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觀成法師10大優點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觀成法師

不論您選擇哪一種方式來學習,您可以閱讀、收看,或是收聽住持所講述的課程。 我們將這些資料收集整理成兩大類:視頻音頻資料庫 與 網上電子出版。 視頻音頻資料庫包含了錄音與錄影的講經資料,更進一步的分類成不同的語言 — 英語,粵語,國語 ,依您的需求來選擇。 如果您想要經由閱讀書籍、文章來修習,請進入我們的 網上電子出版專區閱覽。

二零零九年成立香港戒定慧講堂,作為法師在東南亞弘法講經、放生扶貧、香港書展、法寶流通等等的弘法活動基地。 二零一三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寶雲島創建寶雲禪寺。 法師精通英、粵、國語,弘法經驗豐富, 著作頗多。 人有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 既然人生這樣苦,那麽生命是否毫無意義呢?

觀成法師: 觀成法師

這種世間法是萬變無常的,包括了言語、思想、行為。 當眾生的妄心及一切緣起生滅的外境,都歇息的時候,這一種覺性就是你的真心。 我們希望藉由佛法來啟發所有的參訪者,不論遊人來自加拿大本土或世界各地,不論種族,宗教理念,國籍,甚或身體障礙,本寺的大門為每一個人開敞。

例如你是職員,如果你付出的努力,超過你所受的薪酬,你不但不介意,而且全力把工作做好,其實你不是吃虧,而是無私地布施,一定會得到老闆的重用。 西方有句諺語:“What you give comes back to you multifold, in ways unimagined.” 亦是這個意思。 我們以佛陀,乃至一切聖人的智慧和德行為榜樣,學習他們的懿行,奉行他們的教導。 雖然會遇到困難阻力,但不懷疑、不退縮,一切挫折都是寶貴的經驗,克服困難,從挫折中成長,令信心更堅強。

觀成法師: 作者: 觀成法師

換言之:即是先要放下一切負面的情緒,但是要留意:不是憎恨、埋怨自己的情緒,亦不要呵斥別人的情緒;而是要自己心平氣和放下它,讓它溜走。 古德講:「山峰本不動;浮雲自去來。」自己的內心不要受它影響,像屹立不動的山峰,不隨着白雲﹙比喻煩惱﹚飄動;然後內心培養五種寶貴的力量。 觀成法師2023 這就是唯識學的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亦即是三十七道品的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觀成法師

雲門大師再問:「請回答我!」他終於等得不耐煩了,就自行代答道:「日日是好日」。

觀成法師: 學戒、持戒的意義和功德 觀成法師

新春是送舊迎新的時候,回顧過去兩年,世界各地發生不少災禍:瘟疫、水災、火災、社會不安、戰爭危機、恐怖活動、經濟蕭條、失業率增,致使不少人生活在恐懼、痛苦和憂傷之中。 各位殷勤的信眾,新年到了,祝願大家日日是好日,自強不息,止惡行善,廣行慈悲。 利樂眾生,化戾氣為祥和;同修福慧,轉困境為福報。

發揮潛能是需要有動力的,就是個人的生命的活力;這動力發自內心,要靠自己培養出來。 只要你有決心,要記着用禪修「止觀」的方法。 我們平日習慣了胡思亂想,執着人我、是非的妄念分別。 我們要懂得用「止」的方法去除煩惱,不要讓它在心中延續。 佛門講「頓除妄念為止」,即是內心執着煩惱時,要懂得立刻止息它,不要讓它延續。

觀成法師: 佛法問答第一百四十六集

大凡瘟疫流行,都是眾生共業所招感的。 「業」是梵語 Karma 的音譯,意指眾生的一切身、口、意行為所產生和延續的力量。 眾生作善因或惡因,其後必招愆相應的苦果或樂果。

現代人往往因爲生活感不到滿足,而覺得生命毫無意義。 我們必需認識:人生的價值觀不著重於名利財富。 不少人以為快樂只是建築在奢華物質,色慾陶醉的感覺享受上(sensory pleasures) 觀成法師 ,於是不擇手段、任意妄為,騙財貪色,結果遭受因果報應,難以自拔。 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個人内心世界的寧靜、祥和和喜悅,並非建立在財富、名譽、權力上;亦非來自身體六根感官的剌激享受。

觀成法師: 八識規矩頌 觀成法師

從投胎期、婴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至老死期,不斷為滋養自己的色身而生活,佛經講:「生不带一文而來,死亦不帶一文而去。」一百年的生命,亦不覺黃梁一夢而巳。 (3)觀心:這抑鬱念頭是短暫無常的, 不是永恆的,無真實性,《景德傳燈錄•毘舍浮佛偈》講「心實無生因境有,心若無時境亦無。」這念頭是無常的,我不應執著它為實有,要放下它。 (2)觀受: 當煩惱來時,例如抑鬱,現在這「抑鬱」的痛苦感受是「空」的,只是一個念頭,不是真我。

觀成法師

我們必須認識:人生的價值觀不着重於名利財富。 不少人以為快樂只是建築在奢華物質,色欲陶醉的感覺享受上(sensory pleasures),於是不擇手段、任意妄為,騙財貪色,結果遭受因果報應,難以自拔。 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個人內心世界的寧靜、祥和和喜悅,並非建立在財富、名譽、權力上;亦非來自身體六根感官的剌激享受。 各位,生命不管在任何環境下,就算是最艱苦的困境,都有重大的意義。 人類有頑強的忍耐力,無窮的創造力,能將自身所遭遇的困境轉為正面和有建設性,能發揮無盡的潛能,利用當下所有的條件,實現目標。

觀成法師: 佛法問與答 觀成法師

(五) 慧力:靜坐的「止」就是不讓妄想來擾動清淨明朗的心。 觀成法師 若單靠「止」不足以發揮智慧,要提起正念而「觀」。 在《維摩詰所說經》中,文殊菩薩問維摩居士:「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維摩居土答:「當行正念。」。

觀成法師

「六塵」是指色、聲、香、味、觸、法。 觀成法師 這六根與外境六塵接觸,而生喜、怒、哀、樂、愛、惡、欲。。 六根、六塵、六識,都是由眾生妄想分別,執著人我,而產生的一切世間法。

觀成法師: 觀成法師 - 馬來西亞線上課程

解文:眾生的六根心識及外境(法)的六塵,都是妄心所現的。 觀成法師2023 心和法,都好像鏡上的塵埃一樣,蒙蔽了鏡的反照能力。 若除盡鏡上塵埃的時候,原本的光輝就會顯露出來。 當眾生的妄心及塵境,都忘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真心覺性。 寓意:「六根」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

  • 從投胎期、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至老死期,不斷為滋養自己的色身而生活,佛經講:「生不帶一文而來,死亦不帶一文而去。」一百年的生命,亦不覺黃粱一夢而已。
  • 這都是宇宙萬物間,因緣果報、業力輪迴的法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佛門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
  • (五)慧力:靜坐的「止」就是不讓妄想來擾動清淨明朗的心。
  • 雲門大師再問:「請回答我!」他終於等得不耐煩了,就自行代答道:「日日是好日」。
  • 六根、六塵、六識,都是由眾生妄想分別,執著人我,而產生的一切世間法。
  • 我要放下妄念,讓它離去,我應導向正念。

通過正信佛教的修行,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守法安良的公民,活出身心清靜,利樂眾生,廣結善緣的人生。 將来更能超凡入聖,永斷生死,常住無上正等正覺。 很多文化 – 尤其是北美文化 – 都强調我們要“活得快樂” ,通常這快樂是指官感的快樂。 當一個人找到了人生意義,他不但找到了快樂,他更得到力量去渡過苦難。 觀成法師 ﹙一)信力:首先要有自信心渡過困境,確立目標。 凡做任何事都要建立目標,擔當責任,全力以付,不要半途而廢,不要老是計較自我的利益,要有佛法所講的六度波羅蜜的「布施」精神。

觀成法師: 觀成法師春季香港弘法

之後,法師雲遊世界各地弘法,以各種語言廣度中外人仕。 由於香港乃法師出生及成長之地,與之有甚深法緣,故亦為其重要弘法之地。 觀成法師於2010年在香港成立戒定慧講堂,,作為在東南亞地區弘法講經、放生扶貧助學、香港書展、法寶流通等等的活動基地。

這就是唯識學的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亦即是三十七道品的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只要你有决心,要記著用禪修「止觀」的方法。 我們平日習慣了胡思亂想,執著人我、是非的妄念分別。 佛門講「頓除妄念為止」,即是內心執著煩惱時,要懂得立刻止息它,不要讓它延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