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迎東邨平面圖10大分析2023!內含迎東邨平面圖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迎東邨平面圖

對外交通方面:雖然有巴士往返市區,但大多數只有在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在非繁忙時間居民需乘坐接駁巴士到東涌站乘搭港鐵或坐巴士到東涌纜車站/青馬收費廣場轉乘其他巴士線,或步行數分鐘到映灣園乘搭往市區的巴士線。 但落成初期十室九空,居民只能乘車到港鐵東涌站附近的商場購買日常用品[9]。 現時租戶包括惠康超級市場、3間食肆、7-11便利店、文具店、藥房、髮型屋和教育中心,亦設有街市。 街市原打算由房署運作,但落成後改以外判形式管理,由宏安集團承租,於2018年8月17日開業。 商場設有18間商舖及一個整體出租街市,總商用面積約3,000平方米。 商舖經營各種零售及服務行業,包括餐廳、快餐店、超級市場、便利店、麵包店、髮型及美容、教育及文化中心、西醫診所、洗衣店、藥房及自動櫃員機等。

  • 樓高兩層,以街舖為主,租戶包括萬寧、日本城、Fusion、Starbucks、客家好棧、大快活、美心西餅等大型連鎖店和食肆。
  • 逸東邨亦是全港最大型、座數最多的公共屋邨,全邨共有25座大廈(若按原定計劃,則會取代天盛苑成為本港最大居屋屋苑)。
  • 1951年11月21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超過1萬人無家可歸[8]。
  • 1910年,孫中山兄長孫壽屏曾居於東頭村24號屋,並用於招募同盟會黨人。
  •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東環毗鄰昇薈、裕雅苑、迎東邨、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擬建的東涌東站,是新鴻基地產第一個在東涌獨資興建的大型住宅發展項目,由王董建築師事務(英语:Wong Tung & Partners)設計,由新輝城建工程負責承建。 物業分為兩期發展,合共提供2339個住宅單位。 東頭邨重建前為徙置屋邨,並擁有全港首批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第1-21座)及兩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第22及23座;當中第22座是全港首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

迎東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迎東邨 迎趣樓

到2011年7月,時任特首曾蔭權決定把地皮重撥作公屋發展,希望解決基層市民居住問題[5]。 2013年,環保觸覺認為該處接近飛機航道,反對在該處建高樓,認為會無人揀,造成浪費[6]。 房委會將與教育局及校方成立聯絡小組,確保在工程進行期間,學校環境安全及減少工程對學校造成的滋擾[20]。 但是,由於獻主會溥仁小學原來的後梯與22座共用,校舍需進行改建及加建工程才能符合消防要求,故此樓宇實際上延至2014年才開始清拆工程。 另外迎東邨以北正進行填海工程,將在迎東邨對面興建中的屋邨,規劃興建新的公共運輸交匯處連停車場。

迎東邨平面圖

租戶包括7-11便利店、文具店、禮品店、五金店、髮廊、家居工場和酒家及中藥行。 迎東邨平面圖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迎東邨平面圖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迎東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為配合迎東邨入伙,原來約15-20分鐘一班的37M線在繁忙時間繁忙時間班次已加密至5-8分鐘一班,非繁忙時間班次亦加密至10-12分鐘一班。 此外,亦開設來往東涌站的N37綫,在每日凌晨一時至二時服務。 一些路綫如37、37H、S52A、S56(往機場方向),及E32A亦特地繞經迎東邨。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亦設有一條24小時運作的循環專線小巴901線往機場後勤區、亞洲國際博覽館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迎東邨平面圖

為方便管理,逸東邨分為逸東(一)邨(項目編號為IS02NR[3])及逸東(二)邨(項目編號為IS03NR[3])。 在2020年7月1日,由卓安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轉為中海物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物業)負責屋邨管理。 此外,目前隨着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而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迎東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迎東邨以西土地計劃興建一組小學及中學,早於2002年分配予香港樹人學校與漢華教育機構建立一所直資「一條龍」學校。 但是,建校工作因該區發展不明朗,而一直押後至2020年9月才解凍。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兩校預計要到2026年及2028年才分別建成,而且兩校將改以「脫龍」及津貼形式開辦。 此外,香港郵政的東涌派遞局亦設於迎趣樓地下A翼[8]。

迎東邨平面圖

另外,本邨部份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份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份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 迎東邨平面圖2023 而第22座設計與後期的同款大廈不同,其大廈中部設有兩伙較大單位,原先擬作公用廁所之用,在入伙前因所有單位升級至使用獨立廚廁而改建為單位出租。 屋苑旁為南豐集團發展的昇薈,昇薈附設商場,商戶包括超級市場、食肆及幼稚園等。

迎東邨平面圖: 巴士

Club 迎東邨平面圖 Century位於第2座和第6座基座,設施包括24小時開放健身室,內設拳擊擂台、健身單車機、跑步機等設備。 其他設施包括保齡球場、2個羽毛球場、卡拉OK派對室、麻雀室、報刊閱覽區、2個約25米長戶外游泳池及約20米長室內游泳池。 而佔地6,000平方呎的天際會所Sky Link位於第2座頂層(28及29樓),可享機場海景及飛機升降景。 該處設露天雅座、大型宴會廳、空中酒廊及卡拉OK房。

迎東邨平面圖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迎東邨平面圖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逸東商場位於逸東邨西面,隨逸東邨於2001年開始入伙而啟用。 商場樓高3層共設69個舖位[8],現由領展管理,主要商戶包括大家樂、麥當勞、肯德基、譚仔三哥米線、凱施餅店、惠康超級市場、7-11便利店、大昌食品市場、759阿信屋、萬寧、華潤堂、日本城、Baleno、名創優品及創興銀行等。

迎東邨平面圖: 興建智障人士宿舍引發警民衝突

另外屋苑北面為東涌東市區擴展的填海區,未來將會有更多商業大廈、住宅、購物中心及學校落成。 此外,屋苑旁亦已建成並開業的香港東涌世茂喜來登酒店、香港東涌世茂福朋喜來登酒店以及即將入伙的裕雅苑。 2018年3月20日,立法會議員(新界西)田北辰在其個人面書專頁上指出東環的居民巴士服務申請快將有好消息,並會盡快就隔鄰昇薈的居民巴士服務計劃再向政府當局提出申請,揚言「有機會成功」[14] 。

迎東邨平面圖

地面設有入口廣場、中央庭院、單車停泊位和一個兒童遊樂場。 大廈1樓設通道連接各座,戶外部份設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卵石路步行徑和健體區。 同時預留空間設救世軍源林潔和幼稚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 由居民組成的「迎東民生關注組」批評邨內的幼稚園由原定2018年第三季,延遲到2019年第一季才啟用,但政府代表稱不知原因[7]。 同時預留空間設救世軍源林潔和幼稚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

迎東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1951年11月21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超過1萬人無家可歸[8]。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1959年,政府清拆東頭村以興建徙置大廈,1960年正式動工,1961年落成[14][15]。 2000年,政府希望把輪候公屋時間縮減至三年,所以將原屬居屋第23期乙及可租可買計劃第2期的逸東邨康和一型及和諧一型樓宇,改作公屋出租(因相同原因獲改為公屋出租的居屋屋苑分別是富泰邨及天恆邨,同屬第23期乙,前者亦屬於可租可買計劃第3期)。 不久政府於2002年11月宣告停建及停售居屋,最終令逸東邨所有的康和一型及新十字型大廈都由居屋屋苑改為公屋出租。

迎東邨平面圖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而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

迎東邨平面圖: 重建

在復建居屋後,一街之隔的裕泰苑取而代之,成為東涌第二個居屋屋苑。 逸東邨(英語:Yat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離島區東涌新市鎮逸東街8號[1][2] 迎東邨平面圖2023 (東涌第30、31區),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 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及興業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 於1998年7月始建,2001年3月至2005年間分階段落成。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迎東邨平面圖

迎東邨(英語:Ying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大嶼山東涌迎東路12號,鄰近居屋裕雅苑、私人屋苑昇薈、東環和映灣園。 項目編號為IS10[1],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周余石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設計[2],新昌營造承建,共設兩座X型及兩座Y型非標準型設計的出租公屋大廈,分別命名為迎喜樓、迎福樓、迎趣樓和迎悅樓,並於2018年3月14日起開始入伙。 東環(英語:Century Link),位於香港東涌迎康街6號的私人住宅項目,由新鴻基地產於2011年7月28日以37億7千萬港元投得。 根據政府規定,項目要興建不少於2020個住宅單位,並限定單位的面積,以滿足市民對住屋的需求[1]。

迎東邨平面圖: 居民巴士服務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東頭邨重建前有23座徙廈,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員會曾經將東頭邨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 東涌第56區原擬興建5座因地制宜設計的公屋大廈,原擬於2007年竣工[4]。 迎東邨平面圖2023 及後,由於「孫九招」減建公屋的政策,用地曾一度於2006/07及2007/08年度均獲納入「勾地表」。

  •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 迎東邨(英語:Ying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大嶼山東涌迎東路12號,鄰近居屋裕雅苑、私人屋苑昇薈、東環和映灣園。
  • 逸東街市位於逸東2號停車場地下,由由建華集團旗下的建華(街市)管理有限公司承辦[10],於2016年5月16日起開始翻新[11],由原本逾50個檔位[11],縮減至其中15檔為臨時街市[11]。
  • 另外,本邨部份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份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份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
  • 但單位數量及居住人口最多的是葵青區的葵涌邨,約35,000人。
  • 翌日下午五時半,東環管理公司宣佈運輸署原則上同意東環的居民巴士服務申請,於每星期七日上午六時三十分至九時三十分,及下午六時至九時開辦東環至富東邨(富東街)(東涌站 D 出口步行約兩分鐘)的循環線居民巴士服務,每15分鐘一班車。

已故前首爾市長朴元淳曾經在2012年6月11日,參觀東匯邨第一期,由時任房屋署署長栢志高陪同視察屋邨設施[4]。

迎東邨平面圖: 香港街市

樓高兩層,以街舖為主,租戶包括萬寧、日本城、Fusion、Starbucks、客家好棧、大快活、美心西餅等大型連鎖店和食肆。 逸東邨亦是全港最大型、座數最多的公共屋邨,全邨共有25座大廈(若按原定計劃,則會取代天盛苑成為本港最大居屋屋苑)。 但單位數量及居住人口最多的是葵青區的葵涌邨,約35,000人。

逸東街市位於逸東2號停車場地下,由由建華集團旗下的建華(街市)管理有限公司承辦[10],於2016年5月16日起開始翻新[11],由原本逾50個檔位[11],縮減至其中15檔為臨時街市[11]。 8月1日耗資2,500萬港元的翻新工程完成[10],並易名為「香港街市」,檔位增加一倍至100個[12],街市內外的裝修以1960年代九龍城風貌作主題[13],仿古招牌、晾衣竹、唐樓景、舊街牌,還有以傳統手紮的飛機模擬越過唐樓群。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