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川龍8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如要查詢有關路線的最新用車資訊,請參考ACRO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路程/登車站空調收費全程收費$9.4往上村方向之分段收費石崗村起$5.8往荃灣方向之分段收費上村起$9.4(還原全程收費)川龍起$5.8收費備註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半價後不足一角之餘數亦作一角計算。 川龍 1981年9月:鑑於路線虧蝕過於嚴重(1980年此路線虧蝕超過二百萬港元),九巴提出翌月停辦;不過錦田及八鄉鄉事委員會強烈反對,經理民府(即今民政事務處)介入調停,勸籲九巴繼續營辦,結果計劃擱置。 ,荃錦公路荃灣端由青山公路-荃灣段縮短至荃錦交匯處,來回程改經德士古道北往返青山公路-葵涌段及荃錦公路。 1978年6月25日:配合地下鐵路建造工程實行新交通管理措施,往元朗方向繞經界限街及醫局街前往欽州街。

川龍

「妙高台」東面是「禾秧山」,高海拔771米,是大帽山的東南脊,緩緩垂至老圍,就是今次的路線。 「禾秧石林」就在禾秧山山頂之上,也名叫王母石林,石林面積甚廣,主要集中在山頂。 途中經過三生酒廠, 一直不知道原來由細聽到大的: 「 三生牌鹿茸大補酒 , 係男女強身既妙品、 妙品!」是本地生產的酒。 據三生酒廠網頁介紹, 三生酒廠於 1961 年在深水埗創立, 1970 年遷入荃灣經營, 2000 年 7 月於川龍村興建 1 萬 2 千平方呎的酒廠, 係香港少有的自家製酒品牌。 川龍有兩三間著名茶樓,但無論你於哪間茶樓飲茶, 飲完茶都行返上荃錦公路, 經彩龍茶樓旁這條馬路起步。 康文署網站設有《行山樂》網頁,以推廣遠足運動,促進市民投入健康生活。

川龍: 荃灣川龍申建酒店及別墅

曾經有些有意到川龍飲茶的人問筆者,川龍有甚麼行山路線,或川龍如何通往城門水塘等。 其實川龍可通往很多地方,除城門水塘外,還有荃灣、大帽山及荃錦坳等。 而通往城門水塘的山路,最少有兩條,分別是城門引水道,及本文介紹的龍門郊遊徑。

  • 該次賽後播出兩隊國歌時大會播錯了反修例歌曲,港隊多名球員以T字手勢叫停。
  • 芙蓉山路線最大特色是可以經過一大堆佛寺襌院,包括圓玄學院及西方寺等本地大型廟寺。
  • 這裏的洗手間和小賣部也是上山前的最後補給點,再前進先要整理好行裝,順便探望廣為行山愛好者認識的茶水亭主理人連姐。
  • 我們以「低碳本地遊」為切入點,利用網絡媒體與線下行動,去推動大眾關注氣候變遷與本地環境問題。
  • 數年前經《舌尖上的中國2》報導後,迅速發展的渝味曉宇重慶老火鍋在全國各地均設分店,至今在香港都有7間分店,座落銅鑼灣、灣仔、堅尼地城、觀塘、沙田及尖沙咀。
  • 【Now Sports】祖高域早前勝出澳網後,他在ATP巡迴賽累積所得的將金,已進一步拋離兩位強敵拿度和掛拍的費達拿。
  • 我來到時已經是上午10時半,當時雖然未需要排隊,但人流亦不少,行山人士較多。

期間要走過一條有鐵絲網在一邊的狹窄小路,及路過這個擺放棄置車輛的地方,沿車場旁邊的路前行,即可看到馬路,馬路對面就是川龍茶樓。 未認識這條路徑前,往往都是先搭小巴上川龍飲茶,然後走龍門郊遊徑,沿引水道,前往城門水塘菠蘿壩。 沿路沒什麽風景可言,有點悶,而且走的都是石屎路,不太喜歡。 先遊大帽山遠足研習徑再進入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然後往下行到川龍村考察西洋菜地,繞行帽南幽徑,經芙蓉山竹林禪院,訪「四面佛」後出荃灣。 全程絕大部分為下坡山徑,崎嶇路段需步行約25至30分鐘。

川龍: 路線紀錄

1985年1月20日:晚上十一時許,一輛往錦田方向的亞比安55型(L307/BM247)駛至荃錦公路近香港槍會的一處彎位時,與一輛私家車迎頭相撞,巴士上1名乘客、私家車上的司機和2名乘客受傷。 1971年10月6日:早上七時半,一輛往元朗方向的巴士駛至荃錦公路近涼亭時,與對面線一輛私家車迎頭相撞,私家車其後翻側,私家車其後翻側,巴士上一名男乘客頭部受傷。 大家或者聽過行山客鍾意去「川龍飲茶」,其實川龍位於大帽山腰,係一條歷史長達五百多年嘅客家村落,入面有曾氏原居民聚居。 川龍設有兩間歷史悠久嘅自助茶樓——端記同彩龍茶樓,出名菜式包括大帽山農場出產嘅新鮮西洋菜同山水豆腐花,仲有質感細滑嘅即叫即製腸粉添! 自助茶樓即係咩都要自己黎,包括搵位、攞點心、攞餐具等,富有舊茶樓嘅風味。

川龍

川龍家樂徑位於荃錦公路旁,由川龍村往荃灣方向下行,不用五分鐘便會到達川龍燒烤場,亦即是川龍家樂徑的入口及出口處。 值得一提,荃灣市中心有一條以川龍村命名的街道,名為「川龍街」,其上有區內主要小巴總站之一;巧合地,服務川龍村的小巴80線另一端總站正是川龍街。 茶樓營業時間由上午六時至下午二時,假日有很多行山郊遊人士專程經過這裏飲茶! 另外亦可以夾到茶樓停車場可以泊車,停車場不收費,但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車場定必會爆滿。 那不妨找天到這個位於荃灣大帽山山腰的鄉郊自助式茶樓,嘆山水茶食著名的本地西洋菜!

川龍: 荃灣區半月錄約116宗成交 上車客綠表價605萬元購寶石大廈3房戶

今次這條路徑較易走,適合一家大細,先沿荃錦公路向上走到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出發。 短短的教育徑雖然只有800米,但以上梯級為主,建議慢慢行當作熱身會比較好,而且沿路每隔十數米會有多個傳意牌介紹川龍和大帽山常見的植物和昆蟲,據知單計雀鳥已約有100個品種記錄,邊走邊留意隨時會發現牠們的蹤影。 拾級而上,當走到較開揚的扶輪徑觀景台時,記得回頭看,皆因天朗氣清下可遠眺昂船洲大橋和青洲,甚至交椅洲、喜靈洲、坪洲等多個島嶼美景。 川龍 之後穿過扶輪公園和停車場,便會到達第二個check point——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戰後川龍的小聖堂改為修女宿舍,至七十年代左右荒廢至今。 八十年代開始曾氏村民恢復祭祖,每年重陽節後舉行秋祭。 「曾氏家祠」現為政府指定三級歷史建築,受資助維修後,容許建築物作合理程度的開放讓公眾參觀。 石天門是一條非常窄的罅隙石縫,據說是全港最窄、卻又可讓人通過另一端的縫隙,通過過程刺激又驚險,自問身手敏捷的山友,一定要試試! 遊走完石林,回程可選由山路登上大帽山頂天氣雷達站,沿馬路返回大帽山連姐茶水站。 從這裡也可以走禾秧山山徑通往禾秧石林,禾秧石林就在禾秧山山頂,從相思林徑只需多走一小時,間中也要攀越一些大石,從十字路口左轉,有絲帶上山的便是禾秧石林。

川龍: 荃灣行山|川龍家樂徑易行短程眺望青衣 適合親子郊遊順道飲早茶

V'air是一個香港青年人發起、提倡低碳本地遊的組織。 我們以「低碳本地遊」為切入點,利用網絡媒體與線下行動,去推動大眾關注氣候變遷與本地環境問題。 這裡可以看到荃灣、青衣、汀九橋、青馬橋等近景,而天清氣朗時,便可遠眺香港島的扯旗山、南丫島、大交椅等。 此徑的起點有一木門牌,穿過後便被大片的植林區所包圍,這裡種植的以紅膠木為主,高大的樹木為遊人提供蔭涼的環境。 川龍 登大帽山頂有一條很輕鬆的一星路線,全程石屎車路(限制車輛除外),大家可以由麥理浩徑8段慢慢登上山頂。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有關調整九巴第51號線特別班次事宜〉[交通通告],2015年10月5日。
  • 1963年8月16日起全線更換新領牌的亞比安23型。
  • 那不妨找天到這個位於荃灣大帽山山腰的鄉郊自助式茶樓,嘆山水茶食著名的本地西洋菜!
  • 換言之,該名效力了紅軍逾7年、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的31歲前鋒,季後將會自由身離隊。
  • 起點在川龍,在荃灣川龍街乘搭80號小巴,於總站下車便是川龍。
  •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網頁介紹了香港44條各具特色的遠足路線,除了文字介紹,亦製作了縮時短片,可以令大家對有關路線有個基本認識。 〈荃錦公路上撼巴士再撞房車 新車連撞成廢鐵 交通意外傷12人 事件疑越線扒頭闖禍車內三男女要留醫〉,《華僑日報》,1989年2月9日。 川龍2023 〈私家車欲爬頭肇禍 先撞巴士後撞房車 九名巴士乘客及私家車三人同受傷〉,《大公報》,1989年2月9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有關調整九巴第51號線特別班次事宜〉[交通通告],2015年10月5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因應永久封閉荃灣運輸大樓的臨時公共運輸安排〉[交通通告],2013年1月15日。 〈九龍巴士今起實行 增闢新界三綫 荃錦新線通車 除增廿五號廿六號及廿七 號綫外並延長十六號B綫〉,《華僑日報》,1961年6月24日。

川龍: 川龍端記茶樓

再向上行駛,就是無欄杆、無街燈的大帽山道了,適合具備一定駕駛經驗的朋友前往。 這條雖然是雙程路,但十分狹窄,大型車輛或者改裝過車身高度車輛千萬要小心,不可急躁。 這段路每逢假日都十分多車,也算是經常發生事故的地段,基本只要一輛車卡着就會整條路堵塞。

由於川龍的地理位置水源充沛,位於山上溫度適宜,因此六十年代開始成功種植優質西洋菜。 每逢中秋過後十一月左右就是西洋菜的收成季節,吸引不少食客一嚐本地新鮮西洋菜。 相比其他已經失傳的新界菜種,川龍西洋菜種得以保留主要由於仍有農務活動。

川龍: 芙蓉山 (川龍 – 荃灣)

經過扶輪公園後,轉入大帽山道,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近在咫尺。 除了提供郊野公園的相關資訊,遊客中心還設有和氣候變化相關的多元互動展品和遊戲。 這裏的洗手間和小賣部也是上山前的最後補給點,再前進先要整理好行裝,順便探望廣為行山愛好者認識的茶水亭主理人連姐。 從川龍村沿着荃錦公路駕駛10分鐘左右,可以抵達扶輪公園。 公園設施十分齊備,除了洗手間、小賣部和提取淡水的水喉,還有眾多露營設施和燒烤爐。

荃灣大帽山川龍村有兩間老字號茶樓,端記茶樓及彩龍茶樓。 今次介紹川龍端記茶樓,茶樓戶外面積位置較大,景觀開揚,在一樓的露台位置可望到大帽山景。 十七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由於香港的緯度跟雲南出產茶葉的地區相近,高山的氣候亦適合種植山茶,因此在船灣、大帽山城門一帶曾經出現大規模商業種植的茶樹園。 歷史學家科大衛(David Faure)估計川龍村民早年曾以種茶為生,但1920年代後,茶園已經荒廢。 戰後五十年代港英政府為免瘧疾傳播,禁止在市區如旺角一帶種植以水種為主的西洋菜。

川龍: 川龍樓附近學校

目前,51線主要客源為前往大帽山郊野公園的遊客和遠足人士,在假日部分時間甚至能令一輛單層巴士頂閘,需要加開特別班次疏導乘客;平日非繁忙時間客量則較低,經常吉車遊街。 基於需求持續高企,此路線於1989年12月5日全線改派雙層巴士行走,用車為9輛配備康明斯引擎及手動減速器的都城嘉慕9.7米(M21、M81-M88)。 為安全起見下層只限企位3人;到了九十年代,部分車長已不再理會有關規定,於繁忙時間及假日時車廂經常有多於3名乘客站立。

川龍

再往上走則到達一條十分狹窄的「之」字路,這裏無官方名稱,坊間多稱為「大帽山髮夾彎」或「大帽山S彎」,是觀雲海、日出的理想地點,天氣好的話最遠甚至望到港島和南丫島。 第一次前往端記茶樓的朋友,總會被琳琅滿目的食物選擇「嚇親」;更難以想像的是,居然絕大部分都是直接在茶樓的廚房製作。 曾群輝說:「除了豆腐和豆腐花是附近一家豆品廠提供,其他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點心師傅每朝凌晨4時就要開工了。」點心款式十分多,其中包括一些古早款式,例如雞球大包和鵪鶉蛋燒賣等。 川龍 (圖:鄧宗弘攝,明報製圖) 首站我們到達川龍,村內有兩家人氣鄉村茶居:端記和彩龍。

川龍: 川龍街101號 樓價走勢

1978年4月25日:為配合興建西九龍走廊,往元朗(西)方向改經博文街、大角咀道、櫻桃街、櫸樹街及晏架街。 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編號改為「51」,九龍端由佐敦道碼頭縮短至大角咀碼頭。 在引水道左轉,走至扶輪亭,在右方豎立著指示牌的水泥梯級下走至荃錦公路畢(可在此乘車或走約10分鐘經至愉景新城)。 川龍村對面為馬塘村,沿川龍村通道走可達橫龍村及昂塘村,繼續走可達全完堂墓園及響石墳場,亦有行山徑連接大帽山、城門水塘等。 這裏是自助形式提取自己喜愛的點心,甚至連沖茶、提碗筷都要親力親為。 而食物款式與一般茶樓差不多,有興趣可以嘗試川龍名產西洋菜。

川龍: 查看更多

之後又會再次接回「S」型山徑,今次是比較闊的石屎路,先轉左行十米,旁邊會見到另一條上山的山徑。 由荃錦公路川龍小巴站出發,到達彩龍茶樓後經車路往川龍管理站,沿龍門郊遊徑出城門林道(水塘段),右轉往菠蘿壩,可順訪賞蝶園,終點為城門道。 前段為不太斜的上坡路,其後一直為下坡路,沿途山徑頗崎嶇,路程亦較長。 由荃錦公路川龍小巴站出發,到達彩龍茶樓後經車路往川龍管理站,沿龍門郊遊徑出城門林道 (水塘段),右轉往菠蘿壩,可順訪賞蝶園,終點為城門道。 縱使51線載客量持續偏低,虧蝕連年,遭多次建議改由專綫小巴營運,但未獲專綫小巴營辦商垂青,沿途居民亦沒有其他替代公共交通工具選擇,令51線轉型為「社會服務型路線」,有繼續營運的需要,九巴不能輕易取消服務。

川龍: 川龍街101號 屋苑資料

在第一個分叉路口靠右行,很快又來到另一個分叉路口,前面有絲帶的山徑是往小丑脊的,禾秧山是轉左行。 跟着會見到小丑天池,越過之後繼續面向禾秧山直去,途中會經過溪澗、大石、小竹林。 在很接近禾秧山處有一個分叉路,靠左行繞到禾秧山的後方,當見到「10」大石就轉入去。 「妙高台」高海拔765米,位於大帽山以南,是大帽山的南脊,緩緩垂至響石墳場。 川龍 妙高台山頂建有一個峰火瞭望台,頭頂兩個波波就是大帽山天氣雷達站。

川龍: 川龍

對方反唇相譏「你扯X爛我呀,我扯X爛你?」白衣男子與胖漢互相指責對方向其吐口水。 不是這個展覽的關係,也不知道原來每戶村民家中也有兩個水龍頭,一個提供食水,另一個是山水,真讓人羨慕。 展覽中,我特別對川龍泥製川龍杯的《新新相續》、石菖蒲草形狀的《山水龍頭栓》、苧麻珍蝶的糧倉《苧麻公園》及客家改編歌《山旮旯OK》感興趣,詳情是什麼,留待大家自己去看吧,記緊展期至2018年8月12日。

村落坐落於溪邊,毗鄰成蔭綠樹和古舊祠堂,給人寧靜致遠的感覺。 若想在曲徑通幽處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同時了解本地文化,去川龍村就對了。 網上流傳一條影片,指元朗康景街3至19號地下一間便利店,有兩名男子各不相讓,初則口角,繼而動武,便利店職員聯同一名顧客報案及制止。 影片中可見,便利店內貨物四散於地,一名無戴口罩的白衣男子怒極,手持玻璃樽扑向一名體形肥胖、貌似格鬥遊戲《拳皇》人物陳國漢的男子,並與其口角指「X你老母,扯X爛晒我啲袋」。

2021年1月30日:下午一時許,一輛私家車於上村總站違例泊車,一輛Enviro200 Dart(AAU22/PZ1073)無足夠空間轉彎,被迫停在總站入口,連帶其他車輛亦無法駛入總站,導致附近一帶交通擠塞。 2013年2月13日:早上十時許,一輛往荃灣西站方向的Enviro200 Dart(AAU10/PW5614)在荃錦公路近石崗村與一輛失控越線的客貨車相撞,3人受傷。 有關內容只供參考,並會因應車務調動而更新(查看更新表)。

川龍: 巴士意外

因周邊不乏石澗溪流,居民一直以客家人擅長的農業為生,當中以西洋菜和山茶最為馳名。 如今依山而建的高山茶園雖然已成追憶,但茶樓仍屹立村中為各位山友茶客服務。 (鄧宗弘攝)如果仍有興致,可從端記茶樓旁進入川龍家樂徑。 以一家大小為對象的川龍家樂徑,只需約20分鐘即可行完,沿途有燒烤場,也可在觀景台遠眺大帽山頂和荃灣一帶景色。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146條路線增設巴士到站時間預報服務 覆蓋逾半九巴及龍運路線〉[新聞稿],2015年6月26日。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51, 53 恢復總站至荃灣(如心廣場)〉[乘客通告],2019年4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還原九巴第51及53號線的巴士總站位置〉[交通通告],2019年4月4日。

川龍: A11 川龍尋蝶到城門

1971年1月24日:下午六時許,一輛往元朗方向的亞比安23型(L91/AD7004)駛至荃錦公路近光板田新村對開一處彎位時,遭一輛私家車撞及右邊車頭,私家車上1人受傷。 「大帽山郊野公園」巴士站南行對上一站(石崗村)的海拔約為230米,與該站的高度落差約為260米,為全港普通巴士路線落差最高的巴士站間。 R8線、S64系、龍運巴士青嶼幹線轉車站、屯門赤鱲角隧道巴士路線及所有與其他公司合作的轉乘計劃,一律不能與此轉乘優惠連續享用。 川龍2023 川龍2023 2013年1月27日:荃灣總站遷往荃灣西站,以配合荃灣運輸大樓永久封閉後,如心廣場總站須騰空站位,以容納原有以運輸大樓為總站之專綫小巴路線。 1978年12月1日:元朗(西)總站由元朗大馬路與豐年路交界遷往位於擊壤路的新總站。

川龍: 荃灣川龍橫龍村發生三級火 兩人不適送院

我對川龍一點也不陌生,以前偶爾會來飲飲茶、買買西洋菜,近這兩三年則因為行山而常常來。 去年看過由藝術推廣辦事處在王屋村古屋、羅屋民俗館、三棟屋博物館和孫中山紀念館舉辦的邂逅老房子展覽,喜歡得不得了,而我特別鍾愛藝術家黃麗貞與羅屋民俗館的故事。 當知道藝術推廣辦事處今次在川龍舉辦邂逅山川人的展覽 川龍2023 ,所以今天特意行完山後來看看。 〈大帽山私家車撞巴士〉,「高登討論區 HKGolden」Facebook專頁,2020年9月20日。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