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馬頭圍道重建2023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馬頭圍道重建

昔日舊啟德機場還在使用時亦車輛前往機場的主要道路,使馬頭圍道十分擠塞。 土瓜灣有行人路的地下水管爆裂,出現一個約兩米乘一米的坑洞。 事發於今早8時許,現場是馬頭圍道與上鄉道交界行人路,受事故影響,對出往西行方向的一段路暫時封閉。 【橙訊】馬頭圍道有水管爆裂,水柱湧出沖塌路面,造成地陷。 視乎最終的細部設計,該項目透過建築物臨街部份後退,以擴闊行人空間,改善現時巴士及小巴站候車致行人路擠迫的情況,提升該項目與周邊的連接性,提供較佳的步行環境。

市建局已於2022年10月10日呈交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草圖,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予城規會及已於2022年11月23日將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呈交城規會。 由於倒塌樓宇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並不穩固,鋼筋、窗戶等搖搖欲墜,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對於進行搜索及拯救的人員(特種救援隊、坍塌搜救專隊)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威脅。 馬頭圍道重建 可是搜救人員仍然冒生命危險,不斷努力搜查和挖掘生還者和物件,受到香港消防處和公眾表揚[12][37]。

馬頭圍道重建: 重建公共屋邨 增加房屋供應

至於會否在港建造組件,政府消息人士指需要視乎會否有公司在港設廠。 馬頭圍道重建 該項目的建議發展將會作住宅用途,並在建築物平台附設商業 / 零售用途。 為達到《施政報告》中建議的合作社地段重建計劃及《市區重建策略》的目標,該項目希望藉著重建機會以改善該區整體環境。 在該發展計劃草圖得到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有關圖則刊憲後,市建局才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作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呈交一份發展計劃草圖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 馬頭圍(英語:Ma Tau Wai)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中部,加多利山及何文田以東,九龍城及九龍仔以南,馬頭涌及土瓜灣以西,靠背壟北面。
  • 市區重建局宣布,首次以自行發展形式,在馬頭圍道45號J塌樓地盤及毗鄰的馬頭圍道和春田街,開展市區重建項目,處理受影響樓宇的失修情況及紓解受影響居民的困境;並即時展開凍結人口調查。
  • 政府消息人士指,現時安排調遷的馬頭圍道地盤面積小,因此馬頭圍邨居民將會分期重建,最早一批居民會於2027至2028年調遷。
  • 馬頭圍道上鄉道交界,今(17日)早上8時10分,行人路一條地下食水管突告爆裂,如噴泉噴出水花四濺,範圍約2米乘1.5米,深約 1.5米,水柱湧出沖塌路面,造成地陷,影響範圍約3米乘2米,水務署人員到場關掉水掣,並進行緊急維修。
  • 發言人又表示,署方會調查今次塌樓原因,同時已組成40支小隊,於2月1日起馬上進行全港巡查工作,檢查鄰近地區相同樓齡和結構類似的樓宇,並在稍後發出封閉令或修葺令。
  • 退休人士袁先生稱,贊成重建,認為馬頭圍邨樓齡高,樓宇已殘舊,希望可以原區安置,亦希望政府會體諒現時居於該村老人家未必可負擔新樓宇較高租金,希望政府可在搬遷和津貼上作出補貼及房屋津貼。

1938年成為收容難民的馬頭涌難民營[4]和戰時的戰俘營,1950年代末,部份地皮用作興建公共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所興建,於1962年落成入伙,曾經是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總部所在。 馬頭圍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和范夫先生設計,聯星建築有限公司(即現時之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是首個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自行設計的屋邨,而本邨的單位設計亦成爲了後來不少標準公屋單位設計的藍本。 項目料提供約19,740 平方米住宅樓面面積,共約420個住宅單位。

馬頭圍道重建: 倒塌前行動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中有2至3幅地規模較大,類似江廈圍項目,各提供約1000伙單位。 政府消息人士指,當局傾向以組裝合成建造過渡屋,因其可方便搬遷再用,如於宋皇臺的過渡屋項目將於2023年搬遷,以騰出用地發展。 馬頭圍道重建2023 據悉房委會初步研究後,兩邨倘落實重建,單位數目可較現時翻倍,但未有重建時間表。 政府消息人士稱,西環邨現有636伙,原址重建可建1,100伙,居民需調遷往加惠民道新屋邨,最快2029年落成。

以今年居屋出售計劃計算,單身人士入息介乎每月28,501元至37,050元,二人或以上申請人則介乎57,001至74,100元。 馬頭圍道項目可提供450個「首置」單位,約260至507平方呎,預計最早今年12月預售,明年第二季落成。 另外,政府消息人士指,由於今期居屋剛完成選樓程序,而綠置居料於今個月開始選購,料今年內未能推出新一期居屋,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決定推售項目。 至於早前建議的重建大坑西邨計劃,林鄭透露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 家庭主婦任小姐表示,贊成政府重建馬頭圍邨,因該邨樓齡算高,重建後自己可以遷往較新樓宇,但希望政府於搬遷上可作出津貼安排及原區安置。

馬頭圍道重建: 樓宇

屋宇署已完成調查馬頭圍道45號G及H的樓宇狀況,兩幢樓宇結構已嚴重受損,基於安全理由,必須整幢拆卸;工程3月1日展開,約需兩周完成。 2013年,沙田至中環綫正式動工,介乎漆咸道北至上鄉道的一段成為沙田至中環綫工地,多達四條行車綫被徵用,而連接的道路亦進行封路、改道。 雖然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工程已於2019年完工,但部分路段隨即交予水務署及其他承判商進行管道及公用設施更換及更新工程,有關工程已於2021年完成。 據屋宇署公布,馬頭圍道43至45J號、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獲批建兩幢住宅,樓高30層,提供21.9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及4.4萬平方呎商用樓面,由市建局負責發展。 合資格申請人需為居港滿七年的香港居民,從未在香港購置住宅物業,收入介乎居屋白表申請人入息限額及該限額加三成。

屋宇署在唐樓倒塌後兩個多月,於4月26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有外力破壞C13支柱[26],導致其他支柱無法負擔樓房的重量而倒塌,至於受到什麼外力破壞,則需要在建築材料測試和科學鑑定完成後才能提出解釋[27]。 市建局預計,最快可於今年5月底前,向住宅自住業主發出收購建議。 如租客選擇即時遷出,市建局會向合資格租客作出現金補償或安置。 重建項目涉及33個私人地段,包括:馬頭圍道43號、43號A、B、C、D、E、F、G、H及J、45號A、B、C、D、E、F、G、H及J,春田街1、3、5、7、9、11、13、15、17、19、21及23號,以及鶴園街6及8號。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說,整個重建項目的收購、重置成本預計約14億4,700萬元,預計項目虧損7億元,當中未包括行政開支。 2010年1月29日,鶴園馬頭圍道45號J一幢樓齡達55年的六層高唐樓全幢倒塌,造成4人死亡,2人受傷。

馬頭圍道重建: 駕駛人士注意 九龍城爆水管水浸封路

在未來的發展內,樓高兩層的商業樓層會提供更多低層店舖以重現現時街舖情況,與社區原有氣氛配合。 項目亦設有一定面積用作社區設施及地面休憩空間,以讓重建項目更能融合於社區之中。 為珍惜市區土地資源,盡可能在環境、交通、社區配套共同配合下提升地積比率,加快區內未有升降機的房屋重建工作。 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個屋邨可合共提供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個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2021年10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馬頭圍邨及西環邨。 據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當局計劃在鄰近盲人輔導會的一幅土瓜灣道地皮興建公屋,預料2027至28年落成,提供約600個單位以安置馬頭圍邨首批住戶。

城市老化,舊樓居民生活環境惡劣,香港土地不足,舊區重建是改善居住環境及提供新樓房重要工作。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按計劃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可提供約3,300個單位,較現時1,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其中約1,300個單位會用作重置現有住戶,餘下約2,000個單位則由市建局發展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項目不但釋放了珍貴的市區土地潛力,增加房屋供應,亦為居民改善他們的居所設施。 遷置資源方面,我們擬用毗鄰西環邨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西環邨居民。 由於西環邨規模較小,約有600個單位,預計可一次性遷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馬頭圍道重建: 事件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才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下午3時18分,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到達馬頭圍道的唐樓倒塌現場視察救援工作,消防員隨即上前向曾蔭權講述情況。 下午1時43分,999報案中心接獲一名乘巴士途經現場的乘客報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於大廈2樓。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9] 另一方面,香港消防處隨即派消防車到現場處理「有石屎從高處墮下」事件,正當消防員下車時,唐樓立即倒塌,該幢六層高的舊樓,樓宇從底部先塌陷,最終有四層半個樓面建築突然倒塌,過程只有短短十多秒,消防車亦緊急後退。

493個單位中,將撥作450個單位首置盤,面積介乎約261至507平方呎。 2020年11月,餘下的43個單位以市價七折發售,售價介乎355.2萬元至798.3萬元,包括2個開放式單位、7個一房單位、5個兩房單位,以及29個三房單位。 特首曾蔭權[39]、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40]、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41] 馬頭圍道重建 曾分別到紅磡聖匠堂社區中心,探望受塌樓事故影響災民。 馬頭圍原名古瑾圍,因為古時九龍寨城附近的龍津碼頭而得名「碼頭圍」,隨後才出現「馬頭圍」的寫法。 [1][2]位置即現今的聖德肋撒醫院旁的露明道公園對面,大約在露明道和必發道之間。 由於「首置」單位以較高收入的家庭為目標,轉讓限制將較居屋和「綠置居」更嚴格,單位不可在購入首五年內出售或出租,過後業主須向市建局繳付補價,才可在公開市場出售或出租。

馬頭圍道重建: 唐樓倒塌

為了向受影響居民提供更到位的協助,我知道市建局董事局在今日較早前的會議上,亦同意了一些特殊的措施,務求以最快的時間為租戶安排一些安置及現金賠償。 我現在把時間交給張震遠主席,向大家講解這個發展項目的詳情和特別為這個項目訂定的特殊措施。 香港房屋問題嚴重,不少基層要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多名中央官員亦早已向治港官提出解決住屋問題的要求。 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6日)出爐,早前政府已表示,已成功覓得1.5萬伙過渡性房屋所需土地。 林鄭月娥今日再表示,近日再獲得私人土地擁有人表示有意參加計劃,現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伙過渡性房屋,使未來幾年可供應約2萬個單位。

馬頭圍道重建

第二個做法是落實我們在市區重建策略檢討中得到的看法,希望更加「地區為本」,所以我們會以市建局初步提出的重建方案為一個基礎,於未來日子徵詢九龍城區議會和地區人士他們對這重建項目的看法及意見,才會完成整個項目的規劃。 稍後我們到馬頭圍道視察時,九龍城區議會王主席亦會親自出席。 第三方面是一個很新的做法,在這項目的發展模式方面,市建局是會首次自行發展這個項目,而不會再以招標形式找私人發展商作合作伙伴。 我很高興市建局都接納了我提出的三個意見,會在馬頭圍道重建項目中落實執行。

馬頭圍道重建: 倒塌原因

政府於事件不足一個月後,委託市建局進行該項目重建工作,其中首要任務為迅速實施特別措施以協助受影響居民解決居住環境安全問題,以及消除尚未搬遷的居民的心理負擔。 經確認已無人受困後,消防員改以重型機器進行清理,而有關個案則自消防處移交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和死因裁判法庭審理[17]。 直至1月30日下午,並未找到5名清拆僭建物的裝修工人[9]。 同日晚上7時,屋宇署運來工字鐵及鐵架等,開始為倒塌現場旁邊的45號進行加固工程[18]。 至於相鄰的45G及H號唐樓立即被封鎖,禁止任何人士進入,但其餘同結構及同齡的唐樓卻並未被封閉,1月31日已有10多戶返回居所,唐樓地面的粥店、時裝店及茶餐廳等依然照常營業,惟人流稀少。

馬頭圍道重建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是指於2010年1月29日發生在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圍道45J號唐樓的倒塌事件[1]。 該住宅樓宇疑受地舖裝修影響主力牆結構,由地面層開始坍塌,繼而將樓上4層逐一扯下,事發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通往天台的梯間斷裂,與45J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2],牆身出現2個大洞,磚頭、鋼筋外露。 香港房屋委員會於2014年3月宣布,為增加公屋供應,決定將包括馬頭圍邨在內的20條落成超過40年的屋邨,開始規劃重建,將進行一系列技術研究,待完成後才能決定重建時間表[5]。 馬頭圍道上鄉道交界,今(17日)早上8時10分,行人路一條地下食水管突告爆裂,如噴泉噴出水花四濺,範圍約2米乘1.5米,深約 1.5米,水柱湧出沖塌路面,造成地陷,影響範圍約3米乘2米,水務署人員到場關掉水掣,並進行緊急維修。 運輸署宣佈,因水管爆裂,馬頭圍道(往紅磡方向)近上鄉道的部份行車線現已封閉。 另外,屋宇署3月份共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3份、九龍9份、新界11份。

馬頭圍道重建: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

由於該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市建局將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發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該項目的草圖於2022年5月31日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有關決定亦於2022年6月10日刊憲,該項目的發展計劃核准圖編號 S/K9/URA3/2已於同日展示以供公眾查閱。 市建局希望透過積極回應《施政報告》及以上規劃意向,以協調的重整及規劃重建工作,使該區的步行及街區環境得到改善,讓居民受益。 單位以智能家居作賣點,設有智能系統讓住戶跟訪客、管理員對話、得知升降機何時到達、實時報告共享洗衣機的使用情況、預約會所設施和跟進家裏水電煤可使用情況等[4]。 馬頭圍道是九龍城區的交通樞紐,連接新蒲崗、九龍城、尖沙咀、紅磡、油麻地及紅磡海底隧道的主要道路。

  • 項目亦設有一定面積用作社區設施及地面休憩空間,以讓重建項目更能融合於社區之中。
  • 而馬頭圍邨重建後的單位量則可由2000伙增至4000伙,附近的馬頭圍道公營房屋項目,即現為樂善堂「樂屋」過渡屋項目位置,可供居民調遷。
  •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 項目範圍涉及兩排樓齡超過50年的唐樓,其中一幢於2010年1 月29日發生倒塌。
  •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此外,政府會改撥合共九幅位於啟德和安達臣道石礦場的私營房屋用地,以發展公營房屋,可提供約10,600個單位,有關發展應作出售或出租用途有待決定。 至於私營房屋,包括鐵路物業發展,她稱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建約10萬伙的用地,當中數字並未計及市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強調政府有信心私營房屋土地供應可維持穩定。 馬頭圍道重建 政府消息人士又指,「組裝合成」難應用於首5年期的項目,而房委會現已選定3個房屋項目作試點,會視乎情況不排除會再有其他項目。 政府消息人士指,一旦組裝合成有部份出錯,將導致整個組件不能使用,日後會安排人手駐廠,監督生產過成程。

馬頭圍道重建: 土瓜灣道 / 馬頭角道發展計劃 (KC-

《施政報告》提到,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以多建公營房屋單位。 林鄭又宣布,未來10年會興建33萬伙公營房屋單位,但承認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的現象,30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在首五年落成。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城市老化,舊樓居民生活環境惡劣,香港土地不足,舊區重建是改善居住環境及提供新樓房重要工作。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在《施政報告》提及,將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59年樓齡的馬頭圍邨。

馬頭圍道重建

事實上,自從1月29日在馬頭圍道發生了這宗塌樓事件後,張主席主動聯絡我提出由市建局幫忙協助居民,我和張震遠主席在這段短時間內先後三次會面商討項目的詳情。 我亦要多謝市建局董事局的支持,今天早上市建局董事局亦通過了這重建的項目。 此外,羅義坤先生領導的管理層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了大量的準備功夫,中間還有農曆年的假期。

馬頭圍道重建: 項目進展

鑑於有關樓宇的失修情況嚴重,為了減輕居民的憂慮,相信重建是最適當的善後方法。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天(2月24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及市建局以特事特辦的精神,處理這項目;並感謝市建局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公布重建項目詳情。 馬頭圍道重建2023 市區重建局宣布,首次以自行發展形式,在馬頭圍道45號J塌樓地盤及毗鄰的馬頭圍道和春田街,開展市區重建項目,處理受影響樓宇的失修情況及紓解受影響居民的困境;並即時展開凍結人口調查。 同時又發出22份入伙紙,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約有8.1萬平方米,共83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則為15萬平方米。 另屋宇署3月接獲2,923宗有關違例建築工程的舉報,並發出779個違例建築清拆令。

馬頭圍道重建: 馬頭圍道

城規會於2022年1月7日舉行了聆訊會議,考慮就該草圖於公眾查閱期間所提出的申述和意見。 停車場位於項目地庫,提供22個住客停車位、1個暢通易達停車位、2個電單車停車位,及6個商業停車位。 由於項目面積有限,為節省空間,停車場與地面入口由兩部車輛用升降機連接。 2月2日,警隊西九龍重案組聯同警察機動部隊和警察搜查隊,在崇安街擺放倒塌大樓瓦礫的空地挖掘蒐證,尋找住戶的證件及貴重物品,總共尋獲600多件珍貴或具紀念價值的物品,交還予物主[20][21]。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