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圍河道花園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我們選用環保建材來製作樓梯和長櫈,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在河道中種植植物不但能綠化環境,更能為不同物種提供棲息地,還原及保護河道的自然生態。 在訪談及社區討論工作坊中,參加者表示大圍需要更多社區聯繫,期待生活圈裡能有更多公共空間,從而享受更多有趣的社區活動。 亦有參加者表示河道空間應採取適當的聲量管理,避免進行造成太大聲浪的活動。 可否成為區內新的休憩空間、運動空間或是和朋友家人小聚的空間?

大圍河道花園

另一款「鑊仔雪山熱香餅」共有四款口味,包括士多啤梨、抹茶紅豆、特濃朱古力以及伯爵茶,鬆軟的餅底配上雪糕,為夏日消消暑。 如果要在大圍挑選一家具有質素的日式餐廳,那麼這家地點很隱世的「在家居酒屋」一定榜上有名。 它的旋風滑蛋丼飯是其招牌菜,外型非常吸睛,整碗丼飯蓋滿半熟蛋,口感嫩滑且cramy得很。

大圍河道花園: 巴士站位數目

初時在大圍海福花園開業,已經客似雲來,到上個月他們搬到遠一點的城門河道,依然人流爆滿! 大圍河道花園 以雞蛋作為主題的吐司專門店,他們最受歡迎的是「盒子吐司」。 盒子吐司會先加牛油煎香吐司,再放滿餡料,同時滿足視覺及味覺。 記者近日到訪火炭明渠近市中心一段視察,雖然未見有嚴重的污染,但仍有人拋下垃圾,甚至共享單車等到河上。

大圍河道花園

不過李先生同指,明渠不時傳來嗅味,水中亦有不少垃圾,擔心將來公園開放,小孩在河道旁邊玩「坑渠水」會影響健康,直言不會讓孫兒在河邊玩耍。 大圍河道花園 另有議員關注明渠休憩設施管理權及水質問題,沙田區議員鄭仲恒認為若設施「由康文署管理咁就死得」,「一定唔俾狗入」。 沙田區議員周曉嵐亦憂渠務署欠管理公共空間的經驗,他另提及水質問題,指目前水質「五光十色」,充滿油污、海藻等污染物。 迪士尼樂園穿梭巴士R8線、S64系線及龍運巴士青馬收費廣場巴士路線轉乘計劃均不能與此轉乘優惠連續享用。 往機場方向之乘客享用「九巴路線之間的轉乘優惠」後,緊接轉乘的一程龍運巴士A線仍可享用此轉乘優惠,折扣額為第二程九巴路線扣除優惠後的車費與$6.0中的較低者,故此如第二程九巴路線是免費轉車,則不會享有此轉乘優惠。 隨着客量不斷上升及多次加班後,40P線最終在2021年10月提升至全日服務。

大圍河道花園: 大圍河道花園拆開放告示疑「未開始已結束」 市民批「倒錢落河」

此外,河道上將設置「智能河道管理系統」及「水位上升預報系統」,當預測河道水位上升時,及早作出預告及採取適當行動。 由現在至2022年2月期間,我們在大圍明渠內約100米長的河段設置臨時公共休憩區,以測試及優化這些系統的運作,亦讓公眾可以在安全情況下體驗河道中的休憩空間。 發言人強調,河道花園是「活化大圍明渠」項目勘查研究的一部份,收集到的數據及意見,可以為下一階段的詳細設計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此外,河道花園內的設施均屬簡單設計,而且盡量採用循環再用物料建成。 河道花園原計劃於2022年1月至2月旱季期間開放,但鑑於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發展,河道花園未能如計劃對外開放。

大圍河道花園

雖然政府表示設水位上升預報系統,可透過警號燈及廣播發出預警。 大圍河道花園2023 不過沙田區議會主席麥潤培認為該處是經常水浸的範圍,有關設施是浪費公帑。 不過有關設施在晴天的日子下仍然沒有對外開放,最後在3月初被拆走。 網民懷疑與安全問題,批評公眾無法享用過設施便拆卸,猶如「倒錢落河」。

大圍河道花園: 九龍巴士40P線

河道設置了一套包括水位感應器、訊號燈及警報器的安全管理系統,在下雨河水上漲時,提醒市民盡快離開河道,形成「水漲人退,水退人進」的空間互動。 加冷河的成功改造讓市民安心親近河水,並讓河流成為生活空間的一部份。 活化項目的其中一個重大目標就是開放河道,供市民作休憩用途,連繫市民到河畔參與社區活動,最終期望令大圍河成為市民能觀賞河景、認識社區的後花園。 渠務署現正計劃把大圍明渠活化為大圍河,旨在提升排水道的生態價值、綠化環境、促進親水文化,以及改善社區環境。 擬建的大圍河將會是本港首次在排水道內,提供步道及休憩設施供公眾在安全情況下享用。 「水位上升預報系統」(下稱「系統」) 大圍河道花園 是渠務署應用在河底空間的預報系統。

  • 另外火魔牛肉十分Igable,在盛牛肉的碗上點火營造火燒效果。
  • 該線屬於40線的特別班次,途經位處山上、不近港鐵沿線的荃灣東北至北葵涌一帶,而不經主線途經的大窩口至美孚。
  • 餐廳暗黑復古酒吧為主題,黑色瓷磚設計,牆上以壁畫裝飾,更是寵物友善。
  • 兩項項目勘查工作將於2022年第三季完成,詳細設計則於同年底展開。
  • 生活在大圍、80後的飲食界初哥開業3年,因為區內缺乏好的中菜館,而萌生開店的念頭。

它們一方面有助改善河道觀感,另一方面有助測試水生植物在大圍河的生長情況,供日後的活化設計作參考用途。 碧山宏茂橋公園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公園之一,為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空間。 流經公園的加冷河,本來是一條水泥排水渠,看起來又粗又直,將公園分割開來;加上護欄,看似「生人勿近」。 推介的「朱古力布朗尼窩夫」,配上朱古力雪糕,冷熱交融,別有一番風味。

大圍河道花園: 荃灣停車場

直至2018年12月,時任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及葵青區議員林紹輝稱,九巴已同意40P提升至全日服務,以及提出總站遷至荃灣西站或荃灣(如心廣場),並且已向運輸署申請,但運輸署當時認為遷站後走線會跟33線有所重疊而一度拒絕建議。 大圍河道花園 2020年初,荃灣區議會會議中曾經透露,運輸署已與路政署商討,決定擴建石圍角總站,以便日後作全日行駛。 其後在2021年初,運輸署正式建議40P線提升至全日雙向服務,並延長總站至荃灣(如心廣場),最終於2021年10月18日實施。 荃灣(如心廣場)開經:大河道、大河道北、荃錦交匯處、蕙荃路、石圍角路、二陂圳路、三棟屋路、和宜合交匯處、和宜合道、梨木道、大白田街、石排街、青山公路-葵涌段、呈祥道、龍翔道、大磡道、龍翔道、觀塘道、開源道及觀塘碼頭通道。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以及聯營過海線的九龍巴士提供的班次);而B1線及B9線則分別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2019年,渠務署研究將明渠活化為「親水」用地,包括提供約3公里的行人徑,建造觀景平台,改造現有行人橋和進行園林綠化和美化市容工程,讓市民於附近休憩和涉水而行。

Café樓高4層,1樓與2樓為屋子製作所及屋子空間,供食客享用美食,3樓為菓子甲研室,是一間日式修甲所;4樓則是屋子空間,提供空間租借舉辦工作坊等。 E for EGG也是大圍名物之一,店內座位不多,故要做好等位的心理準備。 Cafe專賣蛋吐司,先用牛油煎香吐司,再加上不同食材與滑蛋,非常豐富,而且賣相精緻,為「相機食先」之物。 鹹味吐司以外,也提供甜味選擇,如焦糖雞蛋布甸盒子吐司;另外也提供米漢堡及定食,總有一款合口味。

大圍河道花園: 河畔城市的概念

另外﹐店內的燒物亦值得一試,串燒烤得極為香口,加上海鮮夠新鮮,壽司外型頗為精美,有如品嘗omakase一般,不過價錢就相對優惠很多了。 圖片來源:OpenRice @ hkfoodology、RheaChim、yeungrubyXi Xup老闆是越南人,主打正宗越南菜和街頭小食。 餐廳暗黑復古酒吧為主題,黑色瓷磚設計,牆上以壁畫裝飾,更是寵物友善。

大圍河道花園

長久以來,大圍明渠除了是重要的排水設施外,還是連繫整個大圍社區的重要地標,是大圍人的共同記憶。 渠務署希望透過河道活化工程,提升大圍明渠的生態價值,並加入綠化元素、美化環境,令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自然環境,推動親水文化;同時建造優越舒適的公共空間,加強社區聯繫,締造宜居社區。 明渠本身用作疏導雨水,暴雨時水位有機會上升,故在活化河道的設計過程中,渠務署需要研究一個全面的水位上升預報系統,在有需要時能向在場人士發出迅速有效的離場指示。 根據政府的「大圍明渠活化項目」構想圖,市民可以踏石頭過河和觸摸清澈的水面,河道四周亦有草皮和植物,項目目前仍在規劃中,行人徑全長約三公里,由港鐵大圍站延至美田村及香粉寮村一段城門河。 目前的河道花園屬臨時性質,依靠鐵板連接河道兩邊,設有人造草地。

大圍河道花園: 活化大圍河的社區效益

政府於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河畔城市」,活化大圍明渠、佐敦谷明渠和火炭明渠,為河道周邊的環境進行綠化,同時建立防洪人工湖、休憩空間和觀景台等設施,讓市民進行近水活動,藉此推廣「親水」文化。 (獨媒報導)政府於2019年提出發展「河畔城市」,活化明渠,將渠道變成開放的公共空間。 「大圍明渠活化項目」預計於2024年動工,而渠務署率先於大圍明渠興建示範作用的臨時河道花園,將於今日開放。 《獨媒》記者今早到場視察,河道上流設有鐵絲網阻隔水中的垃圾,該處不時傳來臭味。 有街坊表示,擔心明渠內的安全和水質,又形容河道為坑渠,不會讓孫兒走近河道「玩坑渠水」。

  • 東南亞美食一向深得港人歡心,當中越南菜更是位列三甲。
  •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排水工程師陳鯉庭表示,水質問題是因有食肆、車房將生活廢水排入河道,署方將繼續追溯污水源頭以及調查有否非法接駁。
  • 加冷河的成功改造讓市民安心親近河水,並讓河流成為生活空間的一部份。
  • 至於水質方面,署方上游位置設鐵絲網阻隔垃圾,惟仍不時傳來臭味。

另外,受道路限制,途經大河道北的路線不能停靠南行站。 就有關居民擔憂會發生洪水意外,衛慶祥認為,署方當時稱會於河道增設洪水預測警報系統,提早知道需要洩洪,便能及早通知居民,相信與天文台的颱風警報系統相若,故不太擔心,但希望署方落實計劃前,再次向區議會分享計劃詳情,讓區議員了解後,再向居民解釋,釋除有關疑慮。 麥潤培形容,署方為洪水問題研究新系統運作是好事,但不需要在一個經常水浸的地方興建公園來測試,在8月雨季時,設施根本不能運作,現時臨時設施只開放至2月底,促請政府2月後便應停止相關計劃。 不過「美食車」嘅結局令市民記憶猶新,有唔少市民都抱持悲觀態度。

大圍河道花園: 中原大圍趙國華團隊 2月業績過百萬 表現出色

顧問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香港區水務董事胡逸飛表示,該系統連接天文台預報系統,能提供實時數據,河內亦設有探測器實時監測水位上升,估算風險。 明渠日後亦會設「智能河道管理系統」,估算人流及所需疏散時間,而測試顯示可於兩至三分鐘內令空間內的人群安全離開。 署方擬將大圍明渠長約2公里的混凝土排水道,活化成大型綠色空間,並積極考慮加入親水活動設施,研究以試驗方式讓公眾進入河道的可行性。 政府在2019年的《施政報告》提倡打造「河畔城市」,即在活化河道工程上,希望加強公眾與河道的連繫,大圍明渠為其中一個活化地點。 今年1月明渠邊出現印有「大圍河道花園」的橫幅,當時形容即將開放作「冬日限定初體驗」,有當區居民表示十分期待,但亦擔憂場地的防洪措施。 不過,由一月至今,該處仍未開放,其間在2月大除夕夜水位上漲時,有市民拍得明渠也出現水浸。

大圍河道花園

好湯好麵由前四季酒店副主廚主理,更上榜米芝蓮2022;其湯底多達12款選擇,而且更不是平平無奇的湯底,而是包括龍蝦湯、魚湯、牛骨湯等,每碗湯麵真材實料,例如招牌菜「好頭好尾」就以牛骨湯配上牛面頰肉及燉牛尾,香濃軟稔。 大圍小館爲中式小菜食府,榮獲2022米芝蓮必比登推介。 大圍小館中午時份主打點心,包括自家製傳統手工點心及新式點心,其奶黃包不時印上不同的「貼紙」口號,著不少人幕名一試! 點心中更有不少已買少見少的款式,例如沙翁、煎米雞及大大隻的灌湯餃,滿足食慾之餘更滿載童年回憶。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每當有人傾倒廢料、在道路上丟棄垃圾、排放工業或生活廢水,這些污水都會經過雨水排放系統流入大圍河,污染水源,嚴重影響河道生態,破壞自然環境。

大圍河道花園: 「河畔城市」在海外的例子:已完成項目 ─ 新加坡加冷河 (碧山宏茂橋公園)

發言人續指,為確保安全,「水位上升預報系統」會實時監測、分析及整合雨量和河道水位數據,以及連結天文台的預報資訊,估算潛在的水位上升風險。 於預料河道水位會上升時,系統會透過廣播、訊號燈及電子顯示屏作出警示,提醒市民離開河道花園,管理人員亦會指示及協助在場人士安全離開河道花園。 而「智能河畔管理系統」能夠實時監察河道花園的人流情況,讓管理人員實時掌握河道花園內的情況,並為仍在河道花園的人士提供協助。 直至日前再有市民發現,大圍河道花園內有工人開始拆除樓梯和圍網,明渠旁的宣傳海報已消失不見,質疑興建花園實屬「倒錢落河」。 記者1月到場時,見到當時花園外的告示亦寫着,開放時間將直至本年2月底,但渠務署遲遲不作開放,遊人只能站在公園外圍觀賞,無緣入場體驗。

大圍河道花園: 路線發展

過去幾年渠務署陸續在多個河道工程引入活化水體意念,美化了了本港多條河道,包括屬近期新發展區的啟德河等,資料顯示,在進行有關活化工程後,大大提升河道的觀賞與生態價值,其生物的種類亦相應增加。 人足球場為例,他憶述當年項目亦曾惹起爭議,惟自從球場落成使用後,使用率令人滿意,項目既能美化明渠,亦豐富了區內運動場地,並為區內長遠發展做好了準備。 大圍河道花園2023 「好多人當時會質疑興建球場選址隔離已經有一個球場,點解仲要起個球場。但其實係想預留舊球場位置起綜合大樓,依家大樓終於有啲眉目嘞。」因此他希望,新一屆區議員能做好「功課」,以居民利益為依歸。 年代沙田發展成新市鎮後,政府在城門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渠道化工程,城門河各河段,如大圍、火炭都被渠道化,令原本的自然河道變成一條石屎渠道。 地理上而言,荃灣西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如心廣場巴士總站、萬景峯公共小巴總站及已拆卸的荃灣運輸大樓的出入口均位於大河道,請參閱有關條目。 九巴40P、49X、53、278X,以及以灣景花園或柴灣角為總站而途經此段大河道北行的路線不停北行站。

大圍河道花園: 鐡路盤交投九個月最旺 中原:通關後筍盤難求

另外,本港仍有多個河道亦有活化的計畫,包括火炭明渠、觀塘翠屏河及佐敦谷明渠等。 同時安達臣道石礦場亦有意發展防洪人工湖,湖面面積可達一公頃,梁華明指,大雨時可儲水,沒有雨水時亦有草地讓公眾享用,有助展現該人工湖多功能的一面。 米的大圍明渠將會由現時的混凝土排水道,活化成「河內景觀步道」,加入走近河流的行人徑以及斜路等,讓市民進入河道休憩。

近日有市民發現,場內正在施工,而明渠旁的宣傳海報已經被拆走,懷疑是「未開始已經結束」、「未開放便已清場」;質疑本來花園的設計和概念安全成疑,興建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政府早幾年提出「河畔城市」概念 大圍河道花園2023 ,話要活化幾條市民稱為坑渠嘅「河道」,包括大圍一段城門河、大埔河,以及俗稱為「雞寮大坑渠」嘅觀塘翠屏河。 新加坡政府及後改造河道,將其變成如自然河流般蜿蜒曲折,並移除了水邊護欄,讓市民更容易親近河流,自由進入河道公共空間休憩和遊玩。

大圍河道花園: 活化河道的例子

渠務署就大圍明渠及火炭明渠的活化方案,向沙田區議會提交文件。 「活化」的大圍明渠長約兩公里,闊約40米,署方擬於香粉寮街及美田路附近建設兩個人工濕地。 當局另會在在明渠設觀景平台,並將大部份中游河道建成綠化空間。 其中河道中游近博雅山莊一帶,將成為階梯廣場,增設樓梯及斜道、緩步徑、小型嬉水設施及長者健身園地等,稱「讓市民安全情況下走近河道」。

梁華明指,明渠現有長約兩公里,其中上游長約三百米,將以生態保育為主,期望建立一個適合魚類生長的環境,下游則位於民居,因此設計將以居民為本,市民除了可親水外,河道兩旁亦有綠化空間,促進河道多樣化。 對於有關親水的設計,他形容為一項重大挑戰,由於香港雨季雨量相當多,惟寒季雨量極低,因此初步估計可能起初在寒季開放河道作試驗,之後增加開放時間,並在引入手機應用程式加強管理等,確保市民安全。 大圍河道花園場地設有「水位上升預報系統」,當預測到河道上位上升時,系統便會透過警號燈及廣播發出預警,呼籲在場人士盡快依指示離開。 河道花園設於大圍明渠內約100米長的河段,署方希望藉着這個臨時公共休憩區,測試及優化這些系統的運作,讓公眾可在安全的情況下體驗河道中的休憩空間。

十幾年大圍街坊黃先生則大讚在明渠空地起花園「喺幾好想法」,表示不擔心臭味和水質問題,「平日都聞唔到有味,水都乾淨」。 在大圍擁有兩間分店的屋子咖啡,裝潢以木為題,牆上一幅幅的懷舊日式海報,讓舖面瞬間化身日本小鎮茶室。 提供多款日式飯、麵,但店內最受歡迎終究是甜品,特別是即叫即做的抹茶、焙茶窩夫和燕麥梳乎厘。 店舖角落還設有寄賣的香港及台灣設計師手作作品,襯托整體環境簡約休閒,加上價錢適中,難怪長期客滿。 圖片來源:OpenRice @ karykarycc、eatortrip、HiuLamChan2053、berber0201、龜爺JjAyS、chow928裝潢充滿傳統中國風,門口掛滿紅燈籠,設計非常有心思的中菜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