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子宮頸治療2023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原本受壓力大的肌肉,又因為節食造成肌肉量減少,骨盆腔鬆弛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 當直腸脫垂已經突出陰道口,又加上造成困擾(磨擦造成疼痛)或解便問題(便秘,或常覺得大便解不乾淨),就建議要手術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膀胱脫垂可能會讓原本的應力性尿失禁問題變得不明顯,所以有少數病人在膀胱復位後出現應力性尿失禁問題,就須要考慮進行第二次手術,針對應力性尿失禁的中段尿道懸吊帶手術。

另外性病亦會有機會引發陰道炎,而一旦感染陰道炎而未及早發現並治療,嚴重可引致盆腔炎甚至不育。 子宮頸癌越早期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相當高,反之子宮頸癌症狀非常明顯才來就醫者,通常較難處理,存活率較低。 這也是為什麼子宮頸抹片如此重要的原因,它能透過定期檢查來發現早期病變,提高患者治癒率。 一般抹片報告結果可分為:正常、發炎、感染、異常、檢體不足需重新採集等5種。 通常抹片報告異常可能會進一步細分:輕度、中度、重度、侵襲性癌,但最終判定仍須透過病理切片確診。 子宮頸治療 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十大最常見的癌症,以癌症致命率排名更是女性中的第9位,女士只要曾進行過性行為,在其一生中便有高達75%機會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從而引致子宮頸癌。

子宮頸治療: 子宮頸癌成因是什麼?

國際間癌症專家,認為子宮頸癌是專指侵襲性子宮頸癌。 在台灣民間俗稱「子宮頸原位癌」,並不認為是真正的癌症,目前其名稱較合理應稱為「子宮頸上皮細胞嚴重性病變」,或「子宮頸上皮細胞內贅瘤」,我國健保局也不列入重大癌症疾病。 以往我國衛生署公布全國癌症發生的統計表,子宮頸癌包括原位癌和侵襲癌,而讓國際間醫療專家誤認台灣是子宮頸癌好發的國家。 子宮頸癌的分期,主要以臨床評估為主,也就是說根據「臨床分期」,而不是其他婦科癌症常用的「手術分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國際婦產科聯盟 在1994年所建議的。

  • 根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調查顯示,2017年子宮頸癌在香港女性癌症排名上排行第9位。
  • 第二階段除了去除子宮和附件外,還有證據表明清除了附近的淋巴結。
  • 急、慢性炎症均屬帶下病範疇,可根據帶下的色、質、氣味、症状等辨證治療,可參見黃帶、赤帶、青帶、黑帶各條。
  • 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疫苗已開發完成,將是未來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工具,但它是用於預防,不是用於治療。

子宮頸糜爛是婦科常見的診斷之一,可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二類,大多數生理性的子宮頸糜爛沒有症狀,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不需治療。 若是慢性子宮頸炎所造成的子宮頸糜爛,陰道會出現黃色或黃綠色的分泌物,且常伴隨異味,應該用藥治療。 子宮頸糜爛並不是指真的潰爛,而是子宮頸口連接陰道的部位,如破皮般呈現出粗糙、充血發紅的表皮,故以糜爛來形容。

子宮頸治療: 接受子宮頸窺鏡檢查

放射性療法(可選擇合併化學療法):包括體外放射治療與近接放射治療。 若合併化療,藥物可能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或順鉑合併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簡稱5-FU)。 若患者健康狀況不允許手術,或選擇不進行手術,則可選擇近接放射治療合併體外放射治療。

抗體藥物偶聯物是另一種適用於子宮頸癌的標靶藥物,是與化療藥物相關的單克隆抗體。 有關藥物是靶向癌細胞上的組織因子 蛋白,通過附在 TF 蛋白上,將化療藥直接帶到癌細胞中。 此藥物可用於治療已擴散的子宮頸癌,或在初始治療後復發的子宮頸癌,但用過最少兩種其他藥物無效的病人。 放射治療分體外及體內兩種,前者利用機器發出高能量的放線,照射患者整個骨盆腔,包括子宮頸、子宮及其周邊,消滅癌細胞;後者則在患者的陰道和子宮頸位置,擺放細小並能發出輻射的導管。 療程每次照射10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一般合共進行3至4次。 雖然手術帶來的後遺症較其他治療方式少,患者仍然可能面對生活上的困難,例如手術有機會觸及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導致大小便出現困難;手術也有機會傷及神經線,令患者感到痛楚。

子宮頸治療: 子宮頸的HPV感染

子宮頸出現異常細胞,可能是因炎症、或因絕經後缺乏雌性賀爾蒙引起,但亦有可能是宮頸發生病變。 宮頸病變是一系列的疾病,可分「低度病損」、「高度病損」,以至最嚴重的子宮頸癌。 如在子宮頸抹片檢查 (又稱柏氏抹片檢查) 時發現宮頸病變,便須要進行子宮頸窺鏡檢查去進一步確定病變的情況。

子宮頸治療

化療每次用藥通常為一星期或三星期,時間長短因應使用藥物而異。 子宮頸切除手術:切除部分或整個子宮頸、周圍組織和陰道上部,但保留子宮。 子宮頸治療 此手術能保留女性生育能力,但僅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 HPV病毒因應基因組合有逾150種,並會引發不同病症。 低風險HPV病毒(多為6型及11型)不會演變為癌症,但會導致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頸治療: 常見問題

子宮下垂是子宮從體內原本的位置下垂到陰部甚至使陰道口現異常突出的現象。 而子宮下垂常見的原因分別跟懷孕及生產時傷及骨盆腔的肌肉及神經,或是由於自然老化骨盆肌肉出現鬆馳,甚至日常長期搬運重物令腹部受壓亦會增加患上子宮下垂的機會。 而輕度的子宮下垂其實並無明顯病徵,較嚴重時會出現尿頻甚至失禁的症狀。 子宮下垂最嚴重的程度可以使子宮體都掉露到陰道外,通常需要醫生運用陰道內診,即利用陰道壓嘴將陰道張開作內部視診。

預後如果存在則是不利的,因為在腹膜腔漿膜中存在早期植入轉移的趨勢。 區分低級別子宮腺癌的特徵之一是顯著的細胞多態性。 在這種類型的子宮癌中,存在明顯的惡性腫瘤,其在形成經歷病理變化的組織中表達。 腫瘤腫瘤是以具有不規則形狀的條帶或腫塊形式形成的細胞集合。

子宮頸治療: 子宮頸原位癌是什麼?癌前病變因素與CIN

第四階段的特點是癌症除了擴散到附近的器官外,還伴隨著轉移灶的出現。 除了分泌物之外,妳還可能會感覺到排尿疼痛,並且有頻繁的排尿衝動。 子宮頸治療2023 當然,這也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跡象,所以需要配合檢測其他的症狀。 患有子宮肌腺症的女性,常會有嚴重經痛,愈靠近停經愈明顯,疼痛可能長達5、6天,甚至月經還沒來前就開始,與年輕女性通常生理期第1、2天吃止痛藥可緩解有所不同。

子宮頸治療

遇抹片檢查陰性,乳突和巨細胞病毒呈陽性反應,及抗原SCC或CEA呈強度反應時,都應該考慮進一步檢查。 子宮手術的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輸尿管/膀胱或直腸的意外損傷導致大小便困難等,長遠可能會出現淋巴水腫、陰道出血、無法生育等。 在子宮頸上的任何可疑病灶都應做切片檢查,切片位置最好在病灶邊緣處,切片深度要足夠,才能進行腫瘤侵犯深度頻估。 有時子宮頸癌若是屬於向內生長型(endophytic type),則不一定會看到子宮頸病灶,此時必須配合肛門直腸檢查。 要確定是否有子宮旁組織(parametrial tissue)或是子宮薦骨韌帶 (uterosacral ligemant)侵犯則一定要同時做直腸陰道檢查才能確定。

子宮頸治療: 子宮頸癌檢查及診斷

若是子宮頸有癌細胞,從外觀看起來也會紅腫不平,此時抹片可收集不正常的細胞,在顯微鏡下做診斷,病人則需進一步接受陰道鏡與切片檢查,以期知道病變的程度與範圍,決定後續的治療。 最後張伊叮嚀女性朋友,多注意生理期時間與症狀,如有異常,別害怕看婦產科,所有疾病都是及早治療效果較好。 子宮頸治療2023 30歲以上每年最好做子宮頸抹片,同時做超音波檢查,以便早期偵測到疾病發生。 為了預防本病的發生,就必須杜絕一切不潔性交,不要與她人共用內褲、浴巾,不要到公共浴室洗澡。

  • 初期子宮頸癌的適當處理模式:應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主。
  •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目前篩檢子宮頸癌前病變最好的方法,但根本的預防之道,應該是在尚未被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前,就注射可預防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施打疫苗後,目前追蹤10年的防禦力幾乎都可達100%。
  • 會陰部非常脆弱,使用陰道沖洗用品或肥皂清潔,恐使會陰部太過刺激,並把對陰道有保護作用的乳酸菌帶走,破壞陰道酸鹼平衡反而易增加感染風險。
  • 如前所述,大部份的侵犯性子宮頸癌是由CIN慢慢長時間演進而來的,此過程一般需要五至十年以上的時間。
  • 所以越早有性行為的女性,其往後的歲月裡發生子宮頸癌的機率也越高。
  • 乳房超聲波檢查是本港常見的其中一種檢查乳癌的方法,原理是透過發射超聲波來掃描乳房及腋下,並利用音波製造出高解像度的圖像,從而辨認出是否為乳癌的惡性腫瘤。

它們都是用來治療子宮頸癌前期病變 (並非癌症) 的小手術,以達到防止宮頸病變演變成子宮頸癌的目的。 在香港,電熱環子宮頸局部切除術是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 患者在接受非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等)時,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如噁心、肚瀉、尿頻、疲倦、膀胱或直腸出血、陰道萎縮及硬化、損害卵巢功能,影響性生活與生育能力、血栓栓塞等,可靠藥物控制副作用的症狀及影響。 患者在接受切除手術後,可能會小便困難,但一段時間後會復原。

子宮頸治療: 子宮頸癌/診斷方法有哪些?不同期別如何治療?晚期復發1藥物助延命

因為子宮頸癌好發於開發中國家,是排名第一的女性癌症及第二癌症死因。 子宮頸治療 而這些國家的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無法做到很詳盡的治療前評估及治療。 因此FIGO堅持子宮頸癌的分期只是為了比較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治療的指引。 子宮頸抹片最早是1960年由希臘裔美國醫師發明,透過觀察細胞核、細胞質的比例及形狀大小等,將抹片與病理切片做比對。

子宮頸治療

3、引發令人尷尬的症状:白帶增多是宮頸炎最為典型的症状,白帶常呈黃色或膿樣、有時混有血絲。 當宮頸炎症波及膀胱三角區,可引起泌尿系統的疾病而出現尿痛、尿頻或排尿困難等刺激症状。 慢性子宮頸炎時子宮頸腺的頸部易被增生的纖維組織所壓迫,或由於腺腔被粘液或化生的鱗狀上皮阻塞,使粘液瀦留,腺體擴大成囊狀,直徑一般在數毫米至1厘米,稱子宮頸腺囊腫,又稱納博特囊腫(Nabothian cyst)。

子宮頸治療: 健康

子宮頸口是一個圓形的凸出物,由平滑的鱗狀上皮組織所覆蓋,外觀呈粉紅色。 而子宮頸內管表皮則是由柱狀上皮構成,含有腺體且粗糙不平,外觀呈鮮紅色,這兩種不同上皮細胞的交界處,會形成一條過度的轉型區。 飲食方面有子宮肌腺症的女性,建議少吃油炸、辛辣、紅肉及內臟組織,因會增加身體發炎。 其次也不建議使用補品,以免活化肌腺瘤組織,尤其具活血功能的藥材應避免。

子宮頸治療: 診斷方法

患有子宮腺肌症的婦女也可自然懷孕,兩至三天行房一次,可提高懷孕機率。 但若症狀嚴重,或嘗試半年仍未成功懷孕,應盡早找婦產科醫生檢查,以作跟進。 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術 (HIFU或稱為海扶刀)是一個新型非手術的治療方法,利用超聲波聚焦產生的熱能,破壞於肌肉層的腺肌組織,以達到治療效果。 這方法可保存子宮,保留生育能力,但HIFU 治療後,亦有復發的機會。 CIN 子宮頸治療 III(III級)不典型增生細胞幾乎浸及全上皮層,僅剩表面正常鱗狀上皮細胞。 因為子宮頸的前面就是膀胱,所以動手術的時候難免會切到神經,讓排尿的功能出問題,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術後都沒辦法自行排尿。

子宮頸治療: 子宮頸癌的治療方法有甚麼?

引起子宮頸癌的最大元兇是人類乳頭瘤狀病毒(俗稱HPV),本文請來香港註冊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栩翎醫生,講解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和預防,以及治療方法。 子宮頸癌病人在完成治療後,仍需要接受醫生的密切跟進,以及接受有需要的後續檢查,包括實驗室的化驗或其他影像檢查,以查看有否癌症或治療副作用的跡象。 如果在檢查時有任何可疑症狀或結果,則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檢查。 體外放射治療是利用電療儀器,從體外將X光照射到體內腫瘤部份。 作為子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電療有時會與化療聯合使用;如癌症沒有擴散到遠端區域,也可以在同步放化療完成後,進行近距離放射治療,即體內放射治療。

子宮頸治療: 女性必看!當醫師說「子宮內膜比較厚」…原來有這五種可能

為了減少腫瘤附近正常器官的放射線劑量,醫師會在固定器械時,塞一些紗布到器械的周圍,以推遠膀胱與直腸。 懷孕過程中,因為身體分泌鬆弛素讓媽媽的身體可以延展來適應寶寶的生長,所以韌帶與肌肉伸展的彈性較大。 但若懷孕期間體重異常增加(正常孕期增加約12-13公斤),下半身包括骨盆腔底的肌肉受力負擔都較大。 懷孕後若沒有休養鍛煉,很容易就維持在過度伸展甚至鬆弛的狀態。 子宮頸治療2023 但是,每天仍有近4人新診斷罹患子宮頸癌、近2人死於子宮頸癌。 而子宮頸侵襲癌好發於35到45歲,且會隨著年齡增加患病比率亦會上升。

子宮的功能主要是孕育生命,分泌荷爾蒙的器官則是卵巢,只要在卵巢未被侵犯的狀況下,目前的放射線治療能盡量避免讓卵巢受到損傷,就算放化療時難免對卵巢造成影響,亦不至於讓病人術後進入停經狀態。 至於組織切片檢查結果的異常情況,常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 子宮頸治療2023 表示,藉由 CINI 、 CINII、 CINIII 說明子宮頸異常細胞的程度,數字越多代表越嚴重。 若診斷為 CINIII,表示整個子宮頸內襯層都有嚴重的異常細胞。 子宮頸治療2023 要注意的是,子宮頸抹片檢查前3天不可有性行為、生理期來的時候不能做抹片、陰道塞劑治療的7天內也不可做檢查。 據統計,國內婦女每年定期做抹片篩檢者僅30%,3年做1次約55%至60%,40%的人則未定期檢查,另有10%至15%的人從來不做抹片,喪失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先機。

子宮頸治療: 陰道鏡檢查

若症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而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慮子宮切除手術,再根據患者年齡決定是否保留卵巢,以根治問題。 大部分人術後需留院3-5天,大概一個月便會復原。 雖然切除子宮後不會再有經期,但若保留卵巢,身體荷爾蒙水平不會受到影響,亦不會出現更年期症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