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煲中藥10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煲中藥

鍋具的選擇建議以導熱均勻、化學穩定度高的鍋子來煎煮中藥,如砂鍋、陶鍋、瓷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陳至奐醫師提醒,不建議使用生鐵鍋或銅鍋來煎煮中藥材,主要是鐵、銅等材質較容易與中藥材發生化學反應,恐導致健康疑慮;至於不鏽鋼鍋是否合宜,目前研究則是未有定論。 香港健康協會註冊中醫師朱國棟表示,要使中藥效能得到充份的發揮,最重要是了解自己的體質和病情的需要,並配合正確的服中藥方法。 中醫中藥源遠流長,近年愈來愈多人接受中醫藥診療,或以中藥配合西醫療法,以達固本培元的效果。

根據體質的不同,某些中藥所含的成分會引起敏感反應。 例如有些人進食當歸、地黃、玄參會出現腹瀉情況,亦有因排病反應先腹瀉,適應後排便恢復正常。 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銹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中藥即以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主要來源於天然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其中以植物藥居多。 泡服:又稱焗服,指有效成分易溶於水或久煎易破壞藥效的藥物,將其加入熱的藥汁裡浸泡或用開水泡,例如胖大海、肉桂等。 譚醫師教路,中草藥先淨浸20分鐘,讓其纖維軟化,使易於煲出精華。

煲中藥: 健康 熱門新聞

本小冊子內的資訊,可供發布或複製作非商業用途,但必須註明有關資訊是由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提供的。 煲中藥2023 除非事先得到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的書面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發布或提供本小冊子內的資訊作商業用途。

煎煮器具不同,藥效也會不同,煎藥器皿最好使用砂鍋、瓦罐,玻璃、不鏽鋼亦可,但不可使用鋁、鐵、銅鍋,以免藥物與金屬產生化學反應,會使藥效降低。 建議一般家庭可採用有蓋的陶瓷砂鍋,優點包括導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保溫性佳等,也可使用結構緊密不容易留下藥味的紫砂藥壺,或是市售的專門煎藥壺也很方便,可自動將藥液煮成一碗的份量。 三、煎煮方式:1洗 2泡 3煎煮1.洗:為了減少藥材的泥沙,建議在煎煮之前可用水稍微清洗,類似洗米的方式即可。 2.泡:泡是為了讓藥材的有效成分溶出在藥液中,所以清洗時不可浸泡,而是清洗後,以略高於藥材2~3公分的冷水浸泡30分鐘,即可開始煎煮。 不可使用熱水浸泡,以免藥材中的蛋白質突然受熱凝固,影響藥材有效成分釋出。 3.煎煮:• 火候:一般藥品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

煲中藥: 正確煎煮中藥 藥效釋出不流失

以往用傳統瓦藥煲明火煎中藥不但需要不時「睇火」,又怕溢瀉。 自動熄火的保健壺可改善傳統藥煲的缺點,部分保健壺更可用來煲湯及粥等。 本會是次測試市面10款由$200至$700的保健壺,其中8款是普通壺,2款為煲膽與發熱座分開的設計,測試項目包括安全程度、容量標示說明及使用方便程度。 而中藥粉就如上所述,是經科學化提煉出來的濃縮中藥藥粉。

煲中藥

一般初診都會建議先服用3-4劑,以了解對中藥的反應效果。 根據病情作出適度調整後可開5-7劑,每日2次,每次1-2包(藥粉)/每次1碗(煎藥),每5-7天可休息1天。 另外,有一些罕見的藥材如蟬蛻、毒藥,一般中藥粉都沒有,即使癌症病人常用的花生衣,以前也沒有,也不常見,因為少人用所以很少藥廠會生產。 另煎:某些貴重藥材,為了防止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收,故應單煎取汁,再將其藥渣混入群藥同煎,再將兩次藥汁混合,也可以單獨服用,如鹿茸片等。 煲中藥2023 首先倒熱水,才將濃縮中藥粉加入熱水中,不要立刻攪拌,待3至5分鐘,讓藥粉有足夠時間浸於水中,之後才攪拌,藥粉會相對較容易溶解。 一般來說中藥材的效果好過中藥粉,尤其是對於複雜的病情,中藥材較優勝;但對於病情較淺、病因較單純的病則濃縮中藥也能應付。

煲中藥: 中藥粉迷思5. 沖中藥粉落水先還是落藥先?

現今除了長者外,不少年輕人都接受中醫藥診治及調理身體。 雖然中藥粉沖劑非常方便,但不少人若時間充裕仍然喜歡親自煎藥,但煎藥不當有機會傷身,如川烏、附子等藥毒烈性,萬一煎煮時間不足服後有機會中毒,勿因知識不足而用錯方法,導致藥效無法發揮。 中藥粉是指中藥濃縮顆粒,為中藥沖劑,不需再回家煎煮,只要用熱水沖就可以服用。 在方便程度的角度來說,的確中藥粉方便過中藥材,但在效果上來說,則中藥材較優勝。

煲中藥

煎煮中藥(煲藥)一般建議使用「瓦煲」,為什麼傳統認為瓦煲最好? 如果用現代物理學的術語來看,那就是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較高,亦即是指這個東西所能夠吸收和釋放出的熱量較高。 由此也可以回答幾個相關問題:煲中藥是否必須要蓋上煲蓋? 從瓦煲的原理上看,希望熱力從各方滲透進去藥之中,蓋上煲蓋也有助熱力從上再往下去,促進藥性釋出。 煲藥並非只是為了蒸發水分、濃縮藥液,而更重要考慮熱力是否均勻。

煲中藥: 電子中藥煲Electric Chinese Medicine Pot保健壺|保健電藥煲|電藥煲|電子藥煲

• 次數:中藥煎煮分為頭煎及二煎,建議同一帖中藥煮2~3次,因為煮過2~3次後,有效成分已大幅降低。 頭煎以大火煮至沸騰,改小火保持微沸狀態約20~25分鐘;二煎則為頭煎結束後濾出藥汁,重新加入冷水至高於藥材0.5~1公分,同樣以大火煮至沸騰後改小火煎煮20~25分鐘。 要注意頭煎必須先倒出,不可直接加冷水煮二煎,以免造成藥效不易溶出。

  • 濃縮中藥(濃縮顆粒沖劑)的服用次數,通常是每日二劑,每次應相隔最少 6 小時。
  • 一般初診都會建議先服用3-4劑,以了解對中藥的反應效果。
  • 如果用現代物理學的術語來看,那就是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較高,亦即是指這個東西所能夠吸收和釋放出的熱量較高。
  • 不可使用熱水浸泡,以免藥材中的蛋白質突然受熱凝固,影響藥材有效成分釋出。
  • 但有時候醫師會特別吩咐藥物應幾時食,有機會要求空腹飲用,請遵照醫生的吩咐。
  • 中藥以湯劑應用最廣,而煎藥時所用的器具和方法,將對藥效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煎藥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
  • 現代藥理透過分析中藥化學成分,如麻黃有麻黃鹼、人參、人參皂苷等,來進一步實證中藥的有效成分,至於中藥配伍所發揮的有效成分仍需進一步研究。

答:把中藥放入煲內,加入指定份量的水浸泡 20 分鐘,令中藥有效成份的煎出,水沸後改用文火煲 分鐘左右。 醫師在了解患者的體質,透過中藥處方、針灸及耳貼,可幫助改善患者的偏食習慣,亦可將內在的積滯排出,就好比原本淤塞的渠道,疏通渠道後,身體的氣血流通暢順,可改善水腫及代謝情況,讓身體回復平衡。 古代有女性以藥材煎液或樹木汁液抹頭以染髮,現今亦有以中藥搗碎抹粉後,配合白醋染髮,塗抹上頭後的確能讓頭髮看上去烏黑,但停用後是否能持續染色則缺乏臨床實證。

煲中藥: 中藥分哪幾類?藥理又是甚麼?

不過,現今都市人生活繁忙,確實難以撥冗花時間長時間煲中藥,基於平衝病人的方便,所以也愈來愈多人用濃縮中藥粉。 煲中藥2023 除了上班一族外,其實長期病患者,如癌症病人每日都需要食中藥,中藥粉就會比較方便他們。 如果醫師沒有特別吩咐,一般中藥是不太飽、不太餓的時候飲,即半飽服,一般建議病人上午10時、下午4時服用中藥,這段時間一般不飽也不餓。 另外,也要考慮病人煲藥的可行性,有些診所可提供中藥代煎服務,然後以真空處理包裝,這會為病人帶來方便。 如果病情較輕的,例如是初起病情較輕的感冒,選用中藥粉的確方便,省卻煎煮時間,把握黃金時間醫病,對病情有好處。 網上有不少人對看完中藥後,醫師所開的中藥粉沖法滿有疑問,對於落水先還是落藥先都有著不同爭議。

所以,藥粉不但可節省煎煮的時間,在臨床上應用上亦見佳效。 二、煎煮用水:宜使用涼開水煎煮用水只要無異味、乾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的自來水即可。 其實以上坊間的中藥膠囊就是用上某些名貴中藥,加以提煉出他們認為最有效的成份所做成。

煲中藥: 中藥粉迷思2. 藥材磨粉=中藥粉?

治療便秘的緩下藥,睡前服有助第二日早上排清宿便。 中藥需在醫師指引下根據病情、患者身體狀況,處方合適的藥量以對症治療。 具有毒性的中藥一般採用「中病即止」的原則,在藥材來源質量、藥材正確配方、煎煮方法/服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所以一般服食中藥副作用較小。 醫師會根據病情不同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劑型,而現在一般多用中藥材煲藥或飲濃縮沖劑(藥粉)。

煲中藥

蘇醫生指其實沒有所謂,最緊要是暖水可充分將中藥粉溶解,不過即使不能充分溶解,也可再額外加水,連渣帶水全部飲清,因為藥粉去到胃部都會慢慢溶解吸收。 因為藥材都有分不同等級,如果傳統煲中藥就能自行挑選不同檔次、等級的名貴中藥,如冬蟲夏草、人參、北芪,而病人就永遠不知道他們用甚麼級數的中藥。 蘇醫生稱坊間所指的中藥粉正確說法應為「濃縮中藥藥粉」,其做法就是將每種中藥藥材在大型藥廠裡煲煮,將其能提煉出來的藥汁乾燥化,藥材的精華經提煉後便會製成顆粒或磨成粉狀,並大量生產。 中藥材中,有葉、莖等體積較大的部位,可以沖洗;但種籽類藥材,因體積較小,如直接沖洗怕會遺失,建議可以先放入用魚湯袋才沖洗。 中藥粉是指經過煎煮、萃取、濃縮等過程的中藥材,一般濃縮中藥顆粒有GMP認證,除了製造過程中符合衞生標準,亦要對殘餘農藥、重金屬等進行檢測,故安全性一定比純粹將中藥材磨粉優勝得多。 中藥以湯劑應用最廣,而煎藥時所用的器具和方法,將對藥效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煎藥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

煲中藥: 健康雲

服用中藥湯劑及濃縮中藥時,成人約服用 250 毫升(約等於八成滿的普通飯碗),兒童約服用 150 毫升(約等於半普通飯碗)。 答:服藥的時間應根據藥性及病情而定,一般分為飯前服或飯後服(與用膳時間相隔最少 1 小時)、睡前服(睡前半至 1 小時)及空肚腹。 例如中藥補益劑在飯前服用有助藥物的吸收;苦寒及刺激性等藥劑在飯後服用才不會對腸胃有影響。

煲中藥

但有時候醫師會特別吩咐藥物應幾時食,有機會要求空腹飲用,請遵照醫生的吩咐。 例如補氣的藥材,會於日間飲用,避免晚上影響睡眠;但有些藥材是安神的,則需要在臨睡前兩小時服用。 香港愈來愈多人向中醫求診,但不時有人說:「我有服中藥,但未見效。」究竟大家有沒有考究過,點解中藥對你無效? 事實上,藥粉製作也需要經過煎煮、濃縮過程,同屬「湯劑」,而湯劑在傳統的應用上已反映出藥效釋出的卓越性。

煲中藥: 中藥粉迷思3. 濃縮中藥粉療效比傳統煲中藥好?

傳統上一般不建議用銅、鐵、鋁的煲,某些藥物或許與這些金屬相互作用,影響藥效,而優質的不銹鋼煲則似乎未有此問題,但卻有上述熱力不均勻的問題,相比瓦煲屬次佳選擇。 煲中藥 現在有一類電子藥煲,通常是在瓦煲內放置發熱器,這種原理與明火瓦煲煲藥不同,電子藥煲的熱力在煲中央開始散發四周,而瓦煲則是熱力從四周向內壓迫,對於藥性釋出而言,仍以明火堡藥為佳。 將沖洗後的藥材放入冷水中浸泡20至30分鐘,濕潤的藥材在燉煮時較容易溶出藥物的有效成分。 陳至奐醫師表示,建議避免使用熱水浸泡藥材,以免熱水使藥材中的蛋白質凝固而不利於成分釋出。 無火煎藥,過程全自動,藥液剩餘約 1 碗 ,電子中藥煲完成後有蜂鳴響聲提示。

煲中藥

黎醫師予人感覺是一個非常細心及真心関心病人的醫師。 需與飲食前後隔 1 小時,與西藥相隔 1-2 煲中藥2023 小時。 - 風寒感冒用藥看重睡前服藥,藥後立即覆被睡覺    取微汗,忌大汗出。 網站採用SSL非對稱加密技術,而網上客戶除可選擇銀行轉帳外,亦可使用信用卡付款通道,確保一切資料安全。 所有經 Built-in Pro 買的嵌入式產品,均享有價格保障。 顧客如果有其他公司的報價,我們必盡力跟價,務求提供一站式服務。

煲中藥: 顆粒劑:

烊化:膠類、蜜膏類、黏性較大且易溶解的中藥不宜與群藥同煎,可將此類藥置於已煎好的藥液中加熱溶化後一起服用,如阿膠等。 先煎:貝殼類、礦石類、動物角甲類等藥材,因質地堅實,應打碎先煎,煮沸後20分鐘左右再加其他藥材,如牡蠣等。 翻渣加水做同樣步驟,倒出的第二碗藥液與第一碗藥液混合,分為兩碗一早一晚服用,此舉避免中藥過濃過稀,血裏藥濃度平均,體內保持穩定藥力,自然藥到病除。 煲中藥 這更簡單,先用兩片乾薑泡茶,飲下才喝紅豆冰便可以了。 她說自己都不戒口,薯片、雪糕、百力滋、咖啡是至愛,但要吃得有節制,並用中醫學方法平衡體質。

  • 翻渣加水做同樣步驟,倒出的第二碗藥液與第一碗藥液混合,分為兩碗一早一晚服用,此舉避免中藥過濃過稀,血裏藥濃度平均,體內保持穩定藥力,自然藥到病除。
  • 有些藥性較明顯的藥物如麻黃,內含麻黃鹼,少數人服用後會出現心跳加速、失眠、煩躁症狀。
  • 要注意頭煎必須先倒出,不可直接加冷水煮二煎,以免造成藥效不易溶出。
  • 注意:常有胃部不適的患者在進服中藥時感到胃脹加重,切勿一下灌服中藥,宜每5-10分鐘喝一小口,緩慢進藥。
  • 煎煮中藥時,質地較硬的礦石與動物骨骼等藥材可先單獨煎煮15至30分鐘後,再將其他藥材放入一同煎煮,以利有效成分釋出。
  • 煎煮中藥(煲藥)一般建議使用「瓦煲」,為什麼傳統認為瓦煲最好?

把水和藥材一同倒入藥煲,水需要浸過藥材高出大約 煲中藥2023 3-5cm。 大火煮滾以後調至細火,煲剩 1.5-2 碗,分 2 次服。 一般煎煮花、葉、草等類需加水量;煎煮木質、礦物類、貝殻類藥材所需水量較少。

煲中藥: 服用中藥最常犯4個錯誤 點食中藥先有效?

注意:常有胃部不適的患者在進服中藥時感到胃脹加重,切勿一下灌服中藥,宜每5-10分鐘喝一小口,緩慢進藥。 煲中藥2023 煲中藥2023 現代藥理透過分析中藥化學成分,如麻黃有麻黃鹼、人參、人參皂苷等,來進一步實證中藥的有效成分,至於中藥配伍所發揮的有效成分仍需進一步研究。 後下: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成分的飲片,宜在其他藥即將煎好時放入,再煎煮5分鐘左右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揮發,如薄荷等。 我太太看了黎醫師三次,服了她開的藥,感覺身體開始調理好了。

煲中藥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