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11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分析指,平面圖顯示由外牆至內牆,但實際在單位內難以量度牆的厚度,故兩者會有差距。 他說,通常牆的厚度約8至12吋,主力牆還會厚一些,厚度有多少要視乎物業結構所需而定。 直至約2000年左右, 屋宇署更改法例, 如露台面積不多於20平方尺, 可不用計算建築面積, 環保露台才重建天日. 另外,大家會否發現家中都會有天井, 因為根據建築法例廚房的窗需向外街, 廁所的窗不用向外街, 可向天井但要與對面牆有2.3米的距離, 因此早期的住宅如美孚新村、太古城等都是井形則, 行內稱十字則或井形則.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2023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相關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樓市贏家】如何避開不實用的「實用面積」

大家會否發覺美孚新村的露台很大, 但為何太古城等屋村沒有露台? 其實是怪城市花園所置, 以往屋宇署其實是鼓勵發展商加設環保露台, 所以露台的面積是不用當作建築面積, 因此美孚新村有很大的露台.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2023 但城市花園的則師把整個客廳當作露台, 這樣整個客廳都不用計算建築面積. 所以, 城市花園向海的一排住宅, 室內的客廳是比飯廳高兩級樓梯, 因為客廳當成露台, 亦令城市花園變成第一代屏風樓.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與建築面積常見問題

建筑面积就是中国的zf合伙开发商来坑买房的人, 在澳大利亚这里都是实际使用面积, 所有的电梯,楼梯等公共部分都是不能拿来算面积卖的。 而且澳洲的公寓都不是按平方卖的,而是一套房一个价,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2023 重来没有1平米多少钱的算法。 若想查詢二手樓的實用面積,可以透過土地查冊,查閱物業首次轉讓的買賣協議得知。 而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物業資訊網,亦可以找到二手樓的實用面積。

【買樓花】抽一手新盤流程攻略、樓書價單分析及按揭攻略! 華懋集團銷售總監封海倫表示2023年會先推出1B期,假設銷售反應不錯會緊接推出1C期,最後先會推出1A期。 第1A期戶型分佈及數量 1A期提供447伙,當中戶型包括一房至四房,實用面積介乎311至1,615平方呎不等,當中以兩房單位供應量最多,總共有192伙。 房型實用面積(平方呎)單位數目一房(開放式廚房)311 – 36475伙兩房(開放式廚房)425 – 46927伙兩房479 – 54173伙兩房連儲物室548 – 59792伙三房連儲物室889... 由於針對發展商透過「建築面積」,將非單位獨立空間納入單位面積,誇大單位的空間,政府於2013年落實了《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規定新盤必需劃一採用「實用面積」。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二手樓

然而,並非所有住宅物業能提供實用面積,例如村屋是以建築面積標示,該建築面積可從測量師報告查證。 從2013年1月1日起,地產代理在處理二手住宅買賣或租賃時,須向客戶提供該等物業的實用面積,而且須按實用面積計算呎價。 其實根據建築法例第123F章 第24條, 由樓面量度至天花板的高度須不少於2.5米, 但為何香港那麼多的住宅樓底都不夠2.5米? 因為當只做好樓板後, 則師便邀請屋宇署來驗樓, 由於還未做地台、地板, 天花還未做批盪、油漆時,樓底便有2.5米, 但做完後樓底便沒有2.5米高,可能只得2.3米高. 建築 vs 實用面積比率主要分別為「單位外」的公用地方以比例計入單位建築面積, 以及「單位內」的一些設施如窗台, 露台, 工 ...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透過土地註冊處的「綜合註冊資訊系統」、代理協助或親身前往土地註冊處,買家可從土地查冊取得首份轉讓買賣協議,找出首次協議的註冊摘要編號及副本,並得知住宅的實用面積。 留意以上服務需項向有關部門繳費,全份文件的收費為 $100。 每當去睇樓時,特別是睇新樓和舊樓,總覺得新樓空間不及舊樓。 不過,測量師指,若果大家實用面積是一樣,相信是單位內間隔分布的不同,才有這種感覺。 陳超國表示,如果新、舊樓實用面積同樣是1,000呎,最重要是單位內間隔如何分布而已。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建築面積確定與認定方法

其次,根據實測荷載作用面積和計算輪胎接地壓力,計算了重荷載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的力學響應,提出了分析混凝土路面極限承載力的方法,並分析了極限承載力的影響因素,為限載提供了理論依據。 首先進行的工程將會是樓高三層的工程大樓,總控制室、配音室及剪接室均座落於此,上蓋的行政大樓共七層,實用面積一萬四千七百平方米。 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框輕結構體系因為增加了有效使用面積,做到了輕型節能適應功能變化需求,符合墻體改革方向,近年來在工程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對磚結構的房子來說,底層的墻體面積厚,上層的墻體面積薄,所以同樣的單元,樓上樓下的套內實用面積還是會有差別的;同一層來講,即使相同的套內建築面積,把角的單元比夾在中間的單元套內使用面積也會小一些。

實用面積是從圍封該物業的圍封牆外部計起,包括圍封牆的厚度面積,但不包括牆面裝修物料。 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實用面積空間,都是可用的空間 (即內攏面積或地毯面積)。 停車場、消防梯、機電設備、環保露台、窗台等面積,發展商都有用錢去建造, 所以儘管這些面積不用計算在建築面積 但其實是建造面積 的一部份, 大家都要付錢買這些面積. 大家買樓是根據Construction floor area 我翻譯作建造面積但同時亦可譯作建築面積, 所以售樓書上的計算實用率是用建築面積來計算; 但你們買樓的尺價是建造面積.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建築面積實用面積分不清?實際可用面積有幾多?

通常低層單位的的牆身會比高層單位較厚,因為低層結構需要更強承重力。 因此,同一實用面積,低層單位的「內籠面積」會較高層單位小,即是實際可用空間也相對較小。 此外,室內樓底也會影響單位實際可用空間,高樓底單位增加單位垂直空間,甚至可以用作加建閣樓。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自有關執業通告於二○一三年一月一日生效起,直至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為止,監管局共巡查了1 784間地產代理店鋪(註),而就刊於報章雜誌及載於網上的廣告,亦進行了774次的查察。 期間,監管局共發現95宗相關的違規個案,及接獲11宗投訴。 在95宗違規個案中,90宗在二○一三年上半年(即通告生效後初期)發生。 至於其餘5宗在二○一三年上半年之後發生的違規個案,有1宗指稱成立,被處以譴責及罰款港幣1,000元;另外2宗指稱不成立。 此外,上述的11宗投訴也是在二○一三年上半年發生,監管局已完成調查工作;經監管局勸諭後,有關地產代理店鋪已作出糾正。 如果政府認定實用面積助樓市交易更加公平,理應全面公佈差餉物業估價署的實用面積資料,讓市民免費查閱。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包露台工作平台

地監局亦舉辦了多場相關講座及與前線地產代理的聚焦小組會議。 此外,地監局在其網站上載了一套就常見問題的解答,並派發相關海報及貼紙供地產代理商鋪張貼。 地監局亦加強了對公眾的宣傳工作,例如傳媒訪問和報道、巡迴展覽,以及電視及電台的公眾廣告等。 世紀21富山地產聯席董事劉倩彤表示,日前促成鑽石山居屋龍蟠苑成交,單位為C座高層05室,實用面積383平方呎,1房間隔,單位原開價$600萬,後減至$593萬(自由市場價)成交,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5,483。 世紀21北山地產營業董事嚴智贇表示,新近錄得北角富澤花園成交,單位為富達閣高層H室,實用面積650平方呎,3房間隔,座向北面,望樓景,獲區外首置上車客以$998萬承接,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5,354,屬市價水平。 上回談及實用面積雖有統一的定義,卻有不少使人納罕的例子,如窗台、露台、平台等的實用程度,與是否被納入實用面積並無絕對關係。

  • 實用面積是從建築面積中扣除建築物的公共空間例如會所、電梯大堂及天台、天井、台階等分攤面積,計算得出的面積範圍,但不同地區對“實用面積”的定義存在分別,而“實用率”百份比亦沒有統一標準。
  • 為提高估價的透明度,自二○一一年十一月起,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出《臨時估價通知書》時,除了鄉郊式屋宇外,向新落成私人住宅物業的差餉繳納人告知其物業的實用面積和附屬地方面積。
  • 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度員工及工人人數增加導致員工薪金及相關成本增加,及營銷、廣告及推廣開支增加所致。
  •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相反,由於實用面積容許計算一定面積的露台與工作平台,也容許把較厚的玻璃幕牆計算,為能充分利用實用面積的定義賣給小業主賺到盡,大部分新盤的開則都預留了這些用不著的空間,如以同一面積比較,這就壓縮了單位的可用面積。 根據條例,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須從圍封該物業的「圍封牆」外部開始量度,以包括該物業內部的間隔及柱的面積外,任何圍封牆將住宅物業與公用部分分隔,須從該牆壁的外部開始量度,其厚度亦會計算入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 房地產開發企業只有在建設項目取得《建築工程竣工備案表》之後,才可以委託有房產測繪資質的專業測繪機構對新建項目的現狀做初始產權登記測繪,取得測繪成果後,持相關資料到房屋權屬登記部門,申請辦理房屋所有證書。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2023 依據《物權法》和《房屋登記辦法》等文件規定,開發企業只有擁有該房屋的所有權之後才能進行產權轉移登記,房屋產權清晰,有力地規範了商品房交易市場秩序,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通過初始登記,商品房的交易都在有證的情況下進行,透明度高、安全性強。 屬於業主的共有公用部位也進行了初始登記,並隨時可供權利人查閲,有效的保護了開發企業與購房人及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建築面積 VS 實用面積】 如何計算實用面積 + 甚麼是內攏面積 + 注意事項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發展商的存在是為了賺錢,只要是正正經經地賺錢是沒有問題。

(3)輔助面積:指建築物各層平面為輔助生產或生活活動所佔的淨面積的總和,例如居住建築中的樓梯、走道、廁所、廚房等。 同時表示你同意或反對我們使用個人資料作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中所述直接促銷用途。 你亦可於之後的任何時候電郵至 ,要求我們停止使用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或任何其他用途。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的定義是什麽?

所以,發展商都會用盡土地的首15米高的空間作商場或停車場,藉此提高實用空間, 香港的街道會如此密不通風, 就是這原因. 這裏為大家補充一點,只有用來當住宅的物業必須要用實用面積來計算平方尺出售,其他物業如商鋪、寫字樓、工廠大廈都不需要强制性跟著實用面積計算。 不過還是提醒買家在置入其他物業時要仔細計算單位的實用率,不要單單參考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2023 一般來講牆身有兩個計算方法,視乎牆身是用作分隔相鄰單位還是公用部分。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建築面積有效計算部分

發展商在香港買地時是需要根據地積比率計算總樓面面積以及其價值,不過建築事務監督有特權豁免某些建築部分不計入總樓面面積。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2023 因而,發展商買地的時候有機會可以不需要繳付獲寬免樓面的價值,但將獲寬免的面積範圍銷售給買家。 換言之,發展商利用酌情權建造發水樓,建築面積通常包括會所、公用走廊、平台花園、垃圾房、電梯大堂等。 發展商需然不需要為這些公用部分繳付地價,但可以將這些部分列入為建築面積然後賣給買家。 有見及此,香港政府在數年前便開始研究及規管物業面積的計算方法,開始放棄使用「建築面積」,轉而使用「實用面積」。 因為不少香港人都習慣使用「建築面積」,多數地產代理在銷售二手物業時仍會展示「建築面積」在「實用面積」旁邊。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的定義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一般來說,樓層越低樓宇,牆身會造得較厚,以得到更多的承重力,亦因圍封牆厚度計入實用面積,可用的內攏面積會少一些,但差距不會太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宣讀《財政預算案2023》,我們替大家整合今次房屋及買樓政策懶人包,並會實時跟大家更新。 自住業主可以善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一共20個年度可以扣減,每年上限十萬元,究竟怎樣申報才可以用盡免稅額呢? 究竟如何可發揮到最大的慳稅效果,我們一文為大家解構。

每層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勒腳以上外牆圍水平截面進行計算,它包括三項,即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 換言之,無論是一手或二手住宅物業,買家多年來已可獲得以實用面積表達的單位面積以及每平方呎/平方米售價的資料。 另一方面,監管局規定地產代理必須向二手住宅物業的客戶提供物業的實用面積,以及以實用面積計算的售價資料。 監管局認為業界已大致遵從有關執業通告的如此要求,監管局會不時檢討有關指引的執行情況。 至於露台、工作平台或陽台的樓面面積,除條例另有規定外,須從圍封該露台、工作平台或陽台的圍封牆的外部開始量度。 面積計算要包括該露台、工作平台或陽台內部的間隔及柱的面積。

建築面積vs實用面積: 實用面積由來

假以時日,二手住宅物業市場發展至大部分物業單位只採用實用面積以表達其面積及售價,是順理成章的事。 因此,我們認為現時無須劃一規定必須只以實用面積表達二手住宅物業的面積及售價。 而同年4月1日,發展商銷售一手樓盤時,只可以向客戶提供實用面積,不可以提供建築面積。 實用面積定義包括露臺及工作平臺 再者,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條例有列明「實用面積」定義,是包括樓面面積,包括露臺、工作平臺及陽臺。 (二)正如我先前解釋,無論是一手或二手住宅物業,過去多年買家可獲得以實用面積表達的單位面積以及每平方呎或平方米售價的資料。 而地監局以及消費者委員會均有提醒公眾有關「實用面積」與「建築面積」的分別。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