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紅花嶺行山2023詳細攻略!內含紅花嶺行山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紅花嶺行山

沿山脊慢慢走,一小時左右便差不多當見到回頭石,即是抵達了山脊高地。 筆者亦留意到一個自然界的現象,小八仙山脊線兩旁植物,北麓是灌木叢林而南麓只有野草生長,相當有趣。 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研究顯示,紅花嶺一帶錄得多達650種動植物。 紅花嶺行山 當中包括灰伏翼、喜山鼠耳蝠、黃腹鼬、蛇鵰、鳳頭鷹,以及易危品種大草鶯。 現時估計全球僅餘約二百隻大草鶯,該品種在香港的數量約佔全球九成。

紅花嶺行山

由於礦山的碉堡無法使用遙控設備,因此現時每晚仍有一名警察駐守。 紅花嶺行山2023 生態旅遊的「利」,在於遊客可在旅途中減壓,亦有機會學習保護大自然及改善居民生活。 以非洲坦桑尼亞的塞倫蓋提國家公園為例,100年前是捕獵野生動物的天堂,直至幾十年前規劃成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這片無邊無際的草原上,數之不盡的羚羊和斑馬,甚至其他參與大遷徙的動物群,終免受人類濫捕,達至保護環境之效。 這些計劃正好與政府青年發展藍圖的方向相輔相成,向青年灌輸正確觀念,亦讓他們擴闊視野、裝備自己。 政府亦會繼續通過學校課程設計、教學資源,以至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和環保風紀計劃等多方面,提升青年的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知識和技能。

紅花嶺行山: 新界東

景色方面,蓮麻坑礦洞當然是大熱景點,而麻雀嶺往蓮麻坑路線沿途都非常開揚,與沙頭角路線各有千秋,都是景觀一流的路線。 難度方面,蓮麻坑暫時都沒有官方路線,還好蓮麻坑人氣鼎盛,路徑都鋪設不俗,但沿路支路不少,需注意方向以免走錯迷路,而麻雀嶺及紅花嶺斜度頗高,體力消耗不少,整體而言屬高難度路線。 紅花嶺是新界北部的第一高峰,西面是打鼓嶺、東邊是沙頭角、南面一帶就是八仙嶺郊野公園,北邊就已經是深圳市內的梧桐山國家公園。 從前紅花嶺的北麓、西麓一帶都是邊境禁區,政府曾經設置崗哨與及軍事設施。 時移世易,當中大部分設施已經廢棄,而當年用作監視中港邊境及非法入境者的麥景陶碉堡亦都成為了受保護的歷史古建築。 紅花嶺附近以前屬邊境禁區腹地,遺留不少歷史文物,包括始建於1940年代末的多座、外牆以墨綠為主色調的「麥景陶碉堡」(Macintosh Forts)。

紅花嶺行山

七座碉堡的結構大致相同:主體為八邊形或圓形的兩層高建築,兩翼則是單層式的設計,而其外牆均以墨綠作為主色調。 當時碉堡內,除了備有監察設施外,同時亦具廚房、臥室與水塔等生活設備,以便警員長期駐守。 由於外型特別,故碉堡又曾被稱作麥景陶教堂(MacIntosh Cathedrals);另有說在礦山的碉堡建成之時,蓮麻坑村的客家人因不懂英文「post」,將其叫作波士樓。 2009年,碉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建築物。

紅花嶺行山: 沙頭角行山路線|上紅花嶺欣賞吊鐘花 探蓮麻坑礦洞參觀古蹟

在今日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會議中,有委員擔心紅花嶺靠近邊境,電話訊號接受不良,影響行山人士求救。 漁護署方面回應,表示正跟通訊事務管理局合作,希望建議行山徑的沿途至少會有間一本地流動網絡商覆蓋到,讓行山人士在緊急時可以撥打112求救。 走畢海背嶺,可沿路返鹽灶下,橫過沙頭角公路,在上麻雀嶺村村後小徑,向輸電塔方向登上紅花寨。 一路上,小徑狀況良好,回望是沙頭角海另一景象。 海背嶺之巔只有255米,跟附近的公主山(118米)、長山(165米)或大磡篤(98米)一類小山峰只是丘陵之屬,可是這類「培塿」(音:否柳Fau2 Lau6,矮小山峰的意思) 若登上其中,亦有一種特立之風情。 紅花寨與紅花嶺分別山高489米及492米,驟看似姊妹山峰。

  • 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美麗香港」正舉辦「香港自然十景評選」活動,市民及遊客可於網上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景點,中心將根據結果推出《香港自然十景》普及本,介紹景點的生態歷史等。
  • 官員又指,香港及深圳將以紅花嶺郊野公園及深圳的梧桐山風景區作為基礎,打造貫穿兩地的生態走廊,而北大嶼海岸公園的隔鄰便是廣東省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望成為接連兩地中華白海豚核心棲息地的要道。
  • 1940年代末期,國共兩黨發生內戰,大量難民為逃避戰亂紛紛由大陸湧入香港;在邊境亦不時發生持械匪徒與港警槍戰的事件。
  • 沿山徑往下走不久便見到一道荒廢的鐵閘,標誌著昔日禁區範圍。
  • 由沙頭角公路沿車道進入下担水坑村,在村落西面村屋後踏水泥村徑。
  • 紅花嶺附近以前屬邊境禁區腹地,遺留不少歷史文物,包括始建於1940年代末的多座、外牆以墨綠為主色調的「麥景陶碉堡」(Macintosh Forts)。

中心亦舉辦「青年自然生態導賞員計劃」,為青年提供生態旅遊培訓。 紅花嶺下有小徑接往北面的礦山警崗(麥景陶碉堡之一),約1.5公里。 沿山徑往下走不久便見到一道荒廢的鐵閘,標誌著昔日禁區範圍。 紅花嶺行山2023 不過沿山徑下行一公里左右,到達直升機坪,便發覺附近有不少警告牌提醒大家前方將進入禁區範圍。 大家可在外圍一窺那礦山麥景陶碉堡,如時間充裕及由經驗領隊帶領,不妨一遊蓮蔴坑礦場。

紅花嶺行山: 紅花嶺 蓮麻坑礦洞

蓮麻坑盛產山橙(本地原生的木質藤本植物),而原居民稱山橙為「蓮麻」,故該地有「蓮麻坑」之名。 紅花嶺行山2023 蓮麻坑村是一座具三百多年歷史的村落,村內有不少歷史建築,包括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葉定仕故居,以及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蓮麻坑古橋、葉氏宗祠和官氏宗祠等。 位於在蓮麻坑村東面的礦山,曾經是香港規模最大的礦場的所在地。

紅花嶺行山

隨後可繼續西行,向禾徑山路落山,唯末段是長山隧道工程地盤,務必注意個人安全。 之後可前往沙頭角公路乘坐往粉嶺小巴/巴士離開。 多年來,政府致力保護香港自然生態,目前受保護的土地面積佔全港四成。 香港現時擁有24個郊野公園,亦設有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以及七個海岸公園等受保護的海洋生態系統。 【on.cc東網專訊】本港24個郊野公園佔地逾400平方公里,遍布不同地區,市民可輕易按喜好及體力,行山體驗自然風光。

紅花嶺行山: 紅花嶺蓮麻坑礦洞.沙頭角探險

礦場始於19世紀初,在193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礦場一度由日軍操控,開採鉛礦作軍事用途。 戰後礦場雖恢復生產,但其後卻經歷多番變遷,影響礦場的開採作業,同時又因鉛價下跌,礦場最終在1958年停止運作。 現時礦場雖已荒廢,但仍可發現五至六個礦洞遺址。 其中的六號礦洞規模最大,具三個大型洞口,內裡四通八達;部分礦洞卻成了蝙蝠棲息地,並於1994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當局亦已封閉該礦洞禁止遊人內進。 香港地方志中心結合自然科學和人文歷史,匯聚政府、大學和民間機構的資料和數據,編製《香港志.自然》,記錄香港在地理、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等各方面的發展,其實可稱得上是一本香港自然歷史的百科全書。

由沙頭角公路沿車道進入下担水坑村,在村落西面村屋後踏水泥村徑。 紅花嶺行山 跨溪後沿水泥徑西走,經過昔日梯田,走至盡頭的墳地。 由此右轉,踏走輸電塔側的崎嶇山徑,向西北方向一直上走至紅花嶺的山脊主徑。 轉往西南方向,行走清晰的山徑,先後跨越兩座山峰(山友稱此二峰為二峒和三峒)。

紅花嶺行山: 麻雀嶺 紅花嶺 蓮麻坑礦洞

昔日山嶺西北面的部分區域被列為禁區,遊人只能遊覽其東南的地區。 由2012年2月起,當局分三階段開放新界北的邊境禁區。 蓮麻坑村外的部分車路仍屬於邊境禁區範圍,故必須繞道隱蔽的山徑離開,以免誤闖禁區。 接回禁區外的車路(建議步行至12號警崗的檢查後),可乘坐59K小巴離開。

紅花嶺行山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蓮麻坑過往一直是邊境禁區,人跡罕至。 於2012年2月開始,政府分三階段開放新界北邊境禁區,於禁區解禁後,許多過去的禁區範圍漸漸有各種行山路線,政府更有計劃將紅花嶺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小弟之前已經寫過一篇蓮麻坑的遊記 (詳情按此),此路線主要依沙頭角邊境而行。 今次由麻雀嶺出發,登上東北第一高峰紅花嶺,最後下降到蓮麻坑村再依邊境禁區走至蓮麻坑路乘小巴離開。

紅花嶺行山: 紅花嶺郊野公園等工程料明年完成 陳國基:改善旅遊配套增遊人體驗

他又指,目前全港有24個郊野公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以及七個海岸公園等受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受保護土地面積佔全港4成。 本港正興建第25個郊野公園及第八個北大嶼海岸公園,預計工程於明年完成。 紅花嶺行山2023 官員又指,香港及深圳將以紅花嶺郊野公園及深圳的梧桐山風景區作為基礎,打造貫穿兩地的生態走廊,而北大嶼海岸公園的隔鄰便是廣東省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望成為接連兩地中華白海豚核心棲息地的要道。

紅花嶺行山

休後,入村看法定古蹟葉定仕故居,遊罷走到村口旁鐵網上行,繞過一段馬路(因有一段馬路還是禁區),山路出口原已移前了在昔日嘉道理員工宿舍,在車路上等小巴到來,搭車回上水石湖墟熟食市場下午茶。 陳國基又說,港深兩地目前正就北部都會區建設進行對接工作,區內有許多豐富生態資源,在推進大型土地發展項目時,政府會致力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都會環境。 靠近沙頭角邊境的山咀是另一個建議入口,沿著山咀村路行,能欣賞戰壕及礦洞等古蹟。 看完紅花嶺,能探望旁邊海拔489米的山峰—紅花寨。 這個山峰更接近海岸線,能更清楚欣賞眼前風景,可以一次過飽覽沙頭角海、鹿頸及鳳坑等美景。

紅花嶺行山: 紅花嶺郊野公園及北大嶼海岸公園 料明年落成

紅花,是廣東人對麻雀的別稱,因此也有些舊名是「麻雀嶺」。 自懂事以來,香港先後劃定了西貢西(灣仔擴建部分)、龍虎山及北大嶼(擴建部分)三個郊野公園。 但這對這紅花嶺郊野公園卻有說不出來的親切感,連結感更強,可能是近兩年投入在推廣自然生態、維護山徑、植樹和清理郊區等工作之故吧。 政府自2012年起分三階段開放新界北的邊境禁區。 紅花嶺行山 開放的地區包括沙頭角、米埔,以及得月樓村、料壆村、信義新村、馬草壟村、落馬洲村、下灣村和蓮麻坑村等地。

猴年大初三,有位朋友拎住Fitz郁民WL嘅介紹(《香港秘境—紅花嶺、蓮麻坑》),約我去沙頭角行一轉。 而自從年初三Post咗幾張相上Facebook,呢一個月嚟,就不斷收到朋友查詢,問我哋點去紅花嶺。 早上三人行於粉嶺站56K小巴站集合,太多人等車,遂搭的士到鹽灶下巴士站下車,入立和村村路,沿路旁村墳路、陡徑登上麻雀嶺小休片刻。 蓮蔴坑礦場內人稱大禮堂的六號礦洞(圖片來源:樂思)溫馨提示:為安全著想,在蓮麻坑礦場切勿進入礦坑,行進時亦要小心地上或有豎井。 要登上紅花嶺並不簡單,途中會經過陡峭的山坡及茂密的叢林。

紅花嶺行山: 深圳

大家可以參觀一下礦場外圍的建築及那些被遺棄的礦石,還有那個人稱大禮堂的六號礦洞。 遊畢,可沿山徑折返山上,再向西沿車路下山,約4公里,路口左邊可到長山古寺參觀,右邊萬屋邊方向可至沙頭角公路乘車離開。 不過,亦有些現時常有郊遊人士路經的山路,沒有被列入建議行山徑,例如由伯公坳經新桂田往礦山的路,以及由麻雀嶺村上紅花嶺的路。 漁護署表示,在諮詢過程中,部分村民要求不要指示遊客穿過村民活動頻繁的村落,而環保團體則提醒遠足路線應避免穿過生態易受破壞的地區。 漁護署在考慮上述的關注事宜後,將會致力推介對遊客安全、在環境方面可持續發展、連接到吸引的地點,以及能為市民提供優質康樂體驗的遠足徑。 紅花嶺一帶有不少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除了二戰時期的防衛設施外,還有兩座麥景陶碉堡(MacIntosh Forts)。

如果在春天路經此處,便能看見滿山一片紫紅色杜鵑花。 雖然對這區的路況和環境極是陌生,但這次與姐姐、姐夫與女友合共四人同行,新的組合可作新的嘗試,故選了紅花嶺以北的一條隱徑,兼遊蓮麻坑礦洞。 紅杜鵑是香港原生杜鵑,別名「映山紅」,杜鵑花科。 花冠鮮紅色,直徑3.5至4.5厘米,呈漏斗狀。 過去在香港錯發生過多宗懷疑把紅杜鵑誤當成大紅花進食後中毒的事件。 山野團長,開線登遊,山友隨之,亦主亦客、不亦樂乎。

紅花嶺行山: 香港「動物山」大集合:

另外,遊客進入自然保護區前需要住宿,衣食住行刺激消費,令當地旅遊業受惠,加上園區會聘用當地居民從事管理工作,創造就業職位皆可改善居民生活。 早在1965年,Hetzer提出生態旅遊相關概念,即應該需要反思文化、教育和旅遊,而相關的發展應該對當地文化和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並給予當地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亦要衡量遊客的滿意程度。 到頂後有一陣雨,在麻雀石(小鳥回頭石)拍拍照。

早於2008年,政府已提出在該地設立紅花嶺郊野公園。 現時當局正進行籌劃工作,冀與八仙嶺及梧桐山連接,形成生態走廊。 擬設立的郊野公園佔地約500公頃,預計於2020年完成整個立法程序。

紅花嶺行山: 香港秘境—紅花嶺、蓮麻坑

蓮麻坑位於香港新界北區邊境禁區之內,沙頭角與打鼓嶺之間。 由於蓮麻坑曾經屬禁區範圍,所以沒有重大的發展項目,蓮麻坑一帶的自然環境沒有受到破壞。 蓮麻坑因為當地盛產山橙(當地人稱之為「蓮麻」)而得名。 當地有礦山,主要是鉛,廢棄的鉛礦山上有一個蝙蝠洞,為香港重要蝙蝠棲息地之一,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

  • 蓮麻坑盛產山橙(本地原生的木質藤本植物),而原居民稱山橙為「蓮麻」,故該地有蓮麻坑之名。
  • 猴年大初三,有位朋友拎住Fitz郁民WL嘅介紹(《香港秘境—紅花嶺、蓮麻坑》),約我去沙頭角行一轉。
  • 走過斷橋後,見一道金黃碎石坡,已走至蓮麻坑礦洞遺址。
  • 當時碉堡內,除了備有監察設施外,同時亦具廚房、臥室與水塔等生活設備,以便警員長期駐守。
  • 行有餘力,從紅花嶺往沿著小路往北走,可以抵達蓮麻坑礦洞。
  • 由此右轉急降,及後留意右方的草叢間的支徑,右走至位處伯公坳的麥景陶碉堡(碉堡旁不遠處的水泥級,相信只能下接至蓮麻坑路禁區)。

碉堡建於 1949至1953年,當時大量難民由中國來港。 1949年警務處處長麥景陶遂決定興建多座觀察哨站(碉堡),加強邊境的防衛。 碉堡日夜均駐有守衛,肩負堵截 非法入境者的重任。

紅花嶺行山: 紅花嶺

看到警告牌,開始進入礦洞範圍,請務必慢走,不要跑。 這次目標是六號礦洞,它較大,有三個洞口,也不見有蝙蝠,整體來說是較安全的礦洞。 礦洞內部較暗,若想照片光亮一點,可以後期加工。 完成後建議原路折返,否則路程將接近5星,加上蓮麻坑村仍是禁區,避免誤闖。

紅花嶺行山: 紅花寨 Hung Fa Chai

加上蓮麻坑村附近的大型礦山,紅花嶺一帶絕對是神秘又美麗。 當局表示,會跟附近村落聯繫,希望在郊野公園內外都能支持更佳的生態旅遊。 展望未來,我們正在設立第25個郊野公園,剛才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智思)也提及---就是紅花嶺郊野公園,以及第八個海岸公園---北大嶼海岸公園,我們預計明年完成工程。 紅花嶺行山 紅花嶺行山 港深兩地將以紅花嶺郊野公園和深圳梧桐山風景區作為基礎,打造貫穿兩地的生態走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