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巫氏古宅2023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巫氏古宅

蒲台郊遊徑位於島嶼的西南部,循著郊遊徑行走,先沿長石排登山上牛湖頂,再下降至位於海角的126號港境最南燈塔,沿海邊返回碼頭;沿著郊遊徑可參觀島上所有主要景點。 在藍天白雲的大晴天下,由昂裝至碼頭沿南氹灣海岸走,盡是青綠山嶺配上湛藍大海和對面墨洲小島的景緻,如遊走在明信片風景之間。 島上曾建有創辦於1955年的蒲台學校,唯已於1986年停辦。 島上的巫氏古宅為富商巫少棠家族於1930年代所建,是全島歷史最悠久的民居,現時經已荒廢。 島上亦建有香港最南的天后古廟,逢每年天后誕或三年一度的太平清醮,在外的蒲台人紛紛返鄉參神慶祝。 島上居民沒有自來水供應,只能依賴儲水庫收集到的雨水。

巫氏古宅

再沿山徑走,拐過牛湖頂,開始往南角咀方向下走,經過昂裝後,便會看到一隻「巨龜」,它就是「靈龜上山」 。 當核心石之間的風化層被風雨侵蝕沖走後,核心石互相積疊起來便形成突岩(亦稱危石),島上所見的怪石,全是突岩的樣辦呢。 港境之南肯定是蒲台島,但蒲台島一點也不像墾丁,既沒有水上活動,居民也只有兩、三戶,古怪奇石可能比人丁還多。

巫氏古宅: 僧人石

抽象的線條,以幾何圖形為主,據說由昔日靠海為生的先民刻鑿,有鎮海護航之意。 香港仔來往蒲台島的小輪班次疏落,並非每日有船(見班次資料),最好提早出門到碼頭,以免錯過班次。 旅程部分路段需要登高,宜穿著行山衣物,並攜帶足夠食水,以及防蚊、防曬用品。 再過不遠,便是全島怪石之王「佛手岩」所在,它跟「靈龜上山」都給網友選為香港十大最美岩石之列。

巫氏古宅

遠一點還有以傳統漁船外形設計而成的瞭望台風之塔,登上塔頂,香港仔的漁港風貌一覽無遺。 離開碼頭,先會看見外牆髹上粉紅色的灣仔士多,不少人愛吃碗紫菜餐蛋麵($45)和海帶綠豆糖水($15)才開展行程。 想吃海鮮的話,附近有明記海鮮酒家,伴着海景品嘗椒鹽鮮魷、豉椒炒蜆、芝士龍蝦等菜式,絕對是賞心樂事。

巫氏古宅: 【蒲台島行山路線】走一回「香港南極」 必去天涯海角126燈塔

難度:★★ 補給點:碼頭附近有小吃店及海鮮酒家,但郊遊徑途中沒有補給點。 ▶繼續沿山徑走到海邊,會看見由玻璃纖維板保護的史前石刻。

  • 附近有一塊長形石,旅行人士戲稱為棺材石,因此這座荒廢大屋就成為人們口中的「鬼屋」,現今是島上旅遊景點之一。
  • 從大灣的蒲苔學校側登山,途中會經過已荒廢的山寮村。
  • 離廟不遠還有田螺石,石背上的螺殼形狀頗神似,不少人都會影多幾張相。
  • 雖然阿史唔係第一次去有「香港南極」之稱嘅蒲台島,不過上星期都再去多次,仲上山行咗去睇島上著名景點巫氏古宅。
  • 5) 佛手岩:可說是蒲台島眾多岩石中最為人知的一塊,堪稱全島「怪石之王」,位於海邊,緊貼山崖,因風化而形成「五指」巨手,維肖維妙。
  • 村中有一間破舊房屋,規模不小,但好久已無人居住,一片頹垣,雜草叢生。

繞蒲台島一圈,未必行大運,但肯定會愛上天涯海角,愛上這個天然的石頭展覽場。 跟著石屎梯級,走到最底處,終於踏上怪石滿佈既小島,順時針環島一週,可捕捉到各著名怪石(僧人石、靈龜石等)的奇異面貌。 巫氏古宅又稱巫氏鬼屋,是一座已荒廢的大屋,後山有一外形似棺材的大石,因而傳說為鬼屋。 大屋已空置很久,非常破爛,看似有倒塌危險,建議還是不要進屋內。

巫氏古宅: 巫氏古宅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在接近碼頭時,會行經坤記,這大家要抉擇一下要在這裡吃紅(綠)豆冰, 還是回到碼頭入口處找何記吃炭燒紫菜麵、婆婆自製涼茶? 在觀賞佛手岩期間,細看遠處對岸,那裡便是南氹灣橋和摩崖石刻,往下就是要走那邊的路,一直通往碼頭終點。

巫氏古宅

蒲臺島位處香港最南端,地質以巖石為主,島上有棺材石、佛手巖、靈龜上山、巫氏廢宅等旅遊點,另有蒲臺島石刻獲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蒲臺島北邊的螺洲門海床是香港海域最深之處,位於海平面下66米。 來往蒲台島的街渡只在星期二、四、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蒲台島平日來回只有一班船。 文末有船期的班次,前往之前請先務必再確認船期及班次。 4) 126燈塔:香港最南的燈塔,外表雪白,是蒲台島的地標,襯托着背景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

巫氏古宅: 古宅

蒲台島亦是香港唯一沒有電網連接的有常住人口島嶼[5],僅靠島上的柴油發電機供電照明及自用,電訊盈科曾為島上贊助十年發電所需柴油。 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正在蒲台島進行太陽能供電系統的可行方案研究[6]。 6) 蒲台石刻:繼續沿海邊郊遊徑走,下一段石級至海邊,會看見這幅位於南氹的石壁,上面有三千多年前刻上的圖騰圖案。 石刻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現時由一層玻璃纖維蓋保護,刻紋亦只能隱約辨認。 1) 巫氏古宅2023 巫氏古宅、棺材石:從碼頭後立即上山,登上長石排時會途經荒廢的蒲台學校及巫氏古宅。

不要被嚇呆誤以為還有很多路要走,只是海闊天空,路實在不遠。 當天由佛手開始走到碼頭,連帶睇石刻,只是花了約30分鐘便到。 靈龜石也是島上著名的石景之一,在126燈塔那邊回望僧人石,就可見到靈龜上山,面向僧人。

巫氏古宅: 蒲台島- 香港10大最美岩石(附山徑地圖)@秋之風景寫真站

現時屋內只剩頹垣敗瓦,但門額上「保乂流芳」四字依稀可辨,廚具、棉被等日用品仍殘存。 【明報專訊】明天就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預示天氣將會漸冷。 乘着舒爽涼風,我們坐上渡輪,漫遊香港南部的幾個小島。 先登上香港最南端、仍有人居住的島嶼蒲台島,在山林綠意中,走訪奇岩怪石,直奔香港最南的燈塔,盡覽天涯海角美景。 其後轉乘街渡,來到鴨脷洲,一訪充滿漁港特色的風之塔,以及各種街頭傳統美食,體驗舊香港情懷。 交通:可由香港仔(或赤柱)乘街渡前往蒲台島,船程約1小時,來回船費$40(逢星期二、四、六、日及公眾假期有船)。

  • 難度:★★
  • 據說他是個孤兒,十多歲到市區打工,後來經商致富。
  • 我們繞到灣仔士多的後方,向路標上「第一段」方向進發。
  • 相传一巫姓商人致富后在岛上建屋,有贼人打算掳人勒索,幸好家人刚巧外出逃过一劫,于是放弃大屋,举家搬走。
  • 坐上街渡,欣賞日落海景,回到香港仔,可坐37A、38、70、72、107等巴士路線返回市區。

島上四面環海,而且屬於島上開發較少的離島,至今仍未有電力和自來水設備,是香港唯一沒有電網覆蓋的有常住人口島嶼,適合想遠離煩囂的登山愛好者前往。 從大灣的蒲苔學校側登山,途中會經過已荒廢的山寮村。 村中有一間破舊房屋,規模不小,但好久已無人居住,一片頹垣,雜草叢生。 附近有一塊長形石,旅行人士戲稱為棺材石,因此這座荒廢大屋就成為人們口中的「鬼屋」,現今是島上旅遊景點之一。 注意船期較疏,只有星期二、四、六、日或公眾假期有航班,詳見運輸署網頁。 中途步至紅色大橋,會看見「古石刻」路牌,循石梯走下數分鐘,約有3000年歷史的蒲台島石刻便出現眼前!

巫氏古宅: 香港「南極」有間荒廢豪宅

到達山腳走到昂裝涼亭,便開始在大石群中尋找怪異岩石, 試試能找到多少? 巫氏古宅 起點及終點:蒲台碼頭 行程:約6公里,約4小時

巫氏古宅

再往前走,就是香港最南的燈塔——寫着號碼126的南角嘴燈塔。 走上台階拍照,遼闊湛藍的海景盡收眼底,景色絕美。 在回程時,大家或會想在這裡來一碗炭燒紫菜麵同婆婆自家炮製的消暑涼茶。 留意以上往來蒲台島的街渡航線由翠華船務提供,想知更多有關蒲台島交通船期的資訊,可到運輸署 巫氏古宅2023 街渡渡輪服務詳情,了解更多。

巫氏古宅: 香港仔蒲台島:爽遊船河 歎海景紫菜餐蛋麵

石刻位於蒲台南端,於1960年代被發現,現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俗稱「126燈塔」的南角咀燈塔是香港最南端的燈塔,也是蒲台島的地標。 蒲台島是香港最南的島嶼,以觀候鳥、奇石、石刻、燈塔聞名,亦馳名出產紫菜;地勢頗為平坦,遠看像海上的浮台,因而得名。

巫氏古宅

此屋主人巫少棠,廣東惠陽客家人,雖住在島上,但不是漁民。 據說他是個孤兒,十多歲到市區打工,後來經商致富。 1933 巫氏古宅 年回到蒲苔島,在半山興建大屋,作為晚年退休之所。 某年天后誕,他和家人在島上看完神功戲後回家,發現家中遭人搜掠,驚覺治安不靖,於是攜同家眷離開,從此不再踏足蒲苔。 它是過境候鳥著陸補給的重要中途站,島上記錄到328種鳥類,佔香港鳥類種類的六成;還有至少50種蝴蝶,佔全港總數逾兩成。

巫氏古宅: 天后廟(蒲台島)

佛手岩是塊長達12米的大手板,不少行山友來到,都爭相跟它「握握手」合照。 近南角咀一帶,都是無窮無盡的天涯海角絕景,腳下驚濤駭浪,頭頂海鷗飛翔,如果不趕時間,在這裏歇歇望海,心情必然大好。 蒲台島是香港最南面的小島,名字由來有兩個說法,一是因以前曾生產形如蒲團的海苔,故被稱作蒲台島;另一是因它從前被叫作浮台島,慢慢演變成蒲台島。

巫氏古宅

繼續走約十分鐘的山徑,到達山腰,會看見「巫氏廢宅」的路牌,順著路牌前行,就能踏足島上著名「鬼屋」— 巫氏廢宅。 ReUbird 小編於赤柱公卜碼頭出發前往蒲台島,船程需30分鐘。 呢排天氣好,加上疫情關係,行山都係一個唔錯選擇(最好選擇當然係留响屋企)。 雖然阿史唔係第一次去有「香港南極」之稱嘅蒲台島,不過上星期都再去多次,仲上山行咗去睇島上著名景點巫氏古宅。

巫氏古宅: 居民

蒲台岛上有一座荒废了的大屋,就是人称的巫氏古宅。 相传一巫姓商人致富后在岛上建屋,有贼人打算掳人勒索,幸好家人刚巧外出逃过一劫,于是放弃大屋,举家搬走。 自此大屋便一直空置失修,加上后山有块棺材石,为大屋增添一份神秘色彩。

5) 佛手岩:可說是蒲台島眾多岩石中最為人知的一塊,堪稱全島「怪石之王」,位於海邊,緊貼山崖,因風化而形成「五指」巨手,維肖維妙。 坐上街渡,欣賞日落海景,回到香港仔,可坐37A、38、70、72、107等巴士路線返回市區。 位於偏街尾位置的友和士多,則有售多款中式傳統甜點、涼果及零食,除了香蕉糕、西米糕、桂花糕,較特別的還有以扁豆、沙薑作餡料的鹹茶果,不妨買些回家品嘗。 距離風之塔公園5分鐘步程的鴨脷洲大街,是不少鴨脷洲居民日常覓食掃街之地。 街上小店林立,最多人大排長龍的,必數以生菜魚肉($23)聞名的食記。 魚肉滑溜彈牙,具淡淡香葱味;炸雞全翼的火候掌握精準,剛好熟透的肉質依然嫩滑。

巫氏古宅: 前往蒲台島的交通:搭船(街渡)

然而這裏仍不是香港最南點,要到達「香港南極」,可稍稍離開郊遊徑主徑,沿着岩石,攀到南角咀的最前端(注意安全)。 巫氏古宅2023 沿路下山約30分鐘,先會遇見有頭有身的僧人石,猶如正彎身上山,踽踽而行,旁邊伴隨正在緩緩爬上山丘的靈龜上山石,維肖維妙。 我們繞到灣仔士多的後方,向路標上「第一段」方向進發。 據說古宅建於1920年代,相傳以往住着一名巫姓富商,後來被賊人洗劫,巫氏意興闌珊,棄屋而去。

石刻即使已有玻璃箱保護,可惜經年累月的風吹雨打,那個人像幾何圖案仍敵不過嚴重風化,真是要趁快多望兩眼了。 離行山徑起點碼頭不遠處,是島上唯一的天后廟,雖向左拐走一段小路才到達,離開時又要沿路折返行山徑,卻是旅程必到的一站。 由於蒲台島居民一直從事採海苔及捕魚工作,故他們於峭崖之上建起天后廟,祈求平安,自道光15年(1835年)起,古廟一直守護着這裏的居民,也是島上少有富色彩的建築。 巫氏古宅 廟外還有「指北榕」,因長年受東風吹襲,故樹姿一面倒向北,成了方向指標。 離廟不遠還有田螺石,石背上的螺殼形狀頗神似,不少人都會影多幾張相。 巫氏廢宅,蒲臺島(或作蒲苔島)是蒲臺群島的主島,面積3.69平方公裏。

吹着海風,眼前景色逐漸開揚,高樓大廈不復見,只剩一片湛藍海水,以及各個翠綠小島。 中途退出點:涼亭前有小徑可經棺材石回碼頭(可省45分鐘步程),或於昂裝小路直往碼頭(可省30分鐘步程)。 回到碼頭的海灘,有島上唯一一間食店明記海鮮酒家,它絕非馬馬虎虎的獨市生意,而是經營了30年的人氣老字號,老闆好客又親力親為的作風,深得食客欣賞。 這裏有兩大必試名菜,包括椒鹽鮮魷和蒲台特產紫菜湯,老闆有時也會在糖水及麵中略加紫菜調味,不妨嘗嘗這種蒲台島獨有的食法。

三千年前的蒲台島已有鮫人和蜑民悽身,石壁上有當時刻上的圖騰圖案,現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126燈塔,又名南角咀燈塔,是香港境內最南端的燈塔。 巫氏古宅2023 以雪白色粉刷的126燈塔,能俯瞰中國南海水域,是登陸蒲台島必去的打卡景點📸! 燈塔的山坡下有較為平坦的草地,很多露營人士都會選擇這個位置扎營。 【蒲台島一日遊】蒲台島位於香港島石澳的東南方,是香港最南的有人島嶼,有「香港南極」之稱。

巫氏古宅: 香港仔碼頭搭船來往蒲台島

約50分鐘後,小輪抵達蒲台島碼頭,甫上岸便能讀到小島簡介。 1950年代島上更有多達500人定居,居民以捕魚、耕種及採集紫菜為生,但島上資源匱乏,居民漸遷往市區。 巫氏古宅 巫氏古宅 沿山徑回碼頭的路上,還有非看不可的蒲台摩崖石刻,為香港史前時期的石刻,估計已有3,000年歷史,於1960年代才被發現,已被列作香港法定古蹟。

巫氏古宅: 前往蒲台島的交通:搭船(街渡)

巫氏古宅其實只是一座荒廢大屋,據說建於1920年代,為島上首富巫氏所有,卻因陰森而有「鬼屋」之名。 另外可眺望橫亙山腰的棺材石,喜歡探索鬼怪傳說的朋友,這兩個景點應能令你留下印象。 ▶先在香港仔碼頭或赤柱卜公碼頭搭船前往蒲台島,下船後,站在蒲台碼頭向左邊遠眺,能看見巨型海螺形狀的饗螺石。 往左走,可在島上的士多購入食物及飲料作行山補充體力之用。 之後沿著右邊的郊遊徑,按指示牌向巫氏古宅方向上山。 繼續上山,約10分鐘後會步至較難走的花崗岩石路,此時往巫氏古宅的方向一瞥,赫見山林間有塊酷似棺材的棺材石,加上巫氏古宅的陰森氣息,難怪古宅鬼怪之說不脛而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