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工地受傷賠償8大優勢2023!內含工地受傷賠償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工傷賠償中,無論在收入計算方法、賠償計算方法、判傷結果的高低、抑或是否存在僱傭關係,雙方難免會出現各種爭議。 每每遇上爭議,其實勞工處均沒有作出裁決的權力,令打工仔出現求助無門的困局。 工地受傷賠償2023 職工傷情穩定或者在受傷三個月後,可以向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起勞動能力初次鑑定,確定職工的傷殘等級和護理依賴程式。 勞動鑑定委員會應當在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情況特殊的,可以延長30日。 對於初次鑑定鑑定不服的,可向省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起再次鑑定,再次鑑定為最終鑑定結論。

工地受傷賠償

病假期內,即使合約完結,有病假就可領取工傷病假錢。 報工傷後,應到勞工處排期判傷,等待兩三個月後,再到醫院判傷。 兩週後收到評估證明書,要留意病假有否寫足、並考慮自己是否滿意證明書上所寫的失去工作能力百分比,不滿意可於兩週內申請覆判(詳見惟工百科稍後刊登的「《僱員補償條例》簡介之三」)。 正常程況之下,工人受傷之後會經歷報傷、出糧、判傷、領取賠償等幾個階段。

工地受傷賠償: 香港工傷賠償成功案例和個案

A: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高涌誠指出,國家賠償(簡稱國賠),意指公務員執行職務時因故意或過失行為,或公有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有缺失,導致人民權利受損時,人民可向公務員或公共設施所屬維護管理單位請求賠償。 工地受傷賠償 那是否有可能訂立一定比例的職安經費,避免職安在議價中被議掉? 鄒子廉則說,由於每項工程施作的難易度不同,需要的職安經費也不同,極難強制訂立一定比例;但目前勞動部已與工程會訂立了「公共工程安全衛生項目編列參考附表」,並嚴格要求公共工程投標廠商在削價投標時「安全衛生絕不能跟著打折」。 「那個是門禁管理不嚴啦!我跟你講你去竹科不會有這種情形,高科技產業是刷卡,每個人都是用刷卡一進一出,」泰銓說,職安做得好不好還是取決於營造廠在乎與否。 想起林立青提到的「罰金轉嫁」問題,詢問統包商工程師,假如勞檢開罰會罰誰? 工程師說,如果找不到是誰的疏失,便是「連坐罰」,即遭罰的整層樓所有模板、鋼筋、水電等包商要按承攬金額比例繳罰金;但如果是像模板工因作業需求拆除護欄,則會直接罰模板包商。

然而,此種自己保險的許可並不易拿到,一般需要放下巨額的保金,因此小型企業通常無法得到此種許可,所以必須向保險公司購買工傷保險。 【大紀元10月24日訊】企業裡常發生僱員受傷事件﹐然而有為數不少的受傷僱員或甚至他們的僱主,對於勞工傷害賠償的制度與程序、及工傷賠償對僱主和僱員雙方之影響等問題完全不瞭解,或一知半解。 所以,本文在此以加州為例﹐提供一些僱主及僱員們各自最關切而常見之問題及其解答。 法院認為,此二者性質上為重疊合併,而高小姐基於民法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公司給付之賠償範圍,已較其依勞基法主張之職業災害補償金額更高,因此不應再命被告依勞基法為給付。 由此可知,職業災害補償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應為得予抵充之關係,而非分別給付。 詎料工地承包商認為,高小姐是因為追紙而墜落受傷,並非她當日綁鋼筋的工作,因此不屬職業災害,應無賠償責任。

工地受傷賠償: 工傷 – 超詳細解釋

但是,不建議僱員在病假期間工作,原因是僱主或保險可能日後以此為由質疑傷勢的嚴重程度、導致傷勢的原因等等。 更甚者,如果僱員不幸在其他工作期間再次遭遇工傷意外,工傷個案將更加複雜。 如僱員或僱主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就要在收到判傷結果的14天內提出反對。 工地受傷賠償2023 工地受傷賠償2023 例如你認為你的傷勢非常嚴重,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百分率應該更多或判傷後發覺仍需接受治療並獲發進一步病假,便須填寫反對申請書,然後寄回勞工處。

  • 「台灣工人死掉一個,在工地的行情是300萬到500萬間,如果是外勞,死一個90萬就解決了,很現實啊!」《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疼惜地說。
  • 後來工地的發包單位付給他三萬元的工地意外賠償金作為醫療費用,並要他簽和解書,希望這次工地意外就此結束。
  • 以前述案件而言,A清潔員遭遇職災時,除可向X清潔公司請求勞動基準法之補償責任,也可以向Y公司請求補償。
  • 「收入損失​ 」及「接受治療所引致的交通開支」相對之前兩個索償項目,會較為容易量化和提出損失證明。

上回的報工傷程序小百科已為大家提供了一些關於申報工傷的小貼士,今次就想跟大家講解下除左工傷有得賠之外,原來仲有可能追得到「工傷疏忽」賠償。 甚麼是工傷疏忽索償,以及僱員就工傷疏忽索償遇到的常見疑問。 第四條 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關係即行終止,各項社會保險關係也同時終止,雙方之間也無其他任何其他債權、債務關係。 勞動者應當於本協議生效之日起3日內辦理解除勞動關係的相關手續如工作交接等。 第一條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時左右,_____在__________ ,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時,發生_______________。

工地受傷賠償: 工傷須知:清楚了解你的權益

跟一般固定場所工作的勞工不同,工地工人流轉在不同工作場域,暴露在陌生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中。 承攬外包的生態,讓他們常面對不同監工,跟不同老闆領薪;他們的權益和安全,也往往在層層外包下被移轉掉⋯⋯。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職工外出或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賠償專案,要分不同情況而定。 工地受傷賠償2023 職工沒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專案有:供養親屬撫卹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生活有困難的)。

三、發生災害之罹災人數在1人以上,且需住院治療。 三 勞工經治療終止後,經指定之醫院診斷,審定其身體遺存殘廢者,雇主應按其平均工資及其殘廢程度,一次給予殘廢補償。 法律上雖然准許被害人向雇主求償,但這是為了避免員工賠不出來,讓被害人求償無門的情況,才讓雇主也負連帶責任,是保護被害人的特別規定,而不是讓員工免責的金牌,員工自己的行為,最終還是必須由員工自己負起賠償責任。 因此,當雇主賠償受害人或家屬之後,可以就賠償的金額,向員工求償。 例如車禍案件最終勞雇雙方要連帶賠100萬元,肇事員工賠了20萬元之後,兩手一攤說沒有錢了,被害人可以去找雇主要剩下的80萬元,雇主賠了之後,可以再去跟肇事員工要這80萬元,也就是100萬元的責任,最終還是員工要負擔。

工地受傷賠償: 是否還有其他問題?以下立即詢問

最後,由上述說明可知職業災害之補償以及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可同時成立,也因此進一步涉及究應分別負擔,或以何者為準之問題。 除此之外,多數法院也就職業災害給予以下定義:「勞工因執行職務,或從事與執行職務相牽連之行為,而發生之勞工之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兩者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作為判斷準據,為保障勞工起見,其涵蓋範圍較廣。 我們代表被告/被拘留者進行法律訪問、法庭陳述、緩解和上訴。 我們努力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保護客戶的權利,並為當前的情況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我們還有一支專門處理白領犯罪和廉政公署案件代理的團隊。 就上述工傷意外,申請人尋找律師代表,入稟區域法院,最後獲工傷賠償約(HKD)$280,000另加律師費。

如果傷勢很嚴重,葵sir應先緊急就醫,待病情緩和後再申請職災醫療給付。 如果傷勢還好,葵sir就可以選擇是否要先處理好職災醫療書單再就醫。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若第二次判傷你也作出反對,就要在六個月內向區域法院提出上訴,聘請律師或申請法援,經法庭去作出裁決。

工地受傷賠償: 法律援助簡介

社區法網資料,僱主與因工受傷的僱員在達成補償協議之前,或在相關證明書發出之前就解僱該名僱員,或會形成不合法解僱。 天,而又未能解決補償問題,僱員可以在小額錢債審裁處向僱主索償;至於其他未能解決的個案,便須要交由區域法院裁決。 若是因因僱主過失而導致職災之勞工,另可依刑法第276條,「因過失致人於死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千元以下罰金。 【惟工百科】工傷都是意外,面對意料之外的事情,人總不免手足無措。

  • 擔心飯碗的工人首先應該知道:判傷之前老闆是不能解僱你的。
  • 僱主這個時候就要幫忙填寫申請表(可在勞工處補償科辦事處索取),並連同上述提到的所有文件,寄回僱員補償科辦事處。
  • 往如果當事人被遣送出境,不在美國境內,案件會自動結案,但不是因為身份問題,而是由於當事人無法參與案件過程,所以會自動結案。
  • 但法院認為,高姓女子撿拾工程單的目的,是為確認其工作內容所必需,乃是伴隨作業活動所衍生,屬作業上之附屬行為,而因此職務上附屬行為導致墜落摔傷,亦屬勞基法第59條所規定之職業災害。
  • 我老公在工地工作,因為鷹架搭建不良(我老公有拍照存證,確實是他們的疏失),從二樓掉到一樓,腳的大拇指脫臼加上骨折,開刀加鋼釘,醫生預估要兩~三個月才能拆掉石膏,所以這段期間完全不能工作。
  • 5.勞方同意將職災醫療期間所獲得之全部單據正本,如醫療費用、看護費、車資及其他生活上之必要支出費用等交付給資方代表,以便資方辦理相關商業保險理賠事宜。

不過對於包商是否轉嫁給工人,工程師則表示不清楚。 「啊他們每次都說只做兩天啦!」勞檢員向我們解釋若鐵絲斷裂,這樣的鷹架很容易整面倒下,釀成重大職災;常常工地就是臨時變更設計,卻不知道這臨時多出來職安設備支出應由誰吸收,老闆為了節省成本往往輕忽安全設備,最終還是由第一線工人承擔職災風險。 由於大部分的公共工程都未提供護具,要包商或勞工自行準備,但一旦勞檢開罰,罰單卻常常一路轉嫁到最基層工人,只是讓這群弱勢的工人難以在工地生存,對改善職安幫助不大。

工地受傷賠償: 工地意外傷害

如果您相信保險公司的拒賠是錯誤的,您應聘請熟悉勞工傷害賠償制度的專業律師為您爭取權益,因為如果保險公司不受理您的受傷僱員正當的工傷賠償申請,您自已可能要負擔所有受傷僱員應得的醫療費用及其他賠償。 因此贏得保險公司的受理,可能為您省下可觀的費用。 香港的僱主都必需要為僱員購買勞工保險,以承擔《僱員補償條例》及普通法要求下,僱員發生工傷時所需要負上的法律責任及賠償。 勞工保險可以為僱主免除發生工傷意外時,突如其來的賠償支出的煩惱。 此各外,在入職後要清楚了解公司替員工所購買的醫療保險的承保項目及金額,以確保自己的利益。 同時,老闆或員工也可以瀏覽香港保險業聯會的網頁,看看哪些保險公司有承保工傷補償。

工地受傷賠償

主要的補償是: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伙食補助費、護理費等。 1、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公司需要在事故發生的一個月內申報,如果公司不申請,則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 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1)勞動合同文字影印件或其他建立勞動關係的有效證明;(如果是事實勞動關係,用人單位不承認,則應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確認事實勞動關係)。

工地受傷賠償: 相關內容

另外,醫生收據正本、病假紙正本及受傷僱員身份證副本亦需一併交往保險公司。 陳主張,台北市勞動檢查處的檢查報告指出,現場沒有規劃安全通道,並且裝設安全網等防護措施,人員未戴安全帽,雇主也沒有依工作性質讓陳接受安全衛生在職教育訓練,要求營造公司賠償醫療費、看護費、勞動力損失、交通費等。 二 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工地受傷賠償 但醫療期間屆滿二年仍未能痊癒,經指定之醫院診斷,審定為喪失原有工作能力,且不合第三款之殘廢給付標準者,雇主得一次給付四十個月之平均工資後,免除此項工資補償責任。

工地受傷賠償

若僱員暫時喪失工作能力的期間超過24個月,可向法院申請延長收取按期付款的期限,但延長期限一般不可超過12個月。 在2017年4月1日或以後遭遇工傷意外的人士,每月收入最高限額是 $28,360。 如工傷意外在2015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間發生,限額則為 $26,070。 依法應為所屬勞工辦理加入勞工保險而未辦理之雇主,其勞工發生職業災害事故者,按僱用之日至事故發生之日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以四倍至十倍罰鍰,不適用勞工保險條例第七十二條第一項有關罰鍰之規定。 但勞工因職業災害致死亡或身體遺存障害適合勞工保險給付標準表第一等級至第十等級規定之項目者,處以第六條補助金額之相同額度之罰鍰。 因工受傷,首要是到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還要通知僱主,記緊要保留相關的醫療紀錄、單據和病假紙。

工地受傷賠償: 工傷疏忽賠償條例及計算所得

該器官或器具在香港製造或出售,並由「義製人體器官及外科器具委員會」證明屬僱員所需的及費用合理,否則僱主不需要負責相關費用。 個月仍然未能解決,就應該盡快與勞工處僱員補償科聯絡,並在得到僱員同意下往法律援助署尋求協助,或直接向區域法院登記個案。 本文係依據當時有效之法律及相關實務見解做成,但因為法律可能增刪修減,實務見解亦有可能改變或不再適用,且各案事實存有差異,故本文僅供參考。 如您有法律問題,建議仍應依據各案具體事實,進行專業諮詢。 前兩者都順利拿到醫療費相關理賠金,溜冰場雖表示願意理賠醫療費用,但是體驗課程費用與醫療護具費用則不予理賠。 註解2:「全職」是指有關聘用符合《僱傭條例》(第57章)所載「連續性合約」的定義。

工地受傷賠償: 香港法律指南 | 工傷交通意外權益

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一方違反其在本協議中所作的陳述、保證或其他義務,而使其他各方遭受損失,則其他各方有權要求予以賠償。 原告人傷勢:右胛骨及右胸膜有痛楚,醫生發現她的右胛骨中段有疼痛,右肩活動度因痛楚而減少,認為她扭傷了右肩,因此給予適當治療,並轉介物理治療。 但是,為免僱主指定的醫生在驗傷時有否遺漏/不客觀,你亦有權自行指派一位醫生在場進行聯合驗傷,並撰寫一份聯合醫療報告,以記錄兩位醫生的不同專家意見。 就僱員而言,一般提出反對原因可能包括在判傷後獲發放進一步病假、病情惡化、傷患與僱員工種是無法分割的。

工地受傷賠償: 工地生死錄──看見那些被轉包掉的人命

法官認為,陳墜樓造成職業傷害,營造公司有過失,應該負起賠償責任,但陳有豐富工務經驗,明知未戴安全帽從事高空作業是不安全的行為,可見他也有過失,應負10%過失責任,扣除折抵費用,陳依法可請求1848萬8710元,但他僅先請求742萬元,故判准。 綜合近年來國賠案件的結果來看,法官相對站在人民立場,認為政府與人民之間處於「資訊不對等」的狀態,有特別需要保護的情形時,會要求政府單位須主動自行舉證「無罪」(舉證責任倒置),因此民眾若提起國賠訴訟,只要發生的情形明確,舉證清楚,法官大多會接受並判賠。 一位曾參與過許多國外營造工程的水電工豹子頭(化名)則說,要改善「人人推責任」的問題並不困難,只要仿效日商,規定要將一定比例的工程款用於職安,並且將職安單獨劃分成一包讓專責的職安包商負責便能解決。 職安包商為了避免自己挨罰,一定會想辦法固定好安全設備並教育工人,不像台灣即使有職安衛人員,但往往一個工地只有一個人,背後沒錢也沒權,很難做到監督把關的性質。 許多網友批評林立青挺勞權卻帶頭躲勞檢是雙重標準,也有許多人支持林立青的說法,引發正反兩派網友激辯。 翻開《104年度全國重大職業災害實例摘要彙編(營造業)》,厚達450頁的報告,詳細記載著當年度發生的近200個重大職災個案實例。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經西安市人社局認定,勞動者的此次事故屬於工傷事故。 一方對因本次工傷賠償而獲知的另一方的商業機密或個人隱私負有保密義務,不得向有關其他第三方洩露,但中國現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或經另一方書面同意的除外。 首先,計算工傷賠償數額,與用人單位協商賠償事宜。 標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為50%社會平均工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為40%社會平均工資、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為30%社會平均工資。 停工留薪期時間一般不超過12個月;情況特殊超過12個月的,由當地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批准。

工地受傷賠償: 工傷可否請病假?會唔會扣人工?

領取時要小心,不要簽下有「完全及最終賠償」等字眼的協議,免得影響日後循疏忽追討僱主的權利。 換句話說,你如果到餐廳用餐, 因為廁所地板濕滑,或通道堆放雜物而致跌倒摔傷,甚至因此摔斷了玉鐲,或是有人因為遊樂場的設施設計不良而意外受傷,都可以透過該營利事業場所向產險公司申請理賠;若受傷的人是營利事業負責人的家屬,或是在該單位上班的當班員工才不在保障範圍內。 當初工地意外發生時現場有好幾個施工單位,而這些施工單位的負責人都不一樣,每個單位都互相推卸責任互相踢皮球,沒有人願意出來面對這次工地意外所產生的工安問題,也沒有人願意來承擔案子發生後的所衍伸出來的責任問題。 如公務員在實際執行職務期間不幸因公殉職,根據《僱員補償條例》,有關的補償金額為該公務員三十六個月至八十四個月收入不等(每月收入以$21,000為上限),視乎其年齡和每月入息而定,最低金額為$303,000。 如你或僱主任何一方反對判傷結果,就要在收到證明書的14天內作出反對。 例如你認為你的傷勢非常嚴重,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百分率應該更多,你就可以填寫隨函附上的反對申請書,然後寄回勞工處。

工傷意外疏忽責任賠償,並不屬於「僱員補償條例」內的補償項目,而是一條屬於「民事索償」的追討賠償途徑。 工地受傷賠償2023 一般而言,只要工友能証明工傷因為僱主或其他人未有提供安全工作環境而引致的,工友便可以提出疏忽索償。 如果工傷病假超過3 天但不超過7 天及沒有導致永久喪失工作能力,僱傭雙方可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達成補償協議。 辭工的工人可以安心的是,無論你是在病假完結前後辭職,醫療費、工傷病假錢和「永久喪失部份工作能力補償金」,都不受辭工影響,可繼續領取、追討。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