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梳士巴利道3號6大著數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梳士巴利道3號

海濱花園讓市民與遊客可欣賞維港景色,設施包括中央草坪、環形小徑、活動平台、海濱階梯、綠化外牆及噴泉。 矗立尖沙咀東海傍的新世界中心,購物商場匯聚國際知名品牌,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購物,是80年代帶動尖東興旺的地標建築物,改寫尖沙咀面貌。 麗晶酒店更曾入選全球十大最佳酒店[9],但新世界於2001年以23.4億元低價出售予洲際酒店集團,並易名為「香港洲際酒店」。 1970年代,紅磡灣填海完工,開闢了尖沙咀東商業區,梳士巴利道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紅磡火車站外,與康莊道之間有兩個接駁點,北行交界處在梳士巴利道東行與科學館道之間,南行交界處則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南行站的東北面,西行方向有行車天橋接駁。 梳士巴利道3號2023 1906年,政府於海旁填海以便九廣鐵路築建尖沙咀車站時,亦一併擴闊道路。 2014年11月29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舉行「築‧動@藝術廣場」展覽,展出兩組全新作品。

梳士巴利道3號

本線由新巴營運(7月1日及7月2日由城巴營運),並於2023年7月2日結束其服務。

梳士巴利道3號: 星光行的交通站點

迴轉處工程預計最早於2009年中動工,至2010年中完成[19],設有八個巴士站,其中六個供乘客上車、兩個供落車;迴轉處中央設有新的士站,可供16輛的士同時停泊上客,並設落客處供4至5輛的士同時落客,令的士站運作得更有效率。 除此以外,文化中心正門對開會設一個全新旅遊車上落客處,可同時容納四輛大型旅遊巴士上落客,方便旅客及旅遊業界。 梳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舊時叫梳利士巴利道,係香港尖沙嘴一條馬路。 梳士巴利道3號 接駁彌敦道 梳士巴利道3號 尖沙咀站及梳士巴利道 尖東站的行人隧道系統,於2004年10月啟用,行人隧道部分路段配備自動行人道連繫附近酒店和商業樓宇,減少行人横過繁忙道路的需要。 沿尖沙咀東海旁而建的梳士巴利道,貫通中九龍/西南九龍與尖沙咀,多年來交通非常繁忙,乃尖沙咀區內一條主要東西行幹路。 紅磡繞道和公主道連接路在1999年10月通車後,駕車人士可由北九龍和東九龍取道梳士巴利道前往尖沙咀。

然而,受清拆天星碼頭總站影響而建的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早於2007年8月投入運作,其中一個入口設於梳士巴利道東行永安廣場西面。 油尖旺區議會於2008年2月28日表態支持露天廣場計劃[21],九巴5號線更率先於6月22日遷離尖沙咀碼頭,被視為掀起清拆巴士總站之序幕。 為了加快推行計劃,旅遊事務署及建築署於2009年5月13日聯合主辦「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為期五星期,擬把優勝作品用作露天廣場設計藍本[22][23]。 梳士巴利道3號 當局就興建迴轉處工程於6月刊憲[24],諮詢期間卻收到超過五千份反對意見[25][26]。 政府翌年修改迴轉處設計後,修訂方案於十月刊憲,可是反對意見較首輪諮詢更多,逾一萬三千份。

梳士巴利道3號: 巴士總站

政府曾計劃於尖沙咀碼頭對開巴士總站範圍改建為露天廣場,同時於梳士巴利道近廣東道一帶增建迴旋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4][5][6]。 政府最終於2012年8月8日宣布擱置有關計劃;惟原訂安置受該總站清拆影響的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卻早已投入運作,其中一個入口設於梳士巴利道東行永安廣場西面。 座落香港洲際酒店對開一段海濱長廊的「星光大道」(The Avenue of Stars),是香港旅遊發展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攜手推行的促進旅遊業措施,旨在表揚電影業在香港和國際取得的驕人成就。 具地誌特色的大道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擁有,新世界發展斥資四千萬港元興建,其位處的橋樑結構早於1982年由該公司建造[34]。 全長約440米的星光大道,鋪築工程於2003年6月展開,2004年4月27日開幕[35],翌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和全球旅客參觀[36],由新世界旗下「星光大道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維修及保養工作。 鑑於項目所遇到的技術問題,以及公眾對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強烈訴求,在權衡各項考慮後,政府於2012年8月8日宣布擱置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31][32][33]。

梳士巴利道3號

由此可見,尖沙咀碼頭總站搬遷計劃一直備受爭議;旅遊事務署表明,要做到「無反對聲音」才會將計劃推展[27]。 基於民間反對聲音持續,工程極可能無了期延遲,政府2011年作出讓步,推出將露天廣場設計融合活化尖沙咀碼頭的改善方案,令整個項目成為一個旅遊新地標;同時擴大擬建迴轉處,成為面積3,700米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保留全數15條巴士路線繼續使用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至於露天廣場需相應縮減40%面積,擺設已退役火車車廂及丹拿A型古董巴士,展示尖沙咀碼頭以往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讓市民和旅客可緬懷昔日風貌[28][29]。 當有關路線遷移至麼地道後,當局隨即在香港文化中心外興建一個面積約686平方米的迴轉處,以便專營巴士、的士及旅遊巴士在日後露天廣場對開停站[18]。 2003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與新世界發展攜手合作,計劃重新規劃梳士巴利花園,並且額外興建1層提供約3萬平方呎的物業,作為藝術展覽用途及表演場地,室外及建築物頂部則作為休憩及露天展覽等用途;預計於2006年落成。 城市規劃委員會考慮到有關建議可以與尖沙嘴未來多項旅遊項目配合,包括星光大道、1881及天星碼頭等,故此批准該幅土地改變用途。

梳士巴利道3號: 星光行寫字樓租單位出租

其一為建築師兼藝術家嚴迅奇創作的大型裝置藝術《建竹2014》,另外一組則是本地藝術組合CoLAB和非常香港構思的《C.卡車》[6]。 擔任香港瑰麗 PlaceMaker的 May Chow是得獎女廚師兼創意企業家,當年她在美國修讀酒店管理時,發現自己對烹飪的熱愛,並立志為廚師。 現已成為名廚的 May也是 Little Bao (小包包) 的創辦人,每星期為數以百計的食客炮製美食,更與香港瑰麗酒店首度攜手研創特色月餅,由傳統演化出令人難忘的現代經典風味。 2022年7月12日,城巴有限公司獲香港特區政府批予為期十年的新專營權,涵蓋原有的新巴專營權及城巴(專營權一)的兩個巴士網絡,新專營權被命名為「城巴有限公司(市區及新界巴士網絡專營權)」,並於2023年7月1日起開始生效[1]。 1906年起,隨著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段於海旁填海時,道路曾一併擴闊。

梳士巴利道3號

昔日,尖沙咀中部近加拿分道,還有一條內街叫疏利士巴利路,後來政府為免其與疏利士巴利道(梳士巴利道)混淆,故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改稱為厚福街。 梳士巴利道,來自英國官員梳士巴利侯爵(Marquis of 梳士巴利道3號 Salisbury)。 唐字名原本叫梳利士巴利道,係Salisbury個廣東話直音,之但係,查實英文Salisbury(/ˈsɒlzbri/)係唔發i音,所以後尾更正做梳士巴利道。 城巴H1B線(英語:Citybus Route H1B)是為了紀念新巴於2023年7月1日與城巴專營權合併而開辦的特別路線。

梳士巴利道3號: 星光行 Star House

全長約1.6公里的尖沙咀海濱長廊,佔地約5公頃,涵蓋梳士巴利道以南空地,由尖沙咀天星碼頭、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太空館和香港藝術館起,沿尖東海濱長廊一直伸展至紅磡繞道。 梳士巴利道本來是與原九廣鐵路英段路軌並排的,九龍火車總站位於半島酒店外。 然而於2004年,九廣東鐵(現港鐵東鐵綫)由紅磡站沿梳士巴利道地底重新到達尖沙咀東部,並設尖東站,但位處地底且向北移,與漆咸道南交界,2009年九龍南綫通車後改由西鐵綫使用,變成中途站。

現時所有往返尖沙咀碼頭的巴士路線均途經梳士巴利道,另大部份往返尖沙咀東的專營巴士路線亦途經梳士巴利道,其中彌敦道至漆咸道南之間的路段最為繁忙。 漆咸道南以東的路段較少專營巴士途經,當中東行線有部份乃前往尖沙咀東總站,以減輕漆咸道南的交通負荷;西行線絕大部份均由紅磡繞道駛至,只有尖沙咀方向的九巴5A、92R及過海隧巴H1線由康莊道南行轉入[7],且均途經整段西行綫;當中5A線離開尖沙咀方向亦取道全段梳士巴利道東行。 尖沙咀碼頭總站位處梳士巴利道西面盡頭,是香港最早期的巴士總站之一,而梳士巴利道是往返碼頭的必經之路;廣東道南行往尖沙咀的車輛必須左轉往梳士巴利道東行,不可右轉往尖沙咀碼頭。 另外,九龍公園徑以西的一段梳士巴利道西行綫是非專營巴士禁區,除領有許可證者外,所有沿梳士巴利道西行的非專營巴士須右轉九龍公園徑北行,才可前往廣東道南行。 另一邊廂,當局於2001年3月在梳士巴利道與漆咸道南交界處建造一條行車隧道,2005年7月竣工[3];前國際郵件中心對開的一段全新架空梳士巴利道於2003年8月啟用。 梳士巴利道3號2023 而連接彌敦道尖沙咀站及梳士巴利道尖東站的行人隧道系統則於2004年10月啟用,隧道部分路段設有自動行人道,與附近酒店和商業樓宇連接,以減少橫過繁忙道路的行人。

梳士巴利道3號: 巴士

梳士巴利花園(英語:Salisbury Garden),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名店城上蓋,於1997年5月落成,於2014年2月22日起,近香港藝術館範圍改稱為梳士巴利花園藝術廣場。 聳立在壯麗的維港,香港瑰麗酒店是九龍海濱的嶄新核心建築;Victoria Dockside 藝術設計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穿過大宅式入口及圓石路後,城市的喧囂隨即消失,青蔥的景觀花園和恬靜的前院映入眼簾,坐擁絕美維多利亞港景緻。

梳士巴利道(英語:Salisbury Road,舊譯疏利士巴利道),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海旁,是香港著名道路之一。 道路西端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一帶連接名店林立的廣東道,然後沿著尖沙咀海濱花園,東面連接康莊道紅磡站及紅磡繞道。 6X線往尖沙咀方向於翌年3月18日起繞經麼地道而不再取道隧道,而6Y線亦已於2020年4月停辦。 「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結果於2011年8月25日公布,由建築師楊雲傑團隊勝出,優勝作品題為「時刻廣場」,以尖沙咀海旁為本港重要公共交通樞紐的背景為主題。 然而,整個尖沙咀碼頭及毗鄰地方的發展概念經已大幅改變,但舉行設計比賽時不可能預先估計到這個重大轉變,全數參賽者沒有把尖沙咀碼頭活化作為整體設計主要部分,勝出作品不能被採納作為露天廣場最終設計[30]。 政府緊接於九月就改善方案再次諮詢公眾,共收到逾七千份意見書,反對者仍佔大多數。

梳士巴利道3號: 使用情況資訊

有見及此,政府曾研究重新使用原來設計方案,惟該方案無法採用擴大迴轉處的新設計以容納現時使用碼頭巴士總站全部15條巴士路線。 若要回應區議會有關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訴求,擬建廣場面積無可避免要減少達40%,由原來計劃約8,500平方米縮減至約5,000平方米,廣場將難以作具規模發展。 再者座落梳士巴利道、廣東道與九龍公園徑的前水警總部文物酒店暨商場(1881 梳士巴利道3號2023 Heritage)已落成啟用,露天廣場計劃可帶來的額外旅遊和經濟效益相對有限。

  • 梳士巴利道,來自英國官員梳士巴利侯爵(Marquis of Salisbury)。
  • 海濱花園讓市民與遊客可欣賞維港景色,設施包括中央草坪、環形小徑、活動平台、海濱階梯、綠化外牆及噴泉。
  • 梳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舊時叫梳利士巴利道,係香港尖沙嘴一條馬路。
  • 1970年代,隨著紅磡灣填海,開闢尖沙咀東地區,梳士巴利道便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新的九龍車站(1997年改名為紅磡車站,2007年兩鐵合併改名為紅磡站)。
  • 本線由新巴營運(7月1日及7月2日由城巴營運),並於2023年7月2日結束其服務。

1970年代,隨著紅磡灣填海,開闢尖沙咀東地區,梳士巴利道便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新的九龍車站(1997年改名為紅磡車站,2007年兩鐵合併改名為紅磡站)。 梳士巴利道原是九龍半島南部海岸線一部分,最早一段於1887年建成,以英國首相梳士巴利侯爵命名[1]。 值得留意的是,當時的中文漢字譯名按英文字母串法,稱作疏利士巴利道。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運輸署已通知旅遊業界上述交通安排,以及呼籲業界合作和自律,嚴格遵守在上落客區不可停留等候的規定,並依從現場警務人員及工作人員指示在適當位置上落客。 以 @RosewoodHongKong 及 #RWJourneys 分享您的瑰麗之旅。

梳士巴利道3號: 巴士分站

此外,梳士巴利花園將會用作舉辦音樂表演及戶外文化及康樂活動等等。 同時,計劃改善由梳士巴利花園至香港星光大道的行人通道等等[2]。 項目於2012年8月動工,拆除了原來位於梳士巴利花園入口的羅馬柱式門樓、香港藝術館館前的花槽及連接至停車場的有蓋行人通道,重新鋪設地磚,並且添加草地,以擴闊空間及加強美感。 另一邊廂,工務部門就翻新和擴建尖沙咀碼頭的構思進行初步技術評估時,卻發現碼頭地基不能承受大規模翻新和擴建工程,難以按天星小輪要求大幅擴充樓面面積,以提供更多商鋪、餐廳及公眾享用海濱的額外休憩地方。

梳士巴利道3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