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舊香港11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觀塘區傳統上以公共屋邨及工廠大廈為主,但隨着經濟轉型,各工廠大廈早已空置或改作其他用途,而公共屋邨亦多已重建,成為新式樓宇。 東面以魔鬼山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與黃大仙區為界。 面積為1130公頃,人口約587000人,為全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南區位於香港島南部,東起大浪灣,西迄薄扶林,包括香港仔、鴨脷洲、鋼線灣、薄扶林、黃竹坑、深水灣、淺水灣、赤柱、大潭及石澳等地。

「一枝竹仔會易折彎,幾枝竹一扎段節難」,Himphen說只有公民一起參與,才可以集合不同人的專長。 舊香港 雖然他們是程式的開發人,擅長電腦技術,但他們並不熟悉歷史,需要在行的市民幫忙。 「我們也只是公民的一份子」,Himphen說要建立一個屬於香港人的街道相片資料庫,只能靠大家,而不是只有他們5人。 即使手上沒「咸豐年前」的舊照片也不用擔心,因為「今日影的新相,3年後又會成為舊相」,Himphen認為最重要的是公眾一起參與。 現時網頁內已有超過900張照片,但大部分都是依靠市民透過網頁或應用程式上載,現場收集相片並不容易。 擺了5次攤檔,他們只收到10張相,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會將相片帶在身,看到收舊相再折返回家取相的人也不多。

舊香港: 香港舊照片

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Spring)。 至於春園街附近的汕頭街和廈門街等,當時則為儲存準備運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貨品倉庫。 而船街、麥加力哥街則為停泊及維修船隻的碼頭及船塢。 至於在春園以西的日、月、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 舊香港 至於灣仔道以東、今日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理臣山,曾經是石礦場。

  • 走到累了,可到美荷樓地下的懷舊冰室,嘆個下午茶,回味香港地道美食。
  • 約一九一零年代,糖業大王郭春秧購入大幅北角地皮,原擬興建糖廠,卻因糖價暴跌改建樓宇。
  • Sundaykiss整合了薄鳧林牧場預約導賞及參觀的方法和交通一覽 。
  • 我城昔日風光見諸照片實物,情懷流傳由是悠久深刻。
  • 黃大仙區亦是全香港唯一不沿海的行政區,它以東面的飛鵝山與觀塘區為界,西面則沿聯合道、東頭邨道,南接太子道東。
  • 創立「香港舊照片」專頁已十年的余震宇,曾翻閱不少歷史資料,發現觀塘工業區發展計劃曾一度觸礁,幾乎胎死腹中。
  • 之後巴黎外方傳教會亦在附近買地,1875年建成伯大尼修院,為傳教士提供療養服務。

從香港的舊照片可以看到,香港的景貌絕非千人一面,新書大致捕捉了香港各階層各地域的概況,或許在續說香港故事上,可作談資。 既找到舊照片,可見相中風景優美,甚為可觀,然而美中亦要求真。 今年初,香港大學圖書館邀請林博士蒞臨介紹新書,既向一眾讀者展示吸引彩照,更娓娓道來成書過程種種照片考據故事。

舊香港: 香港十八區大埔區

然而,翻查大英博物館的地圖,反映十九世紀末期的銅鑼灣,已經有迫遷原居民、掠奪其土地的重要記錄。 展覽設有麥芽糖餅、叮叮糖、砵仔糕、香蕉糕及糖蔥餅。 片段截圖即將清拆的太子基隆街騎樓,化身為「舊香港 • 融舊 」的藝術概念館,將是騎樓重建前為數名普通人的一次變身。 該騎樓已被香港地產發展商樂風集團購入,將在其歷史面貌的基礎上,以「永恆」為建築概念,改建為住宅項目。 屯門區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也是香港人口最多的住宅區域之一。 屯門區南面的青山灣於20世紀70年代起被填海,連同周邊沿岸一帶發展成屯門新市鎮。

舊香港

對於有志研究者以及新一代的學生,觀賞舊照片也許就是上佳的歷史教育,讓人學會欣賞所處土地的昔日、尊重前人建設之辛勞。 300幅珍貴昔日彩照,構成Old Hong Kong in Colour一書的香港歷史世界。 書中內容章節分明,涵蓋面廣:城區香港、遊人街坊、鄉郊掠影、漁灣風情等景像悉數囊括,可謂一片紙上風景。 捧讀此書,不單發現相片本身栩栩如生,如同自己說話,精煉的簡介文字更見作者史學修養滲透其中。

舊香港: 社區舊衣回收箱計劃

牧場範圍由今天的沙宣道伸延至置富花園,牛隻在青草地上怡然自得地吃草,一派歐洲風情。 舊香港 香港開埠後,港府開築薄扶林道連接維多利亞城和香港仔。 蘇格蘭富商杜格拉斯‧林柏於1861年在薄扶林興建杜格拉斯堡,率先遷入此區居住。

香港仔人口漸多,1847年港府在此設立警署維持治安,1891年再在海邊山崗建造規模更大的警署,以便俯瞰四周海域。 1969年警署遷出,舊警署繼續保留,供政府部門使用。 1995年活化為「蒲窩青少年中心」,是香港仔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

舊香港: 香港十八區九龍半島

項目將以中西合璧、新舊交融為發展方向,對灣仔的傳統建築特色予以保留,建築上採用灣仔特色的窗花及舊香港戰前階磚等。 預計商場的目標客群中,本地客將佔8成,遊客佔兩成,商場在2015年12月底開幕。 修頓球場(修頓遊樂場)是昔日灣仔的主要地標,現時則仍是區內主要的康樂場地。 從前修頓球場早上是等候工作的地點,不少待業者都會等待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 傍晚時份修頓球場搖身一變成為「大笪地」式的「平民夜總會」,售賣食物以及有很多表演,成為當時居民的主要娛樂。

舊香港

可是有不少官兵染病而死,於是開闢軍人墳場,並轉在港島北岸設立軍營。 香港圍在香港近代史上曾名噪一時,皆因出了周壽臣這人。 1926年獲委任為行政局首位華人非官守議員,1936年政府為表揚他的貢獻,將新圍後方的山丘命名為「壽臣山」。 今天新圍內仍保留一座約建於1890年的清末舊屋,為周氏族人住所,1992年被政府購入,曾經閒置一段長時間,2013年起於週末和假日開放給市民參觀。

舊香港: 皇后碼頭

填海計劃將原有的灣仔碼頭被拆卸,以便進行填海工程。 從數據提取的信息關於大廈年齡和情況由保持了規劃、建築、消防、以及民政事務局和土地發展公司(即市區重建局前身)利用作為初步依據為估計對都市更新的需要. 舊香港 逐漸變成包括區和計劃的發展,運輸,社會人口統計和環境考慮在描述的都市更新項目區域。

  • 2003年政府修復伯大尼修院和鄰近建築,租給香港演藝學院作為校舍,令建築物得以重生。
  • 於1949年4月16日開業的荔園原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
  • 再攀高峰的但茱迪,獲美國環球影片公司簽約,開始拍攝電影,例如與尤伯連納合作的《國王與我》,極其賣座。
  • 面積為1130公頃,人口約587000人,為全香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 香港之名是否來自香港村,而香港村又在哪裏﹖一直引起史學家討論。
  • 1984年,東鐵沙田站旁邊的新城市廣場落成,為第一個在新市鎮建成的大型購物商場。

惟經過多年的填海,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米,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 舊香港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 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

舊香港: 回收流程

事實上,萬科(香港)在去年11月,已就牛頭角定富街71至79號舊樓物業進行強拍程序,以底價1.415億元統一業權。 該地盤面積約地盤面積約2,787平方呎,若以地積比率9倍重建,落成後總樓面約2.5萬平方呎。 資料顯示,上述物業佔地7,595方呎,屬於住宅(甲類)用地,若重建為商住物業,最高地積比率為9倍,即重建樓面約6.84萬方呎。 第一批洋紫荊硬幣的供應當然很充足,但最後一批英女皇頭像硬幣就相當罕有了。 事實上,任何年份的英女皇頭像硬幣也都成為了稀有錢幣,原因是按照《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英女皇頭像硬幣要「逐步更換和退出流通」。 剩下來仍然由公眾持有的英女皇頭像硬幣大多數都變成了收藏家的珍藏品,甚少在市面流通。

不過隨着內地改革開放,不少廠房於八十年代起漸遷廠至內地,工業區開始轉型為商業主導。 五、六十年代初的觀塘街道較空曠、凋零,大多行人穿工人裝束;七十年代起人氣轉旺,服裝更顯西化,人們開始穿著喇叭褲、格子褲、皮鞋;八十年代的街道更是車水馬龍,相中人多數身穿休閒服或商業裝束。 舊香港2023 展覽新增多媒體節目及拍照區,以增加互動及趣味性,讓參觀者感受昔日香港的情懷。 本館亦製作了一套全新影片,由當年參與「香港故事」製作的館長、設計師和文物修復員等幕後人員,分享「香港故事」的製作理念、趣事和挑戰。 Photo from Internet昔日的香港遊樂場記憶不是海洋公園、迪士尼,而是荔園。

舊香港: 香港明愛電腦再生計劃

逾千張個人收藏舊照,林博士挑其精華,考其故事,輯成Old Hong Kong in Colour一書。 過去日漸遠去的歷史、印象中刻板的黑白歷史,由此得以還原本來色彩,一個老香港彷彿回春,歷久常新。 及至40年代中後期,彩色攝影技術日益被採用,遊人旅客多有訪港,懷興拍攝香港景致,方令首批香港彩色照片誕生。 昔日亮麗香港風光,由此透過彩色照片保留,芬芳留香。

舊香港

但荃灣區內最大型的商場則在1990年才在舊荃灣碼頭附近出現——荃灣廣場,樓高6層和2層地庫,亦是區內首見有大型中庭廣場和繼太古城後全港第2個真雪溜冰場(溜冰場改建為商場)。 而在1997年落成的愉景新城更以地方寬敞、高樓底、超大型廣場而成為荃灣區的其中一個地標。 位於大尾篤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一個劃自海域的大型儲水水塘,也是大眾騎自行車的好去處。 淡水湖原本是一個大海灣——船灣,灣內沿岸曾經有多條鄉村,不過在1960年代建淡水湖時遭拆遷,部分鄉村遺址已經埋在淡水湖水底。 大埔區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包括對岸西貢北的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總面積約為14800公頃,是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區域。 由於香港島的北角在當地的童軍或其他早期成立的組織裏亦被稱為“北區”,有時香港人會把“北區”稱為“新界北區”,又或索性指明是“上水”、“粉嶺”等分區,以免引起混淆。

舊香港: 深水埗壁畫線

於是,歷史的陳跡與面貌、舊照片的前世與今生,悉數透過考據及文字功夫,輔以精美紙本印刷,呈獻讀者眼前。 香港歷史熱潮近年方興未艾,相關著作紛陳登場,但仍續有新書,依舊好看。 歷史舊照片一向是香港收藏家們競逐的珍品、過去風景的最佳見證。 我城昔日風光見諸照片實物,情懷流傳由是悠久深刻。 過往見刊於教科書、舊文獻、報章,以至博物館所見的香港照片,多為黑白。 雖反映時代觸感,亦見歷史風味,然而多只反映香港開埠至上世紀40年代初期景貌,未及展露香港昔日風光之全豹。

舊香港: 香港

許多在優先項目區域在老化的市區的地方化的部分被共同安排及承擔了一種目標區域方法對都市更新。 灣仔是最初描述的九個目標區域之一,聚焦再開發和修復行動以對應的方式。 其他區域是馬頭角、旺角、大角咀、深水埗、油麻地、油塘、觀塘、西營盤及荃灣。

舊香港: 香港十八區新界

此外區內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限時店舖中陳列出樂風集團多年來於不同舊樓項目珍藏的舊物件,由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懷舊物件,當中包括:白鐵信箱、舊式招牌、舊式電風扇、唱盤、懷舊兒童玩具。 展覽更有呈現出新、舊香港碰撞的藝術作品,以現代設計呈現出香港文化,平衡發展與保育的建築發展概念。 Photo from AMO位於位於遮打道與昃臣道交界、於1897年落成的舊香港會大樓是昔日外國人的高級社交場所,主要服務政府高官,富商及知名人士,早期不接待華人。 大樓由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設計,属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由於維修費用高昂,於1981年被拆卸。

除了以上較為大型的購物商場外,沙田市中心還設有沙田廣場、希爾頓中心及偉華商場。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要在這地區分辨九龍和新界實在有困難。 香港十八區是指中國香港分為十八個行政分區,每行政區設一個區議會,負責討論區內民生事務。 舊香港2023 十八個分區分別為中西區、東區、南區、灣仔區、九龍城區、觀塘區、深水埗區、黃大仙區、油尖旺區、離島區、葵青區、北區、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 灣仔之名本是「小海灣」的意思,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持續的移山填海,昔日的「小海灣」早已不復見。 舊香港 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街和大王西街「洪聖廟」附近一帶,就是原來名爲「灣仔」的小海灣所在地。

舊香港: 建築物

司馬音生得嬌小玲瓏,長得花容月貌,天生一把好嗓子。 由於家境不俗,家人便將之送往日本東京大學學習聲樂,專攻女高音,未幾學成回國。 然而,隨著戰後民族主義高漲,即使司馬音的歌藝備受好評,其出身也為人詬病,為了事業發展,遂前往英屬香港發展事業。 結婚之後,但茱迪陶醉於享受家庭生活,決意回歸平淡。 在一次訪問中,她透露人在美國,實在難以找到女傭,需要親自下廚,從洗衫、買菜、做飯至湊女,都由自己一手包辦。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