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3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與荃灣官立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有聯繫關係的荃灣官立小學位於62校網,校舍規模比同區的海壩街官立小學來得大,收生達150人。 由於學生人數多,為了照顧學生的個別需求,各級各科皆採用協作教學、分層工作紙、功課調適、評估調適、個別學習計劃等學習策略,也設有拔尖班及課後班。 該校約有 1/4 的學生都可升讀著名英中荃灣官立中學。 般咸道官立小學原是李陞小學下午校,1998年正式獨立,並以古雅的青白色校舍聞名。 該校成立以來,相當受家長歡迎,2020學年總學額60人,就超收高達13人。

最新升中派位中,就有41%學生各自獲派4所聯繫中學,更有90%獲派首三志願。 學校積極與大學、中學、友好小學及專業團體合作,推動課程改革,提升學與教質素,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學校還有參加境外學習交流及姊妹學校計劃,讓學生擴闊視野,深入了解世界各地及國家風土人情,吸引不少家長報讀。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培養孩子自學能力【有片】

學校推行中英語音樂劇、奧數班、STEM大使、步操管樂等等的多元學藝活動,激發學生才藝潛能。 除了學藝表現優異,學生升中前景也不差,有93%獲派首三志願學校,包括其聯繫中學伊利沙伯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以及喇沙書院、拔萃男書院、協恩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等名牌學府。 教育署除了將校舍分成上、下午部招收學生外,又撥給羅富國師資學院校友會,籌辦夜間小學,專門收錄超齡失學青少年入讀,這間夜校自1950年至校舍重建才停辦。 當時課程編排,術科(工藝)所佔的課節比重大,木工及家政科每星期有12節,超過總節數百分之30。 副校長潘如珍女士憶述:由於當時學生多是勞工子弟,因此課程偏重於技術培養,老師為了配合教學需要,還要進修理髮、補鞋、烹飪、裁剪和木工等工藝課程。 教育署除了將校舍分成上、下午部招收學生外,又撥給羅富國師資學院校友會,籌辦夜間小學,專門收錄超齡失學青少年入讀,這間夜校自一九五零年至校舍重建才停辦。

  • 升中派位方面,畢業生除了有機會升讀4所聯繫中學,過往獲派學校包括皇仁書院、聖保祿中學、協恩中學、德望中學等著名英中,獲派首志願成功率近80%。
  •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 副校長潘如珍女士憶述:由於當時學生多是勞工子弟,因此課程偏重於技術培養,老師為了配合教學需要,還要進修理髮、補鞋、烹飪、裁剪和木工等工藝課程。
  •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教學語言是「中文」。

根據學校升中派位結果及補習社過往學生考取名次的數據顯示,於「軒銅」考40名內,都有較大機會成功進入。 以下列出過去數年的派位數據(自行分配學額及暫定統一派位學額是教育局公布的數字,小一派位總學額是推算出來的)。 學校是官立小學,所以要按照政府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每年九月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結果十一月公布。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灣仔軒尼詩道226號寶華商業中心3B室(甘牌燒鵝樓上)

我們搜邏一些關於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報導,讓你有更多資料去了解這學校。 全港有大約 545 間小學,當中有 65%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26%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有 25% 的學校會使用普通話教學,他們當中大部分同時是中英並重。 2011年9月30日晚上以公平、公正、公開方式,由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抽籤,終決定下午校遷往銅鑼灣東院道校舍,上午校則留在原址。

後期由於入讀人數日多,校舍不敷應用,教署決定重建校舍。 一九六二年七月至一九六三年九月期內,全校學生借讀於呂祺小學(現呂祺教育中心),以方便施工。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新校落成啟用,計有課室三十間,另設操場及特別室,全部符合標準校舍要求。 1962年7月至1963年9月期間,全校學生借讀於呂祺小學(現呂祺教育中心),以方便施工。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於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五日開辦,當時只是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有十二個課室,一個木工室,一個家政室和一個尚算合標準的禮堂。 由於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正待復甦,當時的勞工家庭,生活相當清苦,部分學生除上學外,課餘更要幹粗活,幫助家計,因此學生程度較為參差。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小學分區名單

家長教師會也積極為學生提供有益身心的體育活動,於課餘時開設足球班,游泳班,乒乓球班及羽毛球班。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該校聯繫中學是皇仁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何東中學、金文泰中學、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 一間理想的學校是子女能讀得開心、讀得充實,找到自己的方向。 每一個小朋友也值得珍重,學校會按小朋友的強項提供不同機會,但課程整體不會催谷。 軒銅所屬的 12 校網因女校佔多,加上派位理想,多吸引區內男孩報讀。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李陞小學校舍小,每年級只開辦2班級,收生約50人。 此外,李陞小學與英皇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一等男/女英中都有聯繫關係,同樣提升學校競爭力。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原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校,於2015年正式轉為全日制小學,校址由譚臣道遷往銅鑼灣東院道3號,與原校同屬12校網。 該校小一學年開放126個學額,由於學校的聯繫官中包括傳統男校皇仁書院,而往年就有27人成功入讀該校,因此相信將吸引同區男同學報讀。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學校歷史

1962年7月至1963年9月期間,全校學生借讀於呂祺小學(現呂祺教育中心),以方便施工。 1963年9月25日新校落成啟用,計有課室30間,另設操場及特別室,全部符合標準校舍要求。 六十年代初,收生範圍逐漸擴大,學生來自不同階層,因此校方亦逐步將技術科目節數比重減輕,使與一般小學課程相近。

  • 海壩街官立小學位於荃灣區,與荃灣官立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有聯繫關係。
  • 推廣閱讀和專題研習,一至三年級著重跨學科學習,四至六年級著重專題研習。
  • 該校小一學年開放126個學額,由於學校的聯繫官中包括傳統男校皇仁書院,而往年就有27人成功入讀該校,因此相信將吸引同區男同學報讀。
  • 位於西貢的將軍澳官立小學隸屬於95校網,是該區唯一的官立小學,小學共開放126個學額。
  • 北角官立小學位於北角英皇道,成立於1954年,於2007年成為全日制學校,如今已經開辦30個班級,小一班級就有5班,而且並未實施小班制,因此學額約150人。
  • 由於學校位處鬧市,屢受噪音困擾,歷任校長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校舍兩翼課室得以先後裝置雙重隔聲玻璃及冷氣機,學習環境得以改善。

海壩街官立小學位於荃灣區,與荃灣官立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有聯繫關係。 荃灣62校網過去超收學額情況嚴重,而海壩街官立小學在2020學年便成為該校網之冠,超收學額達25人。 學校以STREAMING為課程中心點設計教學活動,加上推行多元認知教學策略,設校本思維課,希望培養學生的科創思維及自學精神。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3 除了課業學習,學校在課外活動方面亦表現出色,尤其是在數學、音樂等校外比賽都取得優異成績,因此在官立小學中名聲非常高。 升中派位方面,全校有77%畢業生獲派首志願學校,13%獲派第二志願學校,入讀喇沙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保良局董玉娣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等名牌英中。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校車服務

當時課程編排,術科(工藝)所佔的課節比重大,木工及家政科每星期有12節,超過總節數百分之30。 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原是觀塘官立下午小學,在2008年拆校,搬往九龍觀塘秀茂坪秀明道130號,正式成為全日制小學。 秀明道校舍佔地達7千平方米,全年級能夠開辦30班,小一能夠容納126人,過去也曾有超收學額的情況,比起原校來得受歡迎。 升中派位方面,畢業生除了有機會升讀4所聯繫中學,過往獲派學校包括皇仁書院、聖保祿中學、協恩中學、德望中學等著名英中,獲派首志願成功率近80%。 由於本校位處鬧市,屢受噪音困擾,歷任校長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校舍兩翼課室得以先後裝置雙重隔聲玻璃及冷氣機,學習環境得以改善。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一九九八年五月,本校再推行擴建校舍新翼工程,一樓為教員休息室及輔導室,二為上午校教員室,三樓為下午校教員室,四樓為圖書館,至於舊翼部分課室則改為學生活動室、接見室、課室及電腦室。 原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校的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下稱軒銅),在2015學年轉為全日制,並由灣仔譚臣道遷至銅鑼灣東院道,翻新聖瑪利亞堂中學的舊校舍。 軒銅的聯繫官中包括有「狀元搖籃」之稱的皇仁書院,去年該校就有23名畢業生入讀皇仁,故特別吸引區內男生報讀。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自上學年遷往東院道現址,由半日制轉為全日制。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校長鄭惠玲表示,遷校後在時間及資源上的運用更靈活,各科以連堂形式上課,方便老師靈活運用時間,安排不同學習活動。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教學語言是「中文」。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學校設施

學校在創科教育方面表現優異,學校代表更在2021年的編程大賽取得小組冠軍佳績。 而畢業生則有機會升讀將軍澳官立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賽馬會官立中學、觀塘功樂官立中學。 學校也設有小組學習,包括初小的跨學科學習及高小的專題研習,讓不同才能的同學組成小組。 鄭校長續稱,學校就是個小社會,遇到不同意見時同學如何磨合溝通、怎樣處理衝突、解難,背後正是建立小朋友正確的價值觀及抗逆能力,老師也會藉此教導不同的技能及處事的態度。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學校發展計劃是:1. 培養一個有素質的「軒銅人」勤儉樂勇 自律明禮。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