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黃埔d出口2023詳細介紹!內含黃埔d出口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黃埔d出口

黃埔大道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連接天河區及黃埔區,雙向八至十車道,因通達黃埔港而得名。 西起中山一立交,東至黃埔港,與港前路連接,全長14.6公里,路寬60米,建於1956年,是廣州東部出口的主幹道之一,現時全線已實行快速化,全段不設交通燈或斑馬線,設計時速為60km/h。 直到同年9月28日,死者家屬對港鐵的回應感到不滿與推卸責任下,發表公開信作出6點反駁:包括港鐵將推卸給清潔工,港鐵職員並無尋遍所有洗手間,涉嫌誤導家屬;又指公司推卸責任,在事發當日誤導家屬,以及在匆匆維修求助掣,有消滅證據之嫌等。

黃埔d出口

至於其他期數,離海皮較遠,市內街景為主,環境較嘈雜,但單位面積相對較細,樓價相對親民。 第 1、3 黃埔d出口 期離市中心地段遠一些,但第 1 期較近街市及民生小店,買餸比較方便;至於第3期比較近港鐵紅磡站,可經對面海濱南岸基座,沿有蓋天橋直達。 黃埔花園共有 10 期住宅,每期屋苑設不同座數,其中靠近港鐵站的錦桃苑及紫荊苑,座數較多。

黃埔d出口: 車站藝術

九鐵曾於1993年於車站中層興建2個大堂,以及於1-4號月台盡頭興建一個以粉紅色為色系、連接月台及中層的大堂與E出口,方便乘客前往尖東海濱長廊;同時亦將調車台軌道縮短至僅於5-7號月台使用。 不過為配合尖沙咀支線工程,位於1-4號月台盡頭的大堂及E出口已於2001年2月1日起永久封閉及拆卸。 另外,紅磡站旁並設有兩條行人天橋連接車站大堂及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的巴士站,方便乘客轉乘過海隧道巴士往返香港島或九龍各區。 而目前因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影響,城際鐵路列車已於2020年1月30日起暫停運行,直到2022年4月末有消息指城際直通車有機会永久停运[31]。 此外,有記者與居住在黃埔花園的長者表示乘客由B、C或D出口往返月台及地面須步行多級樓梯。 而東大堂往返地面的升降機位置與一般只設有樓梯/扶手電梯的車站出入口有一段距離,認為對長者及有需要人士十分不便。

  • 特別是第 10 期 向東單位 ,坐擁無遮擋鯉魚門海景,堪稱該屋苑樓王,盤源長期短缺。
  • 其中設於地面的島式月台供屯馬綫(由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合併)使用;而地底的島式月台則予東鐵綫使用,而原有的月台會作為予東鐵綫列車的停泊側綫。
  •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 此後直至九龍南綫通車前,九廣東鐵列車只會使用紅磡站2、3號月台,而4號月台則作為停放待避列車或以紅磡站為終點站之用;而1號月台的編號及路軌更曾一度被停止使用。
  • 在新九龍車站啟用當日,尖沙咀至何文田的一段路軌亦停用並拆卸,而尖沙咀的舊九龍車站亦於1978年拆卸,但仍保留尖沙咀鐘樓作為法定古蹟。

在重建期間,建築工人更發現了一尊古炮,因此大家來到黃埔不僅會看到標誌性的「黃埔號」,還可在近船頭位置見到一尊小炮台。 2016年10月22日,此站舉行開放日,並設有導賞團介紹車站設施,講解員同為上周何文田站開放日導賞團所負責的行車主任田韋倫先生作介紹。 開放範圍包括A、C、D出口(唯C1、D1及D2出口已落閘,A出口上天橋之電梯已封閉);東、西大堂及東大堂內之洗手間;以及月台範圍。 東翼大堂位於介乎船景街與德定街之間的一段德安街地底,與黃埔廣場和船形地標建築「黃埔號」為鄰,而西翼大堂則位於德民街、德定街與紅磡道交界處地底。

黃埔d出口: 黃埔站 (香港)

在2016年10月19日車站對外開放前,曾經因黑色暴雨出現多處滲水情況,其中車站東大堂往D出口樓梯的頂部及牆身則有4處滲水水漬。 滲水檢測專家賴達明認為滲水「問題嚴重」,是與建築質素不理想有關,亦懷疑是施工期間在計算地下水水壓出現錯誤。 2005年7月,九鐵公司及地鐵公司向政府提交沙中綫的兩鐵合併方案,當中提議以地鐵的觀塘綫延綫,取代九鐵2004年最終方案擬稿中的黃埔自動捷運系統。 該方案在2007年7月由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18];2007年12月,兩鐵合併,九鐵和地鐵網絡合併為港鐵。 現時黃埔站內設有兩組藝術品位於車站月台,均為由香港藝術中心與藝術家林東鵬共同合作的作品《歷史與想像》[15]。

黃埔d出口

港鐵常務總監金澤培首度披露三個位置的施工紀錄「檢查及測量申請表格」(RISC Form)缺失紀錄的最新情況。 金澤培表示,紅磡站南、北面連接隧道以及列車停放處應備存檢查及測量申請表格 (RISC Form)分別為59、39以及474份,合共572份。 當中發現北面連接隧道的紀錄缺失高達73%,多於政府早前公布的40%紀錄缺失。 而由於往返舊有東鐵綫月台及屯馬綫月台需要經過車站大堂,步行需時約3分鐘,期間乘客須上落樓層兩次,無法像以往可以在對面月台轉乘,因而有部分乘客批評不太方便或指示不清楚,亦有乘客指難以找到前往連接過海隧道巴士站的出入口,認為舊月台安排更好[49][50]。 為配合沙中綫的東鐵綫路軌接駁工程,港鐵曾於2021年1月10日起至同年10月期間在指定的星期日將東鐵綫旺角東站至紅磡站的列車服務暫停,同時港鐵亦安排免費接駁巴士往返紅磡站及九龍塘站。 不過其後曾發生經尖沙咀站/尖東站轉車的乘客轉車出閘時被扣的車資事故,涉及約480名乘客,他們被多扣港幣1.2-17.8元車資,總金額約港幣3,300元[44]。

黃埔d出口: 黃埔新天地點去(怎麼去)

他指出港鐵目前已經在個別車站設置智能洗手間,同時並倡港鐵加快興建以及在現有車站洗手間加裝智能設備以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同樣地他亦要求港鐵交代目前車站管理的人手編配情況,交代搜索失蹤乘客的既定程序以及檢討現時職員對處理突發站務的培訓[81][82]。 首階段的車站改建工程將近香港體育館的一列商舖及C3出口關閉,遷移自動售票機及旅客服務站等設施;直通車抵港的乘客則需使用有蓋行人道到大堂。 黃埔d出口 改建工程於2014年9月展開,部分商舖於8月中已關閉,而C3出口亦在同年9月封閉,而相關工程於2016年3月30日完成。

黃埔花園吸引不少中產家庭定居於此,當中更不乏日本及韓國的駐港工作者,於是有關方面便於 2017 年在黃埔新天地第九期闢建佔地 7,000 平方呎的「九號水產」大街,為迎合這群住民的口味。 大家來到這裡不但可品嚐由日籍廚師主理的日本料理,還可購買從日本直送的新鮮食材和海鮮。 本站設有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港鐵解釋,黃埔站鄰近海旁,遂採用藍色配搭,[3]原因與早兩年通車的堅尼地城站相若。 黃埔新邨內有不少街舖,也有小型商場(紅磡商場,由前紅磡戲院改建而成、曾由大型酒樓分拆而成的繽紛購物城,及黃埔108商場)。

黃埔d出口: 黃埔新天地

基本上,各期數圍繞港鐵站而建,論交通不相伯仲,較大差異在於景觀方面。 黃埔d出口 屋苑周邊有和黃公園及大環山公園,步行約10多分鐘,臨海路段設有海濱長廊,向西南行連接尖沙咀星光大道,向北可行至土瓜灣。 黃埔d出口 黃埔d出口 屋苑規模龐大,有頗大的樓價分野,近維港海傍的期數,樓價比近紅磡邨的期數高,單位面積也普遍較大,適合預算較高的家庭自住或投資;而位置靠入的期數,則是較親民上車選擇。

黃埔d出口

專線小巴6A線(黃埔新邨至尖沙咀廣東道)以該地為總站,此外,還有多條巴士線途經此區。 港鐵資料指,繁忙時間由何文田開出的列車約每2分鐘一班,由黃埔站開出的列車則約每4分鐘一班,即大約隔一班列車才往黃埔站。 2023年1月20日,死者遺孀入稟區域法院向港鐵公司提出傷亡訴訟,並要求港鐵賠償,但未有註明金額[86]。 而目前屯馬綫及東鐵綫月台以一組兩層的島疊式月台排列,當中位於地面(G層)為屯馬綫月台;而位於地底(L1層)則為東鐵綫月台,該四個月台在啟用時均已裝設月台幕門。 至於屯馬綫月台採用圓柱體的支柱;而東鐵綫月台則為採用長方體,並且東鐵綫的月台闊度較屯馬綫月台的窄。 黃埔花園是最受惠基建發展的藍籌屋苑之一,所謂「財跟基建走」,升值潛力被看高一線,即上千居搜尋黃埔花園筍盤。

黃埔d出口: 工程质素爭議

原有的九廣鐵路南端終點站位於尖沙咀,但該車站使用逾半世紀後,未能滿足日益增加的運載需要,加上車站附近已有一定的發展,當時的英屬香港政府須另覓土地以興建新的鐵路終點站。 最終政府決定在海底隧道旁的填海地上,斥資約1.5億港元興建一座新車站[7],也就是現在的紅磡站,同時在車站旁興建紅磡貨場。 車站於1975年5月5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揭幕,並於同年11月30日啟用,而正式名稱為九龍車站,但坊間普遍以「紅磡火車站」稱之。 在新九龍車站啟用當日,尖沙咀至何文田的一段路軌亦停用並拆卸,而尖沙咀的舊九龍車站亦於1978年拆卸,但仍保留尖沙咀鐘樓作為法定古蹟。 而在1990年代,九鐵為了與機場鐵路的「九龍站」區分而正式將車站更名為「紅磡站」[8]。 兩鐵合併後,港鐵為東鐵綫各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大堂主体结构位于3层,並设有C出口大堂、直通车出/入境大堂以及其票务與服务中心,更设有入境事務處設施辦理旅客往返內地的出入境手續;而2層为转换交通层[18],該層並设有A-B、D出口[19]。 自2016年港鐵黃埔站啟用後,2020年再有屯馬線一期落成,短短數年間, 觀塘綫延伸線及屯馬線貫通黃埔,成為了進出港九新界的樞紐,連接西九龍、九龍東和港島等多個商業核心區,惠及黃埔花園住戶。 同年12月,地鐵有限公司亦建議延長地鐵觀塘綫,由油麻地站至黃埔站,中途設何文田站,以服務黃埔地區。

黃埔d出口: 黃埔大道

受地勢所限,兩個車站大堂的非付費區並不相通,乘客出閘前要小心選擇車站大堂,否則便需返回地面走向另一邊出口。 黃埔d出口2023 黃埔(英語:Whampoa)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紅磡東南部一通俗分區,位於紅磡灣東北及大環以南。 現時其範圍包括最主要的黃埔新邨和黃埔花園,原址全境為黃埔船塢。

黃埔d出口

藝術家指藝術品經歷7年才完成,並透露曾經因社會經歷不少事件,曾想過放棄繼續創作[27]。 另外,往返中國內地的城際客運服務(直通車)於1979年重新投入服務,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在香港的終點站亦設於紅磡站,而城際客運服務一直延續至今,並遍及內地多個城市,包括廣州、上海、北京等地。 相信不少人會感到疑惑,為何黃埔新天地以陸上郵輪為商場主題呢? 黃埔一帶原是黃埔船塢(又稱九龍船塢),及後原址重建為現今的大型住宅屋苑「黃埔花園」。

黃埔d出口: 列車服務

黃埔站設有4個出入口,分別位於民兆街、紅磡道、船景街及德安街。 其中亦設有連接商場的出入口,可以直達AEON STYLE黃埔。 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除了紅磡站擴建月台外,在同一工程合約下的兩條連接隧道及列車停放處的工程,也發現有施工記錄缺失以及未經政府同意而作出工程改動的問題。 2018年8月31日,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昨召開特別會議披露政府巡查紅磡站巡查期間發現月台層板底部出現「蜂巢」現象,有混凝土剝落,部分鋼筋外露,故已要求港鐵檢視層板是否安全,又指不排除鑿開層板檢驗。 該署檢查後認為該月台層板無明顯危險,故而提及會每周都到現場勘察。

  • 而大堂同時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22][23]、港鐵「會員服務站」[24]、自動櫃員機以及自動售賣機等。
  • 黃埔住宅市場,主要由黃埔花園及黃埔新邨兩大型屋苑組成,區內其餘供應,以單幢樓為主,因此,最常見的比較,莫過於黃埔花園與黃埔新邨。
  • 報告亦披露涉事的B、C區月台只用不足10日時間完成紮鐵工序,其中一個倉只用5日完成,低於港鐵所指一般所需時間[59]。
  • 原因是黃埔花園發展商擁有商場的業權份數,再加上車位業權,共佔整體業權份數的23%。
  • 基本上,各期數圍繞港鐵站而建,論交通不相伯仲,較大差異在於景觀方面。

工程期間,現有車站會繼續使用,但至少有約30間商戶及食肆需局部關閉,並採取臨時措施,包括人潮改道及更改出入口位置等,而不會影響乘客及列車服務。 另外,車站六鄰近多個重要地標、住宅區及酒店等,在觀塘綫未延伸至黃埔花園一帶時,有不少居民更步行或乘搭巴士、小巴前往紅磡站轉乘鐵路,因此每日均有不少乘客進出紅磡站。 而每當鄰近的香港體育館有活動進行(如演唱會、國際體育賽事等),車站更會出現大量的人流。

黃埔d出口: 列車出軌事故

工程已於2010年11月29日獲批,並於2011年6月2日動工,而車站的承建商為俊和-協興聯營[21]。

自此之後,紅磡站便成為兩綫之間一個重要的跨月台轉車站[36]。 然而,由於西鐵綫列車班次與東鐵綫的不相同,乘客走過對面月台轉乘卻未必每次能夠乘搭到較快開出的一班列車。 因此,港鐵在月台內裝設多個液晶显示器,這方便了乘客知悉後可橫過對面月台還是須經過大堂前往另一月台轉乘較快開出的列車。 此外,該站位於紅磡海底隧道的九龍入口旁邊,鄰近海底隧道巴士站,有多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途經,而在1990年代紅磡灣填海前,紅磡碼頭更位於車站旁,因此亦有不少往返新界及香港島的乘客會在該站轉乘過海交通。 而於2012年動工的沙田至中環綫工程将构建香港铁路的「東西走廊」(現屯馬綫)與「南北走廊」(現東鐵綫過海段),而紅磡站則成為两条走廊的轉車站[9]。 工程计划利用位於红磡站东侧的紅磡貨場:包括停用紅磡貨場及配套國際郵件中心與紅磡貨運碼頭,其设施則改建为屯馬綫列車停放處,并于該位置興建兩層新月台[10]。

黃埔d出口: 車站用途

與何文田站不同,有關方面並無為黃埔站另闢全新公共運輸設施,現有黃埔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D2出口對面的黃埔廣場(即黃埔美食坊,前稱蔡瀾美食坊)地下,內設專營巴士及專綫小巴站。 車站月台牆身焗漆板印有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是繼藍田站之後觀塘綫第二個非轉綫站月台印有書法字。 車站建於德民街和德安街地底,佔地面積為15,500平方米。

黃埔d出口

工程包括重新為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花的代表,為月台橫樑及支柱翻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花圖案、附近/主題建築物/街道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且加設港鐵化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標識系統,將現有指示牌及直立站牌統一為原地鐵格式。 而紅磡站被配色為 紅色,主題花為洋紫荊,而街景則為紅磡站城際直通車/C出口大堂及香港體育館。 黃埔站(英語:Whampoa Station)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紅磡黃埔,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3][4],主要服務黃埔及紅磡一帶,較位於紅磡灣的紅磡站更接近紅磡[5],也是觀塘綫的下行終點站。 車站所在的位置,位於紅磡昔日的一座大型船塢「黃埔船塢」的範圍,該船塢先後於1970-1980年代經城都地產及長江實業地產改建為大型住宅屋苑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故車站被命名為黃埔站。 2019年2月1日,政府及港鐵出席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

黃埔d出口: 位置圖

不過車站通往尖東、理工大學、紅磡海底隧道來回方向巴士站的A、D出口仍須關閉[72][73][74]。 1973年,九廣鐵路開始電氣化工程,同時也一同將九廣鐵路由尖沙咀縮短至紅磡,新車站於1975年11月30日啟用。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船景街黃埔號外,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黃埔d出口: 出入口

涉事工程的總承建商禮頓建築將工程的紮鐵工序外判予2間分判商,惟當中的泛迅建築有限公司,在參與工程一年後才註冊為公司[56]。 直到同月6日,港鐵首度公開被剪短鋼筋的照片,並表示5次巡查當中,4次均沒有書面紀錄,均未有向董事局或政府匯報。 時任港鐵主席馬時亨重申港鐵會嚴肅處理事件,若發現有人違規會送官究辦。

2005年7月,九鐵公司和地鐵公司向政府提交沙中綫兩鐵合併方案,當中提議地鐵建造觀塘綫延綫,取代九鐵2004年最終方案擬稿中的黃埔自動捷運系統。 而因為該站只設有一個側式月台的關係,在非繁忙時間可能會不停靠黃埔站,而繁忙時間有部分班次不停靠該站。 自1965年紅湖大廈於黃埔船塢土地落成後,黃埔船塢開始分段清拆。 黃埔d出口 現址經已重建成大型屋苑包括黃埔新邨、黃埔花園、紅磡灣中心和其他舊式私人住宅等,成為主要的中產居住區域。 港鐵在2016年10月22日開放車站予公眾參觀,吸引近一萬名市民到場參觀[23]。 而車站於翌日(2016年10月23日)隨觀塘綫延綫通車而正式啟用。

黃埔d出口: 港鐵路綫圖

因此,黃埔站喺繁忙時間嘅班次會係4分鐘一班,而唔係觀塘綫其它站嘅2分鐘一班[1]。 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影響,紅磡站及鄰近露天路軌曾被多次破壞,導致車站於2019年10-11月期間多次關閉。 而於同年11月香港理工大學衝突期間,有示威者嘗試封閉通往紅磡站天橋。 黃埔d出口2023 其中在2019年11月17日晚上,連接理大與紅磡站的行人天橋多次被示威者縱火,以防止警方走入校園,期間一度傳出爆炸聲[71]。

黃埔站東面設有越位隧道,由月台東端延伸至環海街(海濱廣場第二座與海名軒之間的緊急通道),設有緊急出口及通風口的同時[7] ,亦方便列車調度;但往返此站的載客列車會直接在月台調頭,不會駛入越位隧道。 2008年3月,行政會議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1][2]。 2016年10月23日,黃埔站隨觀塘綫延綫通車而正式啟用。 2002年9月,九廣鐵路公司為擴展沙田至中環綫的服務範圍至黃埔一帶,建議在黃埔建造自動捷運系統,連接九鐵(現港鐵)紅磡站,以便乘客在該站轉乘東鐵綫、西鐵綫和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1]。

黃埔花園的交通配套相當完善,日後屯馬線全線通車,更加四通八達;而且屋苑配套能供給生活所需,單位面積實用率高,管理費亦平 。 黃埔新邨是區內最早期發展的住宅項目,分 4 期發展,共有25座大廈,提供 2,730伙單位,主打 2 房戶,於 1976 年起分階段入伙。 雖然屋苑整體生活配套不錯,但原來黃埔花園難以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削弱了業主權力。 原因是黃埔花園發展商擁有商場的業權份數,再加上車位業權,共佔整體業權份數的23%。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