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年香港2023全攻略!(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年香港

鄧小平認為香港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系不同於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體制,立即融合對雙方均無好處,故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辦法,在收回主權的同時,容許香港擁有獨立的經濟及政治制度,即所謂「高度自治」。 同月底,特區政府開始推動完善選舉制度法律工作,至4月提出《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5月27日草案在建制派一致支持下三讀通過,40票贊成、2票反對[116]。 2020年6月4日,香港立法會以41票贊成、1票反對,三讀通過《國歌條例草案》,《國歌條例》於6月12日正式刊憲並實施[104]。 同日以全國性法律形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中,在香港特别行政區公布實施[107];約晚上11時香港特區政府刊憲發布內容,「港區國安法」即時生效,一共有66條例[108]。

年香港

香港治安由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負責,包括維持公共安全、出入境、海關、管理在囚人士、更生、提供消防和緊急醫療服務等。 隨著1997年香港特區成立,中國內地與香港交流日益頻繁,加上每日有150個新移民配額,普通話於香港開始比以前常見。 為方便遊客,香港大部份公共交通系統都會分別以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廣播。

年香港: 新版香港教科書稱香港不曾是「殖民地」

她表示,粵港兩地關係密不可分,廣東省青聯是民青局的重要工作夥伴,一直支持香港青年工作。 對日校中小學學生而言,泛英女皇壽辰和泛香港重光紀念日這4天公眾假期中,其中3天是一定適逢星期六及/或暑假中,也是假期損失(雖然屬泛復活節的耶穌受難節翌日也一定適逢星期六,但日校中小學學生已因復活節而獲復活節長假期,故此不論)。 當時適逢星期六的公眾假期(或其補假日),每年最多可達6天,最少也有3天,因耶穌受難節翌日、英女皇壽辰、8月份最後一個星期一之前一個星期六,是一定適逢星期六。 以1992年及1993年為例,該兩年適逢星期六的公眾假期,除上述3天外,1992年尚有清明節、中秋節翌日、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1993年則有農曆年初一、重陽節、聖誕節。 即連續兩年,適逢星期六的公眾假期均為達上限的6天,還有1993年因農曆年初二適逢星期日,而以農曆除夕作補假。 此外,1983年,政府更改農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節翌日的補假方式。

年香港

公眾假期17天,法定假日11天,法定假日為其中9天公眾假期,另加2天由僱主選擇何時發放的浮動假期,如僱主無明文指定,則通常於英女王壽辰後第一個星期一及8月份最後一個星期一發放。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形容首批價單為「平爆價」,望該批盤可幫助市民上車或換樓及改善居住環境,又為發展商有責任以「不用賺盡,不用賺多」的態度解決市民住屋問題。 1956年10月10日,右派工會策動大規模搗亂多家香港親共人士(左派)機構,事件導致300人死傷,即「雙十暴動」,港督葛量洪派遣軍警搜捕示威者才告平息。

年香港: 社會問題

而特區政府又在此時出現多番施政爭議,例如外國國籍副局長風波[81]及處理滯留泰國的香港人事件等等[82],促使民怨日深,行政長官曾蔭權民望大幅下滑[83]。 醫療方面,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為1872年創立的東華醫院,為上環華人居住區的市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至今。 1874年,西營盤醫院(政府公立醫院)成立,為是香港第一所非軍用的政府醫院。 當時的主要醫院還包括那打素醫院及雅麗氏紀念醫院(兩者今合併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等。

年香港

政府亦鼓勵兩文三語[267]:即書寫使用中文、英文,語言使用粵語、英语和普通話。 香港政府積極推動家庭關係、抗毒運動、教育改革、青少年發展、體育發展、長者服務、殘疾人士及精神科病人康復服務、社會企業以及就業服務,以及舒緩貧富懸殊[263]。 1988年,香港貿易總額升至亞洲四小龍首位,在亞洲僅次於日本,1994年對外貿易總額逾2萬4千億港元[232]。 后来《時代雜誌》于香港主權移交满10年之时做专题报导,称其姐妹杂志《财富》当年错误预言「香港之死」[234]。 據2007年港大民意研究調查,有獨立傾向的香港人約佔25.0%,不認同獨立的約佔64.7%。 另外,33%香港人認為如果中國繼續由中國共產黨統治則會增加香港獨立傾向,而有39.1%香港人認為,香港與中国內地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歷史背景差異是傾向香港獨立的理由[208]。

年香港: 香港歷史年表

根據一國兩制原則,《基本法》第8條確立香港繼續以普通法為依歸,並且由多條《香港法例》補充,有別於中國內地的大陸法[183]。 未來香港土地利用包括西九龍填海地及前啟德機場土地:前者將會發展為西九文化區;後者則將會發展成為集休閒、旅遊、體育於一身的啟德發展計劃。 明日大嶼願景(原為東大嶼都會)及北部都會區亦成為近年大規模及富爭議的基建發展項目。 年香港2023 至2006年6月,香港有逾3,100個維管植物品種或變種,境內繁殖的陸棲哺乳动物超過50種,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分別都過百種,當中不乏香港特有種,例如香港細辛、香港巴豆及盧文氏樹蛙等。 香港位於亞洲鸟类迁徙路線上的中途站,新界西北部的米埔沼澤區有最多候鳥棲息,所屬的后海灣濕地自1995年根據《拉姆薩爾公約》獲列為國際重要濕地。

  • 百幾年間,不少英語詞語融入廣州話中,各種廣州話詞語亦傳入英語,例如「巴士」、「士多」、「的士」均來自英語;「kowtow」、「dai pai dong」分別譯自「叩頭」、「大排檔」。
  • 此時,女歌星陳慧琳、王菲、鄭秀文、楊千嬅在樂壇亦地位重要,與四大天王不遑多讓,影響遍及中國內地和東南亞等地。
  • 香港電台7月初以「節目調動」為由通知主持人梁兆輝停播的消息;梁兆輝表示經歷了過去三、四年的社會變動,對節目停播早有心理凖備。
  •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同时生效。
  • 多個支持或爭取獨立或自治的政黨和組織相繼解散、停止運作或轉到海外進行文宣工作。

麥美娟期望與廣東省青聯和各市青聯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兩地青年發展和交流。 香港賽馬是大中華地區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體育項目,香港賽馬會是全球具有影響力的賽馬會之一,每年繳付大量博彩稅予香港政府。 五位市民自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認為一地兩檢在內地口岸實施內地法律違反基本法第18條。 年香港2023 並在2018年10月開審,同年12月13日高等法院宣判駁回司法覆核。 2017年,三名候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和胡國興參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最終林鄭月娥以777票勝出當選第四屆行政長官,並於2017年7月1日就職,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女性擔任行政長官,及首位女性擔任香港的最高領導人。

年香港: 活動

特區政府其後於1999年以盈富基金形式逐步沽售所購入股票[238]。 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全票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普選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 按照該《決定》,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暫不實行普選,產生辦法可以按循序漸進原則適當修改。 《決定》又明確指出2017年行政長官可以由普選產生,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後,立法會全部議員亦可以普選產生[192]。 200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香港基本法,是否修改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制度應由特首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政改方案應由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出。 年香港 除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外,特區政府由三層架構組成:第一層是司長,即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

年香港

中國大陸家長借簽證便利來港產子,「雙非」搶床位、搶學位,加劇兩地矛盾。 香港因兩地物價差異及貨品質素具保證,被深圳人視為巨型超市,原本是住宅區的北區、屯門、元朗、東涌、沙田等,變成中國大陸客掃貨勝地。 零售業蜂擁進駐搶舖搶高租金,街坊小店換成藥房及金舖,侵蝕居民生活。 一簽多行更被濫用成一日多行,衍生螞蟻搬家式的水貨產業(香港境內水貨客問題)。 1932年起,大日本帝国籌組滿洲國,東亞地緣局勢開始失衡,英軍考慮加強對香港的防衛。

年香港: 香港

香港最後以英國屬土身份參與的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香港代表隊的李麗珊奪得滑浪風帆項目的金牌,這是香港歷史上第一面奧運金牌。 足球和賽馬是香港最受大眾歡迎的體育運動,其中香港足球代表隊於1920年代開始直到1960年代後期是亞洲中具實力的足球隊,部份香港足球員更選擇代表中華民國出戰亞洲杯、亞運會和奧運會。 戰後香港電影及電視業在上海和東南亞華人製片人同來香港之下,發展逢勃。 香港電影業全盛時期,號稱「東方荷里活」,當中亦奠定了功夫片和英雄式血灑風格動作片的地位。 除了市區粵語廣州話(通稱廣東話)之外,香港原居民主要以粵語圍頭話、客家話溝通;水上人則多用粵語蜑家話、鶴佬話。

年香港

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李梓敬認為,遊行集會的權利目前只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暫時需要限制,但這些權利仍然受《基本法》保障。 日後各種遊行和集會,甚至有關「六四事件」的悼念活動有可能可以恢復。 年香港 北京政府遲遲未落實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的承諾。 加上年青人上流機會減少、房價上漲等社會問題日益惡化,導致民主派支持者不滿,先後觸發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和2019年的示威浪潮。 在政府部门以及法律界、专业人士和商界之中,英文是广泛采用的语文。

年香港: 社會運動

2012年至2013年,屯門和上水出現香港警務處的簡化字告示,這是首次香港官方在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間使用內地的簡化字。 加上嚴重的水貨客問題更引發民間組織光復上水、光復屯門、光復沙田、光復元朗和遊覽完上水去屯門等抗議活動,及促成由入境事務處領導的風沙行動以及由香港警務處領導的力鋒行動等。 196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影響下,1967年,香港於一場勞資糾紛而演化成六七事件。 由於受到言論煽動及誤解了民族主義,大批揮動毛語錄及叫喊口號之暴徒遊行往港督府[25]。 一個灼熱、令人煩惱之炎夏隨着1967年5月初來臨;集體示威逐漸減少,取而代之是恐怖主義及放炸彈活動[25]。 年香港 香港地下黨、表現為親中共的左派介入工潮活動,把文革的舞台搬到香港,與殖民地政府在街頭上對抗。

2003年,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表示,保安局和轄下各支紀律部隊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香港繼續成為一個安穩太平的城市。 其首要目標是在確保社會的整體治安和秩序良好,以及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之間取得平衡[270]。 根據《香港法例》[268]第5章《法定語文條例》,中文及英文為官方語文,擁有平等地位。 在港英時代,英文曾經是香港唯一的法定語文;在1971年,中文才成為另一種法定語文。

年香港: 經濟轉型及亞洲四小龍

戰前戰後的英國及其他國家(包括後來自英國獨立者)的白人居民多數能用各種口音的英語。 百幾年間,不少英語詞語融入廣州話中,各種廣州話詞語亦傳入英語,例如「巴士」、「士多」、「的士」均來自英語;「kowtow」、「dai pai dong」分別譯自「叩頭」、「大排檔」。 砵甸乍上任總督後,隨即依據《英皇制誥》成立香港政府(英語:Hong Kong Government),設立行政局、定例局和最高法院。 當中,砵甸乍在1843年8月宣佈委任三名官守議員加入定例局。 該三名官守議員分別為莊士敦(前護理總督)、摩理臣(商務總監中文秘書兼傳譯員)及金尼(首席裁判司),因此定例局最初連總督在內,只有四名成員。

而寶安縣方面的紅衛兵亦多次意圖越過中港邊界,包括爆發沙頭角槍戰。 中國總理周恩來聲明「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禁止左派人士製造香港社會不穩[28][29]。 直至1841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国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正式割讓給英國。 此後,香港人口漸增,逐漸發展成一個以貿易業、貨倉業為主的轉口港。

年香港: 特區成立初期

不少官員和親北京的建制派政客認為,香港的社會制度、甚至奉行普通法的司法制度在2047年後也不用改變。 在「港人治港」的大前提下, 政府過去推行一些政策時,也曾經因為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反對而無法成事,包括2003年《基本法》23條立法、推動國民教育等議題。 在政治上,北京政府也遵守承諾,讓香港在政治上有很大自由度,不少社運人士可以在香港公開悼念一些北京政府視為敏感的政治事件和人物,包括「六四事件」、劉曉波被囚、李旺陽「被自殺」等。 主權移交後初期的香港,居民的中國認同感不斷上升,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也上升到最高點。

年香港

同時政府開始在新界各區發展香港新市鎮,2007年為止,共建立9座新市鎮,容納約320萬人口[157]。 香港填海工程,使市區有更多可以使用的土地,但後來由於保育人士反對及為保護環境而大幅度減少填海幅度;加上《保護海港條例》於1997年獲立法局通過後[158],特區政府開始在維多利亞港以外進行填海。 中國國務院根據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名,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將於同年7月1日就職。 [281]同日港澳辦發聲明,對新政府提出五點期待,包括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和「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等,表示要破解社會深層次矛盾,需要更清晰目標、更大魄力和更有力解決劏房、籠屋等問題。 2015年適逢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佈該年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即9月3日,為法定假日,全國放假1天。

年香港: 社會

2019年6月起,香港爆發多次大型的警民衝突事件及佔領行動,並演變成以“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沒有暴動,只有暴政”、“解散警隊,刻不容緩”、“香港獨立、唯一出路”等為口號的一系列政治抗爭運動。 9月4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及提出其他三項措施。 10月5日特區政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首次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推出禁蒙面法。

香港人因為經常舉行遊行及示威而使香港被形容為「示威之都」,亦因此而獲國際旅遊指南《寂寞星球》評級為2012世界十大旅遊城市[201]。 年香港2023 於2011年,全年有逾7,000宗公衆集會遊行活動,每日平均有逾19宗[202][203]。 至2012年,全年有7,529宗公衆集會遊行活動[204]。

年香港: 香港電影作品列表

10月23日,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立法會正式撤回《逃犯修訂條例》,惟示威活動仍持續。 反送中運動示威導致了香港自1956年雙十暴動和1967年六七暴動以來最劇烈的社會動盪。 年香港 1980年代初,新界租約將於十多年後屆滿,最初英國向中國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權」及「治權」,主權歸中國,但英國人仍保留治權。 不少香港傳統上流社會的政治及商界精英,開始時亦支持有關建議,但遭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否定。 中國堅持英國對香港沒有主權,只有治權;而且中國不單要收回新界,更認為把香港島和九龍割讓的是「不平等條約」的產物,必須整體收回香港;但承諾保障香港人「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權利。

年香港

2019年6月9日民陣發起第三次反修例遊行,主辦單位估計有近100萬人參與遊行,警方亦估計在高峰期有24萬人參與,均創下主權移交以來的新高,惟政府仍拒絕撤回修例。 時至6月12日,立法會原定恢復二讀草案,但當日早上有大批示威者包圍政總和佔領附近一帶道路,警方當日下午發射催淚彈、布袋鉛彈及橡膠子彈鎮壓,造成逾80傷。 當局定性示威為「暴動」和鎮壓的做法備受批評,最終林鄭月娥在15日正式宣佈「暫緩修例,收回草案」。 6月16日,民陣發起第四次遊行促使政府撤回修例、釋放示威者、收回暴動定性和要求林鄭下台等,有二百萬人參與,成為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乃至整個香港史上最多人出席的遊行。 2019年7月9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修訂條例已經「壽終正寢」。

年香港: 香港U23足球隊

1928年,金文泰進一步頒佈《中小學中文課程標準》,規定香港的中文學校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採用相同的「六三三」學制,讓中文學校學生能夠銜接中國大陸的學校課程。 在其提倡下,香港大學於1927年增設中文系,並請來前清遺老賴際熙與區大典等翰林教授經典。 當時仍為英國全權代表的砵甸乍於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發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稅之埠,準各國貿易,並尊重華人習慣」。 维多利亚女王1843年4月5日頒發《英皇制誥》,《制誥》在同年6月抵港,而耆英與砵甸乍於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砵甸乍遂依據《制誥》,正式成為首任香港總督。 港英政府或港英當局最初是中國共產黨或香港左派媒體對英国治下的香港政府的稱呼。 1960年代,香港親北京的左派便以「港英」稱呼當時的殖民地政府[2],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港英政府,以區別同樣簡稱香港政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3],「港英」一詞亦可用來形容一切和香港殖民地時期有關的事物。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