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買樓討論區好唔好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買樓討論區

前業主而言,物業成為主地盤孤島,將面對兩大難題。 前單幢樓成「一人之境」,可以想像每天要忍受灰塵、打樁噪音,生活可謂渡日如年。 前周邊有七幢140至160米住宅高樓,重重包圍下,由高樓變成矮樓的御門. 大角咀海桃街便有一個現成例子,海明閣原先被剔出收樓範圍外,及後獲中標發展商南豐提出收購,因部分業主叫價太高告吹,現時海景閣被海桃灣三幢高樓包圍,成為大角咀的都市奇觀。 其三是,即使甩名已完成,業權已全歸配偶。

由於買賣合約中已寫明是甩名,就算田土廳的代價是注入完整樓價,印花稅都會是以樓價一半去計。 買樓討論區 買樓討論區 其實以上都是律師樓代辦,但筆者見過有律師樓曾「擺烏龍」,把樓價一半的數值注入田土廳consideration內。 買樓討論區2023 如銀行評估該物業價值700萬元,並以此為「甩名」交易價,以物業價值一半計算,印花稅便升至78,750元,但按揭貸款額上限亦升至420萬元。

買樓討論區: 國人購屋 出現「三高」現象

日前有人指出,新竹、桃園很多平轉賣房者都難逃虧本的命運,連竹北、高雄都跌價,而且從7月開始平均地權條例出現,預售全部不能轉約,引發投資客拋售。 對此,有網友表示「蛋白區會死很慘」。 如兩間物業的成交日期不是相差很遠,亦不需透過按保敍做高成數按揭,銀行可以只計算新物業的壓力測試,意味未甩名物業的每月還款,不需計入DSR及壓測內。 業主應先到不同銀行估價,尋找估價最低的銀行。 買樓討論區 大部份銀行使用多於一間估價行,申請人可查閱各個估價後,選擇最低口價。

買樓討論區

相反,如先到銀行辦理按揭,萬一按揭不批,或批出條款、成數不理想,可隨時取消甩名,免去額外支出。 買樓討論區2023 相反,如丈夫先將聯名物業甩名給太太,須以600萬的一半價值計算印花稅,稅項為100元。 其後丈夫恢復首置身份,買入第二間500萬元物業,印花稅為11.25萬元。

買樓討論區: 物業印花稅

舉例假設聯名物業價值650萬元,「甩名」交易只需以樓價的一半(即325萬元)計算印花稅,稅項為73,125元;而650萬元物業可借六成按揭即390萬元。 舉例:假設夫婦已擁有價值600萬元的聯名物業,再購買第二間500萬元的物業,將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75萬元。 不少夫婦會聯名置業,但當有一定經濟實力時,就可以將物業業權轉至其中一方,好讓另一方回復首置身份再置業,減少稅項支出。

一名網友在6月初發文表示,桃園、新竹房價開始跌,連平轉合約都賣不掉房子,甚至竹北的房市熱潮已過,他疑惑「大家都在平轉逃命,是不是不要再去接盤了?」當時網友認為「平轉是因為追漲發現撞上天花板,不代表會跌價,可能只是覺得之後漲幅不大,只剩蠅頭小利,決定換現金的」。 舊區舊樓本身有不少維修管理問題,更伏是市建局已放風將檢討七年樓齡補償機制,認為用7年樓齡計價作賠償成本太高,倒不如用這筆錢支持發展新土地,再以新地興建的住宅補償予舊區舊樓業主,意味原區安置或成歷史。 此方案若然落實,買舊區舊樓等收購的投資吸引力便大減,有興趣買舊樓的用家,就要密切注視市建局政策調整的消息了。 未來市建局會啟動研究油尖旺及荃灣重建計劃,區內不乏有樓齡新單幢樓落成。

買樓討論區: 甩名後 物業一開二攻略

但樓價不能偏離市價太遠,否則稅局有權於7年內,追討印花稅差價。 若甩名予近親,即使物業未過SSD鎖期,亦毋須支付SSD稅。 惟甩名後物業將重新上鎖3年,期內賣樓須繳付SSD稅,3年鎖期是以臨約日期計算。 買樓討論區 部份銀行承做甩名按揭,毋須雙方提供臨約,業主可於獲批按揭後,自行到律師樓再做轉名合約。 整個甩名過程最快可於1至2個月內完成,主要取決於律師樓的處理速度,因銀行批核按揭只須1至2個星期。

買樓討論區

如是2轉1甩名,每份都是50%業權,印花稅以樓價一半計算,稅率可參考上述稅表。 如果是3轉1,每人業權是1/3,印花稅便以樓價的2/3計算。 簡單來說,即以甩名的業權等值去計稅。 一是趁物業有鐵路優勢做「雙租族」,將自住單位出租,以租金收入租住其他單位避開工程。 市建局重建舊區初心,是拆掉高齡舊樓重新規劃舊區,在2014年入伙的御門.

買樓討論區: 留言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如是聯名報稅,稅單會顯示配偶的名字和地址。 按保可從查冊中得知,稅單的通訊地址是配偶名下的物業。

買樓討論區: 討論區

如未完成物業甩名手續,便購買第二間物業,最多只可批8成按揭,不會批9成按揭(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新例可做9成)。 即使已完成甩名手續,田土廳已更新,但環聯未更新,亦只可以做8成按。 可以把甩名的成交期延長,令交易處於「待轉名」狀態。 缺點是由於未完成甩名,如再置業雖可免去15%印花稅,但未必能申請高成數按揭,但仍可申請舊按揭成數。

一般而言,定價較市價高出5至10%,銀行普遍可彈性處理。 若業主擁有100%業權,並短時間內轉名給家人(譬如少於3年),而期內物業有相當升幅,稅局或會徵收利得稅。 如僅是甩名,例如將一半業權賣給另一家人,稅局一般不會徵收稅款,因為「業權歸邊」非為圖利,但大前提要有實質金錢交易。 一旦向律師樓申請物業甩名,便已「開了file」,即使取消,都要支付部份律師費。

買樓討論區: 業主放盤

甩名印花稅須於簽署臨約後一個月內,由律師樓支付。 若一個月內銀行未能批出按揭,雙方只要重簽另一張臨約便成。 今年七大都會區房價跟去年相比下跌,新竹縣市下跌5.6%,台北市跌幅為5%,引起網友討論。

  • 另外,外父外母、老爺奶奶亦不算近親。
  • 如兩間物業的成交日期不是相差很遠,亦不需透過按保敍做高成數按揭,銀行可以只計算新物業的壓力測試,意味未甩名物業的每月還款,不需計入DSR及壓測內。
  •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 祖父母和孫兒不當作近親,但如父母已離世,則可向稅局申請祖父母和孫兒的關係是近親,最終以稅局批核為準。
  • 近日一名網友就透露,他本身對噪音相當敏感,且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不希望遇到難以相處的鄰居,因此正在猶豫是否要購買「頂樓」,詢問道「買頂樓真的萬無一失嗎?」話題引發熱議。
  • 一是趁物業有鐵路優勢做「雙租族」,將自住單位出租,以租金收入租住其他單位避開工程。

最新財政預算案剛宣佈寬減印花稅,其中600萬物業轉名印花稅大幅減少達99.8%,相信有更多業主會進行甩名手續。 本文將詳盡分享新例下甩名的操作,以及各種按揭財技及注意事項。 買樓討論區2023 不可行,稅局發現後,會以「一系列交易」為由追收印花稅差價。 例如樓價800萬,聯名甩名印花稅為9萬。 如分兩次進行,每次甩1/4,每次印花稅將跌至100元(因每次的業權等值是200萬)。

買樓討論區: 物業甩名後買入第二間物業,其後轉名予配偶再買另一物業,無限輪迴避稅是否可行?

不少用家貪舊區新樓位置方便,周邊配套多,生活上亦較大型屋苑有趣味。 前業主遭遇,買樓不論自住或投資,揀舊區單幢新樓,都要充分考慮毗連的唐樓被收購機會,一旦成條街被市建局或發展商睇中,都有機會成為御門. 城規劃公布KC017計劃共接獲60份申述,當中有24份反對計劃,其中15份佔六成來自御門. 前業主對這項計劃如此著緊,從計劃的發展界線圖便一清二楚。 計劃的主地盤的大框框,當中有一個細框框圈著御門. 前位置,點出該物業單單被剔出收樓範圍之外。

買樓討論區

不能,若以「送贈方式」甩名,即使以零元交易,稅局仍有機會以市價追討印花稅,另銀行不能承做按揭,未來售樓亦困難。 即使近親買賣未必有實際金錢過手,但甩名仍需要以買賣形式進行。 於雙方簽署臨約甩名後,法律上已回復首置身份,即使未完成實際轉名手續,亦可簽臨約買入第二間物業,而不需要支付15%印花稅。 買樓討論區 另須留意,假設是聯名甩名,田土廳的代價(consideration)需要注為完整樓價,不要注樓價的一半,否則銀行或當作送契。

買樓討論區: 物業未過額外印花稅(SSD)鎖期,甩名予近親須否繳付SSD稅?

市場上大部份銀行均設兩年罰息期,但仍有部分不設罰息期,於兩年內轉走只須歸還現金回贈。 因此,業主應於無罰息期銀行,用低估價進行甩名,盡慳印花稅。 假設丈夫甩名給太太,即使太太本身已有物業,由於是近親轉讓,甩名的印花稅仍是用舊稅表計算,而非15%。

  • 此方案若然落實,買舊區舊樓等收購的投資吸引力便大減,有興趣買舊樓的用家,就要密切注視市建局政策調整的消息了。
  • 若業主擁有100%業權,並短時間內轉名給家人(譬如少於3年),而期內物業有相當升幅,稅局或會徵收利得稅。
  • 近親指夫婦、兄弟姊妹、父母,同父異母兄弟亦為近親,但要提供出世紙證明。
  • 相反,如先到銀行辦理按揭,萬一按揭不批,或批出條款、成數不理想,可隨時取消甩名,免去額外支出。
  • 即使近親買賣未必有實際金錢過手,但甩名仍需要以買賣形式進行。

如作相關操作,稅局或會質疑分批甩名動機,一旦稅局不接受業主的解釋,就會追討印花稅。 首先,業主於按保申請表上,需要聲明現時自住的物業是否自置。 申請按揭需要如實申報,否則會負上虛假聲明的法律責任。 根據按揭新例,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甩名按揭成數最高可做9成,需要壓力測試。 如想盡量套現作為第二層間物業的首期,可從拉高估價着手。

買樓討論區: 物業「一變二」簡易操作

原PO在PTT發文表示,他個人對生活品質要求很高,很怕遇到隔音不佳、會受鄰居干擾的狀況,但如果入住頂樓,就不用擔心樓上的鄰居影響自己,且頂樓往往是建商保留戶,一整棟樓價值最高的也幾乎都是頂樓。 買房前要考慮入住後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避免花了大錢卻住得不舒適。 近日一名網友就透露,他本身對噪音相當敏感,且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不希望遇到難以相處的鄰居,因此正在猶豫是否要購買「頂樓」,詢問道「買頂樓真的萬無一失嗎?」話題引發熱議。 不可行,如重覆轉名避稅操作,尤其短時間內進行,稅局會以「不代表自己行事」為由,追收15%印花稅的差價。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