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視障人士困難15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視障人士困難

如 果 8 歲 後 才 發 現 患 有 視障人士困難2023 弱 視 , 能 治 癒 的 機 會 則 會 較 低。 在香港工業貿易署「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撥款資助《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於2012年1月宣布推出無障消費計劃,向香港中小企業及社會企業推廣「優質服務.無障關懷」理念[14]。 根據二零零九年香港特區政府的住戶統計調查,全港約有122,600人有視覺困難(Seeing Difficulties),佔人口的1.8%。

視障人士困難

大多數視力不佳的人住在發展中國家、年齡在五十歲以上[3]。 視力障礙有相當大的經濟成本,包括治療花費產生的直接成本,及工作能力下降產生的間接成本[13]。 解決方案:雖然他們在使用流動應用程式時不需要特別工具,但通過提供簡便易用的用戶界面,對他們亦有幫助。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士教育程度

若某人因他人的殘疾而向他/她作出不受歡迎的行為,而一般人也會覺得該行為有冒犯、侮辱或驚嚇成分,該不受歡迎的行為便是騷擾,例如針對某人的視力障礙出言侮辱或說冒犯笑話。 若任何人由於你的殘疾而歧視、騷擾或中傷與你有聯繫的人士即屬違法。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有聯繫人士包括配偶、共同生活的另一人、親屬、照料者及在業務、體育或消閒上有關係的另一人。 隨着科技的進步,視障人士和健視人士的距離已逐漸拉近,可使用智能電話或電腦。 方善衡說,只要配合適當訓練及配備合適的輔助儀器,如桌面放大機、電腦屏幕閱讀軟件、點字顯示器,大部分視障人士也能應付不同的工種,包括社工、律師、翻譯員、按摩師、秘書、電話銷售員、客戶服務主任、IT 從業員等。

本章節列載殘疾人士在使用流動應用程式時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流動裝置為幫助殘疾人士而設的常用無障礙功能。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你同事如因你的視力障礙而這樣對你,他們的行為可能已構成歧視或騷擾。 如果他們公然煽動對殘疾人士的仇恨、嚴重的鄙視或強烈的嘲諷,就可能已構成中傷。 若某人透過公開活動煽動對殘疾人士的仇恨、嚴重的鄙視或強烈的嘲諷,這種行為便稱為中傷。

視障人士困難: 視覺障礙者的生活

解決方案:利用先進的話音識別軟件和無障礙設計,流動裝置便可以提供免提控制功能。 一些上肢和手部活動能力欠佳的人士也可以使用其他身體部位,借助手寫筆操控流動裝置。 通過為聲音內容提供足夠的字幕和/或手語、視覺和/或振動提示,一般能夠方便聽障人士使用流動應用程式。 合理便利是指僱主可以作出調整,以協助你執行工作的固有要求。 例如,僱主接受求職者以錄音帶應徵、讓有剩餘視力的低視能人士在筆試時使用助視器、或為已經全部或部分失去視力的現職僱員提供額外的儀器和輔助,協助他們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

一些有學習困難的人士會使用讀屏軟件來幫助他們專注和更容易理解流動應用程式的內容。 在高度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僱主無疑需要顧及所有僱員的健康和安全,但視障人士不應因此自動被摒諸門外。 有些人以為視障人士會對自己及其他人構成危險,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危險與否完全視乎個人視覺能力受損的程度,僱主提供的安全設施,以及工作的地點和性質而定。 例如,如果你不懂使用電腦,僱主因此拒絕僱用你做與電腦有關的工作,即不屬違法。 但如果僱主認為所有視障人士都不會使用電腦,而事實上你會,僱主卻因此不聘用你從事與電腦有關的工作,即屬違法。

視障人士困難: 1 視力障礙

斜 視 患 者 可 透 過 手 術 將 視 軸 矯 正 視障人士困難2023 , 再 配 合 遮 眼 鍛 練 以 治 療 弱 視 。 但 手 術 並 非 必 要 , 主 要 視 乎 外 觀 及 斜 視 的 嚴 重 性 。 日後提出投訴或採取法律行動時,這些資料會幫助你記起事件的細節。

視障人士困難

一般情況下,服務提供者不可以殘疾為理由而拒絕提供服務或設施,而教育機構亦不能以殘疾為理由拒絕接受入學申請或飭令學生退學。 不過,如一名學生因視障而不能做到某教育機構對其學生的合理要求,則該教育機構可不接受該學生入學或留讀。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若僱主沒有考慮為你提供合理的遷就,就指稱你不能執行工作的固有要求,而對你作出與沒有殘疾的人士較差的待遇,即屬違法。

視障人士困難: 盲人

弱 視 的 預 防 方 法 是 盡 早 (8 至 9 歲 前) 發 現 引 致 弱 視 的 原 因 。 如 發 現 雙 眼 度 數 偏 差 過 大 或 有 斜 視 , 應 盡 早 加 以 矯 正 及 治 療 , 以 防 發 展 成 弱 視 。 從 嬰 兒 到 6 至 8 歲 期 間 , 視 力 會 急 速 發 展 , 達 致 成 熟 。 換 句 話 說 , 弱 視 是 腦 部 視 力 區 域 發 展 不 成 熟 而 引 起 的 , 並 不 一 定 是 眼 睛 結 構 的 問 題 。 視障人士主要分為三類,以國際視力傷殘程度分辨,則分為B1(全失明)、B2(嚴重弱視,嚴重低視能)及B3(輕微弱視,輕微低視能)。

  • 按摩培訓課程為期約 7 個月,受訓者需學習穴位的掌握及力度的控制,並需通過理論及操作考試。
  • 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需使用不同的方法操控流動裝置及流動應用程式。
  • 但如果僱主認為所有視障人士都不會使用電腦,而事實上你會,僱主卻因此不聘用你從事與電腦有關的工作,即屬違法。
  • 「我們曾經舉辦針對婦科疾病的按摩進階課程,以提升視障按摩師的就業競爭力。」鋼琴調音培訓課程則為期約 10 個月,受訓者需接受耳手協調訓練,學習鋼琴調音及維修技巧,並需通過考核。
  • 中颱杜蘇芮襲台,台中市長盧秀燕昨天主持災害應變中心會議,美國在台協會(AIT)派6人團隊、我國防部派5人陪同觀摩。
  • 解決方案:大部分視障人士都依靠讀屏軟件來操控電腦及流動裝置。

按此查看香港政府統計處 2021年12月份出版的第六十三號報告書 「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內的有關資料(附錄4)。 一般在書面上都會使用較為尊重的說法,稱之為視障人士或失明人士。 相對於視障人士來說,視覺無礙的人則叫做明眼人、開眼人、健視人、視全人。 兩年前,他由一所專為有視覺障礙(「視障」)學生而設的學校轉到主流學校讀書。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的媒體

你也可以嘗試先找一份有關工作的職責說明,詳閱其職務及責任,以了解你能否執行該項工作的固有要求。 視障人士困難2023 你也可以把握面試這個好機會,提出更多有關該項工作性質的詳細問題。 本單張由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製作,介紹視障人士在《殘疾歧視條例》之下可享有的一般權利。 平機會也製作了有關《殘疾歧視條例》的一系列《良好管理常規系列》資料小冊和僱傭實務守則等。 他以機構旗下兩所按摩保健治療中心社企為例,聘用了視障按摩師,早前因應政府的防疫措施,暫停提供按摩及美容服務,期間讓員工放年假,現時已恢復有關服務,並會為員工加強防疫、職業安全有關訓練。 2012年,有2億8500萬的視障案例,其中有2億4600萬例是視力不佳、3900萬例為失明[3]。

視障人士困難

本訓練班目的是提供專業的雙人單車訓練,提高盲人對雙人單車興趣及增強比賽經驗,從而提高雙人單車技術水準。 由2020年10月份起, 本會開辦全港首個視障人士「空手道」訓練班, 承蒙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及高级空手道教練陳枷彣女士為本會空手道訓練班義務導師,陳教練曾代表香港出戰多屆亞運更勇奪獎牌。 為確保有效及迅速的郵遞服務,寄件人需確保所寄的郵遞品已繳付適當郵資。 任何未就其繳付適當郵資的郵遞品將不會被派遞至本辦公室,並將由香港郵政根據《郵政署條例》作出處理。

視障人士困難: 3 身體殘障

例如,如有合適的助視器,低視能人士也可以在實驗室內工作。 兩人不諱言,聽障、視障人士的求職路較健全人士崎嶇,即使學歷、工作能力、專長與一般人無異,卻因身體障礙問題,令不少僱主對他們工作能力存有誤解,故較難找到心儀、與學歷對稱的工作。 實質他們具備不少獨特能力如專注力很強,甚至比健全人士更為優勝;在工作崗位上亦較穩定,不輕易轉工跳槽,減省了僱主在這方面的麻煩。 視障人士其實與你和我一樣,只是他們的視力受到損害,引起完全失明或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在與視障人士相處時,我們要正確認識他們不同視力程度的需要,並抱著接納及開放的態度。

  • 兩年前,他由一所專為有視覺障礙(「視障」)學生而設的學校轉到主流學校讀書。
  •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有聯繫人士包括配偶、共同生活的另一人、親屬、照料者及在業務、體育或消閒上有關係的另一人。
  • 受疫情影響,本港失業率進一步攀升,創10年新高,求職難度更高,可想像疫境下聽障、視障人士等弱勢社群要面對的就業處境。
  • 在與視障人士相處時,我們要正確認識他們不同視力程度的需要,並抱著接納及開放的態度。
  • 平機會接到書面投訴後便會展開調查,並致力透過調停使你和有關人士達致和解。
  • 若任何人由於你的殘疾而歧視、騷擾或中傷與你有聯繫的人士即屬違法。

例如,吃飯、穿衣、起居、交通等,都可以靠科技發明或定向行動訓練來彌補。 因此,許多盲人可以自己種菜、捕魚,燒菜煮飯,飲食赴宴,衣服搭配,打掃布置,行走乘車等,不需倚靠他人而獨立生活。 痛苦、無望,並非必然的,重要的是燃起自己對生命的熱忱,就可以克服一切阻礙。 雖 然 遮 眼 鍛 練 對 治 療 弱 視 有 一 定 的 幫 助 , 但 必 須 在 8 歲 前 進 行 , 而 且 愈 早 進 行 , 效 果 愈 視障人士困難 理 想 。

視障人士困難: 多元服務 支援待業聽障人士就業

聽障人士雖有聽力問題,但大部分的工作也合適,郭瑞蘭說,他們各有不同的長處,如有僱主認為聽障會員不被聲音騷擾,專注力很強、工作態度認真,能勝任校對、現金處理等工作;也有僱主認為聽障會員具備藝術觸覺,故聘請為設計師。 自疫情爆發後,全球口罩供應緊張,她續說,有不同本地廠商生產口罩,陸續招聘該會會員擔任口罩生產線技術控制員及 QC 包裝員,暫已有 視障人士困難2023 7 至 8 名會員獲聘。 香港盲人輔導會職業復康服務總監方善衡指,該機構於 3 月初聯同其他機構推行「瞳行抗疫一線通」計劃,為視障人士提供支援。 至今接聽熱線及致電會員已有逾千個電話,視障人士在疫情時期最為擔心的是防疫物資不足及不敢外出;也有部分視障人士在就業上受到困擾。

視障人士困難

受疫情影響,本港失業率進一步攀升,創10年新高,求職難度更高,可想像疫境下聽障、視障人士等弱勢社群要面對的就業處境。 不過,他們雖然身體有障礙,但卻有很多工作都能勝任,只要僱主及員工掌握與他們建立有效溝通的方法,多給予機會、耐性和認同,同樣可讓他們衝破障礙,增加求職、工作信心,在崗位中發揮所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80%的視力損害是可預防或可治癒的[3]。 這包括白內障、河盲症、砂眼、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未矯正屈光不正,以及一些兒童失明的案例[12]。 很多深度視力障礙的人可以透過視力復建(英语:Vision rehabilitation)、環境變化和輔助裝置改善病情[2]。

視障人士困難: 服務資訊

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僱主須遵守《殘疾歧視條例》有關僱傭範疇的條文。 僱傭範疇包括聘請、晉升、調職、培訓、解僱、裁員及僱傭條款等。 除非僱員完全或主要在香港以外地方工作,否則,《殘疾歧視條例》適用於全港僱主。 視障人士困難2023 視障人士困難 (請注意,有關「小型僱主」(即聘用5名員工或以下)所獲的豁免已於98年8月3日終止)。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殘疾的定義包括全部或局部喪失身體機能。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下稱「聾福會」)就業及培訓中心高級就業主任郭瑞蘭(註冊社工)以該中心為例,1 至 3 月收到的求助申請上升;部分會員遇到開工不足或需暫時停工。

視障人士困難

他們在理解複雜的文字或遵循複雜的指令方面會遇到較大困難。 解決方案:大部分視障人士都依靠讀屏軟件來操控電腦及流動裝置。 一些流動裝置的讀屏軟件配備了手勢操控功能,讓視障人士能夠聽到裝置上的功能描述,並通過觸摸和手勢來操控有關功能。 同樣道理,僱主不能因你的殘疾拒絕聘用你,僱主需考慮固有要求及合理遷就的問題(請參看問題8至13)。

視障人士困難: 視障人士每月收入情況

根據香港盲人輔導會 視障人士困難2023 2017 年的一項會員調查,視障人士的求職就業困難主要包括:職場上欠缺無障礙設施,難以找到與學歷、經驗對稱的工作等。 視力障礙的定義,通常是指視力跟最佳矯正值相比差到20/40或20/60[8];而失明 (blindness)或目盲的定義,通常是指接近完全或完全的視力喪失[8]。 視力障礙可能導致人們日常生活活動(例如:駕駛、閱讀、社交和步行)的困難[2]。 困難:視障人士(包括失明、弱視、色盲或色弱人士)無法看到流動應用程式的屏幕及控制鍵。 礙於視力所限,他們看不到按鈕,亦難以使用輕觸式屏幕來接達及導覽流動應用程式的功能。

要 治 療 弱 視 , 首 先 要 用 眼 鏡 矯 正 雙 眼 的 度 數 , 然 後 每 日 定 時 遮 蓋 正 常 眼 睛 2 至 6 小 時, 以 迫 使 弱 視 眼 鍛 練 出 正 常 視 力 。 療 程 的 時 間 視 乎 弱 視 的 嚴 重 程 度 、 孩 子 的 年 齡 和 孩 子 及 家 長 在 遮 眼 治 療 上 的 合 作 程 度 。 如 果 治 療 有 效 , 遮 眼 6 星 期 後 , 弱 視 眼 的 視 力 會 有 所 改 善 。 「視覺有困難人士」指任何人士在統計時認為自己在不論有或沒有配戴矯正眼鏡/隱 形眼鏡的情況下一隻眼或雙眼有長期性的視覺 困難或正在使用一些特別視覺輔助儀器/復康 工具。 本訓練班目的是提供正規馬拉松技術訓練及安排參與馬拉松比賽,提高盲人對馬拉松興趣及增強馬拉松比賽經驗,從而提高馬拉松技術水準及參加本地及海外錦標賽。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