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馬料水去吉澳2023全攻略!(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馬料水去吉澳

從「鴨眼」的左邊望去是大鵬灣,向北則可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 吉澳居民很多都已搬到市區或到海外工作,這個從前熱鬧的吉澳廣場變得寂靜。 而吉澳天后宮可說是吉澳的地標,依然香火鼎盛,一直守護著這一區的居民。 他們 每十年會舉行一次大型的太平清醮,每五年一次小型的太平清醮,回到這個小島,聚首一堂。

馬料水去吉澳

馬料水往吉澳,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一日只有一班船,朝早八時半開出,下午三時半回程,無論開船日子、時間與班次,相信都有調整餘地。 當然,運輸看重燃油成本,那就要看政府開拓旅遊業的意志,究竟利用甚麼政策去配合或補助,至於跨部門處理的效率可能需要雙計。 有近三百年歷史的吉澳,在五十年代,有多達四千人居住。

馬料水去吉澳: 歷史

猶記得,去年六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國際旅遊展致辭,說好了的「會發展綠色旅遊」? 有說「中國有蘇杭,香港有印塘」,印洲塘更被譽為「香港小桂林」,藏有「六寶」,分別為羅傘,以及「文房五寶」,包括筆架、墨硯、筆尖、印璽和紙張。 羅傘為黃幌山,其山腳下的筆架洲屬「筆架」,筆架附近的石排是「墨硯」;旁邊尖尖的沙嘴即白沙頭咀,形似筆鋒是「筆尖」;對岸的印洲是「印璽」。 但個人而言,最感興趣還是那座位於南面、高120米的黃幌山。 馬料水去吉澳2023 可惜,上山之路有蜜蜂來襲阻礙進度,為趕搭下午三時半開出、唯一一班返回市區的船,始終緣盡這「印洲之寶」。

馬料水去吉澳

鴨洲與鄰島吉澳,皆位於香港東北面印洲塘特別地區之內,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裡的熱門景點。 鴨洲與吉澳像時間靜止的小島,多年來變化不大,你可以在此體驗傳統漁民的生活文化和歷史。 鴨洲以地質勝景聞名,島上以褐紅色角礫岩最引人注目,亦有形似鴨眼的海蝕拱奇觀,令人為之讚歎! 在吉澳的自然步道,則可眺望全港最美麗的海灣之一,景色優美的印洲塘。 不用包團租船,也不需要禁區紙,以後去吉澳行山,有個更方便的方法! 來往馬料水、鴨洲及吉澳的街渡航線在2018年9月2日首航,以後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行山人士可以較方便地到達這兩個東北小島。

馬料水去吉澳: 航線資訊

不過,船只得一班,如果要一日內去盡鴨洲及吉澳,就只能走馬看花。 《01體育》記者搭上首航航班,跟隨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在有限的時間內於鴨洲及吉澳行山綑邊。 承接上篇鴨洲的一小時遊,這篇會到吉澳,在午飯後的兩小時盡量行最多的地方,看最多的景點,之後趕3時半的街渡離開。 吉澳文化徑以吉澳大街為中心,連貫島上的人文歷史景點,路徑大致平緩。 兩條分支路線分別通往高地頂和高棚頂觀景台,前者向北遙望,可飽覽深圳鹽田港等景致;從後者南望,可欣賞富於詩情畫意的印洲塘景色。 文化徑沿途設有27塊解說牌,只需掃描牌上的QR碼,便可聆聽由村民或地質公園導覽員述說故事。

甫登岸向右走,步上吉澳大街,先遊景點較多的西澳。 吉澳是漁民與客家人聚居之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峰期有近6000人居住,但隨着居民遷出,現時常住人口不足50人。 馬料水去吉澳2023 吉澳故事館內容豐富,涵蓋吉澳的歷史、文化遺產、客家村民和漁民的習俗和故事。 吉澳位於大鵬灣以西,沙頭角以東,高峰時期曾有6,000多人居住,包括漁民、農民、商販等,但大部分居民自50年代起陸續移居海外。

馬料水去吉澳: 我們的行程參考

總部設於香港仔的聲威實業,除了將會營運往返馬料水、吉澳同鴨洲的航線,亦有開辦由馬料水新碼頭開出往荔枝窩的航線,以下為其船隊的照片。 馬料水去吉澳 吉澳的英文名稱為Crooked Island,意思是彎曲的島,其彎彎的海岸線可用作天然避風港,因而被漁民視為吉祥的海灣,由此得名。 坐落島上西北面的天后宮建於1763年,供奉海神「天后」(又稱媽祖),守護漁民和海員,落成至今保存得宜,見證了吉澳漁鄉的歷史變遷。 天后宮的外牆和簷頂,以色彩鮮艷的石灣陶瓷和精巧塑像裝飾。 沿岸慢走,你會發現罕見的褐紅色沉積岩,稱為「角礫岩」。

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岩組成,包括礫岩、砂岩,以及被氧化鐵染成褐紅色的沉積岩。 這小島擁有珍貴奪目的地質勝景,奇岩怪石渾然天成,遊人可輕鬆遊走其中。 高棚頂是我們回程走錯路意外發現的,心想既然還有這麼多時間,不如就不看地圖隨便走走吧。 澳背塘徑能連接登上高棚頂的小徑,感覺這裏的石級行很新,也一點都不陡,十分好走。

馬料水去吉澳: 回到目錄

你亦可直接從大學站步行約15分鐘至馬料水三號梯台。 三聖宮旁有條小路上山,拾級而上約15分鐘,到達高地頂觀景台,可眺望印洲塘、深圳鹽田港。 原路下山右轉往吉澳漁民村,兩層高的村屋沿海岸而建,可是現已十室九空。 今年政府於鴨洲設立了鴨洲故事館,展出鴨洲的漁村文化及歷史,逢星期日和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放,前往鴨洲的朋友不妨睇睇。

  • 澳背塘海灘上有條延至海中心的水路,是昔日養魚場建造的「千呎浮橋」,惟遭風化及侵蝕,只剩殘缺鐵樁(圖9)。
  • 吉澳是以前漁民避風浪的海彎,村民取其吉祥之意,命其名為吉澳。
  • 註2:單程票可適用於以下航班,其他航班須支付來回票的費用:上午9時15分及上午10時45分由蒲台島開出;及下午3時30分及下午5時正由赤柱開出。
  • 高棚頂是我們回程走錯路意外發現的,心想既然還有這麼多時間,不如就不看地圖隨便走走吧。
  • 招牌墨魚丸爽口彈牙,客家燜豬肉軟腍入味,蒸魷筒銀魚仔鮮美有嚼勁,佐飯一流!

以往去吉澳要包船或經沙頭角乘街渡,但自從往來馬料水、吉澳的渡輪啟航後,就變得較方便。 不過渡輪只在特定日子一日設一班,建議預早到馬料水候船兼霸靚位,以便在約1.5小時船程中,飽覽沿途自然地貌。 記者的實試心得是,坐在船左側較易影靚相、賞靚景。 此外,在吉澳大街的天后宮旁,有吉澳地質教育中心,也值得一去。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最細有居民小島 罕見褐紅石

崖壁彷彿被斬斷了的位置就是「鴨頸」所在,此為岩層的斷裂帶,是經海浪多年侵蝕所形成的一道狹溝。 你可在這裡近距離欣賞角礫岩的獨特質感和層次。 馬料水去吉澳2023 另一邊廂,又有16個環保團體聯署,建議政府將紅花嶺及毗連合共1120公頃土地,劃為本港第25個郊野公園。 馬料水去吉澳2023 雖然環境局回應指,漁護署正向持份者收集意見,期望本年稍後時間展開法定程序,下年年底完成相關指定工作,但當局的工作進度,始終散發慢條斯理的觀感。

沿林蔭下的山徑,不久便到荒廢了的吉澳公立學校,經過球場及遊樂場,如繼續直行,將回到吉澳大街,但我們見有時間,就決定上高棚頂逛一逛,轉左行小徑。 經過廢屋後,會見到路口,有指示往高棚頂,跟隨指示轉左,行樓梯上山。 探討「旅遊」,要掌握旅客喜好習慣與人流走向,倒不如先處理關鍵的交通問題。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右面澳背塘景色絕美,海灣上重重山影,帶幾分千島湖影子。 澳背塘海灘上有條延至海中心的水路,是昔日養魚場建造的「千呎浮橋」,惟遭風化及侵蝕,只剩殘缺鐵樁(圖9)。 左面的吉澳大街一覽無遺,颯颯涼風吹來愜意得很。 山徑平緩易行,景觀開揚,下行約5分鐘,東澳灣海灘盡收眼底,海水如湖面平靜。 吉澳岸上有酒家,大大粒的墨魚丸是名物,午膳後約下午1時15分,正式開展吉澳行山綑邊之旅。

馬料水去吉澳

來回馬料水吉澳及鴨洲的街渡在2018年9月2日首航,以後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都會有一班船在早上8時30分於馬料水出發。 街渡約10時先到吉澳,之後停留一會再開船;如果想在吉澳留多點時間,可以在此時下船。 之後,街渡會繼續航行,約10時30分抵達鴨洲,讓乘客在鴨洲觀光,街渡將會在12時離開鴨洲。 記者跟隨沙頭角故事館館長李以強行畢第一站鴨洲後,就匆忙上船,在12時15分到達吉澳。 不過,船公司在2020年2月更新船期,改為早上9時才在馬料水開船。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出走,更多的是心態上──鼓勵自己跳脫既有的框架,學習對抗日常。 馬料水去吉澳 馬料水去吉澳 吉澳以北其實就只剩很少的地方可以逛了,但不一樣的是這邊較近海,而且很多白色外牆的民居,很有漁村的感覺。 在這邊可以更細心留意巷弄中的小細節,我特別喜歡一些廢屋和小碼頭,這些都是不錯的拍攝題材。

位於吉澳以西的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面積僅0.04平方公里,常駐居民寥寥數人。 鴨洲擁有本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島頭凹陷處的海蝕拱如同鴨眼,距離鴨眼不遠處的斷裂帶恍如鴨頸,形似伏在海面的鴨子,因而得名。 回到大街已近午飯時間,我們到鄰近碼頭的益民酒家,一嘗漁村客家小菜。 招牌墨魚丸爽口彈牙,客家燜豬肉軟腍入味,蒸魷筒銀魚仔鮮美有嚼勁,佐飯一流! 附近的榮記海鮮館,除了海鮮餐亦有碟頭飯,在榕樹下品嘗客家豬肉鉢飯、鹹雞飯,別有風味。 從故事館旁邊樓梯向上行,沿澳背塘徑一直走,由密林走到開揚山路,大約25分鐘抵達高棚頂觀景台。

馬料水去吉澳: 回到目錄

對好奇心重的遊客而言,賣點之一當然是位處香港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貴為世界級景點,敬請留意船程之中近觀香港最古老岩石,有四億年歷史的「鬼手」與「五花腩」;而船頭劃破的印洲塘,秀麗山水令人頓感置身水墨畫一樣。 「吉澳在哪裡」,問十個香港人,如有五個成功一手點出地圖所在位置,應該都算驚喜。

  • 想避開人潮,就得走遠一點,發掘偏遠小島的魅力。
  • 不過,船只得一班,如果要一日內去盡鴨洲及吉澳,就只能走馬看花。
  • 左面的吉澳大街一覽無遺,颯颯涼風吹來愜意得很。
  • 海芒果的果實狀如芒果,生於海邊,它屬於夾竹桃科,有劇毒,更被稱為「香港四大毒草」以外的第5大毒草。
  • 我們看碼頭旁的榮記海鮮館價錢合理,而且在店員的招攬下,我們便在這裏吃午餐了。
  • 故事館記載了這面積只有0.04平方公里的小島地貌特色,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跡遺產。

行至村路盡頭,轉行石灘,繼續沿岸綑邊,往吉澳西北方的赤角頭。 此處的石灘比起鴨洲崎嶇,石塊較大,凹凸不平。 最近,有經營生態旅遊的公司推出噴射快艇導賞團,由觀塘公眾碼頭往西貢外海,欣賞甕缸群島等地質公園景點。 非蒲台島居民單程每次$25.0 (註1)來回票$50.0 (即日回程) 馬料水去吉澳2023 (註2)註1: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可購買單程票。

馬料水去吉澳: 我們的行程參考

之後這段山路鋪得美輪美奐,樓梯路段還有扶手。 在澳背塘,隱約見到海面有排整齊的鐵樁,從沙灘延伸出海,行山界稱之為「千尺浮橋」。 離開「進擊的巨人石」,繼續沿石灘行,不久便會抵達燈塔,吸引到不少人拍照留念。 除了看岩石,這段海岸的生物亦值得一看,在海邊岩石上會有鬼爪螺及藤壺等,而岸邊的林木則有多棵海芒果。

這裏主打的是手打墨魚丸,真的很大粒,味道不過不失。 而海南雞反而做得更好,雞很嫩滑,整體來說不錯,可以一試。 若想繼續探秘,可在此處轉右,穿過「劉觀南紀念運動場」,到吉澳公立學校的正門。 學校已在2005年停辦,曾是島上唯一學校,荒廢校舍內仍保留了破爛椅子、校務日誌黑板,甚至是2002年張貼至今的學生作品。 附註:從鴨洲抵達吉澳的乘客如欲繼續前往馬料水,需於吉澳登岸,然後於指定時間重新登船;從馬料水抵達吉澳的乘客如欲繼續前往鴨洲,則可繼續留在船上。 位於鴨洲西北面(「鴨頭」位置)的「鴨眼」,是一個經長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扁長海蝕拱,是島上非常受歡迎的打卡景點。

馬料水去吉澳: 香港最細有居民小島 罕見褐紅石

而且還未到頂已能擁有不俗的視野,吉澳大街景致盡收眼底。 雖然早上九點的船可能會使你昏昏欲睡,但千萬不要睡著啊! 【明報專訊】難以外遊的日子,熱門離島如大嶼山、長洲人山人海,甚至比市區更擁擠。

馬料水去吉澳

鴨洲是一個小島,四面環海,沒有道路連接其他島嶼,只有乘船前往。 馬料水去吉澳2023 吉澳是一個小島,四面環海,沒有道路連接其他島嶼,只有乘船前往。 渡輪繼續前行,深圳鹽田港的貨櫃慢慢映入眼簾,隨着渡輪駛向魚排,目的地吉澳不遠了。 渡輪停靠吉澳碼頭後會駛往鴨洲,這次我們選擇直接在吉澳下船。

馬料水去吉澳: 歷史

故事館記載了這面積只有0.04平方公里的小島地貌特色,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跡遺產。 20年代末,吉澳和其他鄰近島嶼的漁民開始在鴨洲落地生根。 全盛時期,鴨洲上住有超過1,000名村民,但他們已在1970年代陸續遷出。 現時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其彎曲的形狀及海蝕地貌,遠看形似鴨子的頭、頸及身體部位,因而得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