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南區5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當中的「華富導賞團」廣受本地及海外團體歡迎,MCI長者擔任導賞大使以口述歷史方式來介紹華富邨昔日面貌和生活點滴。 服務獲一致好評,從中並能推動社區包容為MCI長者建立正面形象。 2005年,世衞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也是全港第3個安全社區。 沙田區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

同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港鐵西鐵線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前稱九廣西鐵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其車廠八鄉維修中心設於八鄉。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是天水圍、朗屏、元朗、錦上路。 大埔區內有香港的著名內港——吐露港,該港在大埔新市鎮的東面、沙田新市鎮的東北面,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其出口為大赤門,之後海水便流進大鵬灣。 葵青區南面以呈祥道為界,一些被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灣花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都是屬於葵青區。 “葵青區”北面以和宜合道、城門道、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為界,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路為界,西面以德士古道為界。

南區: 港島南區幼稚園

現時,沙田市中心有14條行人天橋(包括新城市廣場連接南北兩翼的行人天橋,最遠連接至禾輋邨美和樓,全長超過2公里)連接各大商場,令沙田市中心成為一個大型購物中心,亦使該地帶成為新界東的主要購物區。 現政府正計劃興建天橋連接沙田市中心唯一未被連接的新城市中央廣場,方便遊客外,亦令市民更快捷到達沙田政府合署,但至今因受排頭村居民以天橋會破壞該村風水為理由,仍未興建該天橋。 南區2023 除了以上較為大型的購物商場外,沙田市中心還設有沙田廣場、希爾頓中心及偉華商場。 新市鎮的發展設計呈一條由西南向東北伸延的地帶,以城門河為中軸向兩面的山脈發展。 南區 沙田新市鎮的市中心設於東鐵線沙田站一帶,附近建有政府設施、休憩用地、公共交通交匯處及一組大型購物商場。 西貢區位於香港東部沿海,總面積12680公頃,包括西貢半島南部、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新市鎮及東面水域內的70多個島嶼,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第二大的區份。

南區

到了明朝時期,南區一帶開始有較多人聚居,但居民主要是在香港仔及雞籠灣生活的漁民。 當時由郭棐編撰的《粵大記》中,更載有多個位於現時南區的地名。 入南區嘅主要道路有薄扶林道、香港仔隧道、黃泥涌峽道同埋大潭道。

南區: 區議會

1857 年,夏圃船塢落成,乃香港首個大型船塢;1860 年代,夏圃船塢被黃埔船塢收購,再發展成香港仔旱塢,成為香港四大船塢之一。 初期居民大多聚居於香港仔黃埔船塢東面的香島道(現今香港仔大道)與香港仔大街(現今香港仔舊大街)一帶,艇戶居所則分布於香港仔避風塘內與黃竹坑西面的十五間和涌尾海傍。 1970 年代,香港仔旱塢被拆卸和填海,建成大型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 1841 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一隊英軍登陸香港仔,由一名叫阿群(陳群)的蜑家婆(水上人)帶路,從香港仔越山至上環一帶,事件被稱作「阿群帶路」。 期間途經香港村時,英軍問及該處地名,陳群以蜑音回答「香港」,英即以蜑音「HONG KONG」記錄下來,當作全島總稱;這正是香港名字由來的其中一個說法。

其中一半村落在南部,包括赤柱(二千人)、香港(二百人)、石澳(一百五十人)、大浪(五人)、土地灣(六十人)、大潭(二十人)和四條荒廢漁村(舂坎、淺水灣、深水灣和石排)。 在薄扶林水塘興建以前,山上的水都會在瀑布灣的瀑布流入海里,而瀑布灣則鄰近廣州與外國的海路貿易航線,所以不少中外航海人士到該處取淡水補給。 而區內薄扶林村及黃竹坑舊圍更是香港島少數由原居民建立的村落。 南區2023 南區 他們曾多次向政府要求享有與新界原居民同等的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絕。 南區一帶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現存的古蹟有黃竹坑石刻。

南區: 香港十八區葵青區

館內設有9間展覽室、2間模擬囚室,以及1座模擬絞刑台,並有超過600多件展品,屋頂更設有模擬監獄瞭望塔,記載了香港懲教制度、刑罰,以及懲教人員制服、徽號等歷史及其演變過程,突顯本館主題。 此外,館內亦展出了越南船民的生活、自制武器及其他寶貴資料,見證香港的轉變。 海洋公园一个以海洋世界为题的综合主题公园,座落于香港仔与浅水湾之间的南朗山之上。 公园内设有多个主题景区,包括绿野花园、儿童王国、海洋天地、山上机动城、急流天地和雀鸟天堂。 旅客可乘缆车游走於两地,沿途饱览公园的明媚风光。

南區

在數碼港海濱長廊直行到盡頭接回數碼港道,行20分鐘左右便會來到華富邨,沿瀑布灣道往下走,便到達瀑布灣公園。 南區2023 瀑布灣在華富邨瀑布灣公園內,被貝沙灣包圍,有「扶林飛瀑」之稱。 一望無際的大海加上醉人日落,是拍拖打卡的好地方。

南區: 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及海濱公園

同時也安排 5 位專業職涯諮詢顧問,為求職者進行一對一履歷健檢與修改服務,強化履歷的吸睛度,提高就業競爭力。 主辦單位提醒,公司徵才說明會需事先線上報名,但可參加場次不限。 就業博覽會現場徵才活動地點包含:成大光復校區中正堂、雲平大道、學生活動中心前廣場、雲平大樓西側廣場;更多資訊請詳見:南區就業博覽會官網 或 南區就業博覽會 FB 粉專。 本網頁是通往南區區議會的門戶,提供地區簡介、區議會會議資訊,以及有關區議會活動的最新消息,目標是鼓勵居民融入社區以及推動公眾關心地區事務。

  • 本人已完整閱讀並理解如心酒店集團的私隱政策及其附錄的內容。
  • 觀塘區傳統上以公共屋邨及工廠大廈為主,但隨着經濟轉型,各工廠大廈早已空置或改作其他用途,而公共屋邨亦多已重建,成為新式樓宇。
  • 總而言之,這是一次很棒的體驗,我會向任何尋求隔離酒店的旅客推薦這裡。
  • 於是把原來西區摩星嶺道以南及原來東區的赤柱及石澳合併,組成南區,而剩餘的西區則與中區合併為中西區。
  • 請於上表所示的截止日期前,將填妥的申請書(表格三)送交南區民政事務處。
  • 鴨巴顛指今天的香港仔,與蘇格蘭城市鴨巴甸毫無關係,只是當年以英國外交官佐治戈登的爵位屬地(Aberdeen)名字命名。

此外,馆内亦展出了越南船民的生活、自制武器及其他宝贵资料,见证香港的转变。 南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中最后一个有铁路到达的地区,居民原只靠路面运输出入;2016年落成的港铁南港岛线改变此情况。 另一方面,香港开埠初年起,南区一带亦担当着工业区的角色。

南區: 香港十八區新界

坐落於港島南區薄扶林的數碼港由四座辦公大樓、數碼港商場、數碼港艾美酒店、以及大型私人屋苑貝沙灣所組成,是一個適合扶老攜幼或跟愛侶結伴而至的一站式消閒景點。 港島南區的瀑布灣公園內,隱藏了一道長年流水淙淙的瀑布,鄰近華富邨、華貴邨、貝沙灣等住宅屋苑,可說是偷閒避靜和欣賞日落的隱世私房景點。 每個海灘都各有特色:淺水灣附近一帶建有很多豪宅,居民大都非貴即富;中灣是一個非官方同志泳灘,外籍人士居多;很多崇尚波西米亞生活方式的年輕人和衝浪愛好者,則喜歡去大浪灣和石澳村。 南區景點多不勝數,既有富漁港風味的香港仔避風塘,也有充滿西方色彩的淺水灣。 此外,區內亦舉辦各類傳統活動,如大大小小的龍舟競渡和十年一度的石澳太平清醮。 下次大家來到南區時,請不要忘記欣賞南區特有的面貌。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東北面,北方背靠獅子山、大老山及慈雲山,東臨飛鵝山,包括黃大仙、牛池灣、彩虹邨、鑽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竹園邨等地方。 深水埗區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處九龍西北。 北望琵琶山、尖山和筆架山,南以界限街,西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道為界、東面以港鐵東鐵線路軌為界。 根據2001年香港政府的估計,深水埗區的人口約有353550人。 東面以魔鬼山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與黃大仙區為界。 面積為1130公頃,人口約587000人,為全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南區: 數碼港

據2006年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約有523300人。 黃大仙區是香港十八區中的一個行政區,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北,面積為926公頃,以轄內有赤松黃大仙祠得名。 截至 2006年,黃大仙區人口約為420000人。 黃大仙區亦是全香港唯一不沿海的行政區,它以東面的飛鵝山與觀塘區為界,西面則沿聯合道、東頭邨道,南接太子道東。 南區位於香港島南部,東起大浪灣,西迄薄扶林,包括香港仔、鴨脷洲、鋼線灣、薄扶林、黃竹坑、深水灣、淺水灣、赤柱、大潭及石澳等地。

南灣如心酒店位於港島南區,位置方便,距離黃竹坑站只需5分鐘步程,鄰近海洋公園及多個熱門景點。 酒店設有432間設備完善的客房及豪華套房,設計時尚簡約,景觀開揚,賓客可選擇城市或翠綠山景的房間,飽覽港島南區的美景,仿如置身城市綠洲之中。 海洋公園一個以海洋世界為題的綜合主題公園,座落於香港仔與淺水灣之間的南朗山之上。 公園內設有多個主題景區,包括綠野花園、兒童王國、海洋天地、山上機動城、急流天地和雀鳥天堂。 旅客可乘纜車遊走於兩地,沿途飽覽公園的明媚風光。

南區: 服務對象

中區以商業大廈、銀行、政府機構為主,這裏是香港地區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客署所在地,是香港地區最繁華的地段。 南區 南區 舢舨又名「三板」,現時香港賣少見少,昔日為水上人的運輸與謀生工具,主要用作捕魚、運貨,如今則變成觀光船,讓遊客與本地人乘坐藉此體驗水上人生活。 香港仔海傍道一帶有不少舢舨停泊,收費約$100左右航行約30分鐘,沿途可觀賞避風塘與南區的城市景致,乘坐舢舨穿梭時光隧道從「過去」欣賞香港的美。 若然想了解更多水上人的歷史、傳統風俗與生活習慣等,相信船家亦非常樂意解答各位疑問。 為南區市民共同建設促進健康的生活環境,南區地區康健中心將會舉辦一系列的健康推廣活動,例如健康飲食、運動課程等。 另外,我們還設有慢性病管理課程及健康講座,讓大家關注個人健康需要。

  • 截至 2006年,黃大仙區人口約為420000人。
  • 屯門市廣場分為1及2期與鄰近的屯門時代廣場、錦薈坊、華都花園商場、新都商場及柏麗廣場互相連接,成為屯門購物中心區域。
  • 每項活動的批款上限為50,000元,申請額超越此上限者將不獲考慮。
  • 黃竹坑目前主要是住宅及輕工業區,隨港鐵南港島線於 2016 年開通,加上港府計劃將香港仔及周邊地區發展成旅遊區,黃竹坑將會轉型成三四星級酒店為主的酒店區,部份工廠大廈會改建成酒店。
  • 香港的資訊科技旗艦「數碼港」位於薄扶林鋼線灣,佔地達24公頃。
  • 南灣如心酒店位於港島南區,位置方便,距離黃竹坑站只需5分鐘步程,鄰近海洋公園及多個熱門景點。

1866年米蘭外方傳教會的和倫泰神父繪製了一幅中英對照的《新安縣全圖》,也可見到石排灣東面有「香港圍」地名,位置在今天的黃竹坑。 根據英國人調查,「香港」為一條漁村,但據周氏族人資料,其先祖於乾隆年間(18世紀中葉)在黃竹坑立村,建立香港圍,以務農為生。 後來人口增加,村民於1860至1870年代在附近另立新圍。 明萬曆年間編撰的《粵大記》附有廣東沿海圖,可見香港島有六條村,分別是黃泥涌、稍箕灣(筲箕灣)、大潭、赤柱、舂磑(舂坎角)、鉄坑(相信是指黃竹坑)和香港(位置似是今天的鴨脷洲)。 六條村中有四條在港島南部,可見該區在四百多年前已有相當多人口聚居。 赤柱市集又稱為赤柱市場,是香港著名的旅遊觀光點。

南區: 香港十八區景點

其八,善用黃竹坑站上蓋大型發展項目入伙契機,美化公共空間和市容,並透過小型工程,提升黃竹坑商貿區和附近海濱地區的行人設施。 其三,提升香港仔和黃竹坑一帶的文化及消閒設施,包括香港仔避風塘和海濱長廊、鴨脷洲大街等,讓市民和遊客體驗當地漁村風貌、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 計劃包含八個重點項目,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屬其中之一。 此項目主力深化和善用海洋公園在教育和保育方面的優勢,並利用其天然景觀和近海的有利位置,以及明夏啟用的水上樂園,提供多元化娛樂消閒及旅遊體驗。 南區的玉桂山灣畔@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16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855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52,890,年齡中位數為 35.0歲。

南區: 南區

但是大部份人口則居於香港仔、黃竹坑和鴨脷洲一帶,亦住了不少基層,有九個公屋,因此整個南區排名低於中西區和灣仔區。 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和水上人居住。 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 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63,278人。 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鴨脷洲、薄扶林、香港仔和黃竹坑。

南區: 港島南區直資中學

根據2004年香港政府的估計,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37000人,是全港人口最多的區份。 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衞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雖然香港有263個島,但離島區只包括香港南面及西南面的20多個島嶼。 香港島有4個區;鴨脷洲屬於香港島南區;大小青洲屬於中西區;而新界東的島嶼分別屬於西貢區、大埔區及北區;新界西北的屬於屯門區;馬灣島及東北大嶼山屬於荃灣區;而青衣島屬於葵青區。 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字,南區人口約為30萬人,部分東部地區如深水灣、淺水灣及大潭均是香港高級住宅區。 請於上表所示的截止日期前,將填妥的申請書(表格四A)送交南區民政事務處。

南區: 南區.左岸

社區參與計劃撥款申請資料 有關《南區社區參與計劃撥款準則》及申請表格,請瀏覽社區參與計劃撥款申請資料。 請於上表所示的截止日期之前,將填妥的申請書(表格三)送交南區民政事務處。 此類別活動的全年撥款上限為600,000元,申請額超越此上限者將不獲考慮。 請於上表所示的截止日期前,將填妥的申請書(表格三)送交南區民政事務處。 南區2023 此類別活動的全年撥款上限為300,000元,申請額超越此上限者將不獲考慮。

南區對住南中國海,背靠住山同埋水塘,北面有郊野公園。 瀑布對出就是石灘,這裡可以欣賞到一望無際的大海,可遠眺南丫島及博寮海峽,不時有大貨櫃船經過,加上景色怡人的日落,風景美如名畫。 The Arca 海景客房可飽覽深灣和鴨脷洲一帶美景,帶給人溫暖舒適的感覺。 The Arca 雅格酒店頂樓設有無邊際泳池 Infinity Pool,打卡必到!

南區: 香港南區官立小學 Hong Kong Southern District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官立

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字,東區人口約為616,199人,是全港人口第二多的區份,僅次於沙田區,東區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數在香港18區中僅次中西區和灣仔區,排名全港第三位。 1842 年,維多利亞城尚未落成,赤柱曾是當時香港島的首府;及後港英政府把行政中心遷移至中上環區,赤柱則變成西方人的主要住宅區之一。 清朝年間,赤柱已建有一個名為「赤柱汛」的營汛。 1930 年代,為防範日本侵略,英軍在黃麻角興建赤柱軍營。 由於赤柱軍營原址及附近一帶有農民居住,所以港英政府在赤柱大街構築了 8 間平房以安置原居民,即現今的「八間屋」。

南區: 香港十八區九龍半島

西貢被譽為香港的後花園,因為本區大部分地方都沒有開發,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 港島中西區是全港最多有錢人居住的地方,並連續四年成為香港的“富貴區”。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一項有關人口及社會經濟特徵統計顯示,中西區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數達23000港元,是十八區之冠。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