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門小雷展覽9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門小雷展覽

契機係2004年由Natalie Portman主演嘅電影《CLOSER》,飾演一位鋼管舞孃,跳舞片段展現出獨特嘅自信,令門小雷開始注意美麗且堅強嘅女性,內心能夠把持住自我、有自信,佢認為堅強嘅女性係性感。 今年全球受肺炎疫情影響,門小雷多數時間也窩在工作室創作。 然而,在 門小雷展覽2023 2001 年,她開始認真創作漫畫,近年作品出現在眾多國際出版物中,在漫畫界得到了廣泛認可。

  • 同年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修讀「中醫及針灸專業證書課程」一年。
  • 前三個部分分別為“天子宸章”、“宮廷陳設”、“君子佩玉”。
  • 會想畫堅強而美麗的女性,是從大概十年前我跳鋼管舞開始的。
  • 如果是要我推薦畫圖用筆的話我是很有自信啦(笑)。
  • 三月份獲連卡佛邀請參與Create & Inspire系列為金鐘太古廣場連卡佛繪畫GIVENCHY及LANVIN櫥窗大型畫作。
  • 同期參與製作法籍女歌手JENA LEE新曲《Du Style》動畫MV,及參與製作香港歌手何韻詩新曲《詩與胡說》動畫MV。
  • 楊東龍創作咗四十多年,為人低調嘅佢曾被傳媒喻為「西環米高安哲羅」,大眾反而未必聽過佢個名。

不過有一點有趣的是,展出的原畫除了鋼管是彩色外,舞者全是單色上色,也都統一了用單一色塊作陰影再加上一條比較粗的線條去分開(有點像動畫分色的處理)。 不過在畫集出現時是彩色的,所以應是她畫完後再掃描或影印再上色。 仔細看畫會發現很多細節,門小雷帶領觀眾撕開事物表象,一層一層的發掘真相。 其中一幅仿照菲林正負片效果的畫,很有驚喜,將畫作反轉片後會看到另一個模樣。

門小雷展覽: 香港

無時間去展覽亦可以去睇一本名為《就是繪畫》嘅作品論集,由Art and Culture Outreach|艺鵠 出版,亦收錄唔少畫作,亦有八篇文章分析佢嘅作品。 楊東龍創作咗四十多年,為人低調嘅佢曾被傳媒喻為「西環米高安哲羅」,大眾反而未必聽過佢個名。 佢嘅作品,滿載香港歷史和城市風景,描繪草根階層嘅生活。 門小雷展覽 門小雷:我對漫畫和插畫的看法經常改變,一直以來覺得漫畫比較重要,現在認為兩者都重要,好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近年又認為不需要被理解了,只想畫出令人感到開心的畫。 一首歌一幅插畫(另外還有樂隊成員的畫像,可看到雙眼特別有神的李一丁),畫作旁邊有 Sony 耳機和 DAP,大家可以慢慢欣賞音樂與藝術如何巧妙地緊扣在一起。 同場還有門小雷的鉛筆原稿,這個是大家買了 CD 也不能看到的。 前三個部分分別為“天子宸章”、“宮廷陳設”、“君子佩玉”。 遴選了包括乾隆御用寶璽在內100余件清代玉器,從宮廷玉器的用途、使用場景等視角較為立體地呈現乾隆時期的用玉文化。 第四部分“玉藝生活”為展覽特設的古今對話篇章,以當代的傳承表現今昔用玉風尚的承襲與創新。

門小雷展覽: 網站服務選單

配合新碟推出,唱片公司特意舉辦了這個畫展,讓大家可以一邊欣賞畫作一邊聽歌,以最悠閒的心情領略歌曲的意思。 每張畫作下方都有短短的文案,譬如主打作〈卜卜卜〉便寫上「心仍然在跳,生命在延續,其實大家都不寂寞。」歌曲漸漸走出傷痛,讓自己重新出發的意思,馬上表露無遺。 門小雷的筆下的主角都是充滿魅力的女性,今次展出的畫作也不例外。 她們在畫中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沒有理會周圍發生的事,突顯荒謬的日常生活。 順提一帶,她也將會於日本舉辦個人展覽,定於 7 月 2 日至 14 日在東京 L’illustre Galerie LE MONDE 舉辦。

門小雷展覽

由於鋼管舞還算是很新鮮的運動,仍在不斷發展中,目前都未有很統一的教學與分類。 此書作者門小雷熱愛鋼管舞,綜合數年學習此運動的經驗,加上到處收集最新穎的 Pole Moves,以一年多時間繪畫出 1085 個鋼管舞動作,並細心整理分類,讀者可以快捷查閱每個 Pole Moves,方便日常鋼管舞練習。 先看看畫集的介紹吧,門小雷和製作團隊接近用了一年半編繪,收錄鋼管舞中 1180 個不同舞步的畫作,當中也有一些亂入的架空動作,現在終於結集成書名為《THE BLISTER EXISTS》! 畫集定價 HKD $480,A5 size,1200 頁。 此外,她近年也為小說、唱片等繪製封面插畫,並與室內裝潢及時裝品牌等諸多領域合作,活動領域相當廣泛。

門小雷展覽: 個人工具

“繁花——金宇澄個展”將於2023年8月3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南池子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集中呈現金宇澄近十年創作的百餘幅原作,涵蓋其各時期各系列,大部分為首度露面。 三山五園是由暢春園、圓明園、萬壽山顧和園、玉泉山靜明園和香山靜宜園為核心的古代人居環境系統,是一片承載了特殊民族記憶的風景園林文化遺産。 大家不妨留意一下門小雷的Instagram,就可以看到更多關於《The Blister Exists》的創作過程以及她其他的作品。 疫苗的安全性往往需要透過大型的臨床試驗來測試,通常在第三期臨床試驗會有較多受試者參與,因此,疫苗的安全性可以透過「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來了解。

門小雷在書裡也娓娓道來自己2歲開始畫畫的故事。 她記得2010年在歐陸出版漫畫後,為了出中文版,她帶著漫畫向香港本地出版社扣門,卻屢屢吃閉門羹。 2012年,她為展覽製作限量500本《NIGHTINGALE – 夜記》,很快就被搶光了,「印刷、裝訂全都自己來,把自己想做的全都做了,非常開心。」自在隨心的門小雷,職業生涯自此開始變化。 現今普及的鋼管舞都把舞蹈與體操融合一身,以體能配合身體柔軟度去做出每一個動作(Pole Moves)。

門小雷展覽: 藝術與文化

門小雷:我的核心能源可能是「好勝」,所有想衝破的關口,就算花一生時間也要衝破,類似是潔癖的一種,沒有達成就會覺得不舒服。 可是面對100%沒有把握的事情,我會毫不猶豫在一開始就放棄。 在《SISTERHOOD》繁體中文版出版前夕,門小雷接受OKAPI書信專訪,我們亦整理書裡收錄的門小雷訪談,做為兩個主要段落的開場。

門小雷展覽

這些畫作在未來一個星期,將全數在文化藝術空間「走馬燈」展出,而且還附有音樂,大家可邊睇邊聽。 門小雷,是近年香港、亞洲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插畫家與漫畫家之一,曾獲日本講談社〈Morning〉國際新人漫畫獎副獎、外務省主宰國際漫畫獎,並多次於香港、日本、台灣等地舉辦個展,亦曾受比利時出版社之邀於法語圈出版漫畫作品。 三山五園是以暢春園、圓明園、萬壽山頤和園、玉泉山靜明園和香山靜宜園為核心的古代人居環境系統,是一片承載了特殊民族記憶的風景園林文化遺産。 門小雷:我認識了十多年的朋友野村麻里小姐(也是《SISTERHOOD》的編輯之一),她在很久以前已經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在日本發表,可是當年我的能力還很不成熟,大概無法追上日本漫畫連載的節奏。 直至前年,麻里把我介紹給玄光社的編輯岡AYUMI小姐,她們認為幫我出版一本新舊作品合集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讓日本讀者接觸我之前,先以過往作品來個自我介紹。

門小雷展覽: 腸病毒預防

透過筆談,我們試著進入門小雷的創作世界,一窺她如何畫下那些靈巧的女孩們。 小時候受漫畫《幽遊白書》影響很大,是我的童年回憶。 隨著時間看的東西愈來愈多,再也很難選擇「最喜歡」是誰。 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訊息,小時候會透過畫作,希望別人明白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水彩比較像靜修,先要在工作枱佈陣,放好所有畫具,清楚自己將要畫什麼,然後專注一直畫。 但畫水彩速度太慢了,不太適合記錄一剎那的靈感,用 iPad則可以更隨心記錄當時的感覺。 我在新 iPad Air 上常用的繪畫程式 Procreate 有各種仿真畫筆,可以幫助畫出不同的效果,手感與手繪水彩一定不同,但反而令我有很多技巧上的領悟。 同年6月於國內出版畫集《彩虹》、短篇漫畫集《666》、《Boom!邊走邊愛》及《裡裡外外》。 在愈來愈少人買 CD(即使買了也只會轉成電腦檔案)的年代裡,我們已很久沒有靜下來,拿著 CD 書仔好好聽歌,這個畫展或者就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吧,況且,現場看到的畫作是更大的!

門小雷展覽: 香港流行音樂不是「詞大於曲」,而是千「編」一律?

此次展覽展出吳健先生執著攝影40餘年,通過絲綢古道創作的攝影作品60幅。 作品從平面與立體、時間與空間、再現與表現等多個維度展現絲路文化遺産的博大精深,用鏡頭語言全方位展示敦煌石窟考古的豐碩成果和重要學術價值。 昔日蒙上色情形象的鋼管舞(Pole 門小雷展覽 Dance),發展至今已變為專業項目,近年更被視為結合舞蹈和體操的健康運動,備受現代男女追捧。 香港漫畫家門小雷(Little 門小雷展覽 Thunder)五年前亦開始學習鋼管舞,起初只是畫圖作筆記自用,後來愈畫愈認真,演變成實用圖鑑《The Blister Exists》。

門小雷展覽

近年的漫畫趨勢偏向灰調,好像很久沒有看過這種青春爆炸的漫畫了。 展覽名為“SCENT OF HONG KONG”, 是一個關於香港風貌的作品展。 作品描繪一個女孩漫無目的地游走於不同時空的香港。

門小雷展覽: 生活與休閒

我爸媽是書法家,因此身邊隨時都有畫圖的工具,從小就在畫畫。 不過我就……至今從來沒有想過要停止畫圖,一次也沒有。 現今比較會影響創作人的是social 門小雷展覽 media,點擊率是一切,你會去想畫什麼有最多人喜歡,可是計算太多的話,作品會變得不誠實,反而失去吸引力。

珍貴文獻中的輿圖、畫樣與當代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等形成對話,又與科技手段輔助下的園林復原圖互相印證,豐富了人們對三山五園的認識。 小時候最影響我的漫畫是《幽遊白書》,初中是《新世紀福音戰士》,到了高中就是Chris Ware的作品,那個時期也終於看得懂手塚治虫的《火之鳥》,這也很影響我的人生態度。 另外,雖然與我的風格很沒有關係,《AKIRA》至今仍然是每次看都感到衝擊的經典。 畫家和其畫作是互動的,大部分人筆下的人物總會有點自己的影子,可以是外型,也可以是一種感覺。 門小雷展覽2023 然後我又會被自己的畫作影響到,譬如在畫屁股的時候,會覺得好想要這樣的屁股,那就努力練起來吧! 不過最近因疫情關係都沒有去健身室,肌肉都流失了,看來日後要加倍努力。

門小雷展覽: 精選書摘

七月於香港Kubrick出版繪本《宇宙不安學會暨門小雷繪圖筆記本》。 可細心留意畫作,不難發現當中使用了不少「打破固有空間」的概念,例如相片正負片、空間的玻璃、數碼化的紅黃小格子,與及懷舊的遊戲機及格仔閃卡等,她希望參觀者可以思考畫中虛實之處。 在夢幻的漫畫風包裝下,大家前去欣賞時可細味畫中的用心。 內裡紙張雖然很薄(我想約 90–100 gsm)但因為有 1200 頁,所以仍有接近 4.5 cm 的厚度。 個人覺得「透底」問題仍然會存在,不過在本畫集出現又反而覺得很有趣,那個下面再用圖片解釋。

生長在香港這個受歷史作弄,卻又充滿著生氣蓬勃、精力充沛的人們的街道,她必定心中懷抱著各種想法,默默地持續創作表現。 “無處不在的隱喻、批判與好奇,構成金宇澄作品畫面中特有的情意與哲思所在,這些氣質和力量,結合語言和媒介實驗,日益體現出迷人的魅力。 ”策展人謝曉冬説,在南池子美術館這座園林建築中,希望觀眾通過此次展覽進入到一種奇幻,照見我們的過往和今來。 門小雷的《The Blister Exists》以性感誘人的鋼管舞動作將女性的線條美表露無遺, 加上強烈的用色,形成門小雷的獨特風格。 既有挑起情慾的玩味性,卻沒有任可低俗味道,情慾與藝術的平衝剛好,就如鋼管舞那般的嫵媚。 門小雷(以下簡稱小雷):我最早有畫圖的記憶是三歲的時候。

門小雷展覽: 漫畫家門小雷

展覽的“尋幽探勝”篇章還展示了13位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 其中有3D列印的圓明園獸首複製品,有以指甲蓋大小的小色塊“堆砌”出的數字感和空間感極強的另類山水畫作,也有畫家乘船遊覽時從傾斜視角欣賞萬壽山、進而寫生得來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再次印證,古典園林之美在當下依然可以激發強大的藝術創造力。 已101歲高齡的著名畫家戴澤在此次展覽的“應物象形”篇章內展出了10幅作品。 門小雷展覽 “戴先生在北京生活多年,香山、玉泉山、萬壽山、頤和園是他曾經常前去寫生的地方,此次展出作品涉及多個點位在不同季節的景色。 此外,馮遠、李翔、盧禹舜、馬書林、許俊、莊小雷的書畫,中國工美大師彭沛復刻的五園印章等,也從多個角度再現了三山五園的意境。 8月3日晚,“尋幽探勝——國家圖書館藏三山五園輿圖及園林主題文化藝術巡展”在北京隆福文化中心啟幕。

門小雷展覽

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真實世界中執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追蹤長達2年,且在追蹤期間施打疫苗的受試者皆無輕重症感染;安特羅/國光無臨床疫苗有效性保護力及長期追蹤數據,無法實證是否能有長期保護效果。 門小雷展覽 門小雷展覽 當問卷調查中進一步問到是否有意願讓孩子施打疫苗時,有高達92.6%的家長有意願,顯示大多數家長對於保護孩子免受腸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終生殘疾甚至死亡有極高的關注和重視。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門小雷展覽: 漫畫家

門小雷(英語:Little 門小雷展覽 Thunder,1984年4月17日—,原名:鄭心菱),漫畫家,生於香港。 被按個讚也就是當時高興而已,但是現在有很多人看到追蹤人數減少、沒人來按讚時就會很難受。 本次展覽共徵集了100余幅軍旅和雙擁題材作品,擇優刊展了80幅,參展人員既有年近九旬的老將軍,也有剛剛入伍的新戰士;既有退出現役的老兵,也有屬地群眾書畫愛好者。

門小雷:我想不少人都是從2、3歲就開始畫畫,只要你給他一枝筆,他就會塗鴉了,人類生來就喜歡塗鴉。 長大之後若變得不喜歡畫畫,大概是發現有其他更吸引自己的事情。 門小雷:我喜歡留意身邊的人和物,盡可能去參透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看慣了的東西總是覺得理所當然,可是細心想的話,往往會發現匪夷所思。

另外因為我有很多紋身,經常會遇到一些陌生的中年婦女在旁對我指指點點,我想是她們接觸過的人很少,說不定我是她們見過最怪、最有趣的人了。 門小雷:我特別注意女生的眼睛,喜歡很長的睫毛,喜歡睫毛在太陽下打在臉頰上的影子。 女性垂下眼簾、眼睛隱約被睫毛擋住的神態有很多訊息,我可以想像她是一位怎樣的女性。

新書現時配合展覽,於兩個場地同時展出,並各有特色。 11歲初次投稿香港漫畫雜誌,15歲於「星島日報」(報紙)連載漫畫《SEED》。 高中畢業後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除香港之外亦於中國廣東地區的漫畫雜誌發表漫畫及插畫。 2009年參加法國科西嘉島漫畫節、東京設計節、台北與新加坡的玩具大展。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