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海龜遷徙2023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海龜遷徙

小琉球海岸或海漂垃圾,最常見的有兩類型,主要是漁業或遊憩行為產生的,每年來小琉球的觀光客超過四十萬人次,尤其最熱門的夏天,氣候炎熱飲品熱銷,累積起來的垃圾量相當可觀,即使這些垃圾沒有流落海洋,每年政府也要花一千萬元,運回屏東處理。 牠們需要一個橫跨全球海洋的保護網,杜絕人為活動,確保藍色廊道不被侵擾,才能讓海洋生物擁有足夠庇護,並且對減緩氣候變遷有極大助益。 例如綠蠵龜和稜皮龜會在南美洲的蘇利南及法屬圭亞那沙灘築巢產卵,隨後,綠蠵龜媽媽逆著洋流游至巴西覓食,而稜皮龜媽媽會游到更遠、更冷且有水母的北方水域覓食。

海龜遷徙

儘管事實擺在眼前,我們這一代對於決定牠們的未來仍扮演關鍵角色。 「龜」是一個集合名詞,代表龜鱉目,包含海龜、陸龜、泥龜等200個物種。 所有龜都有兩項特徵:一是融合了肋骨與脊椎的龜殼,二是胸腔內的骨盆帶。

海龜遷徙: 「遷徙」關鍵字

在晝夜節律中,晝夜和每年的規律被用於確定鳥類從一個目的地遷移到另一個目的地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朝向。 這種遷徙對鳥類來說是有利的,因為鳥類在冬季仍保持在赤道附近,並且還可以監視鳥類大腦的聽覺和空間記憶,從而記得最佳的遷徙地點。 海龜遷徙 這些鳥類還具有定時機制,可為鳥類提供到達目的地所需的距離[16]。 生物鐘使鳥類能夠確定何時才是合適的遷徙時間,哪個位置最能幫助他們調節新陳代謝,以及跨越陸地還是海面是最有利的[17]。 海龜為了下一代的繁殖,在海洋中長距離的遷徙,正因如此海洋須建立起保護區網絡,有安全的廊道,讓這些海洋旅人不受任何工業捕撈及其他人為活動的侵擾。

現存的7種海龜普遍生活於能見度相對高的近海海域,除了可深潛的革龜外,多數海龜仍是以珊瑚礁生態系、海草床生態系為主要棲地。 海龜多為機會主義者,會食用海草及藻類等,亦會捕食水母、海葵等無脊椎動物。 經過一連串的查找詢問,「海龜點點名」終於得知R36192來自西太平洋上的烏利西環礁,烏利西環礁地屬密克羅尼西雅聯邦的雅浦州(Yap),與小琉球相距至少3000公里。

海龜遷徙: 生活習性

在海洋棲地的人為危害包括不當漁法造成海龜混獲問題嚴重,使得每年死於誤補的海龜不計其數,因此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大力推廣海龜脫逃器(海龜逃脫裝置),以減少海龜混獲的數量。 另外海洋的污染也會使得海龜感染疾病,殘留的釣魚線也可能纏繞海龜四肢或頭頸造成海龜的斷肢甚至死亡。 亦或遭到惡劣無知觀光客使用岸邊石頭砸傷身體,傷重失去覓食能力或者死亡。 台灣海龜研究是1992年起從三級離島澎湖縣望安島開始的;當時,島上的生活及工作條件都不好,但上岸產卵的海龜數量卻不少。 我們就從最基礎的生殖生態學——也就是了解母龜產卵、龜卵孵化到小海龜的大小等資料收集起。 後來又陸續在台東縣蘭嶼島(1997年)及屏東縣琉球鄉(2011年)的產卵沙灘展開生殖生態學研究。

海龜遷徙

這些研究進一步發現,海龜對於全球不同棲息地的重要性,而這些棲息地彼此也相互依存。 海龜在許多生態系統中扮演極為關鍵一環,如綠蠵龜會在熱帶海草床覓食、玳瑁成龜依珊瑚礁為家、身形巨大的稜皮龜會深潛到北大西洋海平面下幾百米的寒冷水域尋找水母。 綠色和平國際辦公室與法國海龜科學家Damien Chevallier合作,2019 海龜遷徙 年 5 至 12 月於法屬圭亞那追蹤 10 隻稜皮龜築巢後的遷徙路線,發現這些海龜得游到比之前觀察族群多了近兩倍的距離來覓食。 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海龜的行為模式正在改變,以適應新的海流及海水溫度。

海龜遷徙: 海洋亟需擴大設立保護區,拯救瀕危生物

而在1988年10月,沙漠蝗蟲在熱帶輻合帶中利用氣流向西飛過大西洋4,500公里[30][31]。 海龜遷徙 君主斑蝶每年都會約在8月向南遷徙4,750公里,並於春天北回[32],但在2019年6月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發現,不論是完全人工飼養的君主斑蝶後代,以及父母親為野生君主斑蝶的後代,只要曾被放於室內繁殖,牠們均會失去遷徙能力[33]。 綠蠵龜已瀕臨絕種,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5],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 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中的物種,也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洋十寶之一。 大型工業漁船會以刺網、延繩釣、拖網捕撈等破壞性方式,捕撈具有經濟價值的鮪魚及劍魚,然而無辜的海龜也常被意外捕撈,稱為「混獲」(by-catch)。

綠色和平追蹤一群海龜,跟著牠們去歷險,發布報告《荊棘「龜」途:海洋浪遊者為何需要保護》,揭開牠們如今面臨的危機。 海龜可活長達50年,體重可達上百公斤,卻是海中的游泳高手,在不同海域間遷徙,距離有上萬公里。 綠色和平追蹤一群海龜的遷徙路線,並發表報告《荊棘「龜」途:海洋浪遊者為何需要保護》,揭開牠們如今面臨的危機。 海龜會在海裡游上數千公里,只為找到最佳地點來築巢、覓食、交配及長大。 南美洲的蘇利南及法屬圭亞那沙灘是綠蠵龜和稜皮龜重要的築巢海灘。 Damien及他團隊多年研究發現,綠蠵龜媽媽在築巢之後,竟會逆著洋流游至巴西來覓食,而青少年時期的綠蠵龜則會往不同的枋線遷徙,包含加勒比海、巴西、佛羅里達及西非等處。

海龜遷徙: 玳瑁是海龜還是寶石?全球海龜種類及臺灣常見海龜介紹

青少年時期的綠蠵龜還會前往加勒比海、巴西、佛羅里達及西非等地探險,也會在印尼水域出沒。 一些會飛的昆蟲(例如蝗蟲,某些蝴蝶和蜻蜓)皆具有很強的飛行力,它們可以長距離遷徙。 在蜻蜓中,小斑蜻和赤蜻屬因大規模遷徙而聞名[28],而印度的薄翅蜻蜓更是印度和非洲之間最長的越洋昆蟲,遷徙距離最長可達7,081公里[29]。

截至2018年6月為止,「海龜點點名」已確定辨認出將近200隻不同的海龜,由發現者分別取名。 大型工業漁船多以破壞性漁法捕魚,例如底拖網,猶如一艘大卡車高速撈起行經的所有物種,無辜的海龜也常被因此入網,稱為「混獲」(bycatch)。 海龜遷徙2023 一旦海龜纏入網中,將會被拉到水下,最終因無法回到海面呼吸而溺死。 2010 年一項全球海龜研究顯示,1990 至 2008年海龜混獲高達 85,000 隻,考量到實際監督措施的極度不足,研究估計被捕撈的海龜可能多達 850 萬隻。 廣闊的大海彼此相連,是無數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其中有些物種在一生當中,行動範圍高達數千上萬公里。 然而,本應暢通無阻的海洋,卻危機重重,使珍貴的海洋生物快速消失。

海龜遷徙: 生活史

對他來說,能看到朋友都好好安在,就是最欣慰的事,因為海洋裡有太多危機,尤其人為廢棄物,總讓海龜傷痕累累,像是廢棄的線、魚鉤會纏繞住海龜的身體,有些海龜甚至因為廢棄漁網,丟了性命,即使幸運掙脫,也可能失去手腳,還有許多海龜把垃圾當成食物。 綠蠵龜在大海中旅行,一切的準備就是為了返鄉,對海龜來說,出生地是永遠無法抹滅的記憶,在茫茫大海中,總有辦法找到回家的路,其實許多小琉球人也一樣,出外求學打拼,時時刻刻等待機會返回故鄉。 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推動聯合國通過制定《全球海洋公約》,爭取 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 雖然 2022 年 3 月 18 日落幕的聯合國第四輪協商會議(IGC4),尚無法完成《全球海洋公約》的訂立,綠色和平將凝聚全球近 500 萬海洋守護者的力量,持續向各政府表達訴求,目標在 2022 年定下結論,為珍貴海洋爭取一線生機。 2015年,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們歷時 3 年,對 24 海龜遷徙2023 條鯊魚展開了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持續追蹤,並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虎鯊在生態系中位於食物鏈的頂端,也是全世界體型第四大的鯊魚種類。

海龜遷徙

以北極燕鷗為例,它每年從北極繁殖地飛到南極洲,然後每年再次飛回,單次飛行距離便至少有19,000公里[22]。 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須回到出生地上產卵,繁育後代,形成了一種較獨特的生活習性。 此外,部分海龜在產後會順著強大的洋流而行,或是利用它作為指標,逆向而行到達覓食海域。 我們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海龜順著強大洋流如黑潮而行時,在到達覓食海域附近後,牠會游到洋流的邊緣,在感受到洋流的方向改變及水溫降低後,便會奮力游出洋流,並朝覓食海域游去。 但若是牠太早離開洋流,那就得花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克服洋流周圍的亂流及渦流。 另外有些海龜會在不知道任何原因的情形下,在海上繞一大圈後,才游到其覓食海域。

海龜遷徙: 海龜:從小到大環遊世界

不幸的是,我們也發現其中一隻因被漁網捕撈到淹死,最後被沖刷到距離築巢地不過 120 公里的海灘上,人類對自然界帶來的衝擊昭然若揭。 海洋生物在全球迅速退化,成千上萬的動物及植物物種瀕臨滅絕,其中也包含海龜。 海龜遷徙 2019年我與綠色和平合作,在法屬圭亞那的海灘上標註追蹤10隻稜皮龜,也很興奮地看到有9隻繼續牠們的旅程,往北跨越大西洋,游了幾千公里遠,甚至到達遠至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及法國,真是驚人的距離。 不幸的是,我們也發現其中一隻因遭漁網捕撈以致淹死,最後被沖刷到距離築巢地不過120公里的海灘上──人類對自然界帶來的衝擊昭然若揭。 海龜在地球上已有一億年歷史,與當年地球霸主「恐龍」共生存,還曾出現在成為化石的魚龍胃裡。 恐龍6千5百萬年前滅絕了,烏龜卻生存下來,當時強大的族群數量堪稱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中流砥柱」。

海龜遷徙

在2009年的一項文獻調查發現,有20多個物種曾經參與大規模遷徙[37],但在這些動物中,跳羚、白尾角馬、羚羊和土庫曼野驢的遷徙已停止[38]。 一些蝙蝠亦會出現長距離遷徙,以在俄勒岡州和墨西哥南部之間繁殖的墨西哥遊離尾蝠(英語:Mexican free-tailed bat)最為著名[39]。 由於大多數魚類的活動受到相對限制,因此牠們多會停留在一個地理​​區域內來過冬。 現時只有大約120種魚類,包括鮭魚,會進行長距離遷徙,有些情況下牠們更會遷徙成千上萬公里[23][24]。 而鯡魚和毛鱗魚等覓食魚(英語:Forage fish)則會在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區遷徙:毛鱗魚在冰島的南部和西部海岸產卵;它們的幼蟲順時針繞冰島漂移,而鯡魚向北游向揚馬延島覓食,然後返回格陵蘭東岸的冰島[25]。

海龜遷徙: 海洋中有哪些長跑好手?遠距離遷徙動物正面臨哪些危機?

然而,目前各種海龜族群與玳瑁同樣受到過去人類捕殺、漁業作業干擾及棲地縮減等影響,除了平背龜因資料不足無法判定現況外,其他種類都已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中。 革龜與欖蠵龜目前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綠蠵龜與赤蠵龜為瀕危(Endangered)物種;肯氏龜與玳瑁則是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可以見得海龜在世界上已是備受關注的「領航型」保育物種了。 因為看到綠蠵龜的處境,有些小琉球人開始有了改變,蔡宗樺白天帶浮潛,晚上利用自家老房子做起飲料生意,他從減塑當成行動第一步,有些民宿業者,也發起自備盥洗用具的減價行動,並且不再提供一次性小包裝的沐浴乳、洗髮精,畢竟自然資源是小琉球的金雞母,一定得謹慎守護。 而綠蠵龜要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多,當綠蠵龜成為小琉球的明星物種,帶來無限商機,商機背後是環境承載量逼近飽和的生態危機,寬闊的沙灘,早已被港口 堤防、道路切割吞噬,地形變貌,不只母龜找不到適合的產卵地點,甚至產卵之後,因為潮水侵襲,龜寶寶沒有機會孵化。

  • 但仍無法確定稚龜是怎樣到達馬尾藻團;也許是順著近岸洋流飄游抵達,至今仍無法有很確切地瞭解小龜成長經過。
  • 2011年一項研究發現,太平洋棱皮龜自 1980 年代以來,下降了 78%,目前全球海洋 7 種海龜中,已有 6 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 台灣海龜研究是1992年起從三級離島澎湖縣望安島開始的;當時,島上的生活及工作條件都不好,但上岸產卵的海龜數量卻不少。
  • 全球大部分的海洋中都可見到海龜蹤影,從最溫暖海岸的沿海地區,到北太平洋及大西洋的寒冷公海。
  • 與海龜相遇,遊客覺得很新鮮,對小琉球人來說,一點都不稀奇,因為這是他們從小看到大的鄰居。
  •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海龜科和棱皮龜科。

剛孵出的稚龜,背甲直線長約四到五公分之間,差不多是成人的掌心長度。 同一窩的小綠蠵龜多半會在同一時間內爬出卵窩(稱為脫出),脫殼而出的稚龜,約需3到7天的時間才能爬出卵窩。 避敵天性使然,稚龜通常會在夏天夜晚沙溫較低時,才會爬出地面,向著較為明亮的大海匍匐前行。

海龜遷徙: 海龜能減緩氣候危機?

許多人以為牠們天生有好像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一樣的本領,但原來只屬「美麗的誤會」。 如果你發現一隻落難的龜,請聯絡所在地的魚類暨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或其他專業人士,他們必須能分辨龜類物種,並且知道各種狀況的處理方法。 2006年4月,從苗栗竹南到後龍沿海,矗立起25支大型風機,也開啟了民營電廠在台灣投資風力發電的新頁,當時民間業者對發展風力發電滿懷期待。 兩年多過去,民營電廠看好台灣風資源的潛力,打算在西海岸繼續擴張,居民與保育人士,卻出現了不同的看法。

  •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其中一個對海龜的影響即為棲地縮減,未來大規模的海平面上升對海龜等海洋爬蟲類所需要的陸域面積被壓縮,加上臺灣海岸線充斥著人工海堤,將會面臨海岸壓擠效應(coastal squeeze)。
  • 其實海龜可說是海洋中的旅行者,小海龜在沙灘上孵化後,會直接奔向大海,然後躲在漂流性馬尾藻下方,順著洋流遷徙,等到四五歲,開始尋找食物豐富的珊瑚礁或海草床來居住生活,再經過數十年,長成為成龜後,返回出生地繁殖後代。
  • 有一種生物,牠們正聚集在椰子樹下開Party,享用今日的大餐,牠們正努力試圖剝開堅硬的椰子殼,品嚐香甜的椰肉,爬樹、摘椰子、料理椰子,對牠們來說,都不是難事,因此得到椰子蟹的封號,不過牠們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強盜蟹。
  • 根據一項近來研究,一旦海龜吃了 14 片塑膠,致死率就可達 50%,而據估計有超過一半的海龜都吃進了塑膠,巴西沿海及西南大西洋更有 90% 的幼年綠蠵龜誤食塑膠。

會議共進行3天半,分成族群基因、解剖及生理和建康、水下生物學、生殖生物學、基因及族群生物學、保育及管理和政策及教育和保育宣導等7大主題。 此外,在研討會前還利用近2天的時間,舉辦11場各種技術性主題的工作坊,如穩定同位素、海龜救傷等,以及10個全球地區性的海龜年會,2016年的國際海龜生物暨保育研討會,將在祕魯的首都利馬舉辦。 海龜是保育類野生動物,且有大洋洄游的特性,因此需靠國際共同努力,才能達到了解牠的生活史及保育的目的。 基於這個理由,一群熱心的海龜研究學者於1980年開始在美國舉辦「國際海龜生物暨保育研討會」。 會議逐漸引起全球海龜研究及保育人士的重視,與會人數從不到20個國家、200人以下,增加到今年80個國家,超過一千人參與。 結果顯示臺灣周遭海域海龜種類以綠蠵龜為主要物種,其次為玳瑁,但玳瑁主要出現在熱帶且珊瑚發育良好的離島(如蘭嶼及綠島),其他3種海龜則幾乎沒有民眾的回報紀錄,但在擱淺報告中仍有這些海龜的紀錄。

海龜遷徙: 海洋旅人需要您的守護

我們從1997年就開始進行海龜擱淺的調查,到2015年3月為止,共記錄到248頭海龜擱淺,主要是綠蠵龜,其次是赤蠵龜,擱淺中有6成是活的。 除了上岸產卵的母龜外,屏東縣的琉球嶼近海中也有一批綠蠵龜,以未成熟的個體為主。 由於水下賞龜是島上主要的旅遊活動,因此如何估算到底有多少海龜在此居住,對觀光業者而言,是一項重要的資訊。 由於這個物種面臨著滅絕的高風險,每一窩蛋都很珍貴,幸運的是,它們安全無恙地回到了自己的海灘,並希望有一天能回到這個築巢地點,幾乎所有種類的海龜都有分類,在這個浩瀚的旅程中,人們更加應該愛護環境。 漁農自然護理署為綠海龜安裝衞星追蹤儀,蒐集其遷徙路線、活動範圍等數據,日後制定保護綠海龜措施時可作參考。

海龜曾與恐龍共存在地球上,牠們從恐龍滅絕中倖存,如今卻難逃人類的工業捕撈、塑膠污染、氣候變遷等威脅。 牠們的祖先與恐龍曾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自此之後他們興盛地成長。 在沙丁魚風暴中,數十億在非洲南部流域繁殖的沙丁魚會在阿古拉斯洋流的水域中產卵,並在5月至7月沿著南非東海岸流域向北遷徙[27]。

海龜遷徙: 海龜危機:海洋旅人面臨絕種威脅

在人們沒注意到的角落,許多動植物也正因為這場大旱,遭遇生存危機... 一般而言野外綠蠵龜需長20—50年才會成熟[6],成熟的綠海龜背甲長約90至135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以上。 成熟後的綠蠵龜可由尾巴的長短來辨識雌雄,公綠海龜的尾巴可長約背甲的一半長,而母綠海龜一般不會超過背甲後緣。

海龜遷徙

牠們花費了更多的力氣來尋找食物,有可能會造成下個季節的產卵數量減少。 令人難過的是,當我們致力於研究及觀察海龜的同時,作為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員,我們也見證了這些驚奇生物面臨的威脅逐漸增加。 海龜一直被人類視為珍饈,牠們的卵、美麗的殼,都招致數百年的過度濫捕。 近年來,海龜面臨的生態壓力並無減輕,現在法屬圭亞那沙灘上海龜產的卵,比 1990 年代少了 250 倍。 如今,海龜儼然已受到更多的人為威脅,包含工業捕撈、海洋塑膠污染,除此還有潛藏的海洋酸化及氣候危機帶來的重大影響,因為這已改變了棲息地、生態系統,以及海洋的化學性質。 令人難過的是,作為科學研究領域一員,當我們致力研究及觀察海龜的同時,也見證了這些驚奇生物面臨的威脅逐漸增加。

潮汐遷徙是指生物透過潮汐來有規律地從一個棲息地轉移到另一個棲息地,通常使用這種類型遷移的動物是為了尋找食物或伴侶[18]。 海龜遷徙2023 潮汐的最常見形式是在每天的潮汐週期中往返潮間帶,這些潮帶通常分佈著許多不同的物種[18]。 隨著潮汐的上升和下降,通常每12個小時就會有螃蟹、線蟲、小魚、珊瑚和其他物種這樣的生物來到潮間帶,這些循環與海洋和鳥類的覓食有關。 通常在退潮期間,較小或較年輕的物種會覓食,因為它們可以在較淺的水中生存並且被捕食的機會較小;在漲潮時,由於潮汐運動使水和養分上升,因此可以發現更大的物種來捕食[18]。 海龜遷徙2023 季節性遷徙是指一年中各種物種從一種棲息地向另一種棲息地的遷移。

海龜遷徙: 產卵

然鹅,海龟数十年后的回归仍然是精确的,这也是3.1中的实验结论最 经不起推敲的地方。 当然,以倾斜等值线为参考可以粗略解释,因为它们的偏移通常较小。 但若是不能解释海龟如何进行地磁校正,地磁印记假说还是有很大的缺憾。 人為製造的塑膠現在已遍及地球上各偏遠的角落,舉凡人煙稀少的南極,以及離海平面有 10 公里之地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 根據一項近來研究,一旦海龜吃了 14 片塑膠,致死率就可達 50%,而據估計有超過一半的海龜都吃進了塑膠,巴西沿海及西南大西洋更有 90% 的幼年綠蠵龜誤食塑膠。

海龜遷徙: 追蹤遷徙

而這類的區域多與珊瑚礁重疊分佈,因此在珊瑚礁區常可見到綠蠵龜的蹤影。 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固定居住在一個攝食棲地,也可能在不同的年齡中,遷移到不同的棲地去居住。 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會在成熟之後,回到原來的出生地去繁衍下一代。 台灣海龜研究已進入新的里程碑,我們也藉由每年參加「國際海龜生物暨保育年會」的機會,與同好交換研究心得,好達到「它山之石,可以攻錯」的目的。 今年4月中甫落幕的會議在土耳其舉辦(依照年會慣例,以當年年會主席的國籍為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