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安心出行私隱2023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安心出行私隱

Android 自 Android 10 開始就加入隨機 MAC 地址功能,能在不同 Wi-Fi 熱點中使用不同的 MAC 地址。 而iOS 14亦在 Wi-Fi 設定裡提供了一個功能「私人地址」功能,同樣可以提供隨機 MAC 地址。 Wepro180 由 IT 業界專家組成,以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方式,提供最新 IT 動態、趨勢、技術、行業熱話、專題報導等內容。 本網站使用Google Analytics和Google Adsense等第三方技術或會對你的瀏覽記錄作出不記名的追蹤。

由於本站記者不時都要向政府查詢和聯絡,沒有多加留意,近日嚇然發覺當中竟有超過400個市民的電郵。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僅回覆指原意是確認收到有關「安心出行」的查詢郵件,有關電郵內容是一般回應而並未載有個別查詢的資料。 儘管如此,因電郵原應發給個別用戶,而不是發給一群用戶,我們已就此事進行調查,亦已將事件通知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新加坡政府早前推出類似香港「安心出行」App的「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日前有新加坡官員改口承認當地警方可取得授權,以調查刑事案件為由取用民眾資料,有關情況亦引發港人疫情追蹤技術涉及的私隱疑慮。 有資訊科技界人士最新提出,當局可公開安心出行App的程式原始碼,釋除公眾疑慮。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處所

「接觸追蹤」是利用QR Code、GPS、或藍牙定位記錄個人行蹤,儲存用家行程的地點和時間。 而香港的「安心 出行」正使用 QR Code「接觸追蹤」技術,導致市民憂慮個人資料問題,認為資料容易被第三方獲取,從而會被不當使用,甚至進行數碼監控。 筆者並不評論「安心 出行」應用程式的私隱問題,惟保護個人私隱各用家都有自我責任。 「安心出行」最受爭議需索取的權限為「擷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Retrieve running apps)」,意即「安心出行」可知道用家的電話同時在運行中的應用程式,由於政府沒有作出相關解說,因此難以推斷需要此權限的真正原因,網上亦引起不少猜測。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app在iOS的App Store以及Andriod的Google Play Store皆顯示不同的使用權限。 App Store中僅描述「安心出行」收集用戶的「其他使用資料」,並且不會連結個人身份。 聾人機構「龍耳」指出,聾人對於新冠病毒、Delta、Omicron等生字未能在短時間理解,亦未能清楚政府的政策。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研究實名制

至於沒有智能手機的市民,可隨身攜帶紙本新冠疫苗接種紀錄或印有加密二維碼的「豁免證明書」,供相關處所員工掃描二維碼,以作確認。 2022年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因為變種病毒株Omicron及Delta殺入社區, 令到香港政府以「疫苗氣泡」為基礎調整的防疫政策不斷收緊,除了社交距離措施 之外,早前政府就強制所有市民進行堂食前都要使用《安心出行》方能進入餐廳。 政府擬新招谷針,宣布即將擴大「疫苗氣泡」措施,市民的日常生活如食飯、睇戲、健身等活動須要接種至少一針才可進入相關場所。

安心出行私隱

即時話,政府的疫苗氣泡措施會引進「疫苗通行證」 (外國俗稱「疫苗護照」) 在「安心出行」裏面。 方保僑認為,應用程式的實際成效與預期有機會存有落差,原因在於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問題。 他建議政府至少提供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負責的私隱影響評估報告,評估應用程式對私隱的影響;如能舉行公眾諮詢,則更為理想。 當有用家確診新冠肺炎,需通知校方,待校方確認後,可自行上傳到訪紀錄至系統。 應用程式會通知所有使用者有用家確診,並根據用家與確診者進入同一場所的時間分為不同風險評級。 例如用家在確診者到訪前15分鐘或後30分鐘掃描相同二維碼,會被定義為高風險;而未曾進入同一場所,會被系統評為沒有風險。

安心出行私隱: 招式 2. 另外開設「出行用」 Google 帳戶

除12歲以下(第599F章規管處所為15歲或以下)和65歲或以上人士、使用「安心出行」有困難的殘疾人士外,以及獲政府或其授權機構認可人士,所有人進入以下處所必須在手機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掃描現場的二維碼(QR code)報到後,才可進入,禁止以登記姓名和聯絡電話作為替代。 2020年11月24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會先鼓勵市民自願使用,但不排除將要求市民進出指定處所(包括餐廳等),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手機程式,記錄曾經去過相關處所。 2021年2月,醫管局員工陣線質疑「安心出行」是為了監控市民,而非防疫。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安心出行”程式無追蹤行蹤功能,也不會洩露私隱[40]。

安心出行私隱

如果使用Android (安卓) ,如果擔心私隱,用戶可以不需註冊或登陸 Google Play(Play 商店)下載並安裝「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 安心出行私隱2023 因為 Android(安卓) 的應用程式 (APK ,Android Application Package),APK 可從第三方的網站下載,包括香港政府官網。 被區分為「紅碼」的人士將不得進入所有受《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規管的餐飲處所及表列處所,包括酒店/賓館(除按其隔離令須於有關酒店/賓館接受隔離的人士);而被區分為「黃碼」的人士將不得以顧客或訪客身分進入該等處所。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食飯睇戲都要掃「安心出行」? 5 招減低私隱外洩風險

特區政府上周四(18日)放寬社交防疫措施,市民進入餐廳堂食前須透過手機程式「安心出行」掃描二維碼以記錄行蹤,以便獲得感染風險通知,程式累計下載量達230萬次。 惟此措施引發私隱爭議,部分人寧願動手填寫資料亦堅拒在手機安裝程式。 安心出行私隱2023 公署相信出行記錄只存放於用戶的手機,不會備存在任何政府系統內,並不涉及將個人資料轉移政府系統或處所負責人保存,而有關出行紀錄在31日後自動刪除。 安心出行私隱2023 假若用戶不幸確診,衞生防護中心經核實後,才會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披露資料)規例》(第599D章)所賦予的權力,要求確診者上傳有關出行記錄,並提供姓名及聯絡電話,以協助衞生防護中心的個案追蹤工作。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昨日起有條件放寬防疫措施,食肆晚市堂食延至晚上10時,及准予4人同枱,前提是負責人需要求顧客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對於有市民質疑私隱是否受保障,私隱專員公署(19日)指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下載時並不涉及收集任何個人資料。

如屬確診個案,經「安心出行」行動應用程式上傳至衛生署的出行紀錄將保存最少7年[3],並可轉交給執法部門或政府授權的機構[4]。 特區政府規定從2021年11月1日起需要使用「安心出行」進入政府地方,包括醫院及街市,及不能使用手寫表格登記,有別於特區政府曾經表示不會強制使用「安心出行」,做法被批評是出爾反爾[57]。 有關注無家者議題的社區組織表示,據觀察只有不足四分一的無家者擁有智能手機,惟政府未有表示無家者是否獲得豁免,擔心他們需要使用社署、體育館、勞工處等設施時會受影響,形容「政府正訂立新的貧窮線」[58]。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將推感染風險應用程式 私隱憂慮或影響成效

「安心出行」完全不需要註冊即可使用,進入任何處所前完成掃描二維碼,系統數據建立的是手機和處所的關係,除非手機製造商將每部手機賣給哪個消費者都告知政府,否則「安心出行」根本不可能知道誰在使用這部手機進入了該處所。 再者,如果擔心程式有後台程序,持續記錄你的行動軌迹,那每次完成掃描二維碼後,把程式關閉即可,這下整個世界又清淨了,除非你還擔心手機製造商偷偷在後台記錄你的蹤迹,再把它賣給政府。 記者訪問過五位下載了BU-Trace的浸大學生,他們在復課後試用了兩、三日,但因校園未有大量裝設二維碼,未能嘗試掃描。 他們表示不會繼續使用,主要因為私隱問題,不希望自己的行蹤被記錄,甚至為學校所知。 再加上學校宣傳少,只發過一次電郵宣傳,同學都不清楚應用程式的運作方式和目標。 而由於安裝應用程式屬自願性質,身邊沒有同學使用,他們認為其成效不高。

  • 若讀者擔心現時使用或下載應用程式有私隱問題的風險,筆者有幾項建議幫助各讀者在下載應用程式時,加強各讀者保障自己私隱的能力。
  • 「安心出行」完全不需要註冊即可使用,進入任何處所前完成掃描二維碼,系統數據建立的是手機和處所的關係,除非手機製造商將每部手機賣給哪個消費者都告知政府,否則「安心出行」根本不可能知道誰在使用這部手機進入了該處所。
  • 有慈善團體表示,部分低收入人士可能未有智慧型手機,或用的智慧型手機版本太舊,這些人士未必能負擔購買適合用「安心出行」的智慧型手機之費用。
  • 太古城中心的翰騰閣亦被投訴其表格收集箱沒有蓋上,翰騰閣向公署解釋,相信是員工在清理收集箱後忘記蓋上。
  • 「安心出行」推出初期,就因為其應用程式本身可能涉及的隱私問題而引起爭議,唯香港特區政府在推廣及解釋「安心出行」的隱私問題時,始終強調資料只會儲存在手機內[4]。

只要後備電話沒有存放任何重要個人資料,則可減低部分私隱外洩的風險。 在下載應用程式時,其實應留意其所要求索取的手機權限,Mike 指長者或使用後備手機安裝應用程式人士,多不會留神應用程式所索取的權限,另有部分使用者可能不知道應用程式權限背後的用意或者對使用上有何影響,懷著自己應該沒有甚麼敏感資料可以被盜的心態,未有詳細考量就直接下載應用程式。 而大部分手機應用程式要求的權限,視乎其性質而定,例如攝影應用程式會要求相機、相簿存取權限,新聞 app 要求推送通知等,一般常用的軟件多會要求允許權限包括擁有全面網絡存取權、檢視網絡狀況、相機、位置、儲存空間、日曆、通訊錄、咪高風、結帳服務等。 Mike 提到,如使用者熟悉智能手機的操作,相對會關注應用程式相關存取權限,尤其在操作線上交易程序時,如電子銀行或是網購應用程式等,由於會輸入敏感資料,建議使用者多加留神;如有需要的話,可考慮用 安心出行私隱2023 debit card 支付網上交易,減低被不可靠的應用程式挪用信用卡扣款的損失。 由於科技一日千里,市民早在自己的[主要]手機中紀錄了很多個人私隱。

安心出行私隱: 招式 4. 使用公共 Wi-Fi 更新資料

應用程式旨在減低有感染風險的用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散播病毒的機會。 安心出行私隱2023 待應用程式在Google Play商店上架後,校方會在人流較多,或要脫下口罩的高風險地方,如飯堂、圖書館和部份研討室等,放置100多個二維碼。 政府最初沒有規定店鋪和餐廳貼「安心出行」,雖然後來已規定指定場所安裝二維碼,但由於屬自願性質,市民陷入抗疫疲勞,故成效存疑。 政府於2021年2月21日透過政府新聞網表示,已經將民間修改的版本轉交警方跟進。 政府今年2月18日起,要求所有B類食肆須確保客人進入前須掃「安心出行」或登記個人資料。

有頭破血流的傷者趕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時被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方可進入急症室,但市民到急症室掛號登記時本身已需要提供個人資料,要求急診傷者到急診室外使用「安心出行」程式被批評是多此一舉及做法擾民[59]。 提供相似應用程式的多個國家,包括英國、德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等均公開程式的原始碼[7],公眾可以下載及查閱程式源碼,資訊科技業者可監察源碼的安全性,確保這類程式只用作疫情控制,而並非被利用作監控人民或竊取個人私隱[45]。 不過,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稱應用程式由外聘私人公司開發,沒有要求對方公開原始碼,聲稱要尊重知識產權不應公開。 資訊科技界選委、數據科學家黃浩華質疑薛永恒的說法,黃浩華指App Store和政府網頁等都已表明程式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擁有,外判私人公司只負責開發,政府則持有版權,政府本身有權公開程式原始碼,對政府的說法感到奇怪[7]。 有關注無家者議題的社區組織表示,據觀察只有不足四分一的無家者擁有智慧型手機,惟政府未有表示無家者是否獲得豁免,擔心他們需要使用社署、體育館、勞工處等設施時會受影響,形容「政府正訂立新的貧窮線」[58]。 提供相似應用程式的多個國家,包括英國、德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等均公開程式的原始碼[7],公眾可以下載及查閱程式源碼,資訊科技業者可監察源碼的安全性,確保這類程式只用作疫情控制,而並非被利用作監控人民或竊取個人隱私[45]。

安心出行私隱: 相關文章

2022年2月28日,由於個案眾多(每日超過50000宗),差不多所有場所每日都有個案出現,形容再發風險通知是「不切實際,現階段作用不大」,故此已經暫停發出「感染風險通知」。 《郑好出行司机》是一款河南省内本地出行软件平台,旨在为河南人民提供本土化优质出行服务,同时提供市内网络预约出租车并提供一系列安全措施保证出行安全。 安心出行私隱2023 太古城中心的翰騰閣亦被投訴其表格收集箱沒有蓋上,翰騰閣向公署解釋,相信是員工在清理收集箱後忘記蓋上。 安心出行私隱2023 安心出行私隱 公署認為,沒有蓋好收集箱,有心人可輕易伸手入箱內取去或棄置表格,明顯出現漏洞。

政府提升抗疫措施,要求所有有市民出入的處所必須安裝「安心出行」二維碼。 坊間流傳政府即將強制要求市民進入處所時必須使用政府《安心出行》程式掃描 QR Code ,以便追踪可能感染者。 大家除了另外購置一部「出行用」手機專門用來「嘟碼」之外,以下一些招式也可以讓大家出行更安心。 公署指出留意到有市民對於使用「安心出行」在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方面有所關注,公署認為「安心出行」並無位置追蹤功能,亦無收集用戶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數據,同時下載應用程式時無須登記任何個人資料便可立即使用,下載時並不涉及收集任何個人資料。 那麼 Android 及 iOS 系統各自有甚麼保安問題需要留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