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咽癌化療藥物2023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鼻咽癌化療藥物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鼻咽癌化療藥物2023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國際上已將免疫療法列入轉移性或無法切除之復發性頭頸癌的第一線治療,國內也已健保給付於轉移或復發之頭頸癌的二線治療。

鼻咽癌化療藥物

鼻咽癌主要用放射療法(Radiotherapy,俗稱電療)來治理,借輻射來殺死癌細胞。 但在電療的同時,也會兼用藥物來加強療效,亦即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化療)。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此外,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需定期覆診,監察治療後的身體狀況。 香港以及南中國於三十年來一直對鼻咽癌進行大量研究,讓醫學界清楚認知鼻咽癌侵犯附近組織的情況及導致的症狀;放療治療技術的提升,改善腫瘤控制,同時減低正常組織受輻射的影響及副作用。

鼻咽癌化療藥物: 鼻咽癌治療 效果還算不差,平均五年存活率約七成。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療法三種。

香港由於空氣問題,常見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慢性病。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鼻咽癌經治療後容易復發的部位,與確診時腫瘤的狀態有關。 主要包括鼻咽本身和其鄰近組織、頸部淋巴結、骨骼、肺臟及肝臟等。

鼻咽癌化療藥物

第 1、2 期的早期患者,可能只用放療效果就很好;但第 鼻咽癌化療藥物 3、4 期或是復發的鼻咽癌患者,通常就需要併用化學及手術治療。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港在2018年共有831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性佔634宗,女性佔197宗,男女比例約3:1,總死亡人數為295人,發病年齡中位數介乎50至60歲。 在香港醫生治療鼻咽癌以電療為主,最新治療法有「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鼻咽癌化療藥物2023 大部份的鼻咽癌患者都是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放射線治療就是以直線加速器或鈷-60放射線照射罹患部份以殺死癌細胞並抑制它們生長,也就是一般所稱的「電療」。 此種治療不用住院,但每週治療五天,每天需幾分鐘而已,持續約1至2個月,可說是相當簡便的治療。 曾有一名喉癌復發病人,因害怕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拒絕接受治療。

鼻咽癌化療藥物: 治療方法

在 I期 至 III期,局部控制的 5 年成功率一般都達 80% – 95%;而在 IV 期,成功率則約 70%; 5 年存活率可達 60%(IV 期)至90%(I期)。 因此,萬一不幸患上鼻咽癌,只要及早及耐心接受治療, 仍然有可以治癒的機會。 化療分靜脈注射(IV)和口服兩大類,以前者較為普遍。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 一般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會帶來口腔及喉嚨乾澀疼痛等副作用,依陳先生情況,暫不需要使用。
  •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 化療(chemotherapy)一般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將化學藥物送進體內,藥物經血液運行全身,殺滅癌細胞,屬於全身性治療。
  •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化療藥物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鼻咽手術有時候會波及附近的神經,形成耳痺、牙關硬化、口腔疼痛乾燥、頸硬等。

鼻咽癌化療藥物: 化療

第一期腫瘤仍然局限在鼻咽以內,第二、三期擴散至淋巴,第四期則再細分為4A、B和C,4C期就是指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 期數越後,癌症能根治的可能性越低,但隨著鼻咽癌治療不斷進步,存活率已較二、三十年前大大提升。 「長尾效應」是治療鼻咽癌的未來展望,指患者透過免疫治療法有效治療病情的同時,產生的效果可以長期持續,讓晚期患者的病情得到更長久的控制,令存活時間延長。 放射療法 鼻咽癌化療藥物 (Radiotherapy)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用高能量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是鼻咽癌主要的療法。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鼻咽癌化療藥物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鼻咽癌化療藥物2023 此外,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的病患,應終身接受定期追蹤檢查。 包括後鼻鏡或鼻咽內視鏡、血液檢驗、EB 鼻咽癌化療藥物2023 病毒抗體之檢測、胸部X光、特殊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攝影、磁振造影檢查、骨骼同位素掃瞄或肝臟超音波檢查等。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指出,鼻咽癌以放射線治療,目前最標準的方式是以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高能量放射線(光子治療),照射範圍由鼻咽到下頸部、附近組織及頸部淋巴區,採體外照射來治療。 一般療程是 1 周治療 5 天,整個療程約 7 到 8 周。 (2)定期牙科檢查: 由於放射治療或會對唾液腺造成損傷,患者的唾液分泌減少,容易引起牙周病及蛀牙,故建議患者定期找牙齒檢查牙齒,保持口腔衛生。

鼻咽癌化療藥物: 淋巴結的狀況及程度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較優勝,可應用於鼻咽腫瘤有可能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例如扁桃腺、舌底或附近的淋巴結。 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簡稱正電子掃描或 PET-CT掃描,透過結合正電子掃描和電腦掃描技術,可以偵測鼻咽有否早期癌細胞病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以及癌細胞的擴散程度。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要檢查是否患有鼻咽癌,醫生會先詢問相關症狀的情況,以及病歷、家族病史等,也會詳細檢查耳、鼻和喉,以及觀察頸部是否出現腫瘤。 然後醫生會使用內窺鏡查看鼻咽是否同樣出現腫瘤,如發現腫瘤,就要從該處切除一小片活組織,以顯微鏡觀察是否惡性,並確定病因。 在放射前通過血管注射化學藥物入病人身體內,增強放射治療的效果。

鼻咽癌化療藥物: 鼻咽癌可否用手術治療?醫生解説鼻咽癌分期、治療方法、電療程序及副作用

飲食習慣也應改善,例如恆常喝水、以無糖香口膠刺激口水分泌、避免煎炸或酸辣食物,以及避免攝取咖啡因和酒精。 如你發現耳鳴、聽力下降、中耳炎經常復發、持續鼻塞、鼻及喉分泌帶血,或者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應盡快檢查。 倘若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可能引致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及牙關緊閉等問題。 免疫治療與傳統化療相比,除了病人對免疫治療的耐受性良好,且較少出現嚴重副作用外,對一些鼻咽癌患者亦具有持久的臨床功效,就是「長尾效應」。

一旦確診,患者或需接受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以判斷受腫瘤影響的範圍。 鼻咽癌化療藥物 鼻咽癌治療香港有不少方法,在接受鼻咽癌治療前,進行最新、最全面而準確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的關鍵。 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手術只在處理復發鼻咽癌的病例。 鼻咽癌化療藥物 早期病例甚至可達九成的治癒率,更顯示早期診斷及治療的重要性。 由於全世界其他地區的鼻咽癌病例都十分罕見,國外學者專家紛紛到台灣或是香港取經,所以不幸罹患此類病症的朋友,千萬不要花大把鈔票跑到歐美癌症中心尋求治療,反而被當作凱子。 復健:注意頸部多運動以防僵硬,注意耳朵聽力及防止中耳積水。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