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總膽管阻塞好唔好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最有可能讓患者想就醫檢查的症狀是黃疸,就是患者的皮膚顏色變黃,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但大便顏色變白土樣,或說像陶瓷色般的顏色。 另外也可能會因為膽道阻塞引發感染,讓患者出現發燒加上腹痛的症狀。 若基於上述疾病必須切除膽囊,很多人都會擔心,膽囊沒了會怎樣? 一段時間後身體適應了,大多數就會恢復正常,即便「沒膽」也能夠健康生活。 膽囊癌的原因並不那麼明確,有可能是膽結石或膽囊炎,長時間形成膽囊黏膜上皮增生癌變。 早期的膽囊癌大多沒有症狀,很多早期發現膽囊癌的患者是開膽結石、膽囊切除時意外發現,這類「幸運」的患者因為能夠開刀、預後較好。

總膽管阻塞

(2)腹部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abdomen):電腦斷層掃描施作的時間是所有影像學檢查裡最短的,在急重症的診斷裡,斷層掃描可以說是一方之霸。 電腦斷層掃描可以作為手術前的綜合評估工具,缺點是容易被濫用,還有輻射線強。 (Cholangiocarcinoma),卻不甚了解;究竟少見的膽管癌有何症狀?

總膽管阻塞: 膽管梗阻的鑒別診斷

至於有症狀者,則多半是因為膽管結石塞到膽管狹窄處或接近總膽管出口處所引發的合併症,例如:膽管炎、胰臟炎、肝膿瘍,才進而發現有膽管結石的存在。 膽汁的功能是幫助身體分解吸收含脂肪食物,平常膽汁貯存於膽囊內,當人吃下含有脂肪的食物時,膽汁由膽囊中經總膽管排至十二指腸內讓脂肪乳糜化(即讓脂肪變成微小顆粒),然後脂肪才能在小腸消化吸收。 總膽管阻塞2023 運送膽汁的通道通稱為膽管,從肝內小膽管開始,小膽管匯流至較大的肝內膽管,最後形成左、右肝管,匯流成總肝管,離開肝臟之後,再匯合膽囊管而形成總膽管。

  • 正常來說,膽汁中的膽鹽、膽紅素與膽固醇維持一定比例,若膽汁成分改變(例如膽固醇過多),就可能會有結晶現象,使膽汁流經的位置產生結石。
  • 沒有什麼藥物能夠溶解膽結石或塞住膽管的腫瘤,且膽囊炎常常反覆發作,所以大多數的膽囊炎都需要以「膽囊切除手術」治療。
  • 一般應用於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對於總膽管結石則應用於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治療失敗,且患者已施行經皮穿肝膽道攝影併引流。
  • 林榮鈞表示,胰臟在胃的後方,無法透過一般超音波檢查看清病灶,三總透過內視鏡超音波技術,可以更完整掌握胰臟患部的受損情形。
  • 膽管癌患者血漿中的癌胚抗原和CA19-9濃度通常會提高,但其專一度和敏感度都不足以成為常規的檢查標準。
  • 內引流主要是把膽汁引流到腸道,外引流則是把膽汁引流到體外。

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可以追蹤就好,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 膽結石多半沒有明顯症狀,8成以上的患者有膽結石卻不自覺,通常是定期健檢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 由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發展而來的膽管癌患者情況通常更糟,這或許是因為腫瘤在診斷出來前就已經惡化。

總膽管阻塞: 膽結石治療方法

不過若當膽囊壁發炎反覆、上皮細胞不斷增生,也有可能變惡性,要加以留意。 針對可疑的阻塞性黃疸患者,肝臟和膽道超音波常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超音波可以辨識出膽管阻塞和擴張,在某些案例中也足夠診斷出膽管癌。 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CT)在膽管癌的診斷中也充当重要角色。 雖然膽管癌在膽道上皮有腺癌的組織和分子特徵,但細胞真正的來源仍屬未知,有證據指出造成腫瘤的初始轉型細胞可能來自多能性肝幹細胞。 膽管癌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早期的增生和化生、接著異生、最後發展成腫瘤,這個過程和結腸癌的發展相似。 慢性發炎和膽管阻塞會造成膽汁流動受阻,這可能也會促進膽管癌發展。

總膽管阻塞

另外,偵測腫瘤基質細胞副產物在血液中濃度的技術也正在發展,此方法可用於協助癌症診斷。 每週反覆執行此一流程,前後花了2個月才完成清創,是三總遇過最嚴重、清創為時最久的急性胰臟炎個案。 一旦症狀發作,通常是右上腹或上腹部鈍痛,特別是在飽食之後、膽囊收縮時更易發生。 疼痛可能放射到右背或右肩胛骨,疼痛持續的時間約1~5小時,不會因為排便、姿勢改變、服用制酸劑或嘔吐而減輕疼痛。 有時會合併打嗝、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時因為結石塞住膽囊出口使膽汁無法排出,因而有膽囊腫大、發燒、黃疸、灰白便、甚至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急重症。 膽管擴張的患者大部分會出現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右上腹部疼痛、黃疸、發燒,若是總膽管下方堵得嚴重,則還可以摸到已被撐得很大的膽囊。

總膽管阻塞: 膽管癌治療方式為何?

但只要患者接受治療,排除病灶後,膽管功能恢復,即可採取正常飲食。 有部分膽結石患者不願接受治療,則應限制油脂的攝取。 總膽管阻塞2023 一般來說,膽管擴張會出現症狀,但若是膽結石引起的不適,也可能在結石移動後自動解除症狀。 不過,患者也不能因症狀緩解而掉以輕心,尤其經超音波發現有膽管擴張,且合併有黃疸、體重減輕就要格外小心,懷疑是否有癌症的可能性。

總膽管阻塞

造成膽管擴張的原因很多,包括結石、膽管腫瘤、總膽管囊腫、十二指腸乳頭肌功能不全、寄生蟲、膽囊癌與胰臟疾病等。 以台大醫院的經驗,膽管擴張者中,約有2/3是結石所致,癌症等其他因素約佔1/3。 對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回覆表示,總膽管結石算是國內很常見的疾病。 由於臨床症狀表現具有多樣性,因此,有時候要在第一時間就診斷出來並不容易,通常較常見的症狀為右上腹或上腹疼痛,且經常伴隨有噁心、嘔吐。 若有造成膽道堵塞可能出現有黃疸、茶色尿等症狀,較嚴重者會合併有膽管發炎,進而出現發燒、畏寒。 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治醫師郭雨庭,曾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膽道是連接肝臟、膽囊與十二指腸間的通道,主要功能為運送肝臟製造的膽汁至腸子。

總膽管阻塞: 膽結石症狀

由症狀可推論可能罹患膽結石,然後使用超音波確診,併發症也可從血液檢查中發現。 膽管一旦阻塞會造成黃疸,須將膽汁引流出來,否則會引發一連串的嚴重問題。 總膽管阻塞 現今醫學進步,經由膽道內視鏡放置膽管支架引流膽汁,過程類似做胃鏡檢查,不會留下傷口。 總膽管阻塞2023 不過仍需解決引起膽管阻塞的原因,才有機會擺脫支架。 臨床上診斷總膽管結石最簡單且沒有侵入性的方法就是腹部超音波檢查。 當膽管被結石堵塞,膽汁會滯留,此時膽管擴張,甚至膽囊腫脹,有時還可看到石頭的位置及大小,另一個沒有侵入性又能清楚顯示膽胰管構造的檢查就是核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

有研究顯示,受過膽囊手術後,膽管多會擴張,但多數可在1年內恢復幾近正常。 但理論上,曾接受過膽囊手術者,手術後因沒有膽囊儲存膽汁,總膽管容易擴張,會比正常人大一點。 另外,有些已有多年病史的慢性膽管結石患者,因膽管已經擴張到硬化的程度,即使取出結石也無法縮回。 所幸病灶解除後,即使尺寸無法縮回,但至少膽管運送膽汁的功能得以恢復。

總膽管阻塞: 膽管擴張,是怎麼了?

至於如何決定手術的時間點,通常要看患者膽囊炎的程度及原本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承受手術,若屬於手術低風險的患者,醫師通常建議在膽囊炎發作初期就接受手術。 若患者本身健康不佳,麻醉風險高,可能會先考慮以引流管引流膽囊積液,再視復原程度決定開刀時間點。 就文初的案例而言,趙先生在確診胰臟頭部的腫瘤為惡性後,聽從醫師的建議放置了膽道金屬支架成功解除黃疸,並順利銜接後續的腫瘤治療計劃。 在超音波的導引下,經過皮膚插針進到肝臟裡擴張的膽道,從這裡打入顯影劑,再照X光攝影,同樣也能追蹤膽汁流動到哪個位置會被阻塞,膽道狹窄處就是病灶所在。 這個做法同時也可以引流膽汁,減輕患者的黃疸值。

雖然說無一定性,但通常在飯後三至四小時內,尤其是晚飯後至半夜的時間。 這是因為晚餐較豐富且容易暴飲暴食,飯後數小時,膽道受刺激,副交感神經呈緊張狀態,以致於給疝痛提供了一良好機會。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等所造成的膽道緊張及運動失調也一樣,而且生活條件(例如整日坐著工作的人,有束腹習慣的人、有便秘傾向的人)也有影響。 較聞名的是新陳代謝障礙說、膽汁淤滯膽道說(膽汁鬱積)、膽道炎症說、感染說、自律神經失調說等。 雖然預後與存活率較高,但缺點是費用相當昂貴。

總膽管阻塞: 健康網》雨水節氣報到小心感冒! 中醫:多吃「這個」散寒氣

正常人的血液中總膽紅素數值在0.3到1.0mg/dl之間,當總膽紅素數值超過3mg/dl以上時,就會出現黃疸。 這就是有名的「夏科氏三聯症」(Charcot’s triad),通常膽管的阻塞會造成整個膽道的腫脹與細菌逆行性滋生,所以除了前面提到的黃疸,也會導致右上腹痛與發燒。 總膽管塞到導致的黃疸是急性的症狀,如果是家裡的老人家最近逐漸出現黃疸、體重減輕,卻完全無痛,這可能意味著更嚴重的問題——有可能是膽管癌。

總膽管阻塞

膽管癌的手術通常都很困難複雜,當腫瘤長在肝臟內部時,進行的手術是切下包含腫瘤的部分肝臟。 長在肝門附近時,就要審慎評估膽管癌的範圍,除了切下癌症組織,還要恢復膽汁流通的順暢性。 若是遠端膽管癌,要做類似治療壺腹癌時的惠普式手術,連同十二指腸、胰臟頭、總膽管、和膽囊都一併切除,再做重建。 膽管癌的症狀包括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 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將遭受癌細胞侵犯的膽管及周遭器官組織切除乾淨。 對於有復發疑慮的病人,再輔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

總膽管阻塞: 皮膚出現突起紅腫是蟹足腫?了解蟹足腫治療與相關因子

但因難以早期發現,能開刀的病患不多,不能開刀的患者5年存活率約只有20%。 三總內科部腸胃科主治醫師林榮鈞表示,胰臟炎若發生時,胰臟內的消化液無法排到胃部,會開始消化自己的組織,導致組織壞死。 若嚴重發炎一直沒有好,被破壞的胰臟組織會跑到胰臟外,形成偽囊腫,大約每100名急性胰臟炎患者中就有7人會有此症狀。 總膽管阻塞 當一個病人出現黃疸、皮膚變黃時,一般人直覺都認為是得了肝病,但是常常忽略了黃疸也可能是膽管出了問題,以我們東方人常見的總膽管結石來說,症狀也會以黃疸、皮膚變黃、茶色尿來表現。 所謂「肝膽相照」,別忘了除了肝病外,膽管系統疾病也會造成黃疸。 A.基本上,膽管擴張者未必容易罹患癌症,但若是總膽管囊腫就要格外小心。

總膽管阻塞

照護線上於2017年3月成立,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根據最新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的診治指引,台灣痛風的盛行率約6.24%,等同全台痛風患者就有將近150萬人,其中 ... 食道的位置與作用 總膽管阻塞 食道長度約為25公分,是食物由口腔通往胃部的必經之路,其位於氣管及心臟後方,上與咽喉相連,經 ... 根據2022年衛福部最新公告的十大癌症,胃癌仍高居第八名,僅次於「癌王」胰臟癌之後。

總膽管阻塞: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有些患者亦會排便異常或便秘,但也有人全無此症狀。 膽石疝痛是上腹部疼痛,所以常有人誤認為是胃痙攣。 胃痙攣是指急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蛔蟲症、膽石症、急性胰臟炎時的疼痛,不一定與胃的痙攣相關。 最受重視的是上述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膽汁成分變化。 總膽管阻塞2023 膽固醇在膽汁中處於飽和狀態,若產生某種變化,馬上結晶成為膽石。

總膽管阻塞: 症狀和症候群

此外有些民眾會以為腹痛吃胃藥就好了,其實也可能是胰臟發炎,建議還是給醫師完整檢查。 A:不一定,視病人的狀況而定,臨床上就有病患為了有效撐開膽道狹窄處,裝了5~6支膽管支架。 因為國外有研究發現,若無法使用金屬支架,改裝多支塑膠支架,也可以達到不錯的引流效果。 總膽管阻塞 需裝多支膽管支架的病患,通常都是良性疾病引起的膽道狹窄。

總膽管阻塞: 健康網》告別脂肪肝 營養師授4習慣、4食物助逆轉

總膽管囊腫的患者發生膽道癌病變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5至30倍。 由於危險機率極高,臨床上醫師會建議總膽管囊腫的患者開刀切除乾淨。 常會聽說,膽道有問題者不能吃太油,這是因為膽汁可以協助脂肪的消化。 如果膽道阻塞,會使得膽汁無法順利到達腸道,影響消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