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青山道長發街7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青山道長發街

再向北走,就過藍地、洪水橋同屏山,咁就去到元朗。 元朗北走凹頭,過米埔、新田、白石拗同古洞,最尾就去到終點上水。 青山道長發街2023 此段相當短,接潭尾段繼續向北走,經過加州花園及米埔村,至担竿洲路路口止,接上新田段。 由深井雙仙灣(Gemini Beach)泳灘至青山公路青龍頭段近釣魚灣泳灘。 其中途經的主要建築物如麗都花園、碧堤半島、縉皇居、嘉頓麵包廠等。

初時此段設計限速為每小時70公里,至後期下調為50公里。 現時最小雙數門牌號碼是青山道58號的嘉頓總辦事處,而2號至56號已經不存在,現場所見是一個公園、園圃和安全島等,並設有由深水埗區議會設立的鐘樓。 九廣鐵路落馬洲支線的洲頭隧道就建在洲頭段的北面。 青山道最大特色是大部份路段都是單向行車,只有在通州西街至甘泉街一段雙向行車,方便巴士進出甘泉街巴士總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青山道長發街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青山道長發街: 新田段

青山道一帶是深水埗及長沙灣主要的住宅舊區,因此青山道幾成長沙灣舊區的代名詞,前往該區的紅色小巴也多以「青山道」為目的地。 青山道一帶是深水埗及長沙灣主要的住宅區,因此青山道幾成長沙灣舊區的代名詞,紅色小巴也以「青山道」為目的地。 青山公路有使用「青山公路XX咪」作為地址標示,如釣魚灣是「青山公路13咪」、舊咖啡灣是「青山公路18 青山道長發街 3/4咪」等,尤見於由荃灣一帶至屯門一帶之沿岸,甚至有餐廳以此命名(九咪餐廳)。 青山道長發街2023 當中的「咪」是英文「mile」(英里)的音譯,代表該處與尖沙咀碼頭(經彌敦道)的距離。 此段開始便是北區的範圍,由白石凹向東,經過古洞、燕崗及行政長官別墅等地,直達粉錦公路路口。 此段有別於其他段之處是此段的路牌不會指出該段是古洞段,只寫「青山公路」。

直至1970年代末,青山公路沿途各區的近代快速公路(包括葵涌道、荃灣路、屯門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等)相繼落成,其作為區域幹道的重要性才大大減低,但地區內使用青山公路的車流量依然高企。 踏入2000年代,政府亦有繼續為青山公路部分路段進行擴闊及改善工程,以應付增長的車流。 青山道(英語:Castle Peak 青山道長發街2023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道路[2],屬於青山公路的一部分,是青山公路的南端位於荔枝角至深水埗的一段[3]。 該路與大埔道(大埔公路近深水埗的一段)和沙頭角公路同樣是九龍區最早建成連接新界的公路。 全長約52公里的青山公路分為22段,途經九龍西、新界西和新界東,即是由深水埗區途經葵青區、荃灣區、屯門區和元朗區,最遠去到北區。

青山道長發街: 大廈資料:順發居

由深井浪翠園至近大欖涌東面嘉龍村[8]止,自青山公路擴闊工程後已被擴闊至雙程雙線行車,限速提升為70公里。 1970年代前,青山公路於新界的路段亦名爲「青山道」;其後才易名爲「公路」[3]。 故此雖然官方分段中只有九龍一段方稱爲青山道,但一般而言,不少香港市民在談及青山公路時,會習慣通稱爲「青山道」,尤以荃葵一段因位處發展成熟的市區爲甚。

青山道長發街

里程碑所示距離以英里計算,但里程起點卻並非現時的深水埗起點,而是當時九龍交通要衝尖沙咀碼頭[4]。 青山道大部份位於深水埗區內,東接大埔道(近嘉頓中心),西至呈祥道(近蝴蝶谷交匯處)交界,經過荔枝角、長沙灣和深水埗,是青山公路市區段。 由荃灣德士古道交界處起,至荃灣油柑頭翠景臺私家路為止。

青山道長發街: 新界

屯門公路通車後,青山公路使用量明顯減少,但因這是前往掃管笏至青山灣一帶的必經之路,每逢屯門公路市中心至小欖一段發生嚴重事故而需封路時,青山公路-大欖段成為唯一對外通道。 雖然總站名為「青山道」,實際上位於元州街介乎青山道與昌華街之間,以及昌華街至興華街之間路旁。 昔日總站附近有一間「大富貴茶樓」,當時小巴路線牌更顯示「大富貴」[1];今天不少小巴司機仍將此站稱為「大富貴」或「富貴」。 青山道總站(Castle Peak Road Terminus),位於深水埗區長沙灣元州街西端盡頭近青山道,只有紅色小巴使用。 與長沙灣道及元州街並行的青山道,最大特色是大部份路段都是單程路,只有介乎通州西街至甘泉街之間一段為雙向行車,方便巴士進出甘泉街巴士總站。 西面(即是元朗市中心一段)的一段曾稱「元朗大馬路」(現時仍有人用此稱呼),較重要的建築物包括元朗警署、元朗民政事務處大樓、元朗廣場及開心廣場等,輕鐵路軌夾在該段路中心。

  • 里程碑所示距離以英里計算,但里程起點卻並非現時的深水埗起點,而是當時九龍交通要衝尖沙咀碼頭[4]。
  • 由九龍荔枝角蝴蝶谷道起,經過下葵涌山腰、下達石籬區至荃灣德士古道交界為止,門牌單數為99-753, 雙數為 。
  • 昔日新界西道路網絡並不發達,青山公路是新界西往返九龍必經之路,而新界東北則有賴大埔公路。
  • 故此雖然官方分段中只有九龍一段方稱爲青山道,但一般而言,不少香港市民在談及青山公路時,會習慣通稱爲「青山道」,尤以荃葵一段因位處發展成熟的市區爲甚。
  • 自1960年代起,葵涌道、屯門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等多條幹道相繼落成,這些新幹道行車路線較為直接,令青山公路重要性逐年遞減。
  • 在深水埗區的青山道與元州街平行,青山道作單向東行,而元州街則為單向西行,兩路為區內僅次於長沙灣道、荔枝角道和西九龍走廊外的主要幹道。

青山公路沿新九龍(現九龍一部分)及新界西部向西北方而建,途經長沙灣、荔枝角、葵涌、荃灣、深井、小欖、屯門等地,繼而轉向東北伸延,經洪水橋、元朗、米埔、古洞穿越新界北部的平原,直至上水終結。 過往青山公路可於上水再次連接大埔公路,通往新界東部甚或返回九龍,惟現時大埔公路已縮短至林村,兩者不再在新界的終點相連。 由凹頭迴旋處開始向北,到錦田河北面轉至新田公路西側北上,經壆圍、錦綉花園及竹園村等,直到攸美新村附近,接駁米埔段。 此段及隨後四段的青山公路(以前統稱之為上元公路,即上水至元朗),在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新界環迴公路)通車之前為來往上水及元朗之主要幹線,角色直至1990年代初期才漸漸被取代。 除紅毛橋限速為70公里,其餘路段均為50公里,兩線雙程行車。 此段和接下的洪水橋段及屏山段都是屯門至元朗之間的鄉郊之地,只有洪水橋是較大的鄉鎮中心。

青山道長發街: 主要連接道路

路面設計上亦相當寬闊,大部份路段為每方向兩線至三線行車,絕大部份路段時速限制為70公里。 同時此段至元朗段均有輕鐵覆蓋(屏山段朗天路路口至元朗段新元朗中心是在中間,其餘路段則在側邊),是除港鐵屯馬綫外,元朗至屯門之間的主要交通途徑。 除通州西街至甘泉街之間一小段為雙向行車及甘泉街至呈祥道之間一段為單向西行外,多數路段為單向東行。

此迴旋處以西地方開始是亦是新界的士指定可經營範圍。 舊有路段限速為50公里;擴闊後的雙線雙程路段則為70公里。 青山道長發街 青山道原址由深水埗區大埔道近桂林街路口向西北起,鄰近嘉頓麵包總辦事處及烘焙中心大樓,至蝴蝶谷道路口止,門牌單數為3至505、雙數為58至800。 雙數門牌2至56號被深水埗區議會後來設立的鐘樓及三角安全島花園取代,現時最小的雙數門牌是青山道58號嘉頓中心,而單數門牌最小是3號、鄰近桂林街的建新大廈。 此段由洪水橋段近灰沙圍開始,經屏廈路、朗邊中轉房屋、朗天路及水邊圍,到元朗體育路和媽廟路的交界為止,接駁元朗段。

青山道長發街: 巴士

這條道路位於九龍市區的一段稱為青山道(但英文名稱一樣),由深水埗開始,沿九龍及新界西岸到達屯門,向東北伸延至元朗,再向北至米埔,最後向東抵達新界最北部的上水。 這條公路是二十世紀初香港政府為方便開發新界連同大埔公路一起興建,至1970年代前是來往新界西及九龍的必經之路,直至葵涌道、荃灣路、屯門公路、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相繼落成後,其重要性才大為減低。 由九龍荔枝角蝴蝶谷道起,經過下葵涌山腰、下達石籬區至荃灣德士古道交界為止,門牌單數為99-753, 雙數為 。

青山道長發街

由荃灣德士古道交界處起,至油柑頭翠景臺私家路為止。 此段經過荃灣市中心,是最繁忙路段之一,其中間位於荃景圍至沙咀道之間的有一段支路連接象鼻山路至屯門公路,屬9號幹線的一部分,但該段不是快速公路。 另外介乎油柑頭翠景臺連接汀九段和寶豐台迴旋處的一段荃灣段,由於過於狹窄關係,在改善青山公路-汀九段的同時,亦改為單程往荃灣方向;往屯門方向以海安路代替。 當中江南工業大廈至海興路一小段為闊度僅約4至5米(單線行車),應為目前整條青山公路最狹窄路段。

青山道長發街: 方向

香港政府現正計劃進行青山灣段擴闊工程(將海榮路以南的青山灣段由單線雙程擴闊為雙線雙程)[13]。 另外政府正研究沿荃灣至屯門之青山公路海傍興建單車徑。 此段由洪水橋段近灰沙圍開始,經屏廈路、朗天路以及水邊圍,到元朗體育路和媽廟路的交界為止,接駁元朗段。 此交界曾稱元朗西迴旋處,但於輕鐵興建的時候改成十字路口。 輕鐵於此段的側邊沿途設有屏山站與塘坊村站。 由汀九雙仙灣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連接至至油柑頭近翠景臺的一段荃灣段,包括由汀九段轉入荃灣段往麗城花園的路口迴旋處。

青山道長發街

在唐樓拆卸期間,此站臨時向前遷往「發祥街」站前方,較該站接近發祥街。 青山道長發街 工程完成後,巴士公司未有安排車站遷回原位,而舊有站位的站柱亦已移除。

青山道長發街: 行車方向

除巴士外,其他車輛在平日早上禁止在小欖交匯處轉入屯門公路往九龍方向。 發祥街(Fat Tseung Street)巴士站,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青山道318號近發祥街,屬單向南行路邊中途站。 此段位於屯門新市鎮的東北部,南端是西鐵兆康站的南面公共運輸交匯處,經屯門濾水廠、嶺南大學、叠茵庭及富泰邨,至藍地交匯處為止。 長發街(Cheung Fat Street)巴士站,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青山道314號外,過長發街口後,屬單向南行路邊中途站。

凌晨1時許,一輛的士沿青山道往旺角方向行駛,途至東京街十字路口時,據報一輛奧迪私家車突然從東京街往海皮方向駛出,兩車剛好發生碰撞。 其中,的士被撞至打「白鴿轉」,繼而再次撼向該輛奧迪,兩車同時撞向東京街的鐵欄始停下,並撞毀一個路邊的郵箱。 青山道長發街 意外後,的士司機及女乘客一度被困,要由救援人員協助離開車廂,兩人由救護車送院治理,幸均清醒;然而,涉案奧迪私家車上,有目擊者指一名男司機及一名男乘客於意外後棄車逃離現場。

青山道長發街: 香港樓宇目錄

另外,介乎油柑頭連接汀九段和寶豐路迴旋處的一段荃灣段,由於過於狹窄關係,在改善青山公路公程汀九段的同時,亦改為單程往荃灣方向。 青山道以深水埗大埔道交界做起點,響九龍一帶山腳向西行,經過長沙灣,去到荔枝角。 青山道兩邊多數係舊樓,而近荔枝角嗰邊就係工業區。 這段路是青山公路擴建工程新建的路,與原有汀九段並行,代替汀九段別墅屋的一段,以避開汀九灣附近住宅及駕駛前往沙灘的遊人泊車。 是根據香港政府將青山公路由丙級郊區道路提升至甲級道路的工程中首個新增道段。

青山道長發街

跟住沿住新界大陸東南岸西行,行過油柑頭、汀九、深井、青龍頭、大欖、小欖、掃管芴、三聖就去到屯門,即係舊時青山。 2020年乃青山公路建成百周年,這條公路常被稱為「舊路」或者「下路」,都是相對於屯門公路而言產生的慣稱。 這些唐樓已被拆卸,並納入市區重建項目「喜韻」,於2015年入伙。

青山道長發街: 大廈資料:發祥大廈

在1968年10月28日,荔枝角大橋及葵涌道正式落成通車之前,該段青山公路是唯一連接發展中的荃灣新市鎮以至新界西其他地區和九龍西的主要道路。 由於對比起建於平地的葵涌道,該路段是沿山腰走過,所以一般駕駛人士亦將該路段稱作「青山上路」;而西行線現時更連接尖山和沙田嶺隧道。 此段大部份為雙線行車,近大窩口至葵涌公立學校一段為三線行車,限速介乎50-70公里。

青山道長發街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