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血壓低7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血壓低

部分低血壓個案會出現症狀:包括視力模糊或衰退、頭暈、昏厥、疲勞、難以集中精神、噁心等。 血壓低2023 血壓低2023 嚴重低血壓,尤其是長者,會降低身體的含氧量,導致心臟和大腦受損。 低血壓是眾多疾病的一個表徵,且會影響個人健康,尤其對老年人特別明顯。 不過低血壓通常能透過規律運動、避免久站,以及避免突然從躺姿或坐姿起身,也就是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改善。

低血容積經常會因使用利尿劑等而引發,不同的藥物使用亦會引起此情況。 一般之血壓測量,受測者採坐姿進行,雙腳平放在地上,不可交叉,也不可講話。 血壓低 同时應確保手臂要與心臟同高,並且將手心向上,放鬆不要施力[8]。 但是若需要更詳盡的資料,可以再讓受測者平躺及站立三分鐘以後再量一次,如果同時紀錄心跳速度,則更具參考價值,這對於已有高血壓且在治療中的病人更需要。 同時應確保手臂要與心臟同高,並且將手心向上,放鬆不要施力[8]。

血壓低: 健康管理

穿着一般薄身衣服可直接量度,不需要捲起袖子,太厚的外衣或毛衣就要脫下[8]。 量血壓不宜只算一次應連續在不同日期分別量度偶發血壓做參考,而且在診病之刻所量度的血壓數值,常屬偏高,應休息5-10分鐘才進行量度為宜。 血壓低2023 因此有人建議診斷高血壓,最好一次診病量度兩次,而且最少應有兩次以上的診病紀錄。 既然血壓之高低決定高血壓之診斷,準確使用血壓計及聽診器就非常必要,測量血壓最好每日定時測量,因為血壓一日之間隨生理狀況有顯著變動,如果不定時量度,難免有起伏不定之數值,不能做為治療之參考。 血壓低 長期夜間血壓高會導致心臟、腦部及腎臟等重要器官衰竭,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夜間高血壓會增加3倍患腦中風或心肌梗塞而引發死亡的風險,而患上失智症的風險亦是正常人的1.64倍。 如果舒張壓下降到60毫米汞柱以下,可能會產生昏厥的情形。

血壓低

當血管會變得僵硬且狹窄,血液經過血管時就無法受到應有的反彈,舒張壓則會顯示出較低的數值。 此時,心臟必須對抗增加的阻力進行泵血,因此其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異也會增加,即為脈壓差上升。 原因一: 低血壓最常見原因是低容積性,例如水份攝取太少(脫水)或大量出血(缺血)。 所以,當患者為女性且血壓較低,要注意是否正值月經期,因為出血量比較大導致血壓低。 此外,當我們去捐血後,醫護人員會請捐血者在旁邊休息一下再離開,就是要避免因為捐血導致短暫低血壓引發頭暈不適。 當我們食用精緻醣類時,這些食物會消化得比較快,導致血壓突然降低,所以要儘量避免攝取精緻醣類。

血壓低: 血壓低不是好事嗎?這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三、相較於高血壓者應該少吃鹽以控制血壓,如果低血壓,又很想要改善,可以稍微吃鹹一點、多喝水,讓水分保留在體內,血壓會稍微高一點。 洛神花盛產於熱帶地君,每逢夏季都會在街市見到,對於食慾不佳或清心降火特別有效。 洛神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抗氧化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及延緩衰老,並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可是,洛神花真的人人適合飲用?

血壓低

而根據2008年一項研究,吸煙人士比非吸煙人士羅患高血壓的風險高15%。 即使戒煙,患高血壓的機率仍會比從未吸煙者高約10%,可見危害之大。 量度血壓是最好保持放鬆,身體可輕鬆向後靠著椅背,雙腿平放地上,不要交叉也不要講話。 必須確保手臂與心臟在同樣高度,上手臂微彎,手心向上,不用施力。

血壓低: 血壓的測量

另,也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包括:意識混亂(尤其在年長病人)、皮膚蒼白寒冷、淺快呼吸、脈搏微弱淺快,甚至可能發生休克。 當血壓比平常測量時低於約 30 血壓低 mmHg 才需要多留意,可能會出現頭暈、視線模糊、無力、疲倦、胸悶、手腳冰冷等症狀。 若出些不適症狀,醫療人員會為您做一些測試,以確認病因是否為低血壓,最常見的測試方式,是在患者坐著或...詳情請看。

血壓低

不過低血壓的發生機率可以透過控制風險因素降低,詳細方法請諮詢醫生。 以下是常見的低血壓病徵,若一個人長期處於低血壓狀態,其心臟就要更努力地泵血,才能讓足夠的血液送到全身。 因此,低血壓患者的心跳會比正常人快,甚至自己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醫學上稱之為心悸。 血壓低2023 低血壓治療藥物包含礦物皮質類固醇藥物,例如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常用於治療姿勢性低血壓,或是使用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邁妥林錠(Midodrine),來抑制血管擴張,以改善低血壓症狀。

血壓低: 飲食營養

測量的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剛起床或晚上睡前,血壓值通常在睡前2小時開始下降、起床後2小時開始上升,因此,早、晚測量的數值是最具有參考價值。 此外,若有服用降血壓的藥物,應在吃藥前就進行測量[8]。 此外,基於酒精會導致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使血管對升壓物質的敏感度增加,長期性飲酒也會令血壓難以控制。 假設一個人每天攝取60~75g的酒精,其舒張壓會上升至少2~4mmHg,收縮壓更會大增5~6mmHg。 反之,如果病人能在病情轉差前及早戒酒,不但血壓會有顯著降幅,更能減少降血壓藥物的用量。 另一種較少見的是餐後(英语:Postprandial)低血壓,在用餐後的30-75分鐘出現。

此外,飲用含酒精的飲品會讓身體失去水份,造成血壓降低、血液量減少的狀況,所以也需要避免。 其他引起過度血管舒張的原因有敗血病、酸中毒或使用如鈣離子阻斷劑(英語:Calcium channel blocker)或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藥物。 很多麻醉藥及技術,包括脊椎麻醉(英語:Spinal anaesthesia)及大部份的吸入式麻醉劑(英語:Inhalational anesthetic)都會造成明顯的血管舒張。 儘管在正常的血容積下,因嚴重充血性心臟衰竭、大型的心肌梗塞或心跳過緩而造成心輸出量(英語:Cardiac output)的減少,同樣會引起低血壓,並可以急劇發展成休克。 但亦有可能視乎情況,安排有需要的患者進行血液檢驗、心電圖、胸肺X光照片檢查、尿液檢驗、眼底檢查等進一步檢查,以肯定引致血壓高的病因,及觀察病情有否對其它身體器官構成傷害。

血壓低: 低血壓症狀6大項!血壓太低怎麼辦?頭暈、胸悶原因與影響有哪些

在此提醒民眾,低血壓容易被忽略,建議自備個居家血壓計,尤其若家裡有年長者,或三高具備其一的患者,養成起床和睡前量血壓的習慣。 此外,失血過多、嚴重感染(如敗血症)、嚴重過敏反應、服食藥物如利尿劑、柏金遜症藥物、抗抑鬱藥、心臟科藥物等都有可能導致血壓下降。 例如上壓從110 mmHg突然降至90 mmHg會導致眩暈、休克。 一旦休克,病人呼吸變得淺而快、脈搏弱、皮膚亦會變得濕冷和蒼白。 如果病人發覺自己血壓低,又或有以上病徵,應該盡快求醫。

血壓低

對於有症狀的人則需要進行仔細的檢查,包括貧血的篩檢和心血管評估。 如果其低舒張壓是由於某些藥物引起的,則需要改變藥物類型或劑量。 對所有病患來說,規律運動無疑是很有好處的,但需要適當攝取水份,以免脫水。

血壓低: 低血壓指標

正常人的左、右手的血壓都會有出入,一開始可先記錄左、右兩隻手的血壓,約莫一星期之後,再選取數值較高的那隻手固定量度。 然而,在臨床上,收縮壓(即最高血壓)比舒張壓(即最低血壓)更為重要。 不過,偏高收縮壓或舒張壓兩者都是心臟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建議大家,千萬不要輕忽血壓的變化,平常應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並維持穩定的血壓,不要讓血壓忽高忽低造成危險,如果血壓出現明顯變化,應該進一步地就醫診治,才能及早發現原因,及早接受治療。 但是,若無上述症狀或疾病,只是無症狀的低血壓,就不用太在意,因為大部分低血壓不見得找的到原因。

  • 以下是常見的低血壓病徵,若一個人長期處於低血壓狀態,其心臟就要更努力地泵血,才能讓足夠的血液送到全身。
  • 儘管在正常的血容積下,因嚴重充血性心臟衰竭、大型的心肌梗塞或心跳過緩而造成心輸出量(英語:Cardiac output)的減少,同樣會引起低血壓,並可以急劇發展成休克。
  • 若出現血壓低,有可能會危害健康,除了頭暈、容易疲勞等症狀,嚴重更有可能昏倒、休克甚至死亡。
  • 建議如果出現頭暈、胸悶、昏倒、肢體麻木等症狀時,還是必須馬上就醫診治。
  • 另外,低血壓有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因為缺乏蛋白質,等於拿掉了紅血球的原料,所以補充蛋白質,也可以改善血液製造不足的問題,缺乏維生素B12也會造成巨球性貧血。
  • 假設一個人每天攝取60~75g的酒精,其舒張壓會上升至少2~4mmHg,收縮壓更會大增5~6mmHg。

透過血液檢查檢測紅血球的數量,醫療人員就能判斷低血壓的病因是否為貧血,並確認患者體內的水分和化學平衡是否正常。 在大吃大喝後,身體會需要很多精力去消化過多的食物,這時血壓也會跟著降低,尤其是跳過早餐不吃的人,更容易在吃早午餐或午餐時吃下太多東西,而發生大吃大喝的情形,結果影響到血壓的穩定。 血壓偏低的人,可以多攝取含有大量 維生素B12 的食物,因為缺乏 維生素B12 會造成身體貧血,進而讓血壓變得更低。 最方便的 維生素B12 良好攝取來源就是蛋,不管是直接煮成白煮蛋,或是另外做成炒蛋、荷包蛋都可以。

血壓低: 血壓級別比較:

對於骨骼脆弱、癒合能力差的老年人來說,很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舒張壓過低的常見徵兆和症狀除了頭暈、昏厥以外可能也包括呼吸急促、冒汗、噁心想吐等。 一般來說,低血壓的定義是收縮壓低於90mmHg,而舒張壓低於60mmHg。 而且低血壓多半沒有立即的危險性而容易遭人忽略,但卻會因症狀影響了人際關係或是職場上的表現。 若收縮壓為12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80毫米汞柱或稍低,都還算正常。

  • 當輸送至腦部的血流量降低,就會產生低血壓的現象,可能的常見低血壓症狀如下。
  • 因此有人建議診斷高血壓,最好一次診病量度兩次,而且最少應有兩次以上的診病紀錄。
  • 然後醫生繼續將袖套內的空氣緩緩放出,一面聽血液流動的聲音,當醫生開始聽不到時,表示血流已完全不受阻,亦即連最低的血壓(即舒張壓)都開始比當時橡皮袖套對手臂造成的壓力大,他就紀錄下當時的壓力,是為舒張壓。
  • 許多人在匆促、緊張的情況下,量的血壓高,卻不一定是高血壓。
  • 調味亦應減少豉油、蠔油、麵豉、腐乳、茄醬及鹽的用量,盡量採用天然的調味料如蒜、洋葱、胡椒等。
  • 如果舒張壓下降到60毫米汞柱以下,可能會產生昏厥的情形。
  • 量度血壓是最好保持放鬆,身體可輕鬆向後靠著椅背,雙腿平放地上,不要交叉也不要講話。

因為血壓值通常在睡前2小時開始下降、起床後2小時開始攀升,所以早上剛起床和晚上臨睡前的數值最具有參考價值。 長時間站立或情緒波動而導致血壓忽然下降而暈厥,好發在兒童和年輕人身上。 由於控制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功能異常,血管擴張導致低血壓,常見的症狀包括流汗、臉色蒼白和噁心等。 但有些人都沒有上述症狀或疾病,血壓長期就是比正常值偏低一些,例如收縮壓在80到90毫米汞柱之間(甚至極少數人收縮壓血壓只有60、70毫米汞柱),只要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就不用過度擔心。 相反地,若常感覺頭暈、天旋地轉、疲倦到無法工作等,血壓又長期偏低,就可能需要積極治療。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