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供養父母11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供養父母

就考慮納税人是否有資格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養人,是指該受養人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倘多於一名納稅人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申索免稅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報稅日子已到,但怎計算供養父母免稅額、已婚人士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等項目,實教不少人想逃避這份「綠色炸彈」報稅表。

不過,不過,如為已婚人士並已使用了已婚人士免稅額,便不可以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無論是以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方式報稅,以下是9個打工仔常用到的免稅額,只要滿足指定條件,大家便可在報稅表上申報,讓稅務局在評稅時一同計算。 報稅表要填寫起來說易不易說難不難,單是填寫個人資料及全年入息金額當然容易,但在計算各種免稅額及扣稅項目時,往往就要多花時間去研究。

供養父母: 我需要供養父母,可否申索「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免稅額」或「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據南韓媒體報道,當地政府近日有意訂立新法案,名為「不孝子防止法」,顧名思義,就是要用法例,杜絕不孝行為。 其實,類似這種懲治不孝子女的法例,相繼在亞洲出現(見表)。 在台灣、新加坡,已規定子女須供養父母,否則可被判罰款或坐監,在2013年,內地亦訂立新法,規定子女要照顧父母,若然雙方分開住,必須經常探望,當時亦引起熱議。 即使父母仍有收入,子女也可為55歲以上的父母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 每位父母的免稅額不能由多人攤分,兄弟姊妹間要先共識由誰人申請。 《稅務條例》列明,納稅人的報稅內容錯漏,可在該課稅年度 / 報稅月份結束的6年內予以提出更正,或在有關的評稅通知書送達日期後的6個月內作出申請(以時間較後者為準)。

供養父母

否則,税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税額的基準。 如你們沒有協議,又未能提供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有關申索將不被考慮。 留意,父母如以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為由申索單親免稅額,是不會受理的,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其實,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是提供予有供養全年連續同住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但無付出十足費用的人,雖然兩者的定義有少許差別,但其免稅額也是相同的。

供養父母: 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免稅額加碼

假如你在有關年度已婚並已獲給予已婚人士免税額則不能同時享有基本免税額。 其實,類似這種懲治不孝子女的法例,相繼在亞洲出現。 供養父母2023 供養父母2023 當新一代的想法,愈見偏離儒家孝道,且那些無錢又無依靠的年老父母,亦只能向政府伸手拿取援助,人數增多更會造成福利負擔,就迫得政府要立法,以減少負擔,並要懲戒這班不孝子女,挽救社會道德價值。 若子女長大後,同樣遵循儒家孝道,供養父母作回饋,老人有依靠,固然相安無事,不過,現實卻是儒家的孝道學說,在新一代之間的影響力日漸下降,不願供養父母的人愈來愈多,漸成為南韓當地的問題。 當地《中央日報》曾分析2007年至2013年間,逾百宗父母與子女就有關贍養費爭拗的案件,當中31%是父母早早把財產全數給了子女,但子女得到甜頭後卻不回饋供養父母,可憐的老人只能訴諸法庭。 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供養行為,本是家庭內之事,南韓政府卻要立例介入,既顯示政府提醒國民要盡孝心,其實更是反映當地的「不孝」問題惡化,道德規範日漸失效,才須出動棍棒對付。

不要以為Freelance或兼職非正職就不用報稅,無論是全職、兼職、Freelancer或自僱人士都要報稅。 同樣,納稅人可以按情況以書信或表格形式向稅務局提出修訂,不論算術錯誤、法律錯誤、遺漏申報免稅額、扣稅額等都可以予以修定。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納稅人漏報稅、錯報報稅表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供養父母: 報稅10大常見問題

就算已申索了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免稅項目,大家仍可另行享受這項傷殘受養人免稅額的。 此項免税額是在你就該傷殘人士可享有的已婚人士免税額、子女免税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等之外,可另行享有的免税額。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税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另外要留意,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免稅額,如有兄弟姊妹一起供養他們,大家就要「傾掂數」協商好由誰提出申索。

供養父母

如果父母均以他/她在該課税年度曾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子女而申索單親免税額,則該課税年度的單親免税額可能要按父母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該名子女的起居生活的期間來分攤。 如有紛爭,税務局局長有權依法例決定分配的基準。 供養父母2023 子女免税額是父母因出錢支付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而給予的免税額,而單親免税額則是因父母照顧和監護子女的起居生活而給予的免税額。 事實上,南韓社會一如內地、本港等,奉行傳統儒家文化,有別於西方父母待子女長大成人,就會任其自行打拼、放手不管,儒家社會的父母,往往是「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甚至把照顧仔女的重要程度,先於打理自己。 這些「廿四孝」父母,除了要給子女供書教學、協助找工作外,至其投身社會後,仍然繼續操心,且出力又出錢,結婚要資助、買樓又會幫忙付首期等。 父母養育年幼子女,至子女長大成人後,主動供養年老父母,本是社會推崇的理想模式。

供養父母: 父母免稅額可以多人攤分嗎?

除多了「額外」兩個字外,不少人不懂分辨「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與」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的分別。 如你在任何課税年度內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税額。 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税額。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税額。

  • 即使父母仍有收入,子女也可為55歲以上的父母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
  • 無論是以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方式報稅,以下是9個打工仔常用到的免稅額,只要滿足指定條件,大家便可在報稅表上申報,讓稅務局在評稅時一同計算。
  • 「配偶」一詞是指並非與該已婚人士分開居住的配偶。
  • 如合符資格,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120,000的子女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例如你的子女是在2019年4月1日或之後出生),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增加$120,000。
  • 聽見他們咳嗽時遞上一杯溫水,看見他們佩雷的時候簡單至多加慰問、普天同慶的日子送上一張心意卡,甚至只要聽從他們,不爭辯,也是「孝」的表現。
  • 事實上,南韓社會一如內地、本港等,奉行傳統儒家文化,有別於西方父母待子女長大成人,就會任其自行打拼、放手不管,儒家社會的父母,往往是「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甚至把照顧仔女的重要程度,先於打理自己。

就《税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配偶」一詞是指並非與該已婚人士分開居住的配偶。 供養父母2023 傳統父母認為養兒可防老,但當社會價值漸改,父母付出了半斤,只怕最後未必換得回八両。 既想子女好,但又怕有出無入、晚年一無所有,還應否毫無保留地付出財產予子女? 即使當了皇帝,也早晚奉候母親,無微不至,十分殷勤。 後來,薄太后經常臥病在床,而這些年來漢文帝睡覺也比敢合上眼睛。

供養父母: 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如該受養人在有關課稅年度內連續全年與納稅人同住,而毋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納稅人可申索扣減新增的額外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 上述兩項新增的免稅額可分別給予納稅人 20,000 元的免稅額。 如該名受養人在有關課稅年度內 連續全年與納稅人同住 ,而毋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即沒有付款或作出補償),則納稅人可申索「供養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每名受養人 40,000元 )。

早上起床是跟父母說聲早安,睡前說聲晚安,對父母彬彬有禮,其實已是一種「孝」。 父母下班時,為他們酸痺的肩膀按摩一下,或自動自覺做家務,減輕他們回家後的負擔,也算是「孝」。 其實在生活細節中,只要是發自內心的,要孝順父母不難做到。 實體報稅表要在發出日期起的 1 個月內交回稅局,網上報稅的期限可自動延長 1 個月。 遲交報稅表會被罰款或被檢控,亦可能令你交多了稅,因為稅局收不到你的免稅額及扣除申請,只會予你「基本免稅額」下單方面估計評稅。

供養父母: 報稅前不妨考慮購買「儲稅券」?可收息可交稅有多優惠?

報稅繳稅是不可避免的事,倒不如趁早認識各種免稅額類型及計算方法,看看怎樣申索最多的免稅額。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税額。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税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税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税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供養父母 假如你與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税年度有資格就同一子女申索子女免税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税額。

南韓近日擬立法,若子女不供養父母,父母可取回已贈送的財產,以懲戒不孝子女。 惟當個人主義在社會愈見盛行,孝道愈見淡薄的危機,恐怕也只會更大。 要盡孝,不是用金錢衡量的,不是供養父母就算得上是「孝」。 聽見他們咳嗽時遞上一杯溫水,看見他們佩雷的時候簡單至多加慰問、普天同慶的日子送上一張心意卡,甚至只要聽從他們,不爭辯,也是「孝」的表現。 供養父母2023 只要我們心存敬意,發自內心地孝敬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實踐孝道一點都不難。 錯了,只要收入超出個人基本免稅額就要報稅 (2019/20課稅年度的基本免稅額是$132,000)。

供養父母: 免税額

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且蚊子多,因此為了父親能夠安睡,每晚在他就寢前,用扇子把枕頭和席子扇涼,趕走蚊子,才請父親來睡。 冬天天氣嚴寒時,黃香怕父親受凍,因此每晚躺在冰冷的床上,用自己的體溫來暖父親的被窩,避免父親著涼。 黃香的故事也成為了《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供養父母

雖然只是無心之失,但市民絕對有責任依《稅務條例》正確填妥報稅表。 文件可向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諮詢中心、學校、教育局區域教育服務處、學資處(旺角辦事處及長沙灣辦事處)、社會福利署分區福利辦事處及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索取。 除上述9項免稅額外,今年2月的財政預算案亦已宣佈寛減今個2019/20課稅年度的100%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0,000。 這項稅務寛減是無須申索已可自動獲得,所以大家在計算稅項時記得一併計算。 基本免稅額是無須提出申索已可獲得的免稅額,每個人的基本免稅額為$132,000。

供養父母: 免稅額有哪幾種?

他母親要吃的湯藥,全都親自嚐過後才讓母親服用。 漢文帝即使是萬人之上,天下百姓的君主,擁有最大的權力,也不忘自己是兒子的身分,充分地體現什麼是「孝」。 可見,無論我們怎樣的權力和地位,也不應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應以「孝」來報答他們。

供養父母

若你知道自己要繳稅而沒有收到報稅表,應主動通知稅局。 供養父母2023 留意,如有其他人士同一課稅年度都有就同一兄弟姊妹向稅務局申索這項兄弟姊妹免稅額的資格,便應先互相協議由誰提出申索,因若不能達成協議話是,是沒有人可獲得這項免稅額的。 如合符資格,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120,000的子女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例如你的子女是在2019年4月1日或之後出生),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增加$120,000。 供養父母2023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税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