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荔枝角道好唔好2023!內含荔枝角道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荔枝角道

1982年5月17日地鐵荃灣綫通車,卻將長沙灣工業區一帶的車站稱為荔枝角站;而位於荔枝角一帶的車站稱為荔灣站,其後於1985年依美孚新邨而改稱為美孚站。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發展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荔枝角道

如限制進入區內街道的巴士為較環保型號,這些街道的路邊空氣質素會大為改善,從而保障公眾健康。 由於靜水池建於青沙公路的高架橋下,渠務署透過優化操作和維修工序及更改用地的園境設計,把靜水池上蓋的維修用地增建為寵物公園,以同一片土地,滿足防洪、運輸與休憇三大功能,依循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實踐地盡其用。 屋苑毗鄰有長沙灣遊樂場,內設兒童遊樂場、長者健體園地及多個球場,包括2個籃球場、2個足球場、2個排球場,而且更設有滾軸溜冰場[2]。 同時區內還有深水埗公園(旁邊設有公共游泳池)、順寧道遊樂場、漢花園、保安道體育館及圖書館、李鄭屋游泳池等可供公眾使用[2]。 而綠置居四幢大廈之中,以麗榕閣向西北(面向發祥街)的高層單位視野較開揚,遠望美孚一帶景致,部份極高層單位可眺望遠處海景。 不過要留意長沙灣天主教聖辣法厄爾墳場位於麗翠苑的西北方,部份麗翠苑單位可能望見該墳場[2]。

荔枝角道: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靜水池

每座大廈各樓高38或41層(第2、3和6座為38層;第1、4和5座為41層),合共提供3,850個分層住宅單位[2]。 條路起法係跟填海,當時係由荔枝角同深水埗各有各填,而荔枝角道就各有各伸長,最後先至駁埋。 最先填嘅係欽州街到東沙島街打出一段,為咗起深水埗營盤而起。 荔枝角道深水埗段,貫穿深水埗最舊市區,由今日黃竹街同界限街交界個位,到欽州街口,當時欽州街經已係海皮[2]。

荔枝角道

工程於2008年11月動工,於2012年10月啓用。 荔枝角道 1970年代,隨著美孚新邨擴建,政府另建美荔道,取代美孚巴士總站與荔灣道之間的荔枝角道,而該路段也成為現今的萬事達廣場。 最初佢駁住青山道,位置喺家下荔枝角消防局開始伸到家荔灣道,當時係填海邊,對住荔枝角灣。

荔枝角道: 巴士

葵青區是一個比較多公共屋邨的一個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只僅次於觀塘區。 荔枝角道 此外,葵青區有不少私人住宅及丁屋,大多集中在青衣島。 荔枝角道 大窩口原本屬於葵青區內,因為大窩口站位於國瑞路公園的地底,大窩口站行政上屬於荃灣區,所以居住在荃灣區的市民視為大窩口屬於荃灣區。 在銅鑼灣、中環及旺角的繁忙路段,專營巴士是空氣污染主要源頭之一,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粒子,分別佔車輛排放量的80%和40%。

呢段有幾個路口,有界限街、黃竹街口,有南昌街口,重有北河街、桂林街,到欽州街。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 文化館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因此原有建築特色獲得保留。

荔枝角道: 主要巴士路線

旺角路口,對住始創中心,而路口三角地,叫旺角康民角,有環境保護署路邊監測站。 荔枝角道2023 呢段喺1920年代起,初時望角(家下旺角)重係村地。 而當時九龍至旺嘅街係上海街,所以亦以佢為起點[1]。 荔枝角道係最早期一條馬路,畀車深水埗市區駁去九龍半島其他地方。 去到旺角北便、深水埗同大角咀交界嘅界限街同黃竹街路口。 該區有一個景點叫做嶺南之風,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屬於一個中式公園,以嶺南風格造園的原因是由於地點位於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要在這地區絕對地分辨九龍和新界實在有困難。 人口以美孚新邨和荔灣填海區的居民最多,選區均以內街作為分界綫。 由於區內沒有大型重建或發展項目,區內5個選區自1999年的範圍幾乎保留一樣,唯因應填海工程而更改名稱。

荔枝角道: 主要連接道路

主隧道要伸延至海港,沿青沙公路的路綫是唯一可行而不會影響私人土地的方案。 然而這條路綫會與5條鐵路相遇,當中兩條位於地下— 在25米深處的荃灣港鐵綫、及深入地底37米的廣深港高速鐵路。 主隧道的最終設計,是一條兩端配備進水及出水豎井、建於高速鐵路之下的深層隧道。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全長3.7 公里, 包括一段長2.5 公里、由大窩坪至蝴蝶谷沿半山興建的分支隧道, 與及一段1.2 公里長由蝴蝶谷延伸至海旁、貫穿荔枝角市區地底的主隧道,兩條隧道由一個靜水池連繫。 呢段荔枝角道主要係公共設施為主,視野好闊,去到近荔枝角嗰邊,有工廠大廈同私人屋邨。

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對出的一段曾俗稱荔枝角海灘道[3],1970年代因美荔道通車而禁止車輛駛入,並改稱萬事達廣場,現今美孚站荃灣綫大堂及月台位於其地底。 荔枝角道(英語:Lai Chi Kok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 其定線與長沙灣道平行,都是連接深水埗、長沙灣及荔枝角一帶。 道路南端連接旺角北太子彌敦道,北端連接葵涌道,全長約3.6公里,由西九龍走廊至荔枝角大橋的一小段屬於5號幹線的一部份。 2001年深水埗區議會曾提出改為完全以荔景山路為兩區分界線,建議把荔景山路以南的華荔邨、盈暉臺(第二和第三座)納入九龍範圍,後來涉及九华径村屋原居民的地权利益而不了了之。

荔枝角道: 旺角同大角嘴段

界限街曾有一名為「荔枝角道」的巴士站,是界限街首個東行巴士站,該站已於2020年9月更名為「大南街」。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綠置居以市價42折發售,定價是參考鄰近長沙灣「四小龍」私人屋苑及居屋屋苑而定價,呎價平均6,243元。 售價介乎93.25萬元至306.21萬元(當中,最貴單位為可間2房的麗森閣3807室);單位面積約184至452平方呎[14]。

荔枝角道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簡稱荔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9]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現今要在荔枝角西北面分辨九龍和新界會較爲困難。 工業區集中於葵涌的葵涌道、大連排道、和宜合道及青山公路一帶。 荔枝角道2023 由於這一帶交通發達,隨着香港工業式微北移,附近不少工業大廈被重建或改裝爲商貿大廈及辦公室,例如位處大連排道工業區、鄰接葵興站的九龍貿易中心。 此外,禾塘咀街、葵喜街、葵福路一帶也有不少工業大廈及貨倉。

荔枝角道: 住宅

沿分支隧道共有6個進水口, 荔枝角道2023 截取呈祥道以北、面積達290 公頃高地的雨水至隧道內。 靜水池亦直接收集經蝴蝶谷的徑流,主隧道則將匯聚的洪水排放到昂船洲附近海岸的排水口。 這個截流系統大幅減少了湧向下游的雨水,令荔枝角、長沙灣及深水埗一帶的水浸風險得以全面紓緩。 蝴蝶谷道寵物公園佔地約7,000平方米,是九龍區最大的寵物公園。

荔枝角道

當時荔枝角道尾嘅荔灣道,叫荔枝角沙灘道,可以入去荔枝角灣嘅泳棚。 1960年代尾到1970年代初,荔枝角交匯處同葵涌道天橋起好,變成家咁樣。 美荔道到荔灣道一段,變成美孚新邨露天嘅萬事達廣場,唔畀車行。

荔枝角道: 區議會議席分佈

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撤銷遷海令,大量客家人在這時期移居新安縣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 現時區內三大客家姓族,包括陳氏、鄧氏及曾氏,亦於當時遷抵新安縣(包括今天的荃灣和葵青地區)定居至今。 由於歷史及地緣關係,葵涌的鄉村由荃灣鄉事委員會管理,而青衣島上的鄉村則直屬青衣鄉事委員會。 年代葵涌貨櫃碼頭往南填海擴展,至現今昂船洲青沙公路一帶,故昂船州青沙公路以北一帶劃入葵青區,而其中荔寶路又跟荔枝角一帶相近,分界更趨向模糊。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兩段隧道配以靜水池的設計,源於這項工程獨具的複雜性。

  • 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雨水收集及回用系統每日設計處理量達120立方米(約20架水車的載水容量)。
  • 1970年代,隨著美孚新邨擴建,政府另建美荔道,取代美孚巴士總站與荔灣道之間的荔枝角道,而該路段也成為現今的萬事達廣場。
  • 每座大廈各樓高38或41層(第2、3和6座為38層;第1、4和5座為41層),合共提供3,850個分層住宅單位[2]。
  • 此外,葵青區有不少私人住宅及丁屋,大多集中在青衣島。
  • 欽州街口有深水埗警署,側邊有麗閣邨,去到東京街口。

葵青區南面以呈祥道為界,一些被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欣苑、華豐園及荔灣花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及鐘山臺一帶,都是全屬於新界葵青區(S14)。 葵涌以南填海後,原本屬深水埗區的海域,部分變成葵青區的土地,並把昂船洲分開為屬葵青區的昂船洲北部和屬於深水埗區的昂船洲南部。 葵青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大部分海域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都會區,而葵青區的青衣島以南海域更與中西區海域相連。

荔枝角道: 荔枝角

當中西九龍走廊長沙灣尾落橋位,去到葵涌道天橋一小段,係5號幹線一部份。 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佔去荔枝角灣填海區大半土地,前身為美孚油庫。 除了美孚新邨之外,其他主要的發展包括西北面呈祥道一帶的清麗苑、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以及美孚新邨東面的九巴荔枝角車廠重建項目曼克頓山。 葵青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葵青區議會有31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現任葵青區議會主席為盧婉婷小姐,副主席為陳志榮先生。 葵青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葵青區的事務,共有32名議員,現屆葵青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議員有5名。

荔枝角道

而由於後期工程提早至7月完成,交付日期已提早一個月至8月尾。 2017年底,房委會將長沙灣邨二期易名為麗智邨;2018年4月底,房委會以麗智邨一期四座樓宇取代火炭駿洋邨,成為綠表置居計劃2018屋苑。 包括2500個單位,單位面積由約184呎至452呎,在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1月10日間接受申請,並於2月抽籤,3月28日起揀樓,9月初入伙[11]。

荔枝角道: 巴士分站

欽州街口有深水埗警署,側邊有麗閣邨,去到東京街口。 東京街到發祥街,一邊有哥爾夫球場、另一邊有廢屠房,同埋蔬菜批發市場。 荔枝角道2023 葵青區早於1960年代興建大窩口邨、葵涌邨、石籬(一)邨、石蔭邨 等屋邨。

其中第1至4座屬首個恒常化綠置居項目(出售綠表置居單位計劃2018),一至頂層(36或39樓)屬住宅樓層,每層各設14至18伙單位,合共提供2,545個分層住宅單位[2]。 而第5及6座則為出租公共屋邨,合共提供1,305個分層住宅單位[2]。

荔枝角道: 葵青區

葵青區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即位於此區。 眾多工業、商貿大廈座落葵涌;而青衣西南則有大量重工業設施。 葵青區也是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是新界西北及大嶼山進入市區的首站;區內的葵涌道、青葵公路及青嶼幹線等道路皆爲重要的主幹道。 其中青嶼幹線自1997年通車起,就成爲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進出市區的的最主要路線。

過去,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一段俗稱「荔枝角海灘道」[2];該路段在1970年代美荔道通車後禁止車輛駛入,易名為萬事達廣場。 沿分支隧道共有6個進水口,截取呈祥道以北、面積達290公頃高地的雨水至隧道內。 靜水池亦直接收集經蝴蝶谷的徑流,主隧道則將所匯聚的洪水排放到昂船洲附近海岸的出水口。 1974年,荔枝角道位於當時規劃中的西九龍走廊以北一小段被歸入當時的二號幹線,與葵涌道(荔枝角大橋)相連。 [2]2004年,該路段被重組為五號幹線的一部份。 入巴士站嘅巴士全部經呢段荔枝角度入,經另一邊長沙灣道出。

荔枝角道: 雨水收集及回用系統

蝴蝶谷道寵物公園已移交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並於2014年3月13日正式開放。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荔枝角道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11])只有約100米。 另外很多時被視為荃灣區的大窩口邨、醉酒灣、荃灣帝盛酒店及荃灣華人墳場實為葵青區範圍(港鐵大窩口站在青山公路以北,及前大窩口工廠大廈(已拆卸並重建為尚翠苑)在德士古道以西,則屬於荃灣區)。 而很多時被視為葵青區的梨木樹邨、油麻磡村和國瑞路一帶反而屬於荃灣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