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跨性別ming2023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跨性別ming

儘管性取向和性別認同之間存在區別,但縱觀歷史,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亞文化往往是唯一接受性別多元者的地方,因此他們對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亞文化存有歸屬感,此一情況在法律嚴格限制跨性別者的權利時尤其明顯。 西方社會的同性戀群體就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直到1970年才普遍區分生理性別和性別認同,而且在此以前經常將性別多元者視為同性戀者。 現今跨性別者群體的成員一般都會跟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一起參與LGBT權利運動。

跨性別ming

異性戀和同性戀這兩個標籤在以前是錯誤地根據跨性別者出生時的性別指定而下的[75]。 許多現今的專業文獻會使用像「認為男性擁有吸引力」、「認為女性擁有吸引力」、「認為兩性皆有吸引力」或「兩性皆無吸引力」般的用語去形容一個人的性傾向,而不考慮其性別認同[76] 。 治療師正逐漸意識到他們在用詞上有必要尊重客戶的性別認同和性傾向[77]。 例如某人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為男性、自我認同為女性,並認為男性擁有吸引力的話,那麼她仍屬異性戀者。

跨性別ming: 跨性別吳宇萱與伴侶盟發起「免術換證」訴求行動

現在的Drag已經不是單純男扮女或女扮男,也有女性扮成Drag Queen,意旨逾越性別的二元界線,讓性別光譜更多元。 另一名跨性別者吳宇萱赴戶政事務所申請性別由男變女遭拒而興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後認定,戶籍法有關性別認定的立法不作為牴觸憲法,目前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憲法解釋。 各種議題在網路世界裡進行大量的討論和碰撞,而後誕生出「標籤Hashtags」並成為其文化的註腳。 跨性別社群文化在中文和英文世界裡,都發展出獨特的詞彙,讓我們來看看大家都在討論什麼吧。

跨性別ming

以上情況引起了對大多數治療師欠缺處理跨性別人士個案的培訓的擔憂,並使客戶的財務壓力增加,繼使他們得不到他們所需的治療[85]。 許多處理跨性別人士個案的臨床醫師只接受過關於性別認同的一般培訓,但近來已有關於處理跨性別人士個案的入門培訓提供,以幫助消除障礙並提高服務水平[88]。 精神健康相關的從業者在臨床培訓時,通常不會接觸處理上述情況時所需要的相關信息,以致大量的從業者在處理相關個案時欠缺準備功夫[84]。 許多精神衛生保健提供者對跨性別問題知之甚少,以至尋求專業人士幫助的跨性別者在得不到任何幫助之餘,還反過來教育那些專業人士[80]。 跨性別ming 並使「改變生理性徵至另一性別」成為他們能提供的最佳意見——這對於真正想變性的人而言一般是有益處的,但對於其他類型的跨性別者來說則不是解決方案,比如不特別認同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的性別酷兒。 不論性別酷兒最後的選擇進行性別轉換還是不進行,治療師皆應對他們的選擇進行支援,此外治療師還應就著性別認同和外觀不一致此一問題尋求解決方法[14]。

跨性別ming: 性別流動 Genderfluid

相對於「順性別」,出生性別、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同者,則稱為「跨性別」。 此外,順性別這個詞彙也帶出一些爭議,目前性別和社會運動時常使用的「生理男性」通常是指「順性別男性」;「生理女性」通常是指「順性別女性」,這樣的論述是假定是所有人必然為順性別者,也就產生了所謂的「順性別霸權」。 跨性別ming 並非所有跨性別者都想執行變性手術,每個人對於自己心中理想的樣貌都有不同想像,有些人可能會改變衣著打扮、動作姿勢或是說話方式,達到自己喜歡和認同的狀態,有些人會透 過賀爾蒙施打或手術,讓身體產生一定的改變,使體態或嗓音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狀況。

跨性別ming

性別認同非男非女、亦男亦女,或者不完全是其中一種,也可能是動態變化,沒有一個固定的性別。 性別流動、X性別、無性別、去性別、泛性戀者、無性戀者也都屬於性別酷兒的範疇。 酷兒的(Q)同時意味著Question,也就是不停詢問、疑惑,永遠在尋找身分中。 根據台灣伴侶聯盟的調查,有88%的跨性別者尚未接受手術,當中52%認為手術費用太過昂貴,同時有三成左右的跨性別者質疑手術的安全性與必要性。 因此部分跨性別群體呼籲政府取消強制手術,並將手術費用納入健保給付,期望保障跨性別者性別認同的完整性,同時減輕經濟負擔。 家庭照理來說應該是人們的避風港,但跨性別者在向家庭坦承性別認同,或是在跨性別者未能表現出與其生理性別相同的特徵時,便容易與家人發生衝突。

跨性別ming: 術語及定義的演變

變裝皇后是指以娛樂為目的的男扮女裝;變裝國王則是指以娛樂為目的的女扮男裝;人造皇后(faux queen)是指女性對「變裝皇后」的模仿表現。 [71][72]儘管現實中的變裝表演者並不一定是跨性別,但是擁有不同的原因而去選擇扮演各種各樣的性別與情慾。 一些表演者、變裝癖者和同性戀群體已經接受了一個由色情作品衍生出來的用語——「Tranny」去形容扮演變裝皇后或因其他原因而進行變裝的人,然而這個詞一旦套用於跨性別人士身上,便會惹來普遍的反感。

  • 而且性別不安不一定是永久性的,並可通過治療或性別轉換來得以解決。
  • 精神健康相關的從業者在臨床培訓時,通常不會接觸處理上述情况时所需要的相關信息,以致大量的從業者在处理相关个案时欠缺準備功夫[84]。
  • 各種議題在網路世界裡進行大量的討論和碰撞,而後誕生出「標籤Hashtags」並成為其文化的註腳。
  • 雷射脫毛(英語:Laser hair removal)或電解法可為跨性別女性除去多餘的毛髮。
  • 性別酷兒又稱非二元性別(Nonbinary),指稱那些超越傳統意義上對男性或女性的二元劃分。
  • 此時我們應該在與跨性別者相處過程中,學習互相了解,並多傾聽他們的聲音,一同打造性別友善的社群。

以上情況引起了对大多數治療師欠缺处理跨性別人士个案的培訓的擔憂,並使客戶的財務壓力增加,繼使他們得不到他們所需的治療[85]。 許多處理跨性別人士个案的臨床醫師只接受过关於性別認同的一般培訓,但近來已有关於处理跨性別人士个案的入門培訓提供,以幫助消除障礙並提高服務水平[88]。 也有些人后悔進行了性別重置手術並渴望「去性別轉換」[87]。 由於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有許多不同面貌,在醫學、社會學、性別研究等領域的定義也可能有些微差距。 一般認為,跨性別是指自我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一致的人,行政院多元性別權益保障種子訓練教材提及,跨性別更嚴謹的定義是「跨越或超出社會所定義的性別分類,而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與性別表現,與他們出生時被認定的性別不一致」。

跨性別ming: 到底「性別認同」可以有哪幾種?

此外跨性別群體在LGBT權利史上所扮演的角色經常遭到忽視[78]。 儘管性取向和性別認同之間存在區別,但縱觀歷史,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亚文化往往是唯一接受性別多元者的地方,因此他們對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亚文化存有歸屬感,此一情況在法律嚴格限制跨性別者的权利时尤其明顯。 西方社會的同性戀群体就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直到1970年才普遍區分生理性別和性別認同,而且在此以前經常將性別多元者視為同性戀者。 現今跨性別者群体的成員一般都会跟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一起參與LGBT權利運動。

跨性別ming

變裝皇后是指以娱乐为目的的男扮女装;變裝國王則是指以娱乐为目的的女扮男装;人造皇后(faux queen)是指女性對「變裝皇后」的模仿表現。 一些表演者、變裝癖者和同性戀群體已經接受了一个由色情作品衍生出來的用語——「Tranny」去形容扮演變裝皇后或因其他原因而進行變裝的人,然而這個詞一旦套用於跨性別人士身上,便會惹來普遍的反感。 這或許是近年最常被提及的性別相關詞彙,意指個人的性別認同並非侷限特定的男或女,而是在性別光譜上自由流動。 性別流動者認為自己在性別光譜上沒有確定位置,今天覺得是女生,明天覺得是男生,後天可能認為自己同時是男性、女性和X性別。

跨性別ming: 性別認同 Gender Identity

性別不安的出現並不意味着跨性別本身是不道德的;心理學权威認為,存有任一精神或情緒問題的人皆不應受到社會污名。 性別不安的治療目標是減輕當事人的困擾及使身心功能回復正常;一般的治療方法為改變当事人的生理性徵至另一性別[80]。 跨性別者尋求相關治療也不一定意味著他們在性別認同上出現了問題。 跨性別ming2023 也有些人後悔進行了性別重置手術並渴望「去性別轉換」[87]。 跨性別者只有在「因其而產生困擾或影響身心功能」時才符合性別不安的診斷標準[83]。 此一診斷經常遭誤解作所有跨性別者皆患有性別不安;不論跨性別者、批評者還是肯定者,皆可能因此一曲解而感到困惑。

跨性別ming

西元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表決通過更新版ICD-11(國際 疾病分類第11版),正式把跨性別自分類表中除名,代表跨性別正式去病化,此版本將會在2022年正式上路。 大多數人對跨性別較為陌生,因為不理解進而產生偏見和排 斥。 而社會僵化的兩性框架,更造成跨性別者無所適從,大眾也少有機會了解多元性別的面貌。 因此,我們需要打造性別友善的社會,讓所有人都能夠安心舒適的做自己。 審查結論性意見第72點:在跨性別者方面,委員會建議政府以法律明文承認跨性別者自由選擇的性別認同,不受非必要的限制。

跨性別ming: 跨性別者的性傾向

早期,它被拿來作為變性者的對照,指的是不想改變生理性別,但以另一個性別角色身份生活的人。 舉例來說,就推廣跨性別一詞貢獻卓著的跨性別運動先驅維吉尼亞. 普林斯(Virginia Prince),便以跨性別自稱──她是生理男性、喜歡女性,沒有要變性,卻以女性的社會性別角色生活。

超模卡拉迪樂芬妮(Cara Delevingne)稱自己為泛性戀者和流動性別者;演員伊薩米勒(Ezra Miller)也曾表態:「我不認定自己是男人,也不認定自己是女人,我只認定自己是個人類。」性別流動可以視為一種反抗主流架構下性別二元區分的趨勢。 所謂的「順性別 Cisgender」指的是「性別認同與出生時指定性別相同的人」的一個術語;相對的,「性別認同或性別表現與他們出生時指定性別不同的人」即稱之為「跨性別 Transgender」。 跨性別ming2023 在台灣若要變更性別,除了要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的診斷證明,還需要將全套性器官摘除,並且該醫療行為不受全民健康保險的給付。 但日前一名跨性別者成功「免術換證」,也就是在沒有手術的情況下,成功將身分證更換了性別,引發熱烈討論。

跨性別ming: 跨性別人士求職遭歧視 全聯遭罰30萬元

在相當一部分國家,跨性別者通常仍然被以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對待,或者是在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後才會被以他們認同的性別對待,這一點一般在法律的性別身份認定上表現得很顯著。 部分對跨性別者缺乏了解或者恐跨的人可能會無視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而將跨性別者視作其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或是「不男不女」、第三性、性別酷兒對待。 通常來說,這是一種對跨性別者不尊重的表現,因為這否定了他們的自我認同。 性別認同和這世界一樣,並非二元、非黑即白,而是立體多樣,也因為有這麼多模糊難解的謎和灰色隱晦地帶,才如此有趣。 狹義的跨性別者,是指出生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致的人,分別有出生時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性別為女性的「跨性別女性」;與出生時生理性別為女性、心理性別為男性的「跨性別男性」。

跨性別ming

異性恋和同性恋這兩個標籤在以前是錯誤地根據跨性別者出生時的性別指定而下的[75]。 跨性別ming2023 許多現今的專業文獻会使用像「認為男性擁有吸引力」、「認為女性擁有吸引力」、「認為兩性皆有吸引力」或「兩性皆无吸引力」般的用語去形容一个人的性傾向,而不考慮其性別認同[76] 。 例如某人出生時的性別指定为男性、自我認同为女性,並認为男性擁有吸引力的話,那么她仍屬異性恋者。 對於跨性別者,存在著醫療和外科手術,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這些醫療方法。

跨性別ming: 跨性別是什麼? 跨性別者的難處有哪些?我的孩子是跨性別者,我該怎麼做?

他/她們會充分得到關於接受荷爾蒙治療的風險和益處的資料和解釋。 他/她們或需接受身體檢查和血液測試,以評估他/她們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荷爾蒙藥物的處方。 臉書(Facebook)與同志及跨性別團體研議後,構思出多達50種性別設定,包括跨性別(transgender)、雙性(intersex)、流動性別(fluid)、無性戀(asexual)等選項;用戶也可在人稱代詞上選擇他、她或他們(them)。 審查結論性意見第34點:審查委員會建議政府採取衛生福利部在2013年12月9日會議的意見,會中承認「性別認同是基本人權,且無必要強迫或要求摘除生殖器官,個人傾向應該得到尊重」。 審查委員會進一步建議採取措施以廢止前述歧視性的行政命令規定。 一個人的生理構造跟性別認同不一致的狀態;但實際上,只要在性別認同、行為舉止、外貌與裝扮等等表現上,跨越了傳統男女二分框架的表現,都可以稱為跨性別。

  • 性別不安的治療目標是減輕當事人的困擾及使身心功能回復正常;一般的治療方法為改變当事人的生理性徵至另一性別[80]。
  • 儘管性取向和性別認同之間存在區別,但縱觀歷史,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亞文化往往是唯一接受性別多元者的地方,因此他們對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亞文化存有歸屬感,此一情況在法律嚴格限制跨性別者的權利時尤其明顯。
  • 有關對像性別不安般的診斷準確性及其會否在即將出版的ICD-11中出現仍存有爭議。
  • 一般認為,跨性別是指自我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一致的人,行政院多元性別權益保障種子訓練教材提及,跨性別更嚴謹的定義是「跨越或超出社會所定義的性別分類,而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與性別表現,與他們出生時被認定的性別不一致」。

跨性別權利是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爭議之處,例如反對者反對跨性別生育,支持者認為沒問題。 威廉姆斯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智囊機構)於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41%的跨性別人士曾企圖自殺;曾遭受過住房或醫療保健方面的歧視、騷擾、家人 拋棄以及性侵犯的跨性別人士的企圖自殺率更高[93]。 當中21%指出「酷兒」是对他們性傾向的最佳描述,18%自認为「泛性恋」,16%自認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或「同性愛」,15%自認为「直的」,14%自認为「雙性戀」,最後10%自認为「无性戀」[79]。 變裝(Drag)這種演出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有記載,一路發展到莎士比亞年代,而後在1880年代誕生了男扮女裝的舞台表演方式,歷史紀錄的第一位變裝皇后是來自美國的William Dorsey Swann。 變裝皇后(國王)是易裝者下的子分類,指的是生理男性(女性)透過穿著女性(男性)服裝扮演另一性別。

跨性別ming: 變更性別流程

變裝皇后的易裝藉由誇張的造型來詮釋對於女性之美的熱愛,日本寶塚歌劇團由女性扮成帥氣的「男役」也可以稱為一種變裝表演。 但有趣的是,「順性別」這個名詞的發明反而在「跨性別」之後,是在「跨性別」研究多年後特別為順從社會性別期望的族群而創立的學術名詞,但許多人也仍為「順性別」這個名詞就只是政治正確的用語,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以「非跨 non-trans」來取代「順 cis」這個說法。 家長若遇到孩子是跨性別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或給予孩子幫助。 根據香港跨性別資源中心提出的「跨性別家長手冊」建議,當家長得知孩子是跨性別者,比起責罵或勉強自己立刻接納,可以試著與子女溝通,建立信賴並了解其處境及狀況,再一同尋找合適的協助及出路。

問卷指出,有六成的跨性別者曾經遭遇原生家庭的不友善對待,其中以言語暴力占將近95%為大宗,並且有48%曾接受強行矯正行為(包含輔導、就醫等),顯現原生家庭對跨性別者的接納依然相當有限。 若遇到無法判斷合適稱呼對方的狀況,不妨直接友善地詢問對方希望如何稱呼,當對方有偏好的稱呼時,通常都會樂意吿知。 由於一般大眾是靠外觀判斷性別,因此我們容易直覺認為性別是公開的資訊,忽略了「性別」也可能是個人隱私資料之一,跨性別者有可能想保密原本的生理性別。 詢問過程中也務必留意,避免引起旁人側目,反而讓對方陷入尷尬。 衛生福利部針對性別變更登記認定要件議題,召開研商會議,邀請跨性別倡議民間團體、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相關專家學者及內政部代表共同進行討論,蒐集民間團體、醫學、法律及人權團體意見,與會的跨性別倡議及人權團體代表意見,一致認為性別變更為人權,應尊重個人意願。 跨性別:不論是內在的性別認同(認同自己性別為何),或者外在的性別表現(以什麼樣的性別角色或性別裝扮在社會生活),只要跟男女二分的主流社會期望不同,均可被涵蓋在跨性別底下。

跨性別ming: 【GQ科普】什麼是順性別、跨性別、LGBTQ+?人的「性別認同」到底可以多「多元」?

術語“性別轉換療法”(SRT)則用來作為跨性別身體醫療行為的總稱。 “變性”一詞被批評過度強調手術,而“性別轉換”則較為中立。 「Drag」此一用詞是用於形容在特殊場合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的人士,他們的變裝原因跟跨性別者或變裝癖者不同,只是單纯为了表演或娱樂而變裝。 以娱乐为目的的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可能會較為夸张、惹人發笑,以至使人認为当事人是怪誕的。 跨性別男性這個術語指的是從女性性別轉換到男性的男性,跨性別女性是指從男性性別轉換到女性的女性。

跨性別ming: 性別肯定服務

不論性別酷兒最后的選擇進行性別轉換还是不進行,治療師皆應对他們的選擇進行支援,此外治療師還應就着性別認同和外观不一致此一問題尋求解決方法[14]。 跨性別者只有在「因其而產生困擾或影響身心功能」时才符合性別不安的診斷标準[83]。 這種痛苦遭稱為性別不安,其可能的表現為情緒低落、無法工作、不能跟他人打好關係。

跨性別ming: 跨性別者宇皓自殺,「皓日專線」成立

當中21%指出「酷兒」是對他們性傾向的最佳描述,18%自認為「泛性戀」,16%自認為「男同性戀」、「女同性戀」或「同性愛」,15%自認為「直的」,14%自認為「雙性戀」,最後10%自認為「無性戀」[79]。 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跨性别者通常仍然被以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对待,或者是在进行性别重置手术后才会被以他们认同的性别对待,这一点一般在法律的性别身份认定上表现得很显著。 部分对跨性别者缺乏了解或者恐跨的人可能会无视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而将跨性别者视作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或是“不男不女”、第三性、性别酷儿对待。 通常来说,这是一种对跨性别者不尊重的表现,因为这否定了他们的自我认同。 跨性別ming2023 性別酷兒又稱非二元性別(Nonbinary),指稱那些超越傳統意義上對男性或女性的二元劃分。

跨性別者宇皓自殺事件引發關注,台灣TG蝶園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共同成立「皓日專線」,提供跨性別者諮詢服務及支持。 跨性別者宇皓自殺事件引發關注,台灣TG蝶園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共同成立「皓日專線」,提供跨性別者諮詢服務及支持。 在2014年2月18日的會議上,行政會議建議,行政長官指令向立法會提交《2014年婚姻(修訂)條例草案》,以落實終審法院於W訴婚姻登記官(FACV4/2012)一案(簡稱「W案」)下達的命令。

跨性別ming: 跨性別者C先生(上):我是直男

因性別認同與他人期望不同,或是因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徵衝突而产生痛苦的人,皆可以通過深入地說出他們的感受而獲益;然而對性別認同的心理學研究以及對這一現象的科學認識仍是剛剛起步[80]。 在醫療團隊及性別不一致或性別不安人士的共識下,完成實際生活體驗治療過程而又有意重置接受手術的他/她們會被轉介到外科醫生。 外科醫生會根據他/她們的個別臨床情況決定他/她們是否適合手術治療。 有些跨性別者會使用賀爾蒙或進行變性手術等方式來改變生理構造,有些會在裝扮上做改變。 跨性別ming 舉例來說,具有陰莖、睪丸等性徵,並喜歡穿女裝、以女性身份生活,但沒有要變性手術的人,也可以是跨性別的狀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