樂團及香港愛樂民樂團嗩吶首席,更曾於香港電台第四台節目「R4 Buddies」擔任音樂教室的嗩吶星級導師。 於 2015 年榮獲第 16 屆大阪國際音樂比賽民族樂器組銀獎。 現任香港中樂團嗩吶首席,著名中國吹管樂演奏家,精通嗩吶、管子、喉管、笛及簫等樂器,並將南北演奏風格融為一身。 自幼隨父親馬榮城學習中國管樂器,於香港演藝學院獲音樂碩士學位,雙主修嗩吶及管。 師隨郭雅志、羅行良、劉海、夏博研及盧偉良,並曾赴內地隨劉英深造嗩吶,及隨胡志厚深造管子。

馬瑋謙: 「馬瑋謙嗩吶與管演奏會」

他曾在德國、意大利、瑞士、韓國及國內舉行開室內樂音樂會。 馬瑋謙仍是本科生時,機緣下以嗩吶與伍敬彬博士合奏爵士樂,也接觸其他類型音樂。 對方發現他擁有良好的流行音樂觸覺,遂引薦他在黃家強的演唱會中,當嗩吶演奏嘉賓。 同時,他以本地The 馬瑋謙2023 Majestic 馬瑋謙2023 G麟角樂團創團成員身分,在香港最大型音樂和藝術節Clockenflap、藝穗會Endless Summer及山海屯音樂節等活動,演奏樂團原創歌曲。 馬瑋謙在修讀青少年音樂課程期間,有機會跟隨名師羅行良學習,水平突飛猛進,甚至燃點起將來加入香港中樂團的夢想。 當他考畢中五會考,成功向夢想踏前一步,就是入讀演藝音樂學院。

馬瑋謙

至於中樂於本港的前景如何,身為年輕音樂人,馬瑋謙認為中樂在港人眼中仍是帶點嚴肅。 正因固有形象,更令他決心要打破,宣揚傳統中樂和富有現代藝術視野的中樂。 中樂比其他音樂有更多發展空間和選擇,他積極創新,融合傳統中樂、爵士、放克、騷靈、流行音樂,甚至跨界多媒體,還包括為音樂劇《四川好人》及舞蹈演出配樂。 現今社會尚有不少空間給他和中樂團發揮,如樂團正籌備以5G網上4K直播音樂錄像,攝製演奏家特輯短片,亦推出一系列以中國節慶為題的中樂MV,藉此吸引公眾觀賞中樂演出。 馬瑋謙2023 最後,他勉勵有興趣以音樂為演藝事業的中學生,不要介意付出,要多參與相關的訓練及活動,在學階段先別太計較回報,說不定所獲得的經驗將能應用於日後的演奏當中。 在修讀相關課程時,應爭取多些時間磨練各種演奏技巧,別虛度光陰。

馬瑋謙: 香港中樂團

他坦言,當年需港澳兩邊走,經常趕船,十分辛苦;甚至試過一覺醒來,弄不清身在何處。 但既然修畢本科課程後,依然抱有繼續鑽研音樂的熱誠,便要立刻行動,努力進修,別讓那團火熄滅。 學士課程主要是打穩根基,碩士課程更多是打開欣賞藝術的視野,研究生需從事實踐研究,將理論運用到專業上,並要在專科上發揮其原創性。 馬氏近年嘗試在作曲領域中探索傳統與創新音樂之間的可能性。 於2020 年發表首支單曲《迴憶》音樂錄像後,多次獲邀舉行原創作品網上演出及拍攝主題音樂錄像。 音樂會上半場以「復刻經典」為主題,精選來自大江南北的著名戲曲選段 ; 馬瑋謙 下半場則以「創新傳承」為主題,向聽眾展現多首具有前瞻性的世界首演作品。

他在香港演藝學院取得音樂碩士學位,雙主修嗩吶及管,曾師隨郭雅志、羅行良、劉海、夏博研和盧偉良學習嗩吶及管,並赴內地隨劉英深造嗩吶,及隨胡志厚深造管子。 他曾為香港中樂團的多個音樂會擔任節目統籌、獨奏兼主持,亦曾與多位流行音樂人作跨界演出,近年嘗試在作曲領域中探索傳統與創新音樂之間的可能性。 近年主要獨奏演出包括2015 年舉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音樂顯才華系列:馬瑋謙嗩吶與管演奏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