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飯券好唔好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飯券

住戶可由今天起,預約到指定23間社區中心領取一套20張,每張面值25元的飲食券。 即可憑券到參加「關懷有饍」計劃的220多間中小企食肆支付餐飲消費。 參與的食肆均貼上參與「關懷有饍」計劃標誌,以資識別。 為紓緩經濟不景對中小企食肆和基層家庭帶來的影響,港燈宣布將透過社福機構,今日(29日)起向有需要的基層家庭每戶派發一套總值500元的飲食券,到參加「關懷有饍」計劃的220多間中小企食肆使用;每個家庭限領1套,名額共4萬套,飲食券總額達2,000萬元。 李女士透過土瓜灣區教會的傳道人得知樂善堂有「膳」待飯券計劃,於是便接觸樂善堂作出有關申請。

飯券

作為家庭主婦的她,在得到飯券的幫助後,既節省買餸煮飯的時間,又可以留多一些時間,在家中用心照顧家人及享受家庭樂。 飯券 好食券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民眾進行餐飲業專用,民眾可至好食券官網所公布(網站:foodlover.tw)餐飲、糕餅或夜市/市場等小微店家、攤商消費使用。 開啟好食券地圖網頁後,網頁會自動定位目前位置,如想查詢要先點擊右側「齒輪」,預設會將全台所以資料顯示出來,可透過篩選過濾要查詢的支付放是、商店類型和行政區。 好食券地圖是由地圖達人江明宗所設計,後續經過政委唐鳳協助後將資料完整化後,現在也進化成好食券地圖 2.0版本,比起經濟部官網的好食券店家查詢網頁比較不同是,可以直接以地圖方式呈現。 如果想知道好食券店家有哪些、店家名稱、店家查詢,不管是台中底下提供兩種「好食券地圖」查詢方式,當前還沒有好食券地圖App可用,可直接透過電腦或手機打開網頁就能查詢,速度也算是很快很方便,省去還要下載 APP 時間。

飯券: 愛心飯盒行動目標

5) 受惠對象需是基層或社區有需要人士,教會日後會繼續跟進、關心他們6)「愛心侍用飯券」樣式由教關提供,細節內容由每間教會及合作餐廳擬定 (如:餐廳名稱、地址、營業時間、條款細則)。 並需在適當位置加上 「教關」及「教關愛心行動」標誌logo。 11)  教關愛心行動連結機構或個人群體,提供免費資源,例如食物、金錢、服務、物資或活動等,透過教關伙伴分享給地區基層人士,但不能保證其質素及狀況,敬請見諒。 疫情影響行業經營,大量基層人士面臨失業問題,三餐不繼,未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教關愛心待用飯券」計劃希望透過教會向區內小店購買一定數量的飯券,派發給有需要的家庭或人士,幫助他們跨過難關。 盼望這構思成為「三贏之策」,得有心人士支持,為地區經濟注入暖流,讓有需要的家庭得到溫飽,同時結連企業、教會、機構、學校等,給予社區共同協作的機會,以地區資源服侍社區,服務更富社區特色,建立共融關愛社會。

飯券

大家可於7-Eleven門市買飯券後 (每張$15),可憑收據上的二維碼到網站選擇捐贈的機構。 活動完結後 7-Eleven 會將收集所得的飯券送到5間非牟利受惠機構,再轉贈致有需要人士的手上。 為答謝捐贈者慷慨解囊,每次認捐飯券後,可獲指定酒精搓手液1支,希望各界人士一同認捐共同抗疫。

飯券: 服務宗旨

有見及此,由2021年3月開始計劃開設「愛心待用飯劵 - 跨堂會基金」申請,供已完成派發「愛心待用飯劵 – 啟動基金」飯券的教會申請。 希望鼓勵同區跨堂會合作,讓未曾參與的教會加入透過「愛心待用飯券」接觸有經濟困難的基層人士,深化關係,日後繼續關心同行。 教關鼓勵有經驗參與過此計劃的教會尋找同區的教會結連服侍,建立社區服侍網絡,彼此支援,發掘更多合作空間,祝福社區基層。 深水埗「北河同行」,一向風雨不改為區內基層市民及長者義贈飯盒,亦有提供待用飯券,供持票者憑券領取飯盒,待用飯票上列明不可供退稅之用。

受疫情影響,基層人士持續面對失業或開工不足的情況,收入大減,難以負擔基本的日常開支,只能節衣縮食,有一餐沒一餐,勉強度日。 除社福機構外,民間亦有不少有心人廣派飯券,助有需要市民「醫肚」,深水埗「北河同行」主理人明哥指,自疫情以來,申領飯券人數增加一倍,當中不乏年輕人臉孔,男或女皆有,「20、30歲出頭都唔少,經濟蕭條,有好多人開工不足,或者停薪留職」,會盡量開拓渠道支援有需要領用「飯券」人士。 Ii)   劃線支票抬頭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有限公司」,請於支票背面寫上你的姓名、電話、電郵、奉獻收據抬頭 (請注明「愛心待用飯劵」捐款) ,將支票寄往:深水埗郵政局郵政信箱88427號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收。

飯券: 中心獲贊助支持 服務持續發展

同時,4間中電有「營」飯堂目前已暫停堂食及外賣服務,故改為免費派發5,500張飯券予飯堂使用者。 經濟部針對綁定數位五倍券加碼的500元「好食券」已經可以領取了! 本篇好食券懶人包一次告訴大家,如何從領取好食券到找出附近哪些可以使用好食券折抵消費技巧,並且透過「經濟部好食券官網」或「好食券地圖」兩種方式輕鬆找出可消費的好食券店家。 飯券2023 自去年2020年5月「愛心待用飯劵計劃」開始,至2021 年3月已有116 間教關伙伴教會登記參與。 「教關愛心行動」伙伴教會大約300有多間,希望能夠祝福更多社區中有需要的人。

港府早前開放臨時失業援助金申請,有需要市民亦可申請社署「短期食物援助服務」,現時共有8間非政府機構按地區劃分, 為遭逢突變、難以應付日常食物開支的個人或家庭,提供一次過不超過8個星期的短期食物援助,營辦機構可按特別需要,延長服務期限。 另外,中電義工隊透過香港明愛、香港路德會及香港聖公會,向獨居和雙老長者派發4,000個福袋,提供外科口罩、食物和日用品。 同時向全港社區抗疫連線捐出200萬元,用以購買10,000套個人防護裝備及其他物資,供「18 區抗疫愛心隊」義工在社區進行抗疫工作時使用。

飯券: 經濟不停學

李女士一家四口,最近因業主加租,需要搬遷到土瓜灣十三街(俗稱)的唐八樓劏房居住。 一家四口依靠丈夫裝修工程的收入維生,屬低收入家庭,賺取的每一個錢都有血有汗。 飯券 但他們一家自力更生,拒絕申請綜援,想依靠自己工作收入維持生活。 他們雖有申請在職家庭津貼資助,及為孩子申請全額學費津貼幫補家計,但生活依然捉襟見肘。 以他們每月大概$16,000的收入為例,家庭開支包括每月$6,000的房租,丈夫每月的交通開支大概$4,000,以及女兒交學費及買餸煮飯的開支。 受惠對象不設年齡限制,主要包括長者、露宿者、綜援家庭、貧弱人士、劏房戶、弱能人士、少數族裔人士……有需要的弱勢社群或街坊,亦可透過社福機構、NGO或本館提出申請。

樂善堂佳宝營養膳食中心除了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優質及價廉的產品外,同時運用社企模式為區內弱勢社群,提供就業及培訓機會。 中心自2014年起便開始為不同機構、企業提供派對食物外送服務;同時,土瓜灣上班一族亦可訂購至「營」午餐速遞。 此外,膳食中心也會因應不同節日,推出時令食品禮盒,如:端午粽、奶皇月餅、佳節果籃、盆菜及賀年糕點等,每售出一份食品,都會有長者及低收入家庭受惠,令節日更添祝福。 「膳」待飯劵計劃服務宗旨是透過為九龍城及土瓜灣區內合資格的基層家庭、長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定期提供營養熱食服務,減輕其經濟壓力及生活負擔。 計劃 的服務使用者必須為本港居民,主要包括下列人士:領取綜援、領取書簿津貼的家庭、低收入人士、失業人士、居住環境惡劣人士(如劏房戶)及家庭支援薄弱人士(如獨居長者)。 此外,中電與多間社福機構及社區夥伴合作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與九龍樂善堂合作,向1,000個低收入家庭派發$200電子食物券,這些家庭可於網上平台購買食物,減少社交接觸。

飯券: LOVE Project 「愛心飯盒」起動呼籲

第二期電子消費券今(1日)開始派發,不少人已急不及待盤算購物大計。 不過,亦有善心市民選擇購買待用飯券,轉贈有需要人士。 以免費向基層派飯而聞名的深水埗明哥透露,自首期消費券派發後,陸續有市民以電子方式購買飯票,亦有人一次付款2000元,明哥直言,「其實香港仲有好多熱心人」;同樣有派飯善舉的筲箕灣好運燒臘飯店老闆則指,有市民一次過認購100張待用飯券,亦有不少基層街坊使用消費券購買飯盒。 雖然消費券設有多項交易限制,包括不可用作捐款(包括慈善、宗教及政治組織),但消費券計劃官網列明,市民可根據其意願將使用消費券購買的產品或服務轉贈其他人或機構。 【時代論壇訊】在第三輪疫情爆發後,不少巿民的生計也受影響。 基督教銘恩堂大埔堂、基督教九龍五旬節會粉嶺堂、香港浸信教會皆發起向有需要的人士派發飯券,為基層提供膳食,同時支持本地的小店。

飯券

預約後,只需攜同2020年港燈住宅電費單正本或最近3個月內的劏房租金收據,以及身份證明文件,經社福機構進行簡單登記,便可即時獲發飲食券。 飯券2023 結帳無須選擇使用好食券,後臺系統會自動判別,金流系統會自動依以下順序認列消費:i原券(認列使用消費1,000元)→地方創生券(認列使用消費500元)→好食券(認列使用消費500元)→五倍券(認列使用消費5000元),並進行相對應的回饋認列。 想要找目前所在縣市區內的可使用好食券的店家,建議可以選擇縣市區,才能夠專注要尋找的區域,避免畫面太過於雜亂。 我們做盡我們能做的,在各款提供的湯及飯盒中,用不同的食材,配搭出潤肺,抗炎,大大增強抵抗力的愛心足料湯及愛心幸福飯盒。

飯券: 愛心足料靚湯及愛心幸福飯盒 100份

《「教關愛心待用飯券」計劃 -  啟動基金申請》 由 2020年8月7日開始,項目支持購買飯券的數目由原先的 160 張改為 200張,直至另行通知。 縱然疫情嚴峻,服侍的工作艱難,但也沒有減退我們愛鄰舍的心 ! 歡迎本地教會向「教關」申請一筆金額為 飯券2023 $6,000 的啟動基金以作開展這個計劃。 由合辦教會物色社區內的小店,邀請小店餐廳參與計劃,並向他們購買200張待用飯券,再轉贈基層人士。

今次受惠的5間香港註冊非牟利機構包括北河同行、膳心連基金、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惜食堂。 當中最為人熟悉的「北河同行」就是由紮根深水埗多年的明哥所創立;明哥希望可以藉著「同心互助」活動,協助因雙親失業,有經濟困難的學生。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大批打工仔飯碗不保,淪為失業大軍或持續開工不足。

飯券: 使用好食券超過500元時,差額可以使用數位五倍券支付嗎?

中心於本年初喜獲佳宝集團主席林曉毅先生贊助港幣100萬元,支持其服務發展,並命名為「樂善堂佳宝營養膳食中心」。 得到佳宝集團的支持,中心將提供更優質及價廉物美的營養膳食予更多受惠者。 飯券2023 李女士表示「膳」待飯券可以為她節省金錢及家庭開支,女兒們也喜歡吃「膳」待飯。 因為「膳」待飯以有營、低糖、低鹽、少油為準則,同時適合大人小孩口味,又不加味精,有家的味道。

飯券

申請者須符合每月入息及資產限額要求,單人不得多於11,000元月入,及266,000元資產;4人家庭入息及資產限額則分別是26,100元及548,000元。 港府在去年6月起,限時放寬計劃資產限額一年,與在職家庭貼看齊 ,料可額外讓約12,000人次受惠 飯券 飯券 。 依數位支付工具不同,回饋週期有所差異,至少每月回饋一次,用多少回饋多少,每人回饋累積上限500元。 不管是好食券官網或好食券地圖兩者都有優勢,要是想要直接查詢店名,反而推薦直接用官網比較快,要是想透過地圖來尋找,那就用好食券地圖會更方便,建議將兩個網站都加入到我的最愛,出門消費時,就可立即拿出手機來查詢。 「銀杏館愛心行動」,是希望動員大眾的力量,在大部份人開懷歡慶的節日,為孤獨的人、貧困的人,弱勢的人,送上一點點關懷。 於2020年12月31日或之前到,到參與計劃的食肆使用,於結賬前向食肆出示,食肆掃瞄飲食券二維碼以茲確認。

飯券: 消費券|市民一炮過全數義購飯券 深水埗明哥:仲有好多熱心港人

另外,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亦繼續歡迎教會申請他們的待用飯券啟動基金。 為了鼓勵社區內的關愛及互助文化,九龍樂善堂於2015年起推出「膳」待飯券計劃,為九龍城及土瓜灣區內有需要的基層人士提供熱食營養飯盒,紓緩區內居民經濟壓力。 飯券 計劃的服務使用者主要是低收入人士、失業人士、居住環境惡劣人士(如劏房戶)、家庭支援薄弱人士(如獨居長者)等。 計劃以位於土瓜灣的樂善堂社企 -「樂善堂佳宝營養膳食中心」為製作及派發點。 飯盒每日於膳食中心新鮮製造,並以低糖、低鹽、少油為準則,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健康膳食。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現正推出「有膳觀塘」善餐券計劃,透過送贈飯券,讓有需要人士在本會營辦的社會企業免費換取一份$45的熱食飯餐,讓他們得以溫飽,減輕經濟負擔,並暫且放下生活重擔,在用餐時感受暖暖的社區關愛。 雖然消費券有多項交易限制,包括不可用作捐款(包括慈善、宗教及政治組織),但消費券計劃官網列明,市民可根據其意願將使用消費券購買的產品或服務轉贈其他人或機構。 今次受惠的5 間非牟利機構包括北河同行、膳心連基金、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聖雅各福群會眾膳坊、惜食堂,各個機構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及地區。

飯券: 愛心待用飯券計劃——啟動基金

例如:民眾綁定信用卡,雖使用行動支付來消費,仍計算在信用卡累計之中;若民眾綁定行動支付則以行動支付來回饋。 數位支付對於民眾及店家雙方皆能帶來更多的便利性及快速性,鼓勵民眾使用零接觸數位支付,減少感染風險且民眾不僅能以手機快速消費,即時了解消費金額及內容;店家也能省去收現金、找現金之程序,也可定期快速收到好食券的款項。 由經濟部所推出的「好食券店家查詢網頁」,能透過縣市區域、類別和支付工具進行查詢,這方法很適合想去某家餐廳、夜市、糕餅、觀光工廠或百貨公司美食街消費,就可以利用好食券官網查詢店家會比較快。 好食券主要是為幫助餐飲產業振興,特別在行政院振興五倍券外針對數位綁定民眾加碼,民眾只要10月29日前綁定數位五倍券,民眾即可以獲得500元的「好食券」,刺激民眾餐飲消費額度,振興因疫情受創嚴重之店家提振買氣,加速振興餐飲業。 為九龍城區內合資格的基層家庭、長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定期提供適切的熱食服務,以減輕其經濟壓力及生活負擔。 疫情爆發至今已經一年多,雖然本港已進入抗疫新階段,各行各業嘗試回復正常狀態,然而社會經濟仍然疲弱,失業率仍然高企,社會民生問題還需長時間才能解決和復原。

登入本會網頁/donation填寫網上捐款表格,請於「捐款用途」一欄選擇『「有膳觀塘」善餐券計劃』。 飯券 本港去年度共有45,156人次受惠,首3位依次是「香港島、離島、荃灣及葵青」、「觀塘」及「九龍城、油尖旺」的服務區域,分別錄得8905人次、7523人次6375人次。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