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第137區好唔好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容納供13.5萬人,「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 上述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劃、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又指設立混凝土配料廠可作支持地區性住宅和商場業發展,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問及會否有隧道過海,發言人引述運輸及物流局研究指,興建隧道投資龐大,要確保能帶來一定的新發展機會,惟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認為暫時沒有充分理據。 造價方面,發展局未有確實估算數字,但強調項目填海規模不太,但已經能提供5萬伙,是未來重要的房屋供應,值得投資。

特首李家超提出發展將軍澳第137區,涉及紉50,000個單位,同時建議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 ,把將軍澳綫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 專業動力今日前往政府總部請願,指推動137區興建房屋計劃刻不容緩,建議興建將軍澳至港島跨海大橋/隧道,分流過海車輛,冀可惠及毗鄰的環保區,告別以往的開荒牛模式,並期望明日(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至於東九龍線,他表示,由於鐵路走線沿線地勢起伏,受重型鐵路的爬升能力所限,部份路段須深入地底,預計工程會有相當大的技術困難,主要是克服山勢所造成的技術問題。

第137區: 人口

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中國碳化矽(SiC)外延晶片製造商天域半導體最新估值接近人民幣(下同)130 億元,堪稱超級「獨角獸」,為東莞乃至大灣區罕見半導體「獨角獸」,展現大灣區全力製造晶片的決心。 政府外判工蛇王成風,工作時間瞓覺做運動,街道垃圾無人清,主責部門卻放任懶理,任由公帑被浪費。 第137區2023 過往養不少「大懶蛇」員工的食物環境衞生署再下一城,被市民揭發西環士美非路熟食中心有通宵更清潔外判工當值時「蛇王」,工作毫不認真,躲懶不清潔該熟食中心,更全組總動員大覺瞓,甚至自備充氣床墊及眼罩幫助入眠,十分養生。

第137區

發局展文件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當局料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當中涉及約1.26萬個單位。 發言人指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以最高地積比7.5倍計算,料可提供約5萬伙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第137區: 建築廢物處置設施服務熱線

發言人續指,「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第137區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第137區2023 政府計劃在將軍澳第137區建設一個新社區,涉及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及約20公頃填海地, 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擬議混凝土廠可提供持續和穩定的混凝土供應,支援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包括將軍澳第137區將來的建造工程和發展項目,也可減少跨區的混凝土運輸。 民建聯新界東南議員李世榮則指,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線南延線」,至將軍澳第137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不過,李世榮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線」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線。 另外,港鐵正就北港島綫及東九龍綫可行方案作進一步研究改善項目設計。

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等於約4個太古城 13.5萬人居住

(二)政府持續物色合適用地,以供香港長遠發展(包括房屋發展)所需。 為此,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將會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以重新規劃將軍澳第137區這一幅大面積、並有潛力作大規模發展的現有市區土地。 根據發展局的資料,該規劃及工程研究將包括一系列有關規劃、基建、交通及環境等方面的檢討和評估,並為解決擬議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而建議適當的措施。 至於港鐵公司應否把將軍澳線伸延,使其途經可在第137區新設的港鐵站後再接駁至港島港鐵站的建議,相信可在上述規劃及工程研究的交通基建部分中作出檢視。 運輸及房屋局和相關部門將會密切注視該項研究的進展,並評估擬議措施的可行性,作為下一步規劃所需運輸基建的基礎。

  •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則未能落實,發展局發言人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著首批居民於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 根據《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將軍澳線南延線」將會由位於地面的將軍澳線康城站向南伸延至地底,大致以隧道形式經將軍澳創新園對開水域接駁至將軍澳第137區的地底車站。
  • 當局預計2025年開展工程,首批居民料於2030年遷入137區。
  • 發展局指已考慮地區意見,現方案距最近的維景灣畔約1公里,選址接近將藍隧道亦可避免車流進入將軍澳市中心,已盡量減低居民影響。
  • 是次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畫、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 發言人又表示,若將軍澳線南延綫最終以重鐵形式延伸至第137區,可能需要在日出康城南海岸填海2公頃。

另外,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和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第137區2023 除了兩個須由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 當局亦建議在132區建設一個建築廢料處理設施、一個廢物轉運站及一個海上垃圾收集站。

第137區: 日出康城|將軍澳137區突增5萬伙 居民憂交通癱瘓:我層樓最少跌5成

(三)政府與港鐵公司一直密切監察各鐵路線的列車服務,並因應乘客需求適時調整服務。 第137區 為配合將軍澳線沿線的乘客量變化,港鐵公司在二○二一年八月加強非繁忙時段來往調景嶺站及康城站的列車服務。 於第五波疫情前,來往該兩站的大部分非繁忙時段列車班次由約12分鐘加密至約8.2至10分鐘一班;至於平日繁忙時段,康城站來往北角站的班次為6.7分鐘一班,港鐵公司亦會靈活調動車務,以配合乘客需要。 除了信號系統提升工程外,港鐵公司亦會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靈活調整列車服務、加強客流管理措施,以及完善車站空間布局,以疏導人流及提升乘客的乘車體驗。 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質詢時表示,土拓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並配合土地發展探討將軍澳綫的進一步發展。

  • 最後,就算政府能確立選址的合理性,我們亦注意到132區內陸還有不少土地,雖然地形及地勢未必非常「便利」發展,但政府亦有責任優先研究使用現有土地,包括利用岩洞的可行性。
  • 當中3萬45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1萬5500個是私人住宅單位,作為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首批約3萬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 發展局指,擬建公共房屋發展項目,以及其他規劃中的重建項目,意味九龍市區、九龍東、將軍澳及港島北岸等地區,對混凝土有強烈需求。
  • 同時為為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房屋發展,政府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等公共設施。
  • 發言人承認,屆時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未能投入服務,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擬議混凝土廠將能提供持續及穩定的混凝土供應,支援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包括將軍澳第137區將來的建造工程及發展項目,亦可以減少跨區的混凝土運輸。 我們會在今年完成混凝土廠選址的研究,計及所需的法定程序,以及招標和建造相關混凝土廠所需的時間,我們預計這個混凝土廠最快可於二○二四年投入運作。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把將軍澳第137區建成有5萬個住宅單位的新社區,最快3.4萬人可於2030年遷入。 運輸及物流局計劃於今年年底展開《策略性研究》的諮詢工作,就研究的理念、初步分析結果,以及建議興建的運輸基建走線及功能作詳細介紹,並會繼續聆聽公眾意見。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現有𧄌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第137區: 預算案聚焦|基層中產各有各苦 各行各業各有需求

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萬個單位,可作為短中期的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 據發展局公布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初步發展大綱圖顯示,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為一幅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目前大部分土地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第137區2023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137區作為短中期的主要房屋供應來源,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1.26萬伙最快2030年入伙,料約3.4萬人受惠。

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以及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除了兩個須由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近年將軍澳人口急增,有居民反映乘搭港鐵時車廂越見擠迫,希望完善當地鐵路網絡及加密列車班次。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並配合土地發展探討將軍澳綫的進一步發展。 方國珊指,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填海用地,2002年起一直用作臨時填料庫,而專業動力自2012年起建議將137區用作興建房屋,預料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提供數萬個居住單位。 土木工程拓展署自2016年開展可行性研究,原定2019年底完成,惟至今仍未公佈結果,方國珊認為若政府能加快將軍澳137區的房屋發展,料可快速解決房屋問題。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5萬單位 首批2030年入伙

發展局發言人昨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外,還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首先,政府文件並未提供足夠的理據,以支持保留或重置原137區混凝土配料廠的必要性。 其次,政府只提出「需要」什麼設施,但沒有交代132區為「唯一」的可行選址,更未有說明各項設施所需的營運用地面積,實在難以支持在132區填海造地的合理性。 最後,就算政府能確立選址的合理性,我們亦注意到132區內陸還有不少土地,雖然地形及地勢未必非常「便利」發展,但政府亦有責任優先研究使用現有土地,包括利用岩洞的可行性。 我們認為,除非政府能提供證據證明現有土地,包括岩洞,並不足以容納「必需」的設施,或技術或財務上並不可行,否則不應貿然填海。

發展局完成制定將軍澳第137區及132區造地建議初步發展大綱圖。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第137區,土地面積等於大約4個太古城,對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相當重要,涉及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以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土地。 當局建議,對岸第132區需填海或削波去提供約25公頃土地,容納部分臨海公共設施。 當局強調,填海及削坡比例未有定案,承諾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影響減至最低。 發言人表示,若將軍澳綫南延綫最終以重鐵形式延伸至第137區,可能需要在日出康城南海岸填海2公頃。

第137區: 填海 建電力設施輸入零碳能源

是次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畫、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發展局曾於2020年6月研究在將軍澳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以取代油塘混凝土廠;最新該局向城規會申請把將軍澳第137區政府用地、興建臨時混凝土配料廠,為期7年。 他認為,為配合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市場有實際需要在區內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而經考慮各項因素後,政府現正研究在將軍澳第137區的臨海地點提供臨時用地,供市場競投營運混凝土廠。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政府正研究在將軍澳第137區的臨海地點提供臨時用地設置混凝土廠,以支援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 發展局期望2025年開展137區工程和132區對出的填海工程,務求在137區首批居民於2030年遷入時,原在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已重置在132區;屆時將軍澳堆填區亦會停運,復修後將用作休憩用地。

因此,《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初步落實時間表會因應情況變化而有所調整。 發言人指,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海旁一帶亦提供連貫的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民建聯建議當局考慮興建通往港島小西灣的過海道路和鐵路,並希望可先使用132區的內陸土地或岩洞,以避免填海。 綠色和平則擔心當局在132區擬建電力設施,是為香港引入核電鋪路,呼籲應先提升節能成效和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諮詢公眾後才考慮引入核電以外的潔淨能源。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惟當局承認,擬建的「將軍澳—油塘隧道」和「將軍澳南延綫」未必趕及2030年落成,首批居民或要先依靠康城和將軍澳市中心接駁。 運輸及物流局於今年第四季會制訂新鐵路、道路更詳細走線和初步進展時間表。 若落實以重鐵形式建造「將軍澳南延綫」連接137區,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圍繞擬設於該區中央,大部分居民步行500米內便可到達。 Reuters官方數據顯示約移民英國的香港人約14萬之多 兩年前, 張媽媽帶著14歲兒子從香港移民英國。

第137區: 發展局擬於將軍澳第137區設混凝土廠 居民反對憂加劇空氣污染

陳帆表示,在建議鐵路方案的細節,例如走線、車站位置、落實時間表等完備時,政府會適時公布項目的未來路向。 填海完成時間方面,料132區的填海將於2028年完成,以便在2030年137區首批居民入伙前將兩項公共設施搬至132區。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則未能落實,發展局發言人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著首批居民於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發展局在其《發展局技術通告(工務)第6/2010號》,頒佈在所有工務工程項目推行運載記錄制度的政策,務求在工務工程項目產生的建築廢物能循正確途徑卸置於公眾填料接收設施或堆填區,從而減少非法傾倒的事件。 在策劃工務工程項目合約時,項目主管須透過公眾填料委員會秘書,尋求公眾填料委員會確定有關工程項目所產生的公眾填料可獲安排卸置於合適的公眾填料接收設施內,或尋求環境保護署署長確定有關工程項目所產生的非惰性建築廢物可獲安排卸置於堆填區內。

第137區: 混凝土廠支持公屋計劃、重建項目

政府部門須為工務工程制訂管理計劃,以在設計階段審慎檢驗減少產生公眾填料的方法,並在施工階段監察該計劃的實施。 因公眾填料是由岩石、混凝土、瀝青、瓦礫、磚塊、碎石及泥土等組成,故適宜再用於填海或地盤平整工程。 而堅硬物料如岩石和混凝土,可循環再造,以供生產混凝土/瀝青碎石,或路底基層及排水層粒狀物料等。 團體建議將厭惡設施設於更遠地方,例如搬至岩洞之內,或南移到荒廢數十年的鯉魚門舊石礦場、清水灣俱樂部對面等地方,稱所建議的土地毋須大量填海和建築期短,更快滿足現實需要。 在人才方面,政府會設立多個措施,吸引外國/內地專才及企業,實行搶人才搶企業。 在土地房屋方面,特首李家超指出,早前已收到土地房屋的兩入報告,都會考慮納入施政報告。

第137區: 日出康城街坊:樓價最少跌五成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個公屋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個單位。 有團體表示,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的填海用地,若用作興建房屋,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今日(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期望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將軍澳第137區位於將軍澳工業邨以南,之前政府曾指該區為一幅有潛力作大規模發展的市區土地,為探討該區在臨時填料庫關閉後的長遠土地用途,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2016年12月,委聘顧問展開規劃及工程研究,涉及土地面積約80公頃。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伙公屋及1.55萬伙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伙單位。 根據《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將軍澳線南延線」將會由位於地面的將軍澳線康城站向南伸延至地底,大致以隧道形式經將軍澳創新園對開水域接駁至將軍澳第137區的地底車站。

如果將軍澳綫南延綫最終以重鐵形式延伸至137區,可能要在日出康城南海岸填海2公頃,強調是「必不可少」。 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填料庫旁設有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把接收到的混合拆建物料分類篩選。 第137區2023 由於一般建設工程不能完全吸納我們產生的可重用拆建物料,所以在未來有大型填海工程開展前,有實際需要維持將軍澳臨時填料庫的運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我們認為將軍澳第137區長遠適合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並且配以商業、社區及基建配套設施。

第137區: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兒子的唯一旅行證件 香港特區護照將於一年後過期,一家人面臨不得不返回香港或者通過中國駐英國的使領館辦理新護照。 不然, 他的兒子將在後面的兩年內無法離開英國,去其他第三國旅行。 第137區 進退兩難 離港前熱衷支援香港社會運動的張媽媽說,為護照一事回到《國安法》實施下的香港和踏入中國駐英國使領館讓她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第137區: 將軍澳沙田北區污水檢測陽性 政府派發4萬檢測包

發言人強調,已考慮當區居民不希望大型填海的意見並大幅減少原先計劃的填海面積,但這2公頃填海土地是「必不可少」,需要保護走入海底的鐵路設施。 首批3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主要是公營房屋。 發言人承認,屆時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未能投入服務,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發言人表示,目前未估算成本,由於已有80公頃的平整土地,不是「由零開始」,相信不會是一個昂貴的項目,是值得投資。 第137區將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算,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一)及(二)我們建議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0 000個房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 人,並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鐵路及幹道,即「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以服務該區。 發展局表示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規劃及工程研究,並公布包括填海的範圍和建議設施的詳細發展計劃,以聽取持分者包括附近居民的意見。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構思是高密度發展集中在將軍澳第137區,而近岸水域填海主要是提供土地興建社區設施和交通配套設施,支援第137區以至附近一帶的社區發展。 其中亦會研究透過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水域範圍填海,提供休憩用地、運動場等社區設施和「將軍澳線南延線」所需用地,相信這些設施有利該一帶居民。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當局發展第137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解決自己十分關心的小西灣鐵路問題。

第137區: 將軍澳填海發展新社區 暫未有估價 擬引入大陸電力

【本報訊】港府計劃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一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地區組織及當區居民於大年初二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又說地區絕大部分居民反對填海,促將設施改以岩洞方式安置,減少對將軍澳居民的影響。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反對填海,認為填海會影響環境和居民健康,建議當局研究擴大137區的發展範圍,免除鐵路保護層的填海,另把相關配套設施遷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的選址。 發展局今日交代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相關近岸填海的初步發展大綱圖。

第137區: 即時新聞

惟最新城規會資料,發展局已就將軍澳第137區用地,向該會申請興建臨時混凝土配料廠,為期7年。 發言人表示,諮詢附近居民意見後,將軍澳第132區6個設施的土地面積已縮減四分之一至25公頃。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以港島區知名屋苑太古城共12,698個單位計,137區建5萬伙約相當於新造4個太古城。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