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15大優勢2023!內含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而反對者的立場主要是亞米念的主張,出發點是強調人的責任,若人一得救就是永遠得救,他可能就因此閒懶不結果子。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2023 3)我們可以忽略所有的經文警告我們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我們不需要堅持,因為如果我們一旦得救就永遠得救了。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如果有人分辨说,没有人能从耶稣的手中和天父的手中把人夺去,但人可以自己从耶稣和天父的手中逃出去,这是不合逻辑的。 因为神必万有都大中“万有”也包括我们自己。 犹大的事迹记载在圣经中,可作为历世历代信徒的警戒,告诉大家不要象犹大那样忘恩负义、假冒为善、为贪爱金钱而出卖爱主,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 可能有人会想,巴兰既是术士,怎么会求告耶和华神的名呢? 因巴兰心里想得巴勒送来的重礼,但要他去咒诅以色列民又觉害怕。 他听闻以色列的神大而可畏,曾在埃及降下十灾,能使红海开路,为此想先得到以色列神的许可而求问神。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再者,當人得救時,他便是重生了,而根據約翰一書三章九節,他便不會總是陷在罪中,以致失去救恩。 今天我們在談一次後救是否永遠得救時,我想應先界定我們討論的基礎。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2023 首先,我們既談到「永遠」,就涉及一個現象,那就是「無法體會」,亦即在經驗、現象之外。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然而,神同在之應許和豐盛生命的應許,以及將來得賞賜、得榮耀、與主同作王等應許,卻繫於信徒是否願意信從,願意努力追求。 若一個人只得永生,但因自己不長進不努力而失去神願意給他得的賞賜及榮耀,則有可能在見主面時,會哀哭切齒的。 另一方面,若一個人在「信耶穌」後仍完全沒有半點改變,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依然故我,犯了罪仍不悔改,亦不覺難過的話,他是否已經「重生」﹖實在十分值得懷疑。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探討:「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意

4)彼得后书2:20“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服,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 俗语说得真不错: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

因聖經明明記載新生活乃自新生命自然流露出來,是不能隱藏的。 希伯来书作者接着在10-12节说明真信徒所结的果子:“行为和爱心”,“满足的指望(原文作‘满有确据的盼望’)一直到底”,“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 这清楚表明:4-8节指的是“约民”(没有重生的人);而9-12节指的是“选民”(重生的圣徒)。 所以,4-8节是提出对约民中背道者的警告,并非说选民有灭亡的可能,因为9-12节是向选民说明“圣徒的坚忍,必蒙保守得救到底”。 “信徒永蒙保守”此既宝贵又赐人安慰的真理,使重生的信徒有永生的确据。 这是自从早期教会直到如今的正统信仰,是救恩福音的核心要项。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得救」的真意

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接受主耶穌的救恩,罪是得著了赦免,但撒但的敗壞性情仍在裡面扎根,還活在犯罪認罪的光景中。 所以,我們要想脫去敗壞性情達到潔淨,從撒但權勢下完全脫離出來,還需要神末世再來作一步審判潔淨的工作。 根據上述的經文,順服牽及到我們的救恩; 救恩是可以失去的。 不是因他們早在伊甸園的不順服導致我們失去了我們的第一個產業嗎? 然而,千百年以後人還認為他們可以做他們喜歡的事還仍然蒙得救。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如果你離棄了你起初的愛, 離開了教會和神在為世界生活,那麼也許你需要停下來問自己這個最重要的問題。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可叹,在基督教会里,还有许多的人仍然是这样的光景。 可能他们也受了“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种“教导”的误导。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真实地悔改,免得将来在 神的国里无份,那时就要哀哭切齿了。 路德宗(即信義宗)教會相信上帝會保護信徒的信仰到底的應許[2],但並不接受「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說法,路德宗認為聖經記載了基督徒離開信心的可能性[3][4]。 其教條指出:「他們故意轉離聖誡命,使聖靈擔憂不安,再度與世界的污穢牽連」[5]。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當然有「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信耶穌得永生」這句在馬路上電線桿常看到的標語道盡一切,阿門。 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撒旦是一個完美的天使與神住在天上, 但他嫉妒神然後被趕出天堂到地上,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最終被丟進火湖裡滅亡,我們憑什麼認為這不可能發生在我們這些凡人的身上? (1)可指人类被造的生命原是神所赐的,却因犯罪而隔绝,以致”有灵(或作血气)的活人”成为“会死的罪人”。 神与巴兰交通并藉他说预言的原因,一是为的各戒巴兰不可咒诅以色列民;二是为爱以色列民将咒诅的言语变为祝福的话。

也不知道凡是信耶穌的人都已得救,因此在同是基督徒面前或基督教團體裡自吹自擂,劃分甚麼人能得救,甚麼人不能得救,結果就產生種種紛紛擾擾的現象,無法安息。 也許有的弟兄姊妹會說,我們這樣說就是根據聖經經文得出的結論,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聖經中主對「得救」是怎麼說的。 在邏輯上來看 得救就是得永生,既然信徒在認罪悔改接受主時已得「永」生,就不可能會失去﹔若是會失去,則那永生便不是「永」生了。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得救是甚麼意思?---王明道

但到了律法時代後期,因著人類被撒但敗壞得越來越深,失去了敬畏神的心,都守不住律法了,犯罪越來越多,已經沒有足夠的贖罪祭為自己贖罪了,他們將面臨被律法定罪、處死的危險。 (3)因着耶稣基督一次将自己献上,“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也“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 如此看来,似乎人在耶稣基督里一次得救,就永远得救了。 实际上,《希伯来书》的作者并不是这个意思。 他在强调耶稣基督是上帝为我们献上的永远赎罪的祭的同时,也强调人在上帝救赎的工作中也要尽上自己的努力。 10:32-36节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使徒彼得主要是提醒教会要防备假冒之人的扰乱,而不是说得救的人还会坠落。 我们认为彼得的得救是一次性的(神本)。 他虽然在生活中因肉体的软弱有过几次失败跌倒,但一面因主到底的拯救,一面因他能醒悟接受教训终于得到最后的胜利。 故此,真信徒得救是稳固的,虽然软弱失败是难免的,但因靠着主终必得胜。 雖然吳姊妹的交通我是第一次聽,但是藉著今天的交通,我明白了主說的得救是怎麼回事,也知道了迎接主來的正確路途,就是做聰明童女,學會聽神的聲音。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信徒永蒙保守 ——从圣经看“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另外,得救後是否保證天上成聖也是爭議。 說到這裡,也許有不少弟兄姊妹會困惑不已:主耶穌為我們捨命釘了十字架,即使我們還會犯罪,但藉著向主悔改認罪,罪就可以得到赦免,怎麼還不能進天國呢? 而且被提進天國這是主對我們的應許,要按以上所交通的,主的應許不是要落空了嗎? 若我們不能進天國,那主耶穌的工作不是白作了嗎? ”阿民念派主要的论点是:神若“勉强”人坚持到底,就与人的自由意志有所矛盾。 另外,得救后是否保证天上成圣也是争议。

圣徒之所以能坚忍到底,其终极原因(第一因)是神的主权旨意,预定选民必定能蒙保守信靠主到底。 原因是三一真神的拯救:圣父的拣选与永爱,圣子的代赎与代祷,圣灵的内住与运行;神赐给我们不能坏的生命种子;以及“恩典之约”是永远且不失败的圣约,必定达成目的,使选民得救。 换言之,救恩是三一真神施行的拯救,使选民蒙恩得救到底,永不失败。 因此追根究底,圣徒能坚忍到底,不是倚靠我们自己的能力。 所以,一切“人本”的努力并不能保证我们得救到底。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争论

此外,神与外邦人交通也不是很奇怪的事,如神也曾藉梦指示埃及法老和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关乎未来的事。 一个人如果不怕神在其今生肉身上惩治,那他就不一定会怕地狱的刑罚。 你虽然讲得救不稳固,守不住要下地狱,但对他来说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倘若我們故意犯罪,我們與神的關係會被破壞; 我們就不能得永生。 我们除了主日中文崇拜,还办有成人主日学以及针对学前班和学龄班的主日学,同时提供婴儿照看。 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做印记,“印记”(Seal)即被“密封”,“盖印,”是强烈的表达“保障”“不能失去”的意思,直到被赎的日子。 这节经文显明,凡事到耶稣面前来到的人,都是父所赐给他的,而且他永不丢弃。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教会需要圣经辅导(上篇) ——圣经辅导的当代教牧价值

人的信也是不能变,即要有真心诚实的信。 如果说开始是因信称义,称义了后又马上转为靠自己行为来维持得救,那就变为”本于信,以致于靠行为”了。 現在的 在信徒的生命過程中,會經歷神在他肉體的軟弱上、靈性的低潮中、生活的困難中或在挫折、失敗中對他的拯救、保護或引導。 圣经路加福音中浪子的故事也说明,那些具有儿子位分的,虽然也可能离家飘荡,但天父总能兴起外在环境或内心感动,把漂流的浪子带回家中。 主耶稣给跟从的人双重保障:“我的手”和“我父的手。

  • 这清楚表明:4-8节指的是“约民”(没有重生的人);而9-12节指的是“选民”(重生的圣徒)。
  • 否定有「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人,會暴露他還未抵達「聖靈內【永】住」的靈命境涯;也就是對加爾文所說的「真信心」全然不懂。
  • 因巴兰心里想得巴勒送来的重礼,但要他去咒诅以色列民又觉害怕。
  • ”彼得告诫基督徒,信了主又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就是仍旧活在罪恶中,就如同他所讲的,还不如不晓得好。
  • 但实际上,这恰恰是生死攸关的基要真理,不能有丝毫含糊,甚至一个人对此问题持怎样的答案,正显示出他对救恩的认识有多少,以及他对福音的认识是否合乎圣经。
  • 在這裡, 主教導我們,人們是有可能只有短暫的信, 但遇見試煉就退後迷失了。

我心想:吳姊妹讀的這些經文之前我也看了多次,可是沒明白其中的真意,通過吳姊妹這麼一交通,彷彿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看來吳姊妹在外得著了不少真理亮光。 從1927年起,他自資發行《靈食季刊》共28年,發表很多有影響力的文章。 從1933年起,他在北京建立並引領基督徒會堂共22年。 因為反對三自教會,他在1955年被中國政府逮捕,以反革命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得榮耀、得賞賜、與主同作王 這亦是指將來的。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在那里,他说:“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 一面被毁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人在上帝拯救的事工中,不是被动的,无所事事的。

  • 声明:《如何理解“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由基督教讲章网搜集整理于网络,如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 第四要靠圣灵的能力治死身体的恶行,这样才能杜绝犯罪。
  • 要想把這個問題弄明白,我們先交通一下什麼叫「得救」。
  • 在第12節,路旁的聽眾沒有機會“相信而得救”, 但在下一節磐石上的聽眾“相信了一會”。
  • ”所以人只要相信了,就可以永远得救了。
  • 若你们没有受管教,你们便是私生子、非儿子。

但从第四与第五世纪的“伯拉纠派”(Pelagianism)兴起传讲“人本思想”的异端,否认信徒有得救到底的确据,此种谬论就在教会中兴风作浪,直到今日。 经由奥古斯丁著书指明伯拉纠派的错谬,主后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定伯拉纠为异端。 然而,“半伯拉纠派”(Semi-Pelagianism)承袭伯拉纠思想,略加修改,发展成“神人合作说”,成为中世纪天主教会的主流信仰。 直到今日,天主教会的官方立场仍未改变,仍教导信徒要靠自己努力,配合神的恩典,到临死前功过相抵,经过临终告解礼,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得救。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吗?

然而成圣过程的争战,要面对外在敌人(撒但与堕落世界)与里面敌人(肉体情欲)。 罪与恩同时存在于信徒里面,这是令人惊讶与警醒的事实。 如果我们低估罪的存在,则“信徒的坚忍”就会脱离现实;如果低估恩典的可靠,则“信徒必得救到底”就会被视为不可能。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圣经,认识我们里面有恩典与罪恶的并存,才能认清圣经对于“圣徒的坚忍”的整全教导。 旧约的瑕疵在于必须遵行律法才算守约,却因人的软弱有所不能行;新约的完美是由于神儿子耶稣基督作救赎和中保,人凭着信作为守约,是以神的恩典为前提的。 旧约是将律法(十诫)写在石版上,重于外在教训,是关于民族性的;新约是将律法(信爱律)藉圣灵放在人的里面,写在人的心上,是重于生命的重生和圣灵的教训,是直接关于个人性的。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在这个过程中,人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 人可以靠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恩典,做成自己得救的工夫。 路德宗(即信义宗)教会相信上帝会保护信徒的信仰到底的应许[2],但并不接受“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说法,路德宗认为圣经记载了基督徒离开信心的可能性[3][4]。 其教条指出:“他们故意转离圣诫命,使圣灵担忧不安,再度与世界的污秽牵连”[5]。 信徒坚忍到底是“恩典之约”的必然结果,因为此救恩圣约是三一真神所预定的,使选民得拯救到底。 圣父预定拣选的永恒旨意,圣子基督代赎代祷的中保之工,圣灵内住实施救恩的确定,都显明“信徒的坚忍”是在“恩典之约”中,蒙神保守的信仰与生活。

人在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以后,不是万事大吉了。 人还要不断去努力,竭力做成得救的工夫。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得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主要介绍

上面的經文清楚的告訴我們是有可能失去救恩的。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如果我們要永遠與耶穌在一起,我們必須是一個重生的,溫柔的,愛他的,清心的,信而受洗的,從水和聖靈生的,遵行天父旨意的,遵守他的誡命的,得勝的,順從他的,忍受試探的人。 今世上所有的苦難和痛苦都是從伊甸園一個人的不順服來的。 如果神帶一個不悔改的罪人去天國,罪會再次找到立足之地。 对于“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义,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从未停止,正如教会历史中加尔文派和阿米念派有关救恩的争论一样,实际上它只是双方关于神的救恩系列论争的一个小分支。 相信的人认为这一教义可以是信徒有永恒保障,从而获得属灵的动力,欢喜快乐地跟随主一直到底。

反对者所引用的经文,透过正意解经,对于“圣徒的坚忍”教义,不但没有造成问题,反而是坚固真信徒。 改教家根据圣经,强有力地见证说:假若让信徒倚靠自己来忍耐撒但的试探攻击,则不只是可能犯罪背道,必定是沉沦灭亡。 《威斯敏斯特信条》说到重生的信徒“不可能全然或最终从神的恩典中堕落”,因为他是在恩典之约里,有圣灵的内住。 若非如此,则信徒必然会跌倒堕落,因为在他自己里面没有任何能力,可以保证自己坚忍相信到底。 正如《多特信经》5章3条所说的:“因为仍有罪存留内住在信徒里面,加上罪恶与世界的试探,那些悔改归正的人若倚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持久在恩典的状态中。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聖經易讀App

对于教会历史的认识不足,也导致今日的争论常常重蹈覆辙。 教会历史从早期、中世纪、改教时期,到现代时期,重复出现这些争论。 教会的正统信仰告白,如《多特信经》与《威斯敏斯特信条》,是经过许多敬虔的牧者、学者长期开会讨论,根据圣经公开制订的教义准则。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我们应当注重、参考和学习,以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 声明:《如何理解“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由基督教讲章网搜集整理于网络,如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6)有人说:“罗马书10:10不是说‘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