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2023介紹!(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F出口則在2005年3月30日啟用,連接尖東站中間道行人隧道。 不過,港鐵公司在2009年8月16日把尖東站改編為西鐵綫後,部份乘客選擇改回九龍塘站轉車;使本綫的尖東站至紅磡站一段的人流回落。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2023 另外,地鐵公司亦放棄了港九綫與荃灣支綫直通運轉的計劃,改為將修正早期系統的旺角站至中環站段撥歸荃灣綫;而修正早期系統的觀塘至油麻地段則成為觀塘綫。

同年10月6日,一列列車(A255/A126)[9]在茘景至美孚之間的側綫衝燈,列車撞向路軌旁的隧道壁。 雖然有一列重組列車(A187/A218)獲得修復並重投服務,但這兩宗意外令荃灣綫損失兩列現代化列車(包括唯一列第2B代列車),為確保有足夠列車於繁忙時段派出,港鐵因此需將觀塘綫一列列車(A191/A182)調回荃灣綫。 1989年觀塘綫過海鐵路通車及1991年九巴開辦300路線後,荃灣綫彌敦道及過海段人流稍為回落,繁忙時間附加費於1993年取消。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車站數目

專綫小巴95K及301M線為往返兩站乘客提供接駁服務,於荃灣西站出入閘可享八達通轉乘優惠。 現時通往綠楊新邨的C出口位置原址為恆生銀行,而舊有C出口通道位置設於現時自動櫃員機的位置。 而大堂亦增設升降機連接1號月台;而可供乘客直接由1號月台直達西樓角路路面的D、E出口亦於2005年11月13日啟用。 而站體建築物外側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車站東西兩端,而在這條行人天橋的中央,即大河道北行車天橋以下位置同樣亦設兩條樓梯連接位於車站上面的大河道北行車天橋,供乘客前往車路兩旁的巴士站轉乘巴士。 荃灣站是荃灣綫的北端終點站,車站位於荃灣市中心北部的青山公路及大河道之間的西樓角路旁,原址為西樓角村。 車站旁邊是港鐵荃灣車廠,上蓋是港鐵公司住宅發展項目綠楊新邨。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除了加裝月台閘門外,港鐵公司亦於前地鐵網絡的所有地面及架空車站進行了月台翻新工程,其中此站的工程已於2011年起展開。 至於原本為圓柱體的月台支柱,則於四周圍上白色及紅色人造纖維板,故支柱亦變為長方體。 1992年,前地鐵公司為整個荃灣站大堂翻新時加入以中國傳統建築特色作為主題,當中車站大堂商店採用以類似四合院設計風格的黃色牆身與綠色屋頂;而在車站大堂較粗大的圓柱躉同樣被鋪上以不同顏色的紙皮石砌出飛龍圖案。 在荃灣站建設期間,荃錦公路需要改道,而三棟屋村亦需要搬遷,原址在工程完成後則改建為三棟屋博物館。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車站位置

在施工期間,當局建造一條橫跨荃錦交匯處至大河道近海壩街的行車天橋(大河道北),以方便沙田至荃灣西約的交通來往,因此站內部分主柱同時支撐大河道北。 1978年5月12日,香港政府宣布收回荃灣西樓角七幢樓宇,以便興建荃灣站及荃灣車廠。 商戶和業主因為不滿賠償拒絕遷出,並一直僵持到1979年,業主企圖拆除剛建成的西樓角路鐵閘,釀成警民流血衝突。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當局後來表示業主搬出後,仍然可以申請更多賠償,之後樓宇才順利清拆[4]。 荃灣站設兩個側式月台,這是因為荃灣綫規劃時,荃灣站以西還有一荃灣西站作荃灣綫總站,而此站只是路綫尾二之中途站。

當中第一個方案於荃灣至八鄉一帶開鑿大型隧道,與最終的西鐵方案最為近似。 第二方案因青山公路沿綫一帶地勢旮旯,將全條路線開鑿隧道並不可行,將地下鐵路建於多彎險要的青山公路地底沿綫並不理想,因此路線最長,造價亦最昂貴;種種困難下只有輕鐵可行,所以當時輕便鐵路已於三聖站興建車站預留空間作為三聖至荃灣支綫之用,但因建築難度太高而放棄。 可是地鐵公司2004年決定全面拆除站內中央及非收費區具中國建築特色商舖,改為冷冰冰銀白色商舖,從而增加一倍舖位數目至26間,每個舖位面積擴大至21平方米。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2023 車站新面貌與中環站相似,利用玻璃及不鏽鋼物料,配搭銀白色主調使車站更亮麗。 A出口除設四個分支出口外,本身亦是一獨立出口,連接車站南面之行人天橋,通往B出口、大河道行人天橋及大河道北「荃灣站」巴士站。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服務時間

因應屯馬綫發展以及受限於新建和擴建車站的長度(前馬鞍山綫各站、顯徑至紅磡及柯士甸站月台設計長度只有8卡),西鐵綫於2016年至2018年間把原有28列7卡編組列車擴編成8卡編組列車行走。 在西南九龍一帶高度發展的市區建築鐵路,由於區內商貿及旅遊設施林立,有香港文化中心、太空館、大型酒店和商業大廈等,故此必須在鑽挖工程進行的同時,採用先進的技術監控工程噪音和震盪,把對鄰近建築物的影響減至最低。 荃灣站是荃灣綫的上行總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中環方向的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荃灣站至荔景站一段最初擬建於地底,並非如現在建於高架橋之上,架空設是要遷就建在山上的荔景站,避免車站離地面太深,影響效率。 此外,旺角站本來是計劃建於更北的位置,取代現有的太子站;而深水埗站則原本建於比現時較南的位置。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荃灣綫在規劃初期,擬議終點站是地處荃灣站西面山谷的荃灣站,以便未來延伸至屯門,在《屯門新市鎮計劃》時被指造價太高,加上乘客量問題,計劃擱置。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月台

連同1990年代後期至2000年代通車的馬鞍山鐵路、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玫瑰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2021年6月27日起,西鐵綫與原馬鞍山綫及新建的大圍至紅磡段接駁合併成為屯馬綫;自當日起,原西鐵綫路段所選用的顏色統一為原馬鞍山綫的棕色,而原有西鐵綫的顏色則由北環綫繼承,西鐵綫這個名稱亦因此正式成為歷史。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 「自悠通」曾經有免費乘搭專綫小巴81K綫的優惠,於2005年2月1日生效,但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取消。 另外曾經有新巴701綫、702綫及專綫小巴95K綫之轉乘優惠亦於同日取消。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使用車輛

車站行人天橋西端近A3出口處,另有一接駁口直通荃灣行人天橋網絡西北段,通往白田壩(荃錦公路)、中染大廈(「8咪半」商場)及愉景新城(柴灣角)等地,但並不獲編配出口編號。 2016年12月28日,南港島綫正式通車,來往海怡半島站至金鐘站,金鐘站成為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的三綫轉車站,金鐘站的轉綫人流進一步上升。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2016年10月23日,觀塘綫伸延至何文田站及黃埔站,油麻地站正式成為荃灣綫與觀塘綫的另一個轉車站,荃灣綫金鐘至旺角段人流進一步上升。 2009年8月16日,九龍南綫通車,尖東站改以西鐵綫服務,本綫不再與東鐵綫接駁,荃灣綫旺角站轉乘人流再度回升。

  • 車站旁邊是港鐵荃灣車廠,上蓋是港鐵公司住宅發展項目綠楊新邨。
  •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 當時,由金鐘以東的港島車站前往中環站,需在金鐘站跨層轉乘荃灣綫,反之亦然。
  • 1967年,英國費爾文霍士及施偉拔顧問公司所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報告中提及曾建議荃灣站及大窩口站兩個地鐵站設於沙咀道地底[10]。
  • 現時通往綠楊新邨的C出口位置原址為恆生銀行,而舊有C出口通道位置設於現時自動櫃員機的位置。
  •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玫瑰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當時,本綫的建議是港軍船塢(Admiralty)至荃灣(Tsuen Wan)。 首班車(或稱頭班車,英文:First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Train)是指非24小時運作的鐵路路線中,當日第一班前往指定目的地的列車班次;而尾班車(Last Train)是指當日最後一班前往指定目的地的列車班次。 由於每條鐵路路綫及其相關設施均需要定期進行維修,每條鐵路路綫都沒有可能設計成每天都是24小時運作,因此在非24小時運作的日子自然會出現了首班車和尾班車。 2014年3月12日,一列市區綫韓製列車於中午時分不載客在荃灣綫上試車,為該款列車於將軍澳綫供電事故後首次於觀塘綫及將軍澳綫以外路綫行走[18][需要較佳來源]。 現時,荃灣綫的車隊共有35列英製列車,每列由8卡車卡組成[15]。 2022年東鐵線延伸至金鐘站後,荃灣綫旺角站至金鐘站擠迫程度得以舒緩,最繁忙路段變為深水埗站至太子站一段,載客率約70%[10]。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模板:港鐵首尾列車/荃灣綫

而於2016年10月觀塘綫延綫通車後,油麻地站成為荃灣綫及觀塘綫的正式轉乘站,更加劇了彌敦道沿綫的擠迫情況。 在東涌綫正式落實興建時,荃灣綫需要興建轉乘站,否則乘客要坐畢全程到達位於香港島的金鐘站轉乘港島綫,同時亦加劇彌敦道路段的擠迫情況,因此前地鐵選擇了茘景站作為轉乘站。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2023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在1960-1970年代,因應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運輸的需求越來越大。

地鐵荃灣線尾班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