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信用卡騙案8大好處2023!內含信用卡騙案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如果您收到可疑信息、賬單出現未經授權的交易,或者懷疑遭到詐騙,請盡快向我們舉報,減少個人損失,並避免影響信貸評級。 翻查記錄事後,夫婦二人即找銀行的協助,但銀行指出由於多次交易都是用了由銀行向他們發送的驗證碼,認為過去的交易都是得到他們的授權。 不過,夫婦二人再找電訊商翻查記錄時,卻發現他們根本沒有收到銀行的驗證碼短訊。 直至信用卡截數前數日,銀行有負責人再聯絡夫婦二人,指出他們需要如常繳交所有欠款,而鄧生因為已設定自動轉帳的關係,也「被逼」繳交了近二萬多元卡數。 美國運通為保障消費者就為其客戶提供「SafeKey®」驗證服務,客戶於參與商戶進行交易時需輸入一次性密碼(OTP)以核實身份。 至於有關「騙案諮詢」,大家亦可以聯絡反詐騙協調中心(熱線:18222),不過要留意,反詐騙協調中心只供諮詢,就自身個案作出查詢並不代表已經報案,如需報案,仍需直接報警。

所以,如果收到類似電話應該收線,再致電櫃枱詢問,最好直接落大堂問清楚。 新聞上不時看到有人或公司因「洗黑錢」被捕,亦經常有騙徒借戶口洗黑錢,究竟甚麼是洗黑錢? 保障範圍主要是因錢包被盜或遺失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保險公司會賠償一般補發信用卡及補領個人證件,如駕駛執照、護照、身份證等費用。

信用卡騙案: 聯絡滙豐

渣打信用卡盜用事件發生後,據知渣打銀行已立即跟進處理。 信用卡騙案 有信用卡被盜用的客戶表示,日內已收到渣打銀行通知情況,而提款紀錄很快已經修正。 常言道「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信用卡資料外洩或遭盜用時有所聞。 不過論騙案手法,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常見的犯案方式和以下預防技巧,要保護自己「其實唔難」。 警方經初步調查後,相信被捕男女無社團背景,他們在今年3月至8月,分別透過釣魚電郵、電話訊息或入侵電腦系統獲得信用卡資料,再在網上購買貴價衣物、電子產品及點數卡等轉售獲利,警方其後亦在網上聊天室發現有人販賣相關信用卡資料。

  • 不少港人均習慣使用信用卡於網上購物,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數字,去年第3季在市面流通的信用卡多達1934萬張,是香港人口逾兩倍,可見信用卡的流通程度。
  • 佢話佢係銀行職員,國內銀行信用卡專員,叫我寫低資料,有佢個名,員工編號...
  • 當發現可疑交易,「花旗防盜預警系統」會向您即時發出「雙向交易確認短訊」,以防賬戶被人盜用。
  • 其後男騙徒引誘受害人於一虛假平台投資加密貨幣以獲豐厚回報,受害人不虞有詐,於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1月31日期間,分30次將積蓄匯至對方指定的14個本地銀行戶口。
  • 過去兩個月的投訴個案亦持續急升,10月至11月共錄得92宗投訴,已超越去年全年的88宗。

海關10月中在灣仔以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拘捕4名健身中心男董事及職員,指他們利用威嚇手段,促使他人購買健身中心會籍。 而根據海關資料,今年首9個月就收到135宗同類事件舉報,平均每個月有15宗。 信用卡騙案 立案調查的有12宗,較同期增加2倍,涉及金額HK$20萬。 另外,亦有騙徒與受害人建立曖昧關係後,便利用虛假投資平台誘使受害人參與投資。 起初受害人會賺取少許回報,其後當投入更多資金後,便會蒙受巨額損失。 這類騙案又稱「殺豬盤」,成個騙案過程被稱為「搵豬」、「養豬」、「殺豬」。

信用卡騙案: 銀行服務及支付

只要公開、透露或提供過個人資料,就會留下數碼足跡,讓騙徒用「社交工程」的技倆乘虛而入。 看看我們的「甚麼是『社交工程』詐騙?」和「如何防範『社交工程』詐騙」,了解保護自己的方法。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信用卡騙案

東九龍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黃頌雅稱,大部份騙徒透過社交媒體接觸受害人。 她提醒市民使用社交媒體時,應小心核實對方身份,如有懷疑可與對方視像通話,亦不應在社交媒體向陌生人透露敏感個人資料和銀行戶口資料。 騙徒同時會以投資風險高為由,鼓吹事主盡快提取資金,惟「投資平台」的客服人員則會以交稅、收取手續費等藉口,要求事主支付額外費用後才可取回本金。 信用卡騙案2023 周子健表示,被捕人士報稱學生、售貨員、裝修工人、凍肉包裝工人、傳道及法律顧問,全部人均無黑社會背景,相信透過網上平台的電腦系統資料外洩,取得受害人的信用卡資料,他們已獲准保釋候查。 警方仍在調查有關不法集團,具體如何取得受害人信用卡資料,並正循有組織犯罪方向繼續調查,不排除有進一步拘捕行動。 切勿向未經授權的第三方流動應用程式披露任何銀行個人資料,包括登入名稱,保安編碼器及密碼。

信用卡騙案: 香港恒生大學疑被黑客入侵全校師生 Gmail 被停用!方保僑 3 大防範措施建議

如對電郵有任何懷疑,就算電郵載有銀行的電話號碼,收件人應自行透過銀行的官方途徑(如銀行的網站,銀行發出的信件,或宣傳文件等),找出銀行客戶熱線電話號碼,致電查詢。 網上銀行服務的個人登入資料(包括帳戶名稱、登入密碼和一次性密碼)在互聯網世界就等如家裏門匙一樣重要,必須妥善保管。 香港警方在行動中檢獲5台電腦和10部手機,涉款約30萬元,最大一宗損失金額為兩萬元,涉及在網上購買兩部手機,所有被捕人已獲准保釋候查;澳門則拘捕7人(24至35歲)。 近年騙案頻生,更有不少惡意分子從電腦盜取事主資料。 近日港澳聯手打擊信用卡盜用騙案,一共拘捕 16 信用卡騙案 人,當中包括 9 名港人,年齡介乎 15 至 60 歲,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企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 信用卡騙案2023 假若收到聲稱是你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的短訊,要求你提供任何「一次性密碼」或者交易密碼等,亦應該立即致電你的朋友查證。

信用卡騙案

資料外漏有許多原因,如果在外地用了「 Express 信用卡騙案 信用卡騙案 Checkout」 或任何信用卡交易,只好更為小心。 好多人去外遊就「不理世事」關電話,其實最好用漫遊或 Wi-Fi 上網定時檢查信用卡用款情況是否相符,或留意有否收到信用卡中心電郵或短訊通知。 如果發現可疑情況,應立即致電信用卡中心凍結信用卡。

信用卡騙案: 銀行7點助用家分辨呃人電郵 / 短訊

另一種常見方式是無故恭喜用家得獎,或向用家作推廣優惠,利用大眾偷小便宜心態犯案。 此外,騙徒也有機會要用家按下植入了木馬程式的連結、QR 碼或檔案附件,從而盜取用家個人資料。 所謂「釣魚」,就是先安上魚餌 (前述種種藉口或有害連結),再誘使用家上釣 (提供資料)。 如果您不慎洩露賬戶登入資料、密碼或保安編碼等敏感資料,或懷疑賬戶遭盜用,請立即致電熱線向我們報告,並馬上檢查戶口交易紀錄。

信用卡騙案

花旗銀行並未授權任何流動應用程式接入本行系統或與其分享客戶個人資料。 時常妥善保管您的賬戶資料,例如您的網上銀行用戶名登入賬號、密碼、卡號碼、驗證碼、帳號、一次性密碼或解鎖密碼。 信用卡騙案 花旗銀行不會透過電子郵件要求您披露這些敏感資料,切勿回復任何要求您提交敏感資料的電郵。 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調查後,發現騙款被再進一步轉帳到其他戶口,並成功凍結其中40萬元。

信用卡騙案: 網上保安及慎防詐騙

信用卡騙案不是什麼新鮮事,在信用卡面世不久時,就已經常發生被盜用事件。 以往普遍是事主遺失或被盜取信用卡,騙徒拿着事主信用卡直接購物或提款。 惟近年網上購物愈趨普及,這些網站儲存了大量的客戶資料,包括信用卡號碼、用戶姓名、信用卡過期日子以及保安編碼(CVV)等等,自然成為黑客入侵或偷取的對象。 苦主陳小姐(化名)今年2月收到假冒郵局電郵要求支付附加費,由於她之前確曾在郵局寄件,當時誤信郵件內容,於電郵內的連結輸入信用卡資料及一次性密碼付款,其後信用卡即被盜用,並遭簽帳4次,盜用信用總額達2.4萬元。 註: 詐騙事件類別包括:欺詐網站、偽冒電郵、可疑流動應用程式(如虛假或可疑網上銀行流動應用程式)、可疑登入畫面(如在網上銀行登入過程中的彈出視窗)等。 請注意,點擊連接至銀行發出的新聞稿的超連結,即會離開金管局網站,進入另一個網站。

邦民日本財務(香港)有限公司保留貸款批核之最終決定權及在沒有預先通知下隨時更改是次推廣活動之條款 。 警方就提醒,騙徒年終無休,日日呃人,各種騙案每天在大家身邊發生,稍有不慎就會帶來金錢損失,淨係8月份,就總共接獲1,718宗騙案,平均每日超過50宗。 建議儲存電子月結單PDF檔案於你手機內之指定位置。 信用卡騙案2023 若你不確定你使用的手機之保安程度,亦建議於完成查閱電子月結單檔案後將其刪除。 建立個人防火牆,防止未獲授權人士進入您的個人電腦,特別是當您透過任何寬頻網絡、數碼用戶線路數據機或網絡路由器連線上網。

信用卡騙案: 銀行服務保安提示

這類訊息可能會由看似可信賴的公司或朋友名義寄發,但實際上會誘騙您登入虛假網頁並攻擊電腦或流動電話系統。 工銀亞洲發聲明指,發現近日有人偽冒中國工銀行職員致電客戶或公眾人士,訛稱事主的內地信用卡有欠款,期間更提及事主的個人資料。 工銀亞洲澄清,與偽冒來電沒有任何關連,已就偽冒來電一事通知警方。 今次偵破的74宗案件共涉51男77女事主,年齡介乎19至88歲。

信用卡騙案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