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陳家偉校長6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陳家偉校長

我們在片段所見,覺得他們是在嬉戲,但他們竟敢在學校裏公然作弄同學,實在離譜過分。 大埔是美食天堂,有許多老字號,如蔡潤記的粉麵、勝記滷水等。 其實除了廣福道一帶外,其他小區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小店如粉果佬等。 我校位於大元邨,鄰近大埔中心,那一帶的食肆林立,無論中午吃飯或3點3下午茶都有很多選擇,而且價廉物美,令人十分滿足滿意,難怪學校的男同事都增磅不少。 其實,我是愛花愛樹的「深綠」校長,但我去過不下幾十所中、港、台的中小學,坦白說未曾見過如此這麼漂亮的學校,只可以用「驚為天人」四字形容! 學校倚山而建,建築物融入了大自然,經一條小斜路便進入校園,校園的入口種滿各種色彩繽紛的奇花異卉。

陳家偉校長

另外,各科的老師都會把科技的元素融入課堂,例如互動時使用VR 和AR的技術,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和投入感,讓學生如置身不同的場景中,打破時空的限制,開闊眼界,享受學習。 其實仁校會早在去年的5月已醖釀成立,發起人是前鮮魚行學校的梁紀昌校長;他提議用「仁愛校長會」為組織的名字,這個新成立的組織旨在支援校長,從而支援學校、老師和學生。 陳家偉校長 去年4、5月期間,在屯門及天水圍有兩間小學分別發生了與校長有關的「事故」,並引起傳媒及市民的關注,輿論都對校長有負面的批評,如「土皇帝」等。 雖然這兩樁事情只算是個別事件,但確實影響了公眾人士對校長的印象和看法。

陳家偉校長: 仁愛校長會成立了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陳家偉,將於今年九月轉到德萃教育機構,擔任幼小中教育總監(全人發展)。 林校長在信中透露,即將到另一個地方「事奉」,「以十二年一貫教育和國際課程,興學傳道,注入具挑戰性的學習歷程和國際視野,讓學生在主內塑造優良的個人特質,在幻變的世代,好好裝備,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陳家偉校長2023 陳家偉校長2023 現時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林克忠在2018年由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小學部,轉任為救恩校長。 然而,在4月時他向全校發《校長來信(六)》,形容2年前以候任校長身份出席家長晚會、約見各級老師,仍仿如昨日。

陳家偉校長

筆者在9月中會有一個給家長的專題講座,到9月底又會和幼兒從業員協會的周慧珍主席一起主持一個幼小銜接的講座,給幼教工作者一些建議。 陳易希是一位香港人大都耳熟能詳的年青科創界才俊,未到30歲已創辦了一間以編寫應用程式的IT公司並出任CEO,開展了他的事業。 讀黎斯華老師的文章,令我重溫中國讀書人的風骨,以史為鑒,中國人的史觀不是用數據分析而成的,而是用血和精神所鑄造而成,寫入史冊,永垂不朽。 6月6日是霍韜晦辭世的日子,不經意間又已兩年了,日前出席了法住學會舉辦的活動,大會頗有心思,在當天為「霍教授紀念館」揭幕,以紀念這位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早在春秋的時代,孔子已非常重視毅力,《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是讀書人的責任重大而且深遠,不得不努力學習和弘揚良好的做人之道。 近日香港的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不幸英年逝世,享年58歲,他以拍攝警匪槍戰和動作片聞名於世,所以曾與多位巨星合作,如劉德華、甄子丹、謝霆鋒、古天樂、郭富城等。

陳家偉校長: 孩子!加油!

北京故宮博物院固然值得前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也不容錯過。 這個博物館確是中央政府給香港一份珍貴的大禮,令到中國其他省市無不羡慕。 孔子長壽,享年七十有三,一生努力不懈,15歲便有志於學,至70歲更達至「從心所欲不踰矩」、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 陳家偉校長2023 教育局昨天宣布DSE照考,這決定也有道理,當然預計到時的疫情會放緩,今年是「多事之秋」,所以我相信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都會體諒你們的境況。

陳家偉校長

學校根據學科舉辦雙週活動,如舉辦恆常數學活動、「中文詩詞背誦活動」、「大家來說普通話」活動等。 課堂設計以合作學習為主,著重師生互動,強調學生高參與及分享學習成果,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聯繫教育局、大學、其他教育機構等進行不同科目的協作計劃,提升教師專業知識,促進學與教。 近年積極拓展屬校版圖的德萃教育機構,日前公布管理層新任命,現任優才書院(小學部)校長陳家偉,將出任新設的幼小中教育總監(全人發展),校董曹啟樂將任校董會聯席主席兼創辦人。 陳家偉校長 辦團亦宣布與德瑞國際學校就校名問題已達成和解,不需要作任何校名變動。 早在6月開始,我已經時常出入大埔,以預備接任校長的工作。

陳家偉校長: 一起為「仁愛滿香江」而努力

而德萃早前在Facebook宣布陳校長將加盟,並擔任德萃幼小中教育總監(全人發展),主要負責品德教育、資優教育及家長教育,將在9月履新。 廿一世紀的教育趨勢是要以學生為本,照顧多樣,接受不同;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適合他們的學習機會,科技的發達促使學習更富趣味、更能照顧個人的獨特需要呢!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校長會的成員有來自幼稚園、小學、中學和特殊學校的校長,大家都希望把「仁愛」的品德能從小做起,承傳薪火,把人類高尚的和神聖的精神傳揚下去。 籌備的過程是順利的,因為許多校長都覺得價值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不過,未幾香港6月便發生社會運動,而且延續了六七個月,至今仍未平息,事件令人擔憂。 本來仁校會打算在11月底舉行就職典禮,但也延期了兩次,最終要順延到1月中才舉行,而且還要選擇在星期天。

「《論語》其實不深,適合小朋友讀。」他笑言如老師可讓學生讀好《論語》,已經「功德無量」。 優才小學部現任的副校長聶敏即將接任為校長,他向記者表示優才短期內不會有翻天覆地的轉變,也不必要。 他在優才服務了16年,是在陳家偉校長及創辦人李業富教授的薰陶下成長,也直接參與學校的發展並擔任不同的崗位。 「學校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我對學校現行的方向亦感認同,也一直有份參與發展。」他說。

陳家偉校長: 陳家偉校長:每個校長背後都有故事

他擔任香港教育大學校友會主席一職,又創立了香港藝術與生命教育協會,不過,他為人謙遜低調,不慕浮名,不是經常曝光,所以不算是傳媒的寵兒,但他肯定是實幹型的好校長。 擔任優才書院(小學部)校長二十年的陳家偉,明年退休後出任新職,九月出任德萃幼小中教育總監(全人發展),專責品德教育、資優教育及家長教育。 這是辦團新開設職位,與德萃小學總校長朱子穎各司其職,同樣向校董會負責。

陳家偉校長

他在校積極重新編寫和籌劃四年級的「小香港大發現」課程,更親帶學生到處探索和考察,甚至和學生一起下田插秧,又為學生煮早餐。 原訂在今年2年親自教授六年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不同的國際議題,惟因疫情爆發而停課,和學生緣慳一面。 此外,林校長熱愛戶外活動,任職期間特意把山藝加入常識科課程之中等等。 仁愛校長會可簡稱「仁校會」,已於2020年1月19日假香港科學園隆重舉行了成立典禮及委員、顧問委任儀式。 當日的主禮嘉賓為高永文醫生及劉建豐博士;而前來出席的嘉賓逾80人,場面令人感動。 「德不孤,必有鄰」,香港有許多有心人,他們是來自不同界別的朋友,如商界、慈善界、宗教界的朋友均有蒞臨支持,實在令典禮生色不少。

陳家偉校長: 學校背景

首先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包括語文能力和學習能力,若能力強愛學習的,可挑戰一些水平高,課程深的名校,預備要打硬仗。 一畝心田音樂會2020在7月4日晚上已順利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見證了佛教筏可紀念中學300多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看到惲福龍校長及其團隊的無私奉獻,為香港教育的一畝心田。 漢字不但數目眾多,而且它們都盛載了不少中國的傳統智慧,文字其實可以說是文化的載體,有人甚至說「一字一智慧」。 大家好,「仁愛滿香江」這個欄目將由仁愛校長會的創會會員首先負責輪流供稿。 日後,更會邀請一般會員校長一同供稿,讓更多仁愛的故事或校園點滴能夠在此平台發表,一起發放正能量。 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創立於1981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辦學團體為新界婦孺福利會有限公司,校長是陳家偉校長,校監李美辰女士。

陳家偉校長

那天參訪,修樹工人正在忙碌工作,朱校長說這裏有三位花王,其中一位年青花王由17歲幫他工作到30多歲,更因花藝精湛,有許多富豪名人都想以高薪羅致,他卻不為所動。 前陣子停課一段時間,我和仁校會的顧問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一起到訪他校,目的是想計劃在5月份舉行仁校會的活動,以讓會員和委員互相認識及了解香港有特色的森林學校,不讓台灣專美。 所謂「嶺英」,包含一眾先賢與今人在打鼓嶺作育英才的宏願。

陳家偉校長: 校長早已脫離前綫

他計畫日後可多寫中國文化的書和課程,將之現代化,甚至可在多元智能理論上再發展,成為全新的文化及道德智能。 被喻為Happy School的救恩學校(小學)校長林克忠任職僅2年,便再次換替新校長;而擔任了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20年的陳家偉校長亦將在8月卸任,傳將到德萃履新。 陳家偉校長 環境保護文化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成立了綠色學會,由家長自發策劃各項大大小小的綠色活動,使綠色的概念和行動可持續性發展下去。

  • 6月6日是霍韜晦辭世的日子,不經意間又已兩年了,日前出席了法住學會舉辦的活動,大會頗有心思,在當天為「霍教授紀念館」揭幕,以紀念這位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 日後,更會邀請一般會員校長一同供稿,讓更多仁愛的故事或校園點滴能夠在此平台發表,一起發放正能量。
  • 林校長在信中透露,即將到另一個地方「事奉」,「以十二年一貫教育和國際課程,興學傳道,注入具挑戰性的學習歷程和國際視野,讓學生在主內塑造優良的個人特質,在幻變的世代,好好裝備,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 一些具才能的人,小時候未必為人所留意,他們需要長時間鍛煉自己、慢慢成長、探索開啟智慧的鑰匙。
  • 學校面積約 400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該校辦學宗旨是「以積極推行學生品德、學業與活動並重的五育均衡發展為宗旨。「忠孝勤誠」為校訓;「以學生為本,一個也不放棄」為信念。

另有抽離班課堂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 (英語:NTWJWA Leung Sing Tak Primary School),創辦於1981年9月,是香港一所位於新界大埔大元邨的全日制標準政府資助小學。 學校面積約 400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該校辦學宗旨是「以積極推行學生品德、學業與活動並重的五育均衡發展為宗旨。「忠孝勤誠」為校訓;「以學生為本,一個也不放棄」為信念。

陳家偉校長: 【家長熱話】優才疑不續約 師生不捨 陳家偉校長將轉任德萃

畢竟我當了19年直資學校校長,慣了直資的自由,而要空降津貼小學,確實是有挑戰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勤補拙,積極認識學校50位教師和20位職員。 另外,救恩學校(小學)校長林克忠將離任,九月將由中文大學教育博士、前耀中國際學校(語藝教育)校長歐偉民接任校長一職。 直至2020年,朱校長剛出任十年,學校由6班擴到17班,因為獲教育局撥款3000多萬,建了新的樓房設施,或說,那只是政府應對「單非」及「雙非」的跨境學童的學習需要的權宜之策。 但幾年前,因前特首梁振英已斷了跨境產子的漏洞,跨境學童的生源可謂已終斷了。 陳家偉校長 然而,近年申請入讀嶺英的本地學童卻有增無減,這森林學校毫無疑問已成為新界北區很受家長歡迎的學校,載譽北區。 在推廣中華文化方面,本身喜歡《論語》的陳家偉,也會提議設計相關教材和課程,從中推廣品德教育。

  • 另外,各科的老師都會把科技的元素融入課堂,例如互動時使用VR 和AR的技術,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和投入感,讓學生如置身不同的場景中,打破時空的限制,開闊眼界,享受學習。
  • 目前,高年級學生的常規時間表已增加「創科課程」的課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和能力。
  • 假如有一天,學生滿腹經綸,成績優異,對學習卻興味索然,失德失行,於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一切努力也是徒然。
  • 陳建宗院長撰寫超過120篇優秀論文及書籍章節,國內外演講論文超過350篇。
  • 而學校持之以行的STEAM課程,以及資優學生培養,日後也會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培養學生面向未來。

他們或是自閉或是情緒過度澎湃(Over excitability)或過動(hyper activity)等。 漢字演變是漫長而複雜的,可以由原始的圖案開始,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不同的書體代表一個時代,也代表一種價值。 我愛跑步,但不愛跑跑步機,只會在戶外跑,不願意自己像倉鼠般在運輸帶上跑,對我來說是挺傻,挺可悲的行為。

陳家偉校長: 校長的傳承

於是梁校長希望做好仁愛的推廣工作,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再發生。 這造就了打鼓嶺的自然生態,樹都是枝繁葉茂的,蝴蝶品種繁多,昆蟲、蛙、野獸也能不受人類的打擾。 嶺英的後山是為動物的樂園,經常有野豬、箭豬、赤麂、豹貓、小靈貓……的出現,大大的樟樹上更有野生鸚鵡棲息。 據朱校長說,那裏的植物及野生動物的多樣性實在是全港首屈一指,所以學校善用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發展了學校的大自然課程,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 而學校持之以行的STEAM課程,以及資優學生培養,日後也會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培養學生面向未來。

陳家偉校長

所謂驚蟄就是春雷一響,大自然的昆蟲便會甦醒,不再冬眠浪費生命和時光。 霍老師的命就是要出於東方,為中國文化繼承與開新,成一家之言。 傳統中國文化就是太吝嗇對人的讚賞,生怕誇獎得太多,孩子使會心生驕傲。 但筆者覺得「少讚」和「濫讚」都對孩子有不良的影響,令他們無所適從,得不到真正的回饋。 至於與德瑞國際學校多年就校名問題的訴訟,據悉雙方已達成和解。 德萃教育機構指相關官司已經完結,「德萃」及「St. Hilary’s」校名均不需要作出變動。

陳家偉校長: 校園要和睦 嬉戲莫過分

人傑才會地靈,這所村校原先只有六個教室,每級一班,是微型的村校,可避處一角,乃不吃人間煙火的森林小學。 曾幾何時,這校接收了大量「被殺學校」的學生,學生成績和行為急轉直下,老師要強力鎮壓,學校聲譽江河日落,實有被殺校之憂。 在此存亡之際,因跨境生增加而需要擴校的契機,朱國強校長臨危受命,獨具慧眼,有識人之賢,陸續聘請了大量的優秀的老師,為這校帶來新的氣象,並注入正能量,短短幾年,扭轉乾坤。

陳家偉校長

香港的政局正是多事之秋,社會氣氛緊張,社會事件也直接衝擊了大學、中學、小學,甚至幼稚園;影響了學生的情緒、老師和管理層之間的關係、學校和教育當局的關係。 希望仁校會在此時此刻能發放正面的訊息,發揮中國的包容和基督的寬恕精神,攜手合作,一起為「仁愛滿香江」而努力。 認識朱國強校長的時間不算長,最主要是我們都是仁愛校長會的成員,在籌備會議中認識。 朱校長是一位非常溫文爾雅的男士,原來他主修視藝,又是音樂老師和資深歷奇教練,不但懂得種花、繪畫、作曲,還懂得多種樂器,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校長。 自他在嶺英公立學校工作後,令學校「起死回生」,受到業界的普遍認識。

陳家偉校長: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我主要負責邀請合適的校長朋友加入成為創會委員,和物色顧問團的成員;而梁校長和吳校長就主要負責草擬會章,並向警務署申請社團註冊。 2021/22學年班級結構資料24的班級結構是小一4班,小二4班,小三4班,小四4班,小五4班,小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24班。 (以教育局在2021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班級教學模式上以合作學習及活動教學模式上課。 (小一至小六採用小班教學)

辦學理念可說是學校的靈魂所在,因為有了理念和方向,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員才可以努力不懈,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崇高的和遠大的理想。 那天有幸與他對話,主要是因為他提到不只要「向人傳教」,更要「向文化傳教」。 剛過去的6月6日,就是吾師霍韜晦逝世一周年的紀念,當晚在觀塘興業街的法住總部舉辦了悼念活動。 出席的弟子,友好和嘉賓眾多,參加者無不懷念這位努力不懈,心無疲厭的老師,儒佛兼擅的大師。 創意其實是充滿矛盾的性格,他們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是懂得容忍曖昧和不確定性。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