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莫樹錦醫生診所15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莫樹錦醫生診所

行動基因財務長陳耀強就稱,該公司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達到領導地位水平 ,現亦有在歐洲佈局。 「那便兩個月後再見吧!」這是好消息,惟有在病情穩定、藥物有效的情況下,醫生才會把每月覆診改為每兩月覆診。 周圍吸煙者帶來的二手煙(被動吸煙 ),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翻查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19年的傳統香煙煙民數量為637,900人,佔全港15歲或以上人士約10.2%,也就是說,你身邊每十個人,就會有一個吸煙者,二手煙似乎無處不在。

莫樹錦醫生診所

莫樹錦教授介紹,當代科學研究表明,有一部分肺癌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其中在東方人中最常見的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引致。 它是一種蛋白,有時會在癌細胞的表面大量出現,並會促進癌細胞生長。 部分肺癌細胞會出現EGFR基因突變,這類腫瘤可稱為EGFR基因突變陽性腫瘤。 此外,根據世衞組織研究發現,有15%的肺癌與環境污染有關。

莫樹錦醫生診所: 肺癌癌症基因檢測收費1萬元 合併後檢測量可倍增

從中醫角度可能食靈芝與有養癌關係,但從西醫角度(重視臨床研究),至今亦沒有一定數據指明此菇類能抑壓癌症的生長,或增加病人生存時間。 善覓是科學園內一間專門提供癌症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主要服務對象為肺癌病人,共有11款產品。 行動基因強項則是次世代定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一款產品便可檢測到多個基因,例如有款產品可同時檢測到440個癌症相關基因,該公司現時共有10多款自家研發的產品。 此外,莫樹錦還介紹了免疫療法和細胞療法等,其中,部分患者肺癌細胞表面上有PD-L1蛋白,如果驗出病人腫瘤的免疫球蛋白PD-L1比例超過50%,就可用免疫療法作第一線治療,此療法只需打針注射即可。

莫樹錦醫生診所

比較一下國際2種樹醫證照,美國的「樹藝師」由ISA,也就是國際樹木學會認證,著重在攀樹技術移除樹幹及枝條、樹木風險評估、電力知識,考取之後可以在30幾個國家從事樹藝相關工作。 莫樹錦醫生:其實「鼻咽癌」和「吸煙」並沒有因果關係。 莫樹錦醫生診所2023 其實「鼻咽癌」是由病毒(Epstein–Barr virus ,簡稱 EBV)引致,不少人在孩童時間已感染。 當然「吸煙」與「鼻咽癌」可能有部份參與性的關係,但絕非 100% 掛鉤。

莫樹錦醫生診所: 肥胡醫聊 腫瘤專家莫樹錦分享遠離肺癌秘訣:戒煙、遠離二手煙、保持好心情! 嘉賓主持:胡定旭

莫樹錦醫生:首先肺是不會出現「肉芽」,反而氣管內就有可能有肉芽,不過更正確的說法是「息肉(Polyp),而非肉芽。在大部份情況下,這些息肉都不是癌症,但我們亦建議向醫生查詢,甚至是取樣本進行檢查,才能夠作最終診斷。 莫樹錦的研究成果扭轉了肺癌治療的方向,訂定了全球肺癌治療的新準則。 莫樹錦醫生:大家普遍將「肺癌」分一、二、三、四期,而視「第四期」為晚期,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解。 「期數」其實只代表了「腫瘤有否擴散」,與生存率沒有必然的關聯性,並非 100%掛鉤。 莫樹錦稱,合併後公司也有意向大灣區發展,但需視乎機遇:「睇下有無新科技可以帶入去先。」他認為,除了基因檢測公司外,藥廠也適合到大灣區發展,拓闊市場。 他直言,科學園租金偏貴,而深圳即使開設了港深創科園,相信其租金亦不便宜,希望港府能「出多啲手」,為初創企業提供租金及支援。

莫樹錦醫生診所

陳耀強則指,希望政府能促進香港公司與國內企業的配對、合作。 明白政府小心理財,但守護市民健康也是政府責任,不應因為藥物昂貴而逃避面對,很容易便把責任放在幾位醫療行政人員手裏,讓他們千方百計說藥物未夠完美,故不用資助,多花幾億元把資助條件放鬆,便已有千百位癌症病人受惠。 針對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藥費,大約每月五萬元。 香港平均個人收入約每月一萬五千元,而家庭整體收入近三萬元,即是說普通家庭就算不吃不住,也未能應付高昂藥費。 他說,台灣樹醫最起碼要達到2千人,這樣才能達到1人照顧1萬棵樹的標準,薪資也必須有所提高才能留得住人才,這一點希望國家認證制度開跑後能夠盡量改善。 農委會希望樹醫證照盡快上路,就是希望盡快增加台灣樹醫人數,因為鄰近的香港樹醫高達1千7百人,照顧境內170萬棵樹,平均1人只要照顧1千棵樹,新加坡也有將近5百名樹醫,照顧境內250萬棵樹,平均1人照顧5千棵。

莫樹錦醫生診所: 個人工具

他還強調,早期肺癌可以手術開刀治療,但到了晚期就於事無補了。 像這樣子的樹木醫生專職照顧都會區的樹木,像是行道樹和公園樹木是最大宗。 台灣目前缺乏國家證照制度,現有的樹木醫生大部分是考取美國的國際樹藝師證照,少部分持有日本的樹木醫證照,農委會著手改變現況。 點新聞推出全新醫療健康資訊節目《肥胡醫聊》,特邀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教授做嘉賓主持,每集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醫生,就市民關注的健康熱點、難點,圍繞常見病、高發病,進行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 莫樹錦醫生診所 先進各國為了樹木保育,都有樹木醫生的證照制度,像是美國有「樹藝師」國際證照,日本也有「樹木醫」證照,但台灣卻沒有相關的國家證照,導致台灣缺乏相關人才,而且只能去考國外證照。

另一邊視,有七成「肺癌」和吸煙有關,但「不吸煙」者都會患上肺癌,多與也有基因突變有。 吸煙者及非吸煙者都有機會患上「肺癌」,但是成因不同、處理方法亦都不同。 如果大家在吸氣時發出此聲音,很有可能是身體內有腫瘤,或者有其他物質塞住了主要氣管;如果大家在吸氣呼氣時才聽到聲音,就多為哮喘引致。 莫樹錦醫生:在回答問題前先要了解發出的是什麼聲音。

莫樹錦醫生診所: 香港文匯網

癌症基因檢測能助病人接受精準治療,但價格不菲。 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若不幸罹患肺癌,眼下也有各種各樣、百花齊放的治療手段可以積極干預。 莫樹錦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他剛從國外回流至香港,那個時候肺癌患者一旦確診,平均壽命僅得8-12個月。 但是,自從了解肺癌不僅是一種疾病,更與每個人的基因息息相關,針對每個人不同基因,治療手段不一樣。

忙碌的都市人若疏於照顧健康,很有可能被癌症找上門,肺癌、肝癌、大腸癌……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統計數據,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更因肺癌致死率高,成為本港致命癌症之首。 本期《肥胡醫聊》,我們請到國際肺癌權威、香港中文大學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讓他來為我們揭開肺癌這個「頭號殺手」的真面目。 現時,善覓針對肺癌的癌症基因檢測產品收費1萬元,公立醫院病人僅需付3000元。 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有30%的肺癌成因與吸煙無關。

莫樹錦醫生診所: 自己樹自己醫 台灣樹醫證照明年上路

莫樹錦,BBS(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雜誌專欄作者。 掃描後看不到癌細胞是否就代表「全身癌細胞都沒有」? 其實掃描只能夠找到5 mm或以上的腫瘤,所以沒有人能確認你的身體內並沒有癌細胞。 而標靶藥只可以令癌細胞的生長訊號停止,並非真正殺死癌細胞。 一旦停用標靶藥,癌細胞重新生長的機會是相當高。 所以如果你是第四期癌症患者、患上基因突變的癌症時,的確需要長期服用標靶藥,服用越久,效果越好。

莫樹錦醫生診所

莫樹錦醫生: 當肺部受感染且發炎時(英文又稱 consolidation),肺氣泡內就有水份,影響我們的呼吸。 當我們照一般「肺片」時,兩邊的肺就會因 Consolidation 產生一個白色的影像。 莫樹錦醫生:當你身體狀態不好的時候,很多很多慾望(包括食慾及性慾等)都會隨之下降,所以並沒有鐵定的證據指出「中新冠肺炎後性慾會下降」,但的確存在此可能性。 莫樹錦醫生:做 HIIT 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消耗較高體能,相反跑步你就需要較長時間才可以消耗到某份量的卡路里,所以並沒有「較好」的選擇,只要適合你自己就是「較好」。 莫樹錦續指,善覓本身已開拓泰國市場,下一步目標是進軍越南,未來通關後便可開設辦公室。

莫樹錦醫生診所: 冀公院私院病人均可因應臨床情況 使用不同技術檢測平台

基因等先天因素以及環境污染或許主觀上難以避免,但是歸根到底,現代人吸煙的不良惡習是肺癌的溫床。 莫樹錦講到,煙草出現之初,人們將其作為藥物乃至精神安慰用品,後來慢慢發展成為商品,繼而全民開始吸食。 莫樹錦醫生診所 直至1960年代,英國有醫生統計學家進行調查,發現吸煙的醫生肺癌死亡率是非吸煙者的23倍之多,此次驚人發現是人類第一次意識到吸煙和肺癌有關。

日本的證照叫做「樹木醫」,專長是後繼樹育成、樹幹外科、土壤改良還有海岸林木,台灣目前主要推動的國家證照,打算融合美日優點,最快明年開辦考試。 莫樹錦醫生診所2023 農委會林試所打算在年底公告本土的「樹藝師」證照制度,最快明年開始進行考照訓練,預計筆試先招考120人,針對農村再造、都市內的公園林木和行道樹進行維護工作。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病毒導致肺部有炎症,莫樹錦呼籲更需要打疫苗來保護肺部,此外,冬季做好保暖、加強免疫力,都是肺部養生的關鍵。

莫樹錦醫生診所: 冀公院私院病人均可因應臨床情況 使用不同技術檢測平台

因此,莫樹錦獨創了個人化治療,成為將「個人化治療」概念應用在晚期肺癌患者身上的全球第一人。 莫樹錦醫生診所2023 由此看來,肺癌風險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又該如何應對這種來勢洶洶的癌症呢? 由於肺部沒有感受細胞,早期肺癌是沒有症狀的,一旦有察覺痛處異樣或已經是肺癌晚期。 人們常說「十指變得又圓又大像小棒」的情況,當發覺時,已為時過晚。 因此,他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的低劑量電腦掃描,可篩查早期肺癌,無論是否吸煙者都需要。 有台灣報告曾指出,早期肺癌發現後可降低20%的死亡率。

此外,還有「三手煙」的概念,即吸煙過後,有害物質留存在家具環境中,對小朋友的影響尤其大。 美國和日本樹木相對更多,樹醫和樹木的比例至少維持1比1萬;台灣只有大約100名樹醫,卻要照顧2千萬棵,人才極度缺乏,薪資相對國外也是偏低。 2001年4月,黃霑證實患上肺癌,由莫樹錦擔任主診醫生,至2004年11月因併發症病逝[6]。 2007年,多倫多華商網絡選出莫樹錦為「紅楓傳奇」人物之一[7]。

莫樹錦醫生診所: 肺癌癌症基因檢測收費1萬元 合併後檢測量可倍增

2007年起,他亦於無綫電視主持關於健康及飲食節目。

  • 莫樹錦,BBS(Mok Shu Kam Tony,1960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雜誌專欄作者。
  • 但是,自從了解肺癌不僅是一種疾病,更與每個人的基因息息相關,針對每個人不同基因,治療手段不一樣。
  • 莫樹錦醫生:其實向什麼醫生求診分別不大,因為兩者都可以助你了解箇中的危險性。
  • 莫樹錦續指,善覓本身已開拓泰國市場,下一步目標是進軍越南,未來通關後便可開設辦公室。
  • 有確鑿的證據表示,同居家人中有吸煙者,受二手煙影響者罹患肺癌的幾率大約增加3倍。
  • 莫樹錦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他剛從國外回流至香港,那個時候肺癌患者一旦確診,平均壽命僅得8-12個月。
  • 有台灣報告曾指出,早期肺癌發現後可降低20%的死亡率。

他認為,道德上來看病人資料是屬於病人個人的,第一是要尊重病人。 但是某種程度上,知情之後也會影響治療和心情,莫樹錦會把選擇權交給病人,讓他自己決定是否想要知道。 莫樹錦醫生診所2023 時下,年輕人熱衷於吸各種口味的電子煙,並且聲稱藉此「戒煙」,甚至認為電子煙不會導致肺癌。 他強調,電子煙和煙草兩者都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是一種主要的致癌物質。

莫樹錦醫生診所: 自己樹自己醫 台灣樹醫證照明年上路

他回憶年少求學時,正讀醫學院第四年,第一次接觸腫瘤科,他當時負責照顧一個罹患癌症的中年人,當時條件水平有限,患者忍受不少痛苦,讓他覺得自己有心無力,情緒低落。 他的導師開導他:不開心的醫生是無法給病人快樂,這句話成為莫樹錦此後幾十年的人生格言。 莫樹錦學會了用樂觀態度感染病人,作為醫生讓自己先變得快樂。 他表示,如今有約8種新藥出現,給肺癌患者帶來福音。 莫樹錦醫生: 其實一旦癌細胞存在後,食物能夠影響癌細胞生長的能力相當小,所以我們建議肺癌病人培養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而不要避免食用某類食物。

除此之外,莫樹錦更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預防貼士,即:保持好心情。 醫生再次不懂如何回應,只說:「男人就是這樣不守信用。」當然明白不想守諾和不能守諾的差別,人生就是這般無奈,無論愛有多深、能力有多強、財富有多少,當死神呼召時,不能就是不能。 莫樹錦醫生診所 近年,莫樹錦於《明報周刊》撰寫專欄,講述其行醫經歷[9],並結集成多本作品。

莫樹錦醫生診所: 香港文匯網

傳統煙草是將煙葉中的尼古丁燃燒後吸入,而電子煙將尼古丁融入溶劑中,然後加熱霧化。 電子煙的溶劑可被視為一種冷卻劑,它對人體是否有害也尚在研究證實中。 「不要擔心,治療肺癌一綫化療副作用不多,你定能應付。」許太使用標靶藥超過兩年,最終因藥物抗力的緣故而需改變治療方法。 這位樹醫師原本是科技公司老闆,退休後考取美國樹藝師執照,接到案子之後會像這樣拿著木槌,輕輕敲樹幹檢查樹木的聲音就像是醫師聽診。 莫樹錦醫生:很多人的喉嚨都長期有痰,而有不少原因可以引致「有痰」,例如說話太多。 其實很多不同的疾病都會令喉嚨有痰,因此不需要將「有痰」及「肺癌」。

莫樹錦醫生診所: 肥胡醫聊 腫瘤專家莫樹錦分享遠離肺癌秘訣:戒煙、遠離二手煙、保持好心情! 嘉賓主持:胡定旭

香港近期有為打疫苗做體檢的市民,在體檢時發現肺癌初期的案例,可以得到及時治療。 莫樹錦在1972年畢業於九龍塘學校(小學部)[1]。 中學時曾為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寄宿生,由中一讀至1976年中四。 其後到加拿大艾德蒙頓留學攻讀醫學,專長肺癌腫瘤研究,1984年於加拿大艾伯塔大學醫學系畢業,黃子華為莫樹錦在大學宿舍的室友[2],1989年於多倫多瑪嘉烈醫院取得腫瘤內科院士資格[3],後於多倫多士嘉堡市私人執業。 莫樹錦醫生診所 1996年7月從加拿大回流香港,1996年8月獲聘為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科助理教授。

莫樹錦醫生診所: 個人工具

如果好像大家吹笛時、出現高頻率的聲音,可能代表患上「哮喘」。 莫樹錦醫生: 肺積水並不會變成肺癌,反而肺癌可以引起肺積水,但肺積水的原因有很多,未必一定由肺癌引起,所以我們只可以抽取積水進行化驗,以了解成因。 莫樹錦醫生:其實向什麼醫生求診分別不大,因為兩者都可以助你了解箇中的危險性。

莫樹錦醫生診所: 香港文匯網

診症後,醫生會決定是否需要取樣本、如不取樣本又需要多久跟進一次。 莫樹錦醫生:雖然食物裡,包括薯片可能有致癌物質,多吃會影響身體健康,但並非一種物質或一個原因就足以致癌。 有確鑿的證據表示,同居家人中有吸煙者,受二手煙影響者罹患肺癌的幾率大約增加3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