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樓市2023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應課差餉租值」即是每年交差餉前,差倍署會為物業估算,如果在公開市場上出租,一年可得的租值收入,當中已考慮到物業樓齡、面積、層數、座向等條件,以應課差餉租值來推算香港樓價指數,得出來的趨勢會比較準確。 他指,上半年樓市巨額成交下,移民盤自然被消化,但當成交回落,移民盤的負面影響便逐步浮現,因此對未來6至12個月樓市看法相對保守,惟市場資金充裕,樓價跌幅料不多於一成。 本港樓價破頂後在高位徘徊,不少券商均上調全年樓價預測。 不過,一直是「樓市大好友」的花旗集團中國香港地產研究主管楊海全卻一反常態,對樓市前景持審慎態度,認為未來4個月樓價將回落3%至4%,整個下跌周期跌幅少於一成,「想買樓?建議等一等先」。

樓市

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22年12月全港二手住宅註冊量共錄2,561宗,按月輕微回升約2%,宗數在連跌三個月後喘穩。 世紀21日昇地產聯席董事蔡嘉駿表示,新近成交是北角百福花園,物業百利閣高層CD單位,單位實用面積約1,160平方呎,屬原... 各項香港物業及樓市成交紀錄覆蓋全香港各區樓盤,從成交日期、成交價、建築面積及實際面積、建築呎價及實際呎價、上手賺蝕價、到單位地址,透明地公開香港樓市成交數據,讓用戶輕鬆分析樓市概況。 以上的數據雖具參考價值,卻欠缺前瞻性,讀者只能自行分析過去數據,判斷香港樓價的未來趨勢。 如果你是行家,想知道其他行家對樓市前景的想法,並統計成一個針對未來樓價、成交量和租金預期的數字,你可考慮訂閱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與千居聯辦的樓市調查。 一般樓市數據的缺陷是缺乏精準性,舉例,你找到了一份有關全港私樓單位平均售價的數據,並按港島、九龍、新界三大區域作區分,這些數字對你投資個別地區、屋苑的單位,參考價值其實不算太高。

樓市: 香港主要地產商與各行業關係

「Homeprice物業估價」是計算樓宇單位市值的電腦軟件。 此系統應用現時最尖端的「多層貝氏」統計學方法,推算出市面上某物業的市值和發展趨勢。 對於本網上估價系統所應用的統計方法的詳情,請參閲本網站的「技術資料」部分。 負資產是悲劇,無人會開心,全球經濟衰退的這段時間,投資最重要還是持盈保泰,好好思慮一下資產配置問題,到底如何在現金(不同貨幣)、股票、債券、物業之中取得平衡。 金管局早前公布,截至2022年第四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按季飆22倍至12164宗,為2005年第一季度以來近18年新高,以邏輯推算,相信當中不少來自新樓盤。 香港樓市正在急劇轉壞,負資產增加,這對信奉磚頭的香港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中產汰弱留強,逐漸跌入低下階層,令經濟陷入死亡迴旋。

樓市

就現時香港面對的樓市危機,適時減辣,免為時已晚。 陳永傑續指,港府正積極研究放寬防疫措施,相信放寬入境限制可令香港經濟緩步復甦,但對樓市幫助較輕微,況且於現時經濟下行的環境下,相信需要持續的救市措施,才能挽回疲弱的經濟。 恒生指數於首個交易日先跌後回升,中港通關亦有更多細節流出。 雖然消息指首階段只開通落馬洲,但相信距離全面通關已經不遠。

樓市: 香港地產業

美國加息幅度在2023年料進一步縮減,相信加息對港樓影響會逐步淡化,按息離見頂不遠,待美國減息時,香港樓價更有可能出現報復式反彈。 雖料差估署去年12月份樓價指數仍會錄得跌幅,但跌幅會明顯收窄,相信2023年全年樓價將會谷底反彈15%。 另外,內地物業的投資者近年亦面對爛尾樓停貸等問題,他們會加快另覓有穩健回報,而且容易了解狀況的市場,而本港樓市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的目標。

因此港英政府出於人道與社會安定,於1950年成立香港模範屋宇會,由政府撥地,為低收入居民提供廉租房屋,興建之屋苑有模範邨,而於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後來的徙置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的前身。 樓市2023 當時,香港除了貿易外,輕工業漸漸崛起,而大量從內地來港的貧窮移民便成為了工廠工人,徙置區可以視作等同於工人宿舍,降低工廠的成本,更有助於香港的出口,其實就是一種補貼出品。 另外建立公共房屋可以有助於私人房屋的價格,即有助於政府的高地價政策。 1950年代隨人口的激增,大量資本擁入地產業,香港就出現了房地產熱潮。 在高地價政策下港英政府可以以低稅率來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同時又有收入搞公共服務,為低收入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時,中產可經投資物業而享受到財富增加的好處,這漸漸便加強了整個香港社會對高地價政策的路徑依賴。 港府不敢貿然減辣,因股市通常比樓市走前三至六個月,恒指在去年十月底跌到一萬四千六百八十七點後便見底回升,短短兩個半月不到,便反彈逾六千八百點,升幅逾四成六。

樓市: 九龍

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今年3月美國首次加息,當時CCL報178.72,比對上周CCL的171.27點,即美國四次加息期內,香港二手樓價下調4.2%,首九個月則錄7.2%跌幅,陳永傑認為,部份已反映市場對加息的憂慮。 House730搵樓大本營致力成為一個全面的搵樓平台,因此除了提供各區最新樓盤資訊外,我們同時整合香港樓市及物業成交紀錄,提供售盤及租盤的成交資訊,為用戶帶來有用的樓盤資訊。 這份調查是香港樓市走勢的月度指引,分析了住宅市場前線行家對樓市的信心指數,除了回顧過去樓市變化,更會根據行家的預測,統整成對樓市未來 樓市 樓市 1 個月、3 個月、1 年至 樓市 5 年的預期,令你能更快掌握行情,了解香港樓價走勢。 1970年代是香港的地產狂潮年代,香港的華資巨頭,現時的香港四大地產商等便是由此起家,如華人首富李嘉誠,他在1958年轉型投資地產,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1972年於香港交易所上市。

布蘭特4月期油收市報每桶83.05美元,跌1.02美元,跌幅1.2%。 雖然目前按揭利息處歷史低位,但由於樓價過於昂貴,港人只好拉長供樓年期,以求減少每月供款。 數據顯示,去年平均按揭年期高達27.4年,而10年前平均按揭年期僅約20至21年。 最主要原因是生仔成本太高,加上近年社會氛圍不佳,結婚數字大跌。

樓市: 【簡約公屋】港、九、新界位置! 申請資格及租金懶人包 (附影片)

有意買官地的公眾人土,包括地產發展商,可向地政總署提出申請「勾地」,並報出底價。 政府收到申請,若果有關提價合乎政府估計的市場價格之十成(後降至八成),就會將該地塊按規定「勾出」,並在規定期限內組織其招標拍賣,公眾拍賣會上價高者得,提出勾地者必須參與該次競價,但其報價不得低於它申請時的底價。 若果拍賣時「不到價」,即是不達到官訂拍賣當時秘密底價,地政總署有權收回,並留作下次再拍賣,直至等於或高於政府預期的價格為止。 如果拍賣時無人提出等同或高於勾地者申請時的提價,政府有權沒收原先勾地者的按金。 該按金是保証是次拍賣價不會低於勾地者原先的提價。 在賣地過程中,政府不會提供任何優惠予勾地申請者,如申請者最終不能買得土地,發還按金時也不會給予利息。

業主信心恢復之下,議價幅度已經大幅收窄至5%之內。 個別之前提及的低水屋苑,最新買賣呎價從之前的「超跌價」回升10%或以上,以往「大刀闊斧」式減價的個案已經減少。 本週「美聯信心指數」最新報61.8點,按週升11.4%,創60週新高,並升穿代表好淡交界線的平均值,料樓價跌幅將有機會逐步收窄。 綜合美聯分行資料,全港35個大型屋苑於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1日合共109宗成交,比前一週的83宗,按週上升約31.3%,連升兩星期,並創逾八個月新高。 事實上,稅務局統計,11月買家印花稅(BSD)個案錄得約58宗,較10月約20宗升近兩倍,預期內地客或新港人入市意欲會大幅上升。

樓市: 香港樓市已破97年多個紀錄 見頂之兆?

銀行估價可謂是物業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指標,各銀行對同一個單位的估價或有差異,買樓前建議多向幾間銀行格價。 市場預期聯儲局年底前會開始減少買債,楊海全指,雖然加息日子仍遠,但當有人開始討論收水,便成為沽貨的潛在原因,再加上樓市需求開始減弱,故此樓價將會出現調整,料9至12月下跌約3%至4%,意味今年全年樓價升約5%。 在「勾地」制度下,香港地政總署定期列出公開的土地儲備表《供申請售賣土地一覽表》,即是俗稱「勾地表」。 勾地是香港特區政府現行拍賣政府土地的一個途徑,此制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1999年)推出,在當時,它與另一傳統的拍賣官地機制「常規賣地」同時施行。

  • 由於定息按揭沒有加息風險,故不須申請人進行加息三厘的壓力測試,供款不超過入息一半便可,故在相同月入下,申請定息按揭可借得更多,實際運用如何,請按我跳往。
  •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 因此港英政府出於人道與社會安定,於1950年成立香港模範屋宇會,由政府撥地,為低收入居民提供廉租房屋,興建之屋苑有模範邨,而於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後來的徙置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的前身。
  • 日本電子部件巨頭京瓷的社長谷本秀夫表示,隨着美國政府加緊管制尖端技術輸出,中國繼續擔當「世界工廠」的角色岌岌可危。
  • 最終在經濟重挫、疫症打擊民心、政府局勢動盪的環境下,本港住宅樓價依然跌不下。
  • 布蘭特4月期油收市報每桶83.05美元,跌1.02美元,跌幅1.2%。

此一預測意味經濟有很大機會實現「軟着陸」,即通脹回落的同時也不會引發衰退。 美國2月綜合採購經理指數初值升至50.2,重返擴張水平並觸及8個月高位。 數據顯示英國企業活動反彈令市場意外,投資者憧憬英國經濟衰退風險減少。 美元兌日圓報135以上,1英鎊兌1.211美元左右。 香港既面對自然人口減少和移民潮,且內地人來港置業興趣不大,留下來的港人能否獨自撐起樓市? 調查機構Demographia上月調查顯示,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地產市場,該「殊榮」已連續蟬聯11年,家庭需不吃不喝20.7年才能置業。

樓市: 中原城市租金指數 CRI

美聯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表示,特區政府短期內接連優化防疫措施,等同宣告香港已經「復常」,加速與內地及海外聯通,追上全球發展步伐。 樓市 鑑於本港2022年第四季住宅交投冰封,本地購買力累積多時,等待入市;加上香港控關三年,內地購買力同受壓抑,隨着內地與香港本月中將正常通關,相信會吸引大批內地客新春期間訪港,刺激「人財」流通,料樓市購買力今年首季會有「報復式」反彈。 若按信置所持股權分配計,該6個新盤應佔單位約995伙。 而於今年1月1日至2月15日期間,集團於香港已售出111個單位,錄得成交金額逾30億元(集團應佔銷售收入逾18億元)。 儘管美國聯儲局加息步伐未停,惟美國經濟數據卻始終異常火熱,強勁的增長亦導致物價回落速度也慢過預期。 投資銀行高盛指出,多項數據均反映美國經濟具備韌性,故把未來12個月陷入衰退的預測機率,由原來的35%大降至25%。

加上本地與內地已正式通關,在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恢復往還後,將有助本港經濟復甦,利好股市和樓市,而一些業主眼見通關在即,放盤時紛紛反價。 假如政府此時減辣或撤辣,一旦樓價出現反彈,準買家肯定會發聲炮轟政府過早減辣。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樓市: 九龍區

另外,他指,內地樓市正面臨「國進民退」的現象,民企手持大量「爛尾樓」,面對違約風險,融資情況惡劣,民眾對民企缺乏信心,內地買家現時普遍「寧願買貴啲,都要買國企現樓。」林一鳴認為,現時民企背景的內地產商不值得投資。 住宅以外,林一鳴相對看淡商廈市場,認為商廈租金今年會再跌多一成,皆因甲廈空置率現時高達15%,預期未來會進一步增至18%,他解釋,外資的流出,本地商家對於主要商業區的需求減少,外資購買力回復需時,除非政府再次引入外資方能減緩租金下跌趨勢。 他續指,通關後從內地來港買樓的人次不多,並解釋本港樓市氣氛轉好的主因,在於本地買家基於通關、美國加息見頂等利好因素下,擔心樓價再度上升,才選擇現時「上車」,增加市場需求,變相令樓市出現小陽春。

樓市

註 - 叫價參考資料由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提供(持牌地產代理牌照號碼 C ),每小時從中原網上搵樓及伺服器更新。 《施政報告》中並沒有就住宅市場減辣,因為除了住宅價格仍高企外,政府的土地供應並不到位,市場仍舊供不應求。 因為住宅樓價跌不下,終在《施政報告2020》只針對工商舖市場作出鬆綁。 繼八月放寬了非住宅物業的揭成數後,《施政報告》也落實取消非住宅物業繳付雙倍印花稅的要求,寄望透過刺激成交量,把價格炒上。 零售市道步入寒冬,全年經濟預測收縮6.1%,而失業率就攀升至6.4%的16年新高,工商舖租金跌幅顯著、價格都逐級跌。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全年寫字樓的租金跌幅最誇張,累計回落了11%;舖租也回落了10%,唯獨工廈僅微跌3%。

樓市: 二. 市場情緒和唱締造大局

世邦魏理仕商舖部資深董事溫運強指出,本地店舖業主普遍支持通關,但零售商一般持觀望態度,較為審慎。 由於通關初期口岸將會設有配額,預計在兩地疫情下,來香港人士初期主要為商務、探親為主,遊客數量不多。 香港或需要數年時間,訪港旅客數字才能重回疫情前的水平。

樓市: 樓市新聞

數據顯示,2019年僅4.42萬對新人結婚,按年大跌逾一成;去年更誇張,按年暴瀉36%至僅2.82萬對新人,連結婚都大減,更遑論生兒育女。 簡單來說,為結婚而買樓的年輕夫婦向來是樓市最大的剛性需求,而因為家庭成員增加要住大一點,則是啟動換樓鏈的關鍵。 雖然香港向來被稱為地小人多的彈丸之地,但現狀有變,早前數據顯示,去年首次出現自然人口減少,即死亡人口達4.98萬,但出生人口僅4.31萬,較死亡數字低6,700人。 樓市2023 除人口老化外,年輕人愈益不願生仔亦是癥結所在。 他認為,內地為救內房,已推行多項救市及減辣措施,港府亦應該因時制宜,是時候檢視過往樓市辣招於現時的效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