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子宮病變2023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目前比較清楚的是,雌激素和子宮肌瘤的生長有關,這可以從還沒青春期的女性幾乎不會長子宮肌瘤,以及進入更年期雌激素大量下降的女性,子宮肌瘤會跟著大幅萎縮,得到一些證據。 大家或許很難理解,只是子宮肌瘤這樣的良性腫瘤,為什麼會連帶影響生殖、泌尿及消化道的機能,並造成如此複雜的症狀? 其實原因就在於子宮位於骨盆腔內,因此子宮肌瘤除了會影響生殖器官,也會影響到附近的泌尿系統和消化道。

那些較少見的其他組織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即非雌激素依賴性的Ⅱ型內膜癌,包括漿液性乳頭狀癌及透明細胞癌等,並不具備年齡輕的特點。 有學者曾報導5 例較年輕的非雌激素依賴性內膜癌的患者,其年齡分別為28、34、37、41、43 歲。 藥物治療的反應:通過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來判別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和內膜腺癌。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敏感,在用藥後短時間內其內膜即有明顯逆轉,用藥劑量也可偏小。 輕度不典型增生者,如果用小劑量孕激素周期性治療(每個周期用藥8~10天),一般在3個月內顯出療效。 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孕激素劑量須要增加並且須不間斷的連續應用3~6個月。

子宮病變: 子宮內膜增厚 需化驗了解是否為子宮內膜增生

「通常在子宮頸癌來說,會做廣泛的子宮切除,切的範圍會闊很多,各方面的風險都會高些。其次就是日後可能影響附近器官運作,例如膀胱功能,排便功能方面都有機會受影響。 子宮病變2023 化驗結果證實,其宮頸細胞沒有癌變,即子宮頸表面沒有問題;在宮腔鏡檢查及刮宮取走的樣本,亦沒有發現癌細胞,這些都和之前病人所做檢查結果相符。 由於當日醫生說病變程度輕微,故王女士也沒有太擔心,但就在等覆診前,王女士持續來月經致未能檢查,醫生只處方荷爾蒙藥,希望王女士陰道停止出血後再檢查。

  • 巧克力囊腫依嚴重度的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經痛、月經失調、腹痛、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等,半數病患有不孕的困擾。
  • 這手術只需在一般診療室進行,以及局部麻醉,需時約 30 分鐘。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子宮頸癌在2018年香港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七,死亡率排第八,每年有580宗新症。
  • 没有出血現象的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患者,有半數是因分泌物、下腹疼痛,或是因一些症狀到醫院來,完全没有症狀,在檢驗時發現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患者,只不過才佔全體的5%。
  • 每次放射治療僅需數分鐘時間,治療時不會有痛楚。
  • 當然,在說明我們的意見之前,我們先做一般的介紹以及說明一般的處理。

通過對他們對藥物治療反應的不同的特點可作鑒別診斷。 子宮內膜復雜增生:病灶呈局灶性,可能還與組織中激素受體的分佈有關。 少數復雜增生可以發展為不典型增生,從而影響預後。 病變的子宮內膜表現為增厚或很薄,也可以呈息肉狀。 抹片品質提升有助於診斷的準確性,其條件有:採檢醫師小心地採取子宮頸細胞、謹慎處理玻片上的細胞;病理醫師/醫檢師仔細判讀及完善的細胞篩檢品管制度。 為了達到理想的子宮頸癌診斷率,除了子宮頸抹片外,藉助其他輔助工具也是重要的一環,如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法、陰道鏡檢查。

子宮病變: 子宮頸癌症狀

以200mg/d的劑量治療3個月,對子宮內膜增生有明顯效果。 B.生殖期:一般刮宮一次即可控制出血,如刮宮後仍有出血,應行宮腔鏡檢及B超以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其他器質性病變。 生殖期也可能有不育並臨床表現為不排卵的多囊卵巢綜合征者,則按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 1、 註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開朗、樂觀,一般以臥床休息為主,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

子宮病變

也不建議吃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蜂王乳、月見草油,以免雌激素過多,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發生病變。 雖然較適合手術治療,但子宮全切除手術(包括兩側的卵巢及淋巴結)會帶來腸道阻塞、停經、骨骼提早老化、腿部水腫等狀況。 子宮病變2023 若傷及淋巴結、淋巴管並行的神經,便會讓人感覺不到尿意而發生排尿障礙。 分化是生物學和醫學經常使用的名稱,也就是生物的發生過程中,幼嫩細胞的集合體展現各器官或組織的特徵,稱為分化。

子宮病變: 子宮肌瘤一定要切除嗎?

良性的,一般不威脅生命,被拿走後,再長回來的也不多見。 子宮病變2023 子宮病變 我們這個題目的重點,就是經過篩檢去發現子宮頸的異常細胞,再經切片檢查子宮頸的組織及時治療子宮頸的癌前病變。 一般對癌症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法: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放射治療是以不同輻射熱能,施以局部腫瘤照射,導致腫瘤細胞的死亡,其治療的劑量,除參考標準劑量外,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腫瘤體積和侵襲範圍,照射的方法,腫瘤附近正常組織的忍受度,還有病人急性反應的嚴重度。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成立於1996年9月,我們致力深耕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路平台。
  • 而如果長期月經不調的時候,會有機會子宮內膜增生,而當本該排出的內膜長期留在子宮會容易誘發子宮病變,甚至增加患癌的風險。
  • 有少部份病人可能出現下肢水腫、大腿輕微麻痺,或因淋巴液積聚盤腔而引致淋巴囊腫,繼而引起感染和便秘。

化學藥物治療:為全身性療效,利用口服或是注射藥物,制止癌細胞分裂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可有效延長病人生命。 子宮分段搔刮術:將病患麻醉後,以細小刮匙先刮取子宮頸組織,再進入子宮腔刮取子宮內膜並進行檢驗,可看出是否有侵犯子宮頸的現象。 子宮病變2023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指出,子宮內膜癌又可細分幾種類型,以「類內膜型腺癌」最常見,亮細胞癌、漿液細胞癌、腺肉癌則較為少見,但十分惡性。 肌瘤溶解術:以電燒、超音波、雷射、冷凍等方式來達成子宮肌瘤溶解的目的,會比一般手術的失血量少,且住院時間也較短。

子宮病變: 子宮肌瘤有哪些治療方式?

其作用機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對子宮內膜也有特異的抑制作用。 治療後,內膜病理形態呈高度萎縮,超微結構有明顯退性變。 北京協和醫院用棉酚治療內膜不典型增生已觀察到初步效果。 有1 例不典型增生,用舒經酚後內膜不典型增生有所好轉,但仍有反覆。 用棉酚治療8 個月,內膜萎縮,以後很快受孕,順產一男孩。

九價HPV疫苗能覆蓋上述香港最常導致子宮頸癌的七種 HPV 基因型。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最理想的接種時間為未開始性行為前,不過成年後接種也有一定保護能力。 由2019/20學年開始,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第一劑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第二劑疫苗則在翌學年當女童升讀小學六年級時接種。 至於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有13種,並以16型和18型HPV病毒與子宮頸癌關聯最大,佔整體個案約七成。 在香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子宮頸癌約佔九成。 感染生殖器官的HPV病毒大多能被人體自身免疫力清除,但若持續感染宮頸,細胞會出現變異,演變成子宮頸上皮內瘤,並可能隨時間發展成子宮頸癌。

子宮病變: 檢查出子宮內膜病變,該拿掉子宮嗎?

約有2~5%的病人罹病因素和親代的遺傳基因相關。 子宮內膜癌有時候會只被稱為子宮癌,但事實上子宮裡發生的癌症並不只有子宮內膜癌,其他的組織也有可能癌化,像是子宮頸癌、子宮肌層肉瘤、滋養細胞疾病。 子宮頸細胞檢驗若顯示有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即表示細胞有中度或嚴重變壞現象,如不加理會,每一百名初步檢驗出有此病變的婦女中,約有一至兩名會發展成子宮頸癌。 為作出更準確的診斷,婦女需要進一步接受「陰道鏡」檢查,以便抽取子宮頸組織作詳細化驗,並作治療。 成功治療後,如果妳繼續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便可以把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減至最低。

早期子宮頸癌可採取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治癒率將近百分之百,第3、4期除了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摘除骨盆腔淋巴腺,同時搭配化療及放療,降低復發率。 潘俊亨強調,感染HPV人類乳突狀病毒後,僅有1成的人會發生持續性感染,經過10~20年才會產生癌前病變,建議有性行為的人,就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國內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的免費檢查。 倘若在子宮頸窺鏡檢查時顯示有低度病損,表示宮頸已發生早期或輕微的變化。 子宮病變 但至少一半的患者會在一、兩年內不藥而癒,因此大部分患者只須接受觀察而不用進行治療。

子宮病變: 子宮頸癌前病變症狀

一般來說會建議間歇性地使用,也可能在手術前幾個月使用,讓腫瘤的體積縮小,以利手術進行。 子宮肌瘤主要是因為子宮內平滑肌異常增生或平滑肌病變,形成我們肉眼可見的平滑肌瘤。 臨床上醫師會依據子宮肌瘤發生的位置、入侵子宮不同的組織比例,把子宮肌瘤區分為三大類型,大家可以對照著解剖圖來看,會比較好瞭解。 手術主要分為傳統開腹手術、多孔和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幾種。 如患者在停經前進行手術,會因為移除卵巢而提早進入更年期,導致患者出現熱潮及陰道分泌減少等症狀。

此外,為增加子宮頸抹片判讀的準確性,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要注意下列事項:要確實填寫上次月經日期、不要在月經前後檢查、使用陰道治療塞劑或接受陰道沖洗者不適合檢查、檢查前三天儘量不要有性行為。 如果不幸確診子宮頸癌,治療方向要視乎期數而定。 如果是早期的子宮頸癌, 存活率可高達90%;而後期的存活率則大大降至10至20%。 如腫瘤少於4cm,及未影響到子宮旁組織,患者又想保留生育能力,便可進行子宮頸切除手術、淋巴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如患者年齡較大,或未有生育計劃,可選擇全子宮切除手術。 如腫瘤大於4cm,已影響到子宮旁組織,便需做放射治療及化療。

子宮病變: 抹片防癌有效!大幅降低子宮頸癌死亡率

許明信則說,這類的女性因為還是有很高的機率會變成癌症,會建議等病情控制好之後,如果想生小孩的話,盡可能趕快生,生完後還是摘除子宮比較保險。 子宮病變2023 賴瓊慧醫師指出,在治療上以手術為優先,一期類內膜型腺癌,分化良好,五年再發率約 2.6%,五年存活率 97.9%。 子宮內膜癌的進程主要分成四期,賴瓊慧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是預後很好的癌症,尤其第一期如果積極配合治療,5 年存活率可達 9 成,不會再復發,第二期存活率亦有 8 成。 子宮動脈栓塞術:透過栓塞子宮動脈的方式來縮小子宮肌瘤、改善經血過多的問題。 但即使有高達 7 到 9 成的疾病症狀會得到改善,臨床上子宮動脈栓塞術並不適合孕婦,或未來想生孩子的患者喔。 以上的藥物,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請大家要和自己的醫師、藥師完整了解,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喔!

子宮病變

長期只接受雌激素治療的婦女,亦會增加發病的機會。 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停經後長期服用雌激素,患上糖尿病,曾經患上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增生,因患上其他癌症而接受盆腔電療等。 目前政府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沒有最高年齡的限制,若健康情況許可,都應每年接受篩檢。 子宮頸的癌症主要來自上皮細胞,但同時也有少數來自腺細胞。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對於 25 歲以上及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子宮病變: 健康人群

子宮頸癌的手術屬於局部性的治療方法,分為子宮頸錐狀手術、單純性子宮切除與根治性子宮切除,並視狀況做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 子宮頸癌第 子宮病變2023 3 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或是已經侵犯到了骨盆壁,或造成腎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施打疫苗的作用在於,針對尚未感染的病毒來預防,hpv治療是沒辦法的,唯有透過人體免疫清除。 目前臨床上分為子宮頸癌疫苗分為三種:二價、四價、九價,可視自身需求選擇施打種類。 子宮頸癌前病變不等於子宮頸癌,所謂子宮頸癌前病變指的是受到病毒感染後雖有變化,還處於上皮層,這是子宮頸癌之前的變化,當這些變異的細胞穿過上皮層,侵犯到基底層,便成為真正的子宮頸癌。

子宮病變: 健康情報

4.抽菸:抽煙會影響體內的血管,容易造成血栓,而子宮跟生小孩都是靠血管,長期抽菸,停經的年齡會提早,也會影響卵巢的功能。 子宮病變 3.喝酒:酒精類是從肝臟代謝,會影響到雌激素的一些代謝。 所以酒精會影響肝臟、肝臟會影響代謝,就會造成一些排卵或賀爾蒙異常。

子宮病變: 子宮頸位置圖

在台灣常見的藥品是柳菩林(Leuplin),用法是一個月皮下注射一次,另外有長效的劑型,可以三個月注射一次。 子宮肌層中肌瘤(intramural):長在子宮肌肉層,比較可能造成經血過多,或月經來潮的時間變長。 本網站所載内容只是基於研究和知識的共享,以及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是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 我們鼓勵您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研究,並與合格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合作,來制定您自己的醫療保健決策。 若果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是「真癌症」,即使接受手術也無法治癒,只會為後遺症所苦。

子宮病變: 子宮頸癌症狀難判別?六狀況注意!分期、治療全解析!

停藥後,雖然可能複發,但多數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緩解後才會複發。 而內膜腺癌患者一般對藥物治療反應慢,並需要更大劑量才能使內膜有轉化反應。 雖然子宮頸細胞檢驗並不是100%準確,但也毋需過分擔心,因為大部分子宮頸癌需要五至十年時間形成,只要定期進行檢驗能預防九成以上的子宮頸癌。

子宮病變: 症狀

陰道鏡檢查後,需要時再做切片,尤其對偏遠地區,或不能按時回診的人,可以勘酌。 年輕,20歲以下的人,有這個問題(ASC-H),自癒率仍然很高。 子宮頸癌,由于子宮頸的能見度最高,因此最容易做篩檢工作。 定期篩檢,目的是在發現子宮頸的癌前病變而不是子宮頸癌。

子宮病變: 美的好朋友 - 醫師藥師營養師團隊負責,最專業的醫療保養知識網

子宮頸癌可通過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與早期篩查的方式進行預防。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預防接種者被人類乳突病毒的16與18亞型侵犯,可由此預防70%的子宮頸癌。 然而因為尚有其他罹癌風險,所以預防指引仍建議持續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透過抹片檢查、或使用醋酸來辨別癌前病變,若針對癌前病變進一步治療可預防其發展成癌症。 子宮頸癌的治療包含合併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 在美國,五年整體存活率為68%,影響預後的關鍵主要在於早期發現。

子宮病變: 可能是子宮內膜癌前兆:子宮內膜增生

真正的子宮內膜增生,因為子宮鏡下看到的子宮內膜組織變得緻密、不再是半透明狀態,跟內膜增厚相比,就好像玻璃杯跟馬克杯的差別,醫生便能在子宮鏡下分辨出來,也能看出子宮內膜血管的長相變化,這是超音波無法判讀出來的。 在子宮鏡下,即使大部分的子宮內膜都是薄的,只要局部有增厚、變得緻密、甚至血管型態改變,醫生就會懷疑是否有子宮內膜增生的病變,這時再在子宮鏡下直接切片,才能精準切到可能病變的病灶。 女性在懷孕後10~14天,若有一點點出血屬於正常,不必過度擔心,但若在非經期卻出血時,須特別留意喔! 非生理期間異常出血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是子宮內部和周圍有問題,如長息肉、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或荷爾蒙失調、服用避孕藥以及性病(如衣原體 Chlamydia 和淋病 Gonorrhea)所致。 繼發性經痛通常發生在中年或生產過的婦女身上,由於生殖器官(子宮等)病變而引起的,如子宮內膜異位(Endometriosis)和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s),且會隨著時間愈感疼痛。 這類經痛通常從月經來之前就會開始,到經期後仍感覺不適。

子宮病變: 健康雲

現在有些藥物可以控制肌瘤的大小,讓它稍微縮一點。 嚴重的話主要是透過手術切除,像是一些腹腔鏡手術、微創手術。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曾因肌瘤在子宮開過刀,建議以剖腹產生產,因為若自然產的話,曾開過刀的子宮,到了足月,子宮會沒有辦法承受收縮的力量,而會有子宮破裂的可能。 子宮肌瘤其實是很常見的婦科疾病,而且可能比因子宮肌瘤去看診的人更多,因為有些人一輩子從來沒發現過,因為肌瘤生長的位置根本不會影響身體,也沒有不適的症狀,而且到了停經,子宮肌瘤就會慢慢萎縮掉。 子宮頸癌的主因為持續感染致癌(或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大部分受HPV感染的婦女沒有症狀,可自行清除病毒。 因此,在鑒別診斷時,首先要根據組織病理學提示的組織學類型,僅僅在不能鑒別分化好的內膜樣癌與不典型增生時,可以年齡作為鑒別的參考因素。

子宮病變: 預防子宮頸癌

子宮頸切除手術:切除部分或整個子宮頸、周圍組織和陰道上部,但保留子宮。 此手術能保留女性生育能力,但僅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 醫生會使用工具夾取少量子宮頸組織樣本,然後進行化驗。

研究結果發現淋巴腺攝影,電腦斷層,及超音波的偽陰性分別為14.2%,25%,及30%。 ASCUS可能隱含HSIL的機率(ASC-H)。 根據兩個研究報告,在4%-13%之間,應列入考慮。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