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12人公屋好唔好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12人公屋

艾小姐一家4口居於天水圍區私人樓宇,但租金昂貴,已輪候候公屋10年,今早為第二輪揀選單位的市民,但心儀的大單位均被揀選,直言很失望。 但是对于已登记的寮屋,香港政府允许他们的存在,但是要遵守已等级寮屋的管理政策,不得扩建、新建、改变用途等。 临时建筑物包括天台建筑物(天台屋)、木屋及非作住宅用途的地方(比如走廊)。 私人楼宇(Private House)由私人地产发展商(Private developer)兴建,购买者拥有房屋产权,可以自由购买、转售及出租。

12人公屋

凡在公屋住滿十年或以上而收入水平超出規定限額的家庭,須繳交額外租金;凡入息或資產超出所定限額(分別訂為超逾公屋入息限額5倍及100倍),或在本港擁有私人住宅物業的家庭,則須遷出公屋。 其恢復申請的要求,如在審核後仍然超出規定的入息限額及/或資產淨值限額,則必須在該次被拒絕恢復申請日期起計6個月後至該申請首次被取消的2年內,才可再次提出要求。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包括在上述時限內已獲恢復的公屋申請,並在其後的覆檢中再次因家庭入息及/或資產淨值超出規定限額而被取消的個案),若在該申請首次被取消的兩年時限後才要求恢復申請,將不會獲得考慮,申請者必須重新遞交申請表輪候公屋。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早前公屋輪候時間下降,與新界區很多新屋邨落成有關;新建單位已「消化」,估計未來公屋輪候時間人會徘徊在5.3年,待大埔富蝶邨、東涌有兩個大型公屋項目落成,可望令公屋輪候時間緩慢下降。 翻查公屋資料,馬坑邨位於赤柱佳美道33號,共有5座樓宇,迎馬樓於2000年落成,總層數10層,每層伙數28伙,一共280伙,其餘4座總伙數分別為160伙/128伙,算是相當低人口密度的公共屋邨。

12人公屋: 現時公屋分布

觀望未來發展,除非人均編配標準的面積得以放寬,否則於現時制度下亦找不到理由可多於14平方米這個「7」的完美倍數。 平面圖由「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自行繪製,所有尺寸數據請以官方資料為準。 至於政府未來5個年度興建公屋/綠置居6.71萬伙當中,消息稱不會興建供5人以上家庭居住的戊類單位,即公屋肯定不會有三睡房間隔,意味短期內推售的「綠置居」也沒供應。 當局計劃興建的甲類單位比例約15%,即約150至180平方呎「納米盤」供1或2人居住;乙類單位供2或3人居住就有37%;三成單位是丙類供3或4人居住;以及18%是丁類單位,供4或5人居住,普遍是兩房間隔。

  •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 申請人今早分批到位於樂富的房委會客務中心揀選單位,根據房署網頁顯示,首批至少1,426個單位可供選擇,涉及有人曾意外身亡、自殺、自然身故、遭追債等。
  • 除了申请有门槛之外,申请公屋还需要轮候,平均的轮候时间为3年。
  • 他表示,稍後大埔富蝶邨公屋項目落成,涉及約7,000個單位,加上預計下年度東涌有兩個大型公屋項目落成、涉及約1萬個單位,相信可為新界區及擴展市區輪候者帶來喜訊,有望令公屋輪候時間緩慢下降。
  • 在綠置居的「一換一」安排下,每個綠置居單位可同時滿足綠表買家自置居所的訴求,並回應公屋申請者入住公屋的需要。
  • 平面圖由「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自行繪製,所有尺寸數據請以官方資料為準。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12人公屋 近年社會輿論稱新建公屋面積偏細,政府現時主要提供4類不同面積的公屋單位,供各類成員的家庭申請入住。 可是參考房委會公布2015/16年度至2019/20年度新落成的公屋單位類型,卻顯示面積較大的丙類及丁類單位興建量減少;然而面積較細的乙類單位卻供應量增加。

12人公屋: 最新文章

申請者若對公屋申請被拒絕/退回,或已登記的申請被取消資格有任何異議,須於房屋署拒絕/退回公屋申請或發出取消公屋申請資格通知信日期起計2個月內,以書面或親臨房屋署申請分組提出覆核,並提交支持覆核的證明文件。 逾期提出的覆核,除非具備可供房屋署酌情考慮的特殊情況,並能提供相關的證明文件,否則房屋署將不予考慮。 亦有網民認為樓主與丈夫可轉工解決入息超額問題,「而家可能都執得緊,始終人哋內部都可能有KPI(關鍵績效指標)係捉走唔合資格嘅個案,如果真係自問一世人先有一次拎屋機會,唔想又浪費十年時間,屋企人辭職轉工係最好選擇」。 有港媽於討論區發文請教公屋加名問題,指她一家三口入息超額,已有心理準備要「重賽」,惟她打算再生多1名小孩,因此向網民詢問若「重賽」時剛好懷孕,可否加名至4人申請,以「解決」入息超額問題。

12人公屋

房委會解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在今年第二季維持不變,主要是由於該季獲分配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與過往數季獲分配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相若。 12人公屋 而每季度的平均輪候時間長短,取決於包括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公屋申請者數目、申請者所選地區,以及新建及翻新單位的供應是否與申請者的選區相符等因素。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12人公屋: 申請公屋入息或資產超額,日後可否要求恢復申請?

但近期,房委会通过白表居屋第二市场计划(白居二-White Form Secondary Market Scheme-WSM),使得符合资格的白表申请者得以在居屋计划第二市场物色并购买未补地价的单位。 居屋作为一个社会福利、公民权利,只有香港永久居民才可以申请,而且收入和资产不能超过一定限额。 12人公屋 12人公屋2023 而居屋又分为两个组别:绿表和白表,两个组别的要求也不甚相同,绿表相较于白表的条件要更苛刻一点。 網民反應兩極部分認同260呎的單位的確太小,公屋目前有三次分派機會,建議事主可以等二派。 也有網民分享家人的經歷,指280呎左右也可以間到2間房,再派可能會大點,但是交通地段就沒這麼好。 举个例子,我老板当时来香港的时候,学校给了他两个选项,学校提供住房住十年,和学校提供补助买房子。

「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是公屋入息限額的倍數,每年會按經修訂的公屋入息限額而作出相應 12人公屋 調整。 12人公屋 2023/24年度的公屋入息限額獲得通過後,「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也會相應調整。 不過,發言人亦指出,由於本地經濟正從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中逐漸恢復,作為公屋目標群組的低收入家庭的生計仍受到嚴重影響,在釐定2023/24年度公屋入息限額時,需繼續作出例外處理。 12人公屋2023 須於房屋署拒絕/退回公屋申請或發出取消公屋申請資格通知信日期起計2個月內提出。 如申請內任何成員已懷孕滿16週或以上,該名未出生嬰兒可作一名家庭成員計算,並須遞交註冊醫生簽發的預產期證明書副本,顯示在簽發日期或之前已懷孕滿16周或以上。

12人公屋: 公共房屋及資助置業計劃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樂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持續改善,惟未能過份樂觀,強調公屋輪候時間仍在高位橫行。 12人公屋2023 他續指,要令公屋輪候時間持續下降,關鍵是政府要確保新建屋邨能如期落成。 他亦期望政府能加快規劃,並繼續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及「設計及建造」合約模式以縮短公屋建造周期等,加快公營房屋落成。 房委會表示,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輕微下跌0.1年,主要是由於過往數季有為數不少的公屋單位可供編配,消化了部份輪候年期較長的一般申請者的公屋需求,於故在去年第4季獲分配單位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對較短,令整體平均輪候時間輕微縮短。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於 2018年恆常化,提供另一途徑讓綠表申請者置業。 在綠置居的「一換一」安排下,每個綠置居單位可同時滿足綠表買家自置居所的訴求,並回應公屋申請者入住公屋的需要。 透過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入住公屋的家庭若選擇與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長親屬共住或分別入住就近單位,其輪候時間可獲縮短六個月。 12人公屋2023 房屋委員會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 與一般家庭和長者申請人不一樣,非長者一人申請排的是另一條隊。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租住公屋數量每年設定配額,並設有計分制度,讓較年長的申請者獲優先編配公屋單位。

12人公屋: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有網民則指出,4人家庭的輪候時間更長,「我有3人轉4人(因超額),條隊一定會排耐咗,所以有啲人會維持照排返3人」、「耐好多,我唔加個bb我一早就有屋,我依家4人等半年後再見主任,個主任仲叫我唔好加名」。 12人公屋 港人於今年2月在公屋討論區上報喜,表示自己已輪候公屋7年的時間,3月將可與房委會的辦事處主任會面,令上樓之路終於看到曙光。

資料顯示,房委會現行公屋單位編配有既定準則,標準訂於每人不少於7平方米室內樓面面積。 房委會按有關標準,包括每個單位類型可編配的人數規限,編配單位給合資格公屋住戶。 甲類1至2人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約14平方米;乙類2至3人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約21平方米;丙類3至4人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約31平方米;丁類4至5人單位,室內樓面面積約35平方米。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去年一項調查,訪問了173名現正或曾獨居在不適切居所的人士,當中近9成(89%)人表示,他們因住屋開支而節衣縮食,有8成人因租金昂貴、擔心被加租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 此外,有近7成半受訪者已經或正在申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最長輪候時間為18年。 他表示,稍後大埔富蝶邨公屋項目落成,涉及約7,000個單位,加上預計下年度東涌有兩個大型公屋項目落成、涉及約1萬個單位,相信可為新界區及擴展市區輪候者帶來喜訊,有望令公屋輪候時間緩慢下降。

12人公屋: 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維持5.3年 長者1人申請者維持3.9年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難預測各申請者須等候多久才可獲配公屋單位。 至於上季開始公布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由於簡約公屋仍未落成,尚未有單位可供編配,故繼續與公屋輪候時間看齊為5.5年。 對比去年9月底的字,當時共有234,600宗申請,而最新的申請宗數下降4,700宗,減幅主要在非長者一人申請,較上季的99,100宗減少2,900宗,而一般公屋申請則較上季的135,500宗減少1,800宗。 12人公屋 《經濟日報》報道,有單身人士在26歲便排隊輪候公屋,但排了近10年後,政府改變計分制度,令其他45歲或以上人士可以「打尖」,結果令他愈排愈後,所以早排隊未必早上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