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建造業工業意外12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現行規管職安健的主要法例包括:《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及其附屬規例。 在執管上,勞工處透過巡查建築地盤及執法,遏止建造業的不安全操作。 屋宇署亦可按《建築物條例》,因應承建商違反職安健法規被定罪的情況,拒絕其註冊申請或對其紀律處分。 (四)為提升從事建造業的外籍人士的職安健意識,勞工處除以中英文外,還以巴基斯坦文、印尼文、印度文、泰文、尼泊爾文及菲律賓文,印製建築地盤安全的職安健刊物和宣傳品,派發給少數族裔人士,並上載勞工處的網頁。 勞工處也與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非政府機構、商會及工會等合作,舉辦研討會、工作坊、講座及其他推廣活動,以及到少數族裔人士工作的建築地盤探訪,直接向他們傳達工作安全及健康訊息。 (一)不同國家/地區對建造業的定義、勞動人口的計算及意外呈報要求等皆有所不同。

由於涉及吊棚的工期一般非常短,吊棚工程的風險亦相對較高,且時有意外發生,局方進一步建議吊棚工程承建商須在工程展開3個工作天前向勞工處作出呈報。 在聽取議員和業界意見後,期望盡快落實上述修訂,進一步遏止意外發生。 (《一九九七年年報》頁24)建訓局於2001年為上述課程開辦相關的的覆證課程。 1980年以前,香港建造業的安全訓練主要由政府勞工處負責。

建造業工業意外: 工業意外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尚未加入聯署的業界機構,亦請加入行列,向員工及持份者展示維護工地安全的決心。 建築工程每個工序環環相扣,假若箇中流程稍有差池,足以構成安全隱患。 從業員當懷疑工地有潛在危險時,即使不是由自己負責的範圍,亦應即時匯報。 再有工友不幸離世,我感到痛心難過,但願逝者安息,死者親屬節哀。

建造業工業意外: 意外統計

當中原因是建造業的工傷,普遍需要更長時間休養復元,去年建造業有大約3500宗工傷申請補償個案,其中報稱有360天或以上不能工作的宗數達736宗,佔21%;比全年所有同類個案多出14%。 港府2012年起規定業主需定期檢驗和適時維修具一定樓齡的樓宇,令裝修及維修等小型工程隨之增加,期間不時發生嚴重意外。 翻查資料,去年12月有工人進行維修工程時,單手扶着窗邊游繩爬出窗外,期間疑跣腳飛墮至3樓平台,頭部重創曞,陷入昏迷,3日後不治。 至於僱員申請工傷補償方面,由於建造業工傷一般較其他行業嚴重,2018和2019年,連續兩個年度,每宗建造業工傷申請金額平均超過15萬元。 另一方面,飲食業員工受傷比例亦令人關注,去年共有32623宗受傷個案,飲食業接近5000宗,佔15%。 過去幾年,業界經常談論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自動化和機器人等技術。

建造業工業意外

(二)我們非常關注在二○一一年建造業的意外個案的上升,其中致命工業意外的數字為22宗,而二○一○年全年只有9宗。 建造業工業意外 我們留意到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展開以及即將實施強制檢驗舊樓規定,會為建造業的職安健狀況帶來持續挑戰。 透過特別執法行動,勞工處已向業界發出清晰的訊息:勞工處巡查人員若發現有違反職業安全法例的情況,而可能導致工人受傷或死亡,會即時採取執法行動,而不會先發出警告。

建造業工業意外: 地盤意外頻生 工友如搵命搏? 一文看清回歸前後港工地安全發展

我在此鄭重呼籲業界緊守「安全第一」原則,亦再次重申議會的願景是「工地零意外」。 工業意外頻生嚴重影響業界形象,加劇人才荒,最終只會使業界所有持份者受到影響。 參考資料附有反饋表格,鼓勵業界提供意見,以便未來持續優化內容。 議會期望與業界齊心協力,推廣有效可行的提升安全法門,令更多優良的作業模式落地,讓從業員放心工作。 1960年代,建築地盤可謂危機四伏,因機件故障及工人安全意識不足導致意外頻生,甚至賠上性命。

建造業工業意外

(六)《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第59章)及其附屬法例《建築地盤(安全)規例》(第59I章)》,已對建築地盤進行挖掘工程的安全事宜作出規管。 建造業工業意外2023 建造業工業意外 根據《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第59章)第6A條,承建商及僱主有責任就其從事的危險工序提供及維持安全工作系統。 因此,承建商有責任在進行挖掘工作前,就電力、爆炸性或易燃氣體、加壓喉管等涉及的危險進行風險評估,以及制訂安全的施工方案和實施相應的安全措施。

建造業工業意外: 工友安全訓練課程(建造業平安咭課程)

鑑於各行各業的經營情況不同,一刀切的休息時段模式難以適用於所有行業,因此指引鼓勵僱主和僱員透過商討訂定既適合僱員,又能應付業務運作需要的休息時段安排。 勞工處並沒有就建造業工人在加班工作期間發生的工業意外另行編製統計數字。 針對大型基建工程的展開,勞工處已成立了專責小組,專職加強巡查及執法;推動承建商在地盤實施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參與工程籌備會議及地盤安全委員會,在施工方案融入職安健元素。 另外,勞工處已就裝修及維修工程加強地區巡邏及在非辦公時間的巡查,以防止承建商採用不安全的施工方法。

建造業工業意外

發展局的標書評審機制,亦會為承建商過往在工務工程的安全表現和工地意外率評分。 議會於2月中推出「大師級培訓課程:人工智能與建造」,課程涵蓋人工智能理論及其在建造業的實踐現況,讓項目決策者學研習先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 ,加速數碼化及改善作業流程。 建造業工業意外2023 學員為具備專業學位及資歷的專業人士,預計將為業界培育一批兼通專業及科技的精英,為工地廣泛運用人工智能作好準備。 建造業工業意外2023 當人工智能技術普及化,技術人才供應充裕,將有望降低採用技術門檻及成本,為業界提來創新的契機。

建造業工業意外: 意外統計

「默哀會」能夠提高員工及工友的安全意識,議會曾呼籲各工地的總承建商於2月10日在工地舉辦 「默哀會」,並邀請工友、分判商、業主及顧問公司一同參與,檢討近期建築工地意外的成因。 我和議會總監當日出席了多個默哀會,傳達所有人都有義務確保工地安全的信息,工程項目負責人有責任關顧工友,工友則必須學習保護自己,懂得向危險說「不」。 今個月初,香港仔深灣道一個酒店地盤,突然塌石屎磚牆,壓死一個泰國裔工人,遺下妻兒。 建造業向來是工作較危險的工種,以去年為例,249宗因工死亡的個案,建造業有51宗佔了21%,名列首位,當中以從高處墮下為主要成因。 政府致力推廣職業安全,但因工作死亡的數字,近5年上升約40%,由2015年的177宗升至2019年的249宗。 若將死亡個案分類為意外和非意外兩類,意外死亡個案大約佔40%。

踏入1980年代,建造業訓練局對香港建造業安全訓練及教育擔當起重要的角色。 在安全培訓中,建訓局主要提供兩類課程:第一類主要是培訓建造業監督安全事務的專業人才,如建造業安全主任及安全督導員訓練課程;第二類則旨在廣泛提高建造業工友的安全意識,如平安咭課程。 發展展局局長甯漢豪在上月出席議會的週年酒會時,不忘提醒業界,確保工地安全亦是建造業未來的重要工作之一,她更表示「希望未來每個工地都是智慧工地」,我非常認同她的看法。

建造業工業意外: 地盤意外頻生 工友如搵命搏? 一文看清回歸前後港工地安全發展

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代表譚金蓮指出,小型工程有一定風險,除大眾較為熟悉的高空工作,例如需攀出窗外的冷氣機工程容易失足墮樓外,涉及化學物的小型工程亦有潛在危險。 她憶述,本港曾發生一宗嚴重意外,有工友於室內更換冷氣雪種後,疑因殘留在空氣中的物質接觸到火種而釀成爆炸,導致現場20多名工友受傷。 建造業工業意外2023 現行法例下,僱用20名或以上、但不足100名僱員的建築地盤,有關總承建商或專門承建商必須僱用一名安全督導員,惟法例無規定安全督導員需具備任何資格,只須對建築地盤工作或工業經營工作具豐富經驗者便可擔任。

  • 政府致力推廣職業安全,但因工作死亡的數字,近5年上升約40%,由2015年的177宗升至2019年的249宗。
  • 建造業向來是工作較危險的工種,以去年為例,249宗因工死亡的個案,建造業有51宗佔了21%,名列首位,當中以從高處墮下為主要成因。
  • 康文署在2019年1月推出寵物共享公園試驗計劃,與寵物公園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貫徹不同使用者共享公園設施的概念,平衡不同使用者需要。
  • 羅致光表示,其中一個探討方向是如何優化建築工程的法定呈報機制。
  • (《一九九七年年報》頁24)建訓局於2001年為上述課程開辦相關的的覆證課程。

例如,在某些國家,建造業的定義只包括合約金額超過指定水平的工程,或建造業工人不包括輸入勞工或呈報工業意外並非法定要求等。 因此把香港建造業的工業意外數字或意外率與其他國家/地區比較並不適宜。 建造業工業意外2023 事實上,在二○○一年至二○一○年十年間,香港建造業的職業安全狀況持續改善:工業意外數字由9 206宗下降至2 884宗(減幅為68.7%);而每千名工人的意外率亦由114.6下降至52.1(減幅為54.5%)。 此外,為了將安全信息傳達至每位從業員手中,議會的《建造業安全錦囊》手機應用程式,連接議會經常更新的安全資訊頁面和勞工署發出的職安警示,便利用戶隨時隨地查閱。

建造業工業意外: 工業意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中表示,規模較小的工程,往往亦會發生嚴重的意外,因此局方建議優化《建築地盤(安全)規例》下的呈報機制,將工期短及僱員人數較少的工程納入為必須呈報項目。 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 的安全相關預先批核科技產品名單,羅列的產品超過60項,不乏使用人工智能、自動化及機械人、數碼化、傳感器及物聯網等技術的器材及設備。 建造業工業意外 CITF的安全相關科技資助上限,在去年由80萬港元大幅調高至200萬港元,每間公司的申請金額更躍升至600萬港元。 業界宜主動探究應用新科技在各個建築生命周期階段,保障從業員安全。

《建造業安全錦囊》是一站式資訊平台,提供工地安全資訊及指引、健康小貼士、推廣安全活動消息、行業新聞、實時天氣、建造業相關公營機構連結等內容。 功能亦不斷更新,例如增添個人化的新功能,讓用戶自訂錄音,用作惡劣天氣警告的語音提示。 (三)勞工處已發出指引提示僱主和僱員重視休息時段,以保障僱員的職安健。

建造業工業意外: 工友安全訓練課程(建造業平安咭課程)

在2006年,建訓局更為索具工(叻架)、幕牆工及升降機技工三類高危工作人士設立「建造工友(指定行業)安全訓練課程」及以單元形式開辦「建造工友(指定行業)安全訓練課程」,又稱銀咭課程。 另外,建訓局又於2007年分別通過開辦「氣體焊接安全訓練重溫課程(重新甄審資格課程)」以及「工地建材索具工」銀咭課程等。 根據勞工處數字顯示,過去4年涉及裝修及維修工程的工業意外便有逾3,600宗(見表),佔整體建造業約30%,即每3宗意外便有一宗涉及裝修及維修工程,期間有21宗奪命意外。 建造業的《安全約章》(約章),承諾持續發展工地安全文化,務求達致「工地零意外」願景,在去年第四季推出時共有逾40名業界代表簽署。 議會將於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三舉辦《生命第一 Walk the Talk》系列網上研討會,邀請業界分享改善工地安全的經驗,提升業界對工地管理的安全意識,希望各位抽空出席。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