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中三中史10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中三中史

失敗原因—光緒帝召見康有為,擢用譚嗣同等人在軍機處幫助起草命令和批閱奏章。 一百日之間,頒布了幾十項變法維新的政令,推行太快。 2.(馬賴神父事件)法國傳教士馬賴神父潛往廣西傳教,被西林官吏逮捕,把他處死。

在培育人才方面,派遣學生分赴各國留學,設立同文館培養翻譯人才,又透過「翻譯學館」,把許多西方的新知識傳給中國知識分子。 戰端引起—1839年,林則徐到達廣州,迫令外商交出鴉片,在虎門銷毀;並且要各國商船保證以後不再販運鴉片,只有英國不肯。 1839年,英水手在九龍尖沙咀醉酒行兇,打死村民林維喜,義律不肯交出兇手,於是中、英關係更惡劣。

中三中史: 2 筆記

─戊戌政變後,保守大臣重新掌政,仇外心理加強,政治更趨腐敗,使更多有識之士明白到推翻滿清政權,是我國唯一的出路,於是加入反清的革命行列。 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定,除了割地賠款和加開商埠外,連司法和關稅的自主權也喪失。 外國人自此可以到中國內地旅遊、航行、通商、傳教,甚至購買田產;影響力深入內陸鄉鎮,清廷對內威信盡失,對外地位更加一落千丈。 中三中史 查禁鴉片—外商發現鴉片有利可圖,便用走私方法輸入我國,道光初年,鴉片數量直線上升。 吸食鴉片不但損害國民健康,敗壞社會風氣,我國對外貿易變成入超,白銀大量流出,對國家經濟的打擊尤為嚴重。

  • 「文革」時期冒起的江青、王洪文等仍然握有一定的黨、政權力,並不斷對周恩來、鄧小平等老幹部發動攻擊。
  • 於是英艦炮轟廣州市,使廣州市民焚燒各國商館。
  • 建立經過—188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傳教。
  • 袁氏先後將各地的反抗力量逐一擊破,稱為「二次革命」。
  • 抗戰時中共勢力發展─八年抗戰其間,中共軍力迅速發展,土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人口發展到1億2千萬,軍隊發展到120多萬,民兵發展到220萬。
  • 立憲的騙局把清廷的保守頑固完全暴露出來,真正立憲人士的夢想完全破滅,從此對清廷不再存有希望。

1946年初,國共雙方達成《停戰協定》,由於國共雙方各自堅持不同的立場,終於正式決裂。 抗戰時中共勢力發展─八年抗戰其間,中共軍力迅速發展,土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人口發展到1億2千萬,軍隊發展到120多萬,民兵發展到220萬。 形勢轉變─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從此中、美、英共同作戰,1943年中國入緬作戰,維持滇緬公路暢通,軍緩得以源源輸入,大大增加作戰能力。 七七事變─1937年日本華北駐軍在北京西南宛平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

中三中史: 筆記

到清廷下詔宣戰後,聯軍再佔領天津,並攻破北京。 光緒帝年青有為,早有變法圖強的意念,公元1898年初,德國強佔膠州灣的消息傳出後,全國震動。 康有為再次上書,光緒皇帝深受感動,於是決心變法。 中三中史2023 中三中史 戰爭爆發—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 朝鮮政府無力平亂,請求清廷出兵,並照會日本。

愚民和分化—滿清以維護本族的利益為主,目的雖然達到了,但邊區民族受到隔離,始終未能和內地人民融合,而且存有離心的傾向。 一旦外來勢力入侵,各族無法共禦外侮,削弱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力量。 在試卷二的選修題目中,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各設3題,學生從所選的1個單元中選答2題,共答2題完卷。 DSE中史的考試時間是十分緊凑的,想選修中史的同學就要做好這個準備了。 本網站為綜合性學習資源交流平台,只可以作為學習用途,而非商業用途。 若本網站上載之內容涉及版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絡。

中三中史: 第一冊

日本投降後,東北、台灣和澎湖群島,重歸祖國懷抱。 1945年10月聯合國成立,中、英、美、法、蘇同為「安全理事國」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戰勝原因─我國的策略是利用自己遼闊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採取長期消耗持久戰。 由於得道多助,我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援,雖然付出了沈重的代價,憑著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終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中三中史

七月七日晚上,日本藉口一名兵士失蹤,要求入城搜查,被拒後就在深夜開炮轟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 日本侵佔山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的時機,籍口向德宣戰,派兵佔領了原被德國控制的膠州灣和膠濟鐵路,奪取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張勳復辟—黎元洪見當時情勢危急,急召與段祺瑞不和的張勳率兵入京調停。

中三中史: 重視人才深耕培育 積極培養海內外雲端人才

袁氏先後將各地的反抗力量逐一擊破,稱為「二次革命」。 ─革命黨人就乘機於10月10日在武昌發動起義,清廷的官吏倉皇逃走,革命軍佔領武昌,並推舉黎元洪為都督,史稱「辛亥革命」。 事後清廷不加追究,結果埋下日後軍閥割據的禍根。

─大躍進─我國自古以農立國,工業一向落後。 當時毛澤東提出了「以鋼為綱」的口號,希望藉著鋼鐵生產,改變工業落後的狀況。 中三中史2023 公元1958年底,全國展開「全民煉鋼」,修造幾十萬個小高爐,用土法煉鋼。

中三中史: 中國歷史

此後數年,列強紛紛強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使我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 紅衛兵─1966年5月,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一些學生秘密成立「紅衛兵」組織,其後發表大字報〈無產階級革命造反精神萬歲〉,提倡造反。 中三中史2023 8月,毛澤東寫信給這支紅衛兵表示熱烈支持。 結果,北京紛紛成立紅衛兵組織,逐漸遍及全國,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四個現代化影響─經過十多年的改革與開放,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國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工業總產量穩步增長。 此外,經濟特區和開放城市的成績更加顯著,像廣東的深圳、珠海,上海的浦東,福建的廈門,山東的青島等地,都先後成了繁榮發達的現代化都市。 中三中史2023 初期只著重文藝批判的問題,但其後則逐漸將焦點轉移至政治路線上。 1966年,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立,「文化大革命」全面展開。 三面紅旗─中共在1953至1957年實行「第一個五年計畫」,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中三中史: 學生自學資源專區

二十一條款—公元l9l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款」的要求,袁世凱正急謀稱帝,竟接受了日本的大部分要求;段祺端為擴充私人的軍力,接受日本貸款。 日本向段氏政府提出霸佔山東各項權利的要求時,段祺瑞竟欣然同意。 黃花崗之役—同盟會成立後,1906年1911年這幾年裏,曾多次起義都未能成功,但卻喚醒了全國人民決心推翻滿清,公元1911年4月27日的「黃花崗之役」影響最大。 這一次起義,集中了各省革命黨的精英百多人為先鋒,由黃興率領進攻廣州的兩廣總督衙門,血戰了一整夜,因為寡不敵眾,又告失敗。

中三中史

公元l911年5月,清延宣布「鐵路國有」的法令,令當時湖北、湖南、四川和廣東各省人民頗為不滿,使他們蒙受損失。 同盟會—1905年,孫中山從歐洲抵達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在東京創立同盟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大綱領。 孫中山把這四大綱領歸納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就是三民主義。

中三中史: 學生自學資源專區

結果煉出來的鋼鐵質量太差,廢品很多,造成極大的浪費。 鳴放和反右運動─毛澤東在1957年推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鼓勵黨外人士批評共產黨,並提出「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中三中史 批評的言論越來越激烈,當時中央針對這種情形,指批評者為「右派」,並在全國進行「反右派鬥爭」,不少發表過不滿言論的人都受到逼害。 西安事變─1931年,日本不斷對中國發動侵略,但國民政府堅持採取「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引起了不少軍民的不滿。 張學良和楊虎城,曾多次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都遭到蔣介石拒絕。 中三中史2023 護法運動—復辟事件發生後,黎元洪引咎辭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