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沙田頭路12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沙田頭路

耗資 3.3 億元的廣場樓高 8 層[2],地下的「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亦於12月1日正式啟用,取代沙田街市旁邊的沙田墟巴士總站,而沙田鄉事會路近大埔公路 - 沙田段通往新總站的支路亦於上午十時通車。 沙田市中心總站總站採用逆時針行車方向,巴士沿上述支路左線駛入總站上落客,然後經沙田正街出口離開,不遠處設有另一個入口。 在沙田路全綫通車後,由獅子山隧道前往大埔及粉嶺的車輛可經沙田路至大埔公路-沙田段,而無需經過沙田市中心,同時為沙田第一城和威爾斯親王醫院等地提供對外道路[10][11]。 沙田路自建成以來已經是香港主幹道系統的組成部分,無論在第一和第二代幹線編號系統中[17][18],還是現時的第三代幹線編號系統中,都屬於1號幹線的一部分[12]。 根據香港法例第374E章《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沙田圍路以北的一段沙田路容許新界的士行駛[19]。

沙田頭路

去年政府設立新方案後,重推「T4號主幹路」項目,指希望能縮短來往馬鞍山及荃灣、西九龍的行車時間,舒緩區內道路和路口在繁忙時間的交通擠塞問題。 有關注團體今日(1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若道路成功建設,其行車隧道出入口貼近附近幼稚園,兩者相距僅4米,亦有居民指出道路設計有別以往左上右落的慣例,加上設計複雜如主題樂園的過山車路線,變相提高發生意外的機會,亦會吸引更多非法賽車活動。 座落沙田正街18號新城市廣場第一期地下的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佔地7,650平方米,面積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站內採用平行式月台設計,設有三條西行與兩條東行車坑組成的四個候車區共20組巴士站,假天花上掛有候車月台編號燈箱。 沙田市中心總站佔盡地利優勢,毗鄰港鐵沙田站、沙田站大堂對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新城市廣場、帝都酒店、商業大廈、沙田大會堂、多個私人屋苑與公共屋邨,從早到晚皆人流暢旺,每日使用沙田市中心總站之乘客高達96,000人次[4]。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路全長3.1公里[註 1],連接獅子山隧道公路和大埔公路-沙田段,總體走綫為東北——西南方向[3],全段均屬於快速公路[13],限速80公里每小時[2]。

沙田頭路: 主要交通總站

政府落實拓展沙田新市鎮後,大埔公路 - 沙田段擴建工程隨即展開,沙田墟市部份商戶於1976年遭清拆,用作興建沙田街市、巴士總站與沙田市中心道路網絡。 其中,「沙田正街」沿襲了昔日沙田墟市「正街」的名稱,而沙田墟巴士總站於1976年6月1日啟用。 到1979年,整個墟市更被完全拆卸,部份土地由新鴻基地產投得。 新界政務司鍾逸傑於1981年1月7日簽署沙田城市中心一幅商業及住宅用地之批地條款文件[1],新城市廣場興建工程隨後展開。 1983年, 九廣鐵路 英段電氣化宣告完成;貫通 沙田站的新城市廣場第一期於1985年1月開幕。

沙田頭路

2014年4月,路政署及環境保護署向沙田區議會透露會就隔音屏障工程的公眾參與活動所收集到的意見作出分析及考慮,評估是否有足夠的支持推行相關工程[29]。 同年10月,政府指出部份主要受益的持份者仍強烈反對隔音屏障工程,居民之間對相關工程無法達成共識,決定擱置在沙田路近沙田第一城和富豪花園一段加建隔音屏障[22],沙田區議會對此表示沒有異議[30]。 西沙路(英語:Sai Sha Road)是一條來往香港新界東西貢區西貢及沙田區馬鞍山的主要道路,東起西貢大網仔路麥邊迴旋處,北行途經企嶺下、十四鄉、烏溪沙,轉西南經馬鞍山市中心,早期到頌安邨連接恆康街止,其後伸延到大水坑至恒德街。 沙田頭路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頭路: 火炭

由於車站建於沙田頭臨時房屋區舊址,所以建造時的專案名稱為沙田頭站(英語:Sha Tin Tau Station)[3]。 2021年2月,九巴安排指定路線以已安裝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的巴士行走,此路線配有Facelift車身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因而被調往相關路線。 此路線隨即加入富豪B9TL 12米(AVBE、AVBWU,全數已調離)及Enviro500 12米(ATE、ATEU,已全數調離)行走。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沙田頭路 2020年7月3日,政府就火炭松頭下路與桂地街交界,前九巴火炭車廠工業地進行招標。 地皮面積約9.87萬方呎,可建樓面達93.85萬方呎,為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工業官地,吸引9間發展商或財團競投。

沙田頭路

翌年7月,沙田車廠(S)重新派出Enviro500 MMC 12米(ATENU)行走,更曾多次加入新出牌的富豪B9TL 12米(AVBWU,2021年2月因實施電子支付而重新加入)行走,惟大多均不足一個月便撤離。 現時此路線與47A線合共獲派27輛Enviro500 MMC 12米(ATENU)雙層巴士作掛牌車。

沙田頭路: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其中連接溱岸8號的E出口設有八達通讀卡器,住客須經已登記的八達通才可進出,而該出入口亦為港鐵首個只供私人物業住客進出的出入口,其後於2015年5月入伙的柯士甸站「The Austin」亦採用該設計。 車公廟站(英語:Che Kung Temple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沙田頭車公廟路,屬於港鐵屯馬綫的鐵路車站,於2004年12月21日啟用。 沙田墟市於1956年落成,佔地約15萬呎,建有125座金字頂村屋,墟內劃有五條與大埔公路平行的街道,貫穿其中的正街、及與正街成直角,連接大埔公路的第一街、第二街、第三及第四街(由南至北)。 村南道(Tsuen Nam Road),位於新界沙田區大圍,東始成全路/成運路交界,經過大圍遊樂場、積祿里、大圍道路口、富嘉花園,西迄 大圍站D出入口對開道路盡頭迴圈。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401]。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402],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403]。

沙田頭路

唯「秦石邨」或「新田圍邨」巴士分站並不位於此路,前者位於港鐵車公廟站對開的一段車公廟路,後者位於獅子山隧道公路(而82K及282線之「新田圍邨」分站則位於新田圍總站)。 沙田頭路 1980年9月,港英政府落实在沙田新市镇兴建干线公路,连接狮子山隧道公路和圆洲角,并会在稍后阶段与大埔公路-沙田段连接,以提供连接新界东和九龙的主干道[4][5]。 公路界乎狮子山隧道公路至圆洲角的一段先于1981年2月由建成建筑负责兴建[6];而圆洲角至大埔公路-沙田段一段则于1981年9月获落实兴建[7],并于1982年2月动工,由金门建筑负责建筑工程[8]。 当中此路跨越城门河上方的一段高架桥获命名为“锦龙桥”,并于1984年7月12日完工[9];而整段公路于同年11月7日上午10时通车,共耗资2.2亿港元,并获命名为“沙田路”[10][11]。

沙田頭路: 工程範圍簡介:

2021年5月24日,房委會正式公佈拆卸穗輝工廠大廈,原址將重建成兩幢樓高40多層的公營房屋,總樓面約64萬方呎,合共提供1360伙單位,料可容納3,700人,預計2031年落成[7]。 火炭的鄉村由昔日海邊一直沿河谷伸延至草山,包括在火炭站附近的火炭村、禾寮坑、拔子窩、落路下,較上還有桂地新村、蚊坑、黃竹洋、山尾、坳背灣、牛湖托、禾上墩、石榴洞、河瀝背、搖斗坪,同時亦包括九肚山一帶的鄉村,如九肚村、馬尿、長瀝尾等。 2000年開始,不少藝術家在火炭工廠大廈設立工作室,現有個人或聯合工作室共50個,超過180名藝術家,進駐火炭的藝術工作者逐年遞增,形成伙炭藝術村,當中的藝術家從事包括繪畫、雕塑、陶瓷、版畫、攝影、錄像、數碼媒體、花藝設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表演或其他創意工業。

  • 第二期由企嶺下老圍至泥涌,1972年5月10日起動工,1973年通車。
  •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路政署與香港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在2012年起分階段進行公眾參與討論,以收集居民對隔音屏障工程的意見[27],並於2013年4月完成整個公眾參與活動的報告書[28]。
  • 路政署与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在2012年起分阶段进行公众参与讨论,以收集居民对隔音屏障工程的意见[27],并于2013年4月完成整个公众参与活动的报告书[28]。
  • 穗禾苑於1980年入伙,翌年5月21日由港督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揭幕,九座住宅大樓提供3,500個單位予15,000名居民居住。

鄰近火車站的沙田墟市亦為假日的遊客提供服務,成為繁華的商業重鎮。 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期間,吐露港海水倒灌,導致沙田嚴重水浸,墟市地下商舖被淹沒,災情慘重。 沙田區的沙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17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27,071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河畔花園,富豪花園,沙田中心,好運中心,花園城。

沙田頭路: 車站結構

沙田路(英語:Sha Tin Road)是香港新界東沙田的一條快速公路,屬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分,全長3.1公里[註 1]。 沙田路連接獅子山隧道公路近沙田頭及大埔公路-沙田段近沙田馬場,全線為4至6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當中包括長500米,跨越城門河上方的錦龍橋(英語:Dragon Bridge[1])。 沙田路的車速限制原為每小時70公里,自1999年10月1日起起獲放寬為每小時80公里[2]。 沙田頭路2023 當局曾於2006年刊憲於沙田興建T4號主幹路以舒緩問題,惟當時方案遭到居民反對,最終擱置。

沙田頭路

此站是屯馬綫上較冷清的車站之一,附近只有秦石邨、新田圍邨及上蓋物業「溱岸8號」,缺乏大型購物中心和商業大廈,故在非繁忙時段客流很少。 在馬鞍山鐵路規劃時期,該站曾被計劃稱為「沙田頭站」(Sha Tin Tau Station),後來改稱「車公廟站」。 兩個直達港鐵車公廟站上蓋物業「溱岸8號」的E與F出口,於2013年5月15日啟用,設於1號月台北面。

沙田頭路: 沙田T4號主幹路設計如過山車路線 居民質疑變飆車勝地增意外風險

政府需要和受影響的人士作更深入的溝通,以改善道路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為受影響居民作出相應的補償措施。 民主思路成員及測量師姚潔凝則提到,運輸學理論已指出,興建越多道路只會帶來更多交通擠塞問題,認為政府應有全面的交通運輸政策,而不是無知地起路。 沙田路兩端連接沙田區大埔公路-沙田段及獅子山隧道公路,中途亦連接源禾路、火炭路、大涌橋路、沙田圍路及沙瀝公路,屬法定的快速公路,約長3.6公里。 沙田頭路 為配合新鴻基地產的西沙路十四鄉項目,道路由2018年第3季起進行擴闊工程。 工程包括由雙線雙程行車加闊至四線雙程行車、加建單車徑、安裝隔音屏障、建造三座行人天橋及全面的污水設施(包括兩個泵水站),並利用隧道鑽挖機建造長約2.1公里的排污渠,向北伸延至馬鞍山地區。 車公廟站位於車公廟路與獅子山隧道公路交界,樓高2層,大堂設於地面;上層為月台,往大圍月台北端設有溱岸8號住戶專用出口與行人天橋連接該物業3樓平台。

行車方向與屯馬綫其他位於沙田區的車站同為右上左落,異於大部分港鐵車站。 不过在隔音屏障工程刊宪后,政府共收到37份反对意见书,认为工程会对周围树木、景观、空气及自然生态造成影响,因此政府于2009年决定就工程进行公众参与活动,寻求普遍接受的纾减噪音方案[22]。 路政署与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在2012年起分阶段进行公众参与讨论,以收集居民对隔音屏障工程的意见[27],并于2013年4月完成整个公众参与活动的报告书[28]。 报告指出,反对隔音屏障工程的居民人数非常多且意见非常强烈,而支持与反对工程的居民亦不时产生激烈的争论及对峙的局面,并预期如果工程再刊宪,任何方案都会受到强烈反对[22]。 沙田路全长3.1千米[注 1],连接狮子山隧道公路和大埔公路-沙田段,总体走线为东北——西南方向[3],全段均属于快速公路[13],限速80千米每小时[2]。

沙田頭路: 主要巴士(總)站

穗禾苑於1980年入伙,翌年5月21日由港督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揭幕,九座住宅大樓提供3,500個單位予15,000名居民居住。 屋苑分兩期落成,一期建有六座,二期則有三座,設有行人天橋和電梯塔連接一期。 地處火炭以南半山的穗禾苑與沙田渣甸山花園自成一國,居民出入極為依賴公共交通工具。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其後其他姓氏開始遷入沙田頭,包括陳、劉、李、馮、王、楊、羅、葉,當中陳姓和劉姓較早遷入,葉姓族人已無男丁,而李氏族人亦所餘無幾。 此外,池先生亦擔心如果道路接近民居,如發生沉降,影響不可逆轉,屆時亦不知誰人要負上責任。 他指出,部分路段設計上有問題,例如路段上加設了西行線支路隧道口,有別以往左上右落的慣例,T4號主幹路是由慢線轉快線再轉支線,變相提高發生意外的機會。 為減少意外,當局把該路段(即隧道口外)加劃雙白線,不讓駕駛者轉線,即意味駕駛者若要走支線,在進隧道前便先要靠右,但相關路程短,駕駛者未有足夠反應時間,故會增加入錯線的機會。 沙田頭路 大部分乘搭東鐵綫的乘客會使用大圍站來往車公廟而不使用此站,以減少需付車資及轉車次數。

沙田頭路: 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

位處昔日沙田頭臨時房屋區舊址的車公廟站,在馬鞍山鐵路規劃初期稱為「沙田頭站」[2]。 最終車站定名為「車公廟站」,但並非最接近車公廟的車站,反而大圍站更接近車公廟[3]。 車公廟站於2004年12月21日隨馬鞍山鐵路(現為屯馬綫)通車正式啟用。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蔚景園居民屈先生表示,政府在2006年時提出T4號主幹路方案,當時土木工程拓展署曾估計,如不即時興建道路,會令沙田市中心交通擠塞情況惡化,如交通燈位當年等1分鐘,日後要3分鐘才能通過。 T4號主幹路方案工程料需耗費70億,但卻未能確保能舒緩目前的交通情況,他認為政府應把公帑適得其所。 屈先生提到,今天曾於繁忙時間時到文化博物館一帶視察,未見有交通擠塞情況,預料日後T4號主幹路落成後,會遮蓋文化博物館的外觀,得不償失。 民主思路黃頴灝表示,去年至今,他們接獲不少沙田及大圍居民反映,認為政府在思考如何舒緩新界東北交通擠塞問題時,亦不應忽視工程對附近居民及環境所帶來的破壞,如沉降隱憂、噪音滋擾及保護鷺鳥棲息地等。

沙田頭路: 沙田馬場

沙田污水處理廠屬馬料水範圍,而穗禾苑旁邊的下禾輋村則一般被視爲沙田的一部分。 傳統上狗肚山被認爲是火炭的一部分,但因現在的九肚山住宅區的地理環境和道路系統自成一區,現多被視爲獨立的分區。 往返港鐵 沙田站平台至沙田政府合署及排頭街小巴總站的行人通道流量非常高,尤其是早、午、晚的上下班及午膳時段,常出現擠擁情況。 沙田區議會早在2002年已開始討論「排頭街公共運輸交匯處改善措施及港鐵沙田站至沙田政府合署行人天橋」工程方案[4][5],並於2003年設立工作小組。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