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減辣2023必看攻略!(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減辣

以改劃作公營房屋為例,第1步要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評估交通、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需時大約2年,隨後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進行改劃,大概需要11個月,然後展開詳細工程及建築設計,需時約為18至24個月。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減辣

他表示,由於政府沒有推出刺激方案,料樓價將繼續回落,又指「可能要等到宏觀因素改變,如加息加到尾聲,或者放寬防疫措施,樓市形勢先會改變」。 日前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表示,受到加息及疫情影響,「股債匯樓」四大投資版塊齊跌,當中恒生指數年內迄今跌逾兩成半,樓市「價跌量縮」更是跌勢不止。 黃建業認為《施政報告》可提出更多「招商引資」的方案,吸納中外人才及資金來港,同時能「減辣」,助樓市及早「復常」。

減辣: 樓市走勢2022|金管局突擊減辣|壓力測試寬減至2厘|借500萬:薪金下限少一成 |供樓每月入息要求變化列表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正在考慮的舉措之一是讓香港公司更容易在13個優先行業僱用非本地勞工,包括引入資產管理、金融科技和環境、社會和治理金融服務業的專才。 知情人士指,公司在從中國內地或國外招聘之前,不再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以證明他們已努力招聘當地人士擔任這些職位。 據《彭博》報道,香港據悉在考慮放寬房地產稅和簽證的限制,以設法遏制因疫情造成的人才流失,確保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因此建議大家,如果想靠吃辣輔助減重,盡量選擇天然的青辣椒、紅辣椒,想額外增添風味的話,也可以搭配八角、花椒、薑、蒜等天然香辛料取代沙茶醬、麻婆醬等,讓料理更有層次也不用擔心造成身體負擔。

  • 特區政府將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線的限制,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
  • 如是者,將大大提高「北部都會區」的住宅需求,令區內物業增添投資潛力價值。
  •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按揭比例較緊,導致一些市民即使有能力供款,卻因首期不足而未能置業安居的情況,我們理解。
  • 施永青表示,減少海外專才辣稅是一項人口政策,用意是吸引人才來港,並非單純的房屋政策,因此認為樓市辣招「減唔夠」。
  • 因此如果手邊沒有牛奶,不妨低頭多扒幾口飯,有助消弭口腔裡的嗆辣感受。
  • 受到加息及疫情的影響,香港經濟正面對回歸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本港樓價跌勢已成,市場熱切期待特首李家超的《施政報告2022》可以提出有效的「救經濟、振樓市」方案措施,期望政府出手減辣救市,助樓市及早「復常」。
  • 以500萬元物業計算,修訂前置業人士最多可申請八成按揭,若修訂後同樣申請八成30年按揭,按揭保費金額將維持不變,即貸款額之2.15%,樓花和已落成的住宅物業都可以申請。

有關安排適用於任何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廖偉強續指,目前市場利好及利淡消息爭持,二十大及施政報告將至,有望帶來更多好消息,令樓市漸趨穩定;加上樓價自高位已回落約11%,置業風險已相對減低,或會令部分人重新考慮入市。 減辣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認為,新修訂是利好措施,有助紓緩加息對樓市的衝擊,特別對於早一兩年購買新盤選用建期付款的人士,幫助會最大。 業界多數對政策抱正面態度,按揭顧問、地產代理及發展商代表皆認為消息利好樓市,有效降低買家入市門檻,抵抗加息因素。

減辣: 放寬簽證限制應對人才流失情況

「生地」是指潛在的土地供應,例如政府未售出的住宅土地、未批出合作發展商的鐵路和市區重建局發展項目,及已獲規劃許可作為住宅用途但尚未與政府達成必須的土地契約更改或土地交換協議的私人土地。 為強化建設「北部都會區」的「治理體系」,政府將分別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前者由行政長官親自帶領作高層政策指導及監督,後者由財政司司長主持並由專家及社會人士組成,為推展「北部都會區」出謀獻策。 特區政府將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線的限制,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 2023年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主導和統籌各部門以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建設,目標是在明年內制訂「北部都會區」的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 上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21年10月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當中為樓市着墨的最重點,就研究以現時位處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並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運動中心到大學本部附近的地點。 此建議固然大大改善白石角交通,更旋即成為了新界東樓市焦點熱話,白石角車站位置以至白石角樓盤帶來甚麼憧憬,值得關注。

不過他認為,港府可參考新加坡,放寬印花稅,例如外資購買本港第二間物業,可免去從價印花稅;相關換樓人士須繳付的額外印花稅期限可適當放寬。 「樓市並非與經濟特別掛鈎的領域,樓價至少跌15%至20%才有可能撤辣;但樓市與失業率一直有極大關係,97亞洲金融風暴及03年沙士期間,本港失業率升至6-8%,換言之若未來本港失業率升至此水平,政府就應該要考慮放寬樓市辣招。」莊太量說。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政府當年設立樓市辣招是想讓長期高企的樓價向下,惟多年來樓價跌得不多,本港的樓市辣招實為禁售,若現時撤招、購買力釋放反而有機會加速樓價上升。 此外,他認為三年期的SSD亦可考慮放寬至兩年或一年,有助在逆市下有需要的業主套現及加快整體二手市場的流轉。

減辣: 強調政府無「減辣」考慮 陳茂波:不存在任何「減辣前奏或變奏」

陳茂波表示,政府在引進創科企業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績,包括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等,至今已接觸逾200家企業,超過25家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在港營運的規模。 有人為了減肥,拚命大量吃辣椒,反而會過度刺激交感神經系統,產生心跳太快、血壓上升等副作用;此外,過度食用也會破壞舌頭味蕾神經末梢的感覺。 想靠吃辣減肥,或是塗抹辣椒膏瘦身,都不切實際,辣椒素雖能提高代謝,但僅是局部且短暫;想要減肥,應調整生活的作息、熱量的攝取,以及適當的運動,才是正確的減重觀念。 除了許多小吃店或餐廳都有提供麥茶、冬瓜茶、可樂等飲料,或是你也可以考慮現榨果汁或蜂蜜水,只要含有糖分,解辣的效果都相當不錯。

以800萬元物業為例,「減辣」前首期要求是四成即320萬,現降低至一成即80萬元。 倘一對年青夫婦每個月可以儲3萬元,儲首期連印花稅的時間亦由10年多大幅縮短至3年。 構建置業階梯方面,政府除了穩定私營房屋供應外,亦會透過提供「居者有其屋計劃」、「綠表置居計劃」和「港人首次置業」(「首置」)等資助出售房屋,實現市民置業願望。 為主導土地供應,政府會物色更多土地以照顧需求並增加土地儲備,包括通過新一輪「綠化地帶」研究和《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釋放的可發展土地。 全港約有16,000公頃「綠化地帶」,超過一半已知有明顯發展限制,例如坡度較斜、具生態敏感性等。

減辣: 陳茂波指政府無考慮減辣 不存在「減辣前奏或變奏」

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 資料顯示,白石角全區目前有逾8,000個住宅單位,現時尚有約1,000個新盤餘貨待售,至於二手盤源,長期有500個以上,如果想把握入市機會,都有一定程度的選擇。 而且隨着區內新盤逐漸脫離SSD期的限制,相信二手交投會逐步上升。 對於經濟情況及展望,他指,短期經濟展望受疫情影響會較辛苦,隨着內地放寬出行,香港經濟環境會好轉,最新失業率正由5.4%跌至最新4%以下,跟1998年一年失業率由3.3%彈升至5.9%,他認為經濟情況不可同日而喻。 以一個樓價500萬元的住宅單位為例,根據原有安排,海外專才來港首次置業,合共需繳付樓價30%的辣稅,涉及150萬元。

減辣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認為,《施政報告》提及的減辣措施「減唔夠」,並認為政府對宏觀經濟環境警惕不足。 至於金融管理局過去多輪宏觀審慎措施,包括降低按揭成數、收緊申請人的供款對入息要求,以及須通過模擬加息壓力測試等,目的是確保即使樓市波動,銀行體系承擔的風險仍然可控。 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亦指,業界關注自2010年推出多項樓市「辣招」是否仍合時,即時已向政府提交意見,建議政府盡快檢討及考慮全面撤銷有關措施,以免影響住宅市場流轉。 又指目前樓市回調,若無市道,政府亦無稅收,若不「撤辣」地產市道便無法翻身。 面對人才流失問題,知情人士指,港府官員正在考慮一種新的簽證形式,以使非本地人更容易在香港工作,但沒有透露細節,而正在討論的其他措施包括向一些高技能專業人士提供現金補貼,以及設立一個特定的政府部門來吸引和管理內地和海外工人和投資。

減辣: 沒有三凸 樓市無泡沫

特區政府在2012年推出「買家印花稅」,對非香港永久居民人士,以及用本地及海外公司名義買入住宅,一律徵收百分之十五的「買家印花稅」(BSD)。 事實上,不少政界及地產業界人士近期均提出政府應考慮撤銷「辣招」。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日前於社交媒體發帖文指,樓市與經濟民生息息相關,政府應因時制宜,重新審視辣招是否已經過時。 減辣2023 減辣 減辣2023 港府下周公布《施政報告》,據外媒報道,港府正考慮放寬房地產稅和簽證的限制,其中或放寬非本地買家需要支付15%印花稅的規定,並有機會採用退稅形式執行。

減辣

另外,知情人士表示,政府也可能考慮放寬對非本地居民買家需要支付的15%印花稅規定,這些勞工在香港停留一定年限後,可能會獲得退還部分或全部稅款。 惟目前尚未清楚最短期限是多少,以及是否所有非本地居民買家都適用。 新一份《施政報告》對樓市著墨不多,較為焦點只有寬免海外人才在港置業的的印花稅,容許合資格的人士只要居港七年,便可申請退稅,稅率與本港永久居民首置稅率看齊。

減辣: 樓市資訊 美聯物業

這還不重要,重點是中國發展得太快,眼看很快會超越美國,他的地位受到挑戰,即使是同路人,如日本等亦不能忍受,何況是中國? 所以一定千方百計打壓中國,當美國的「一哥」地位受到挑戰,他的發鈔紅利就會喪失,美國並非有很多生產供應給世界,而是靠印鈔票,為什麼他印鈔票有人會相信?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2022》中表示,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 香港置業營運總監及九龍區董事馬泰陽認為,本港跟隨美國上調利率,按息逐步正常化,是次金管局放寬壓力測試,相對「0+3」放寬入境檢疫措施,等於輕微「減辣」,對轉弱的樓市較有支持作用,同時讓有意置業人士有更多選擇的空間。

2000年至2004年的落成量每年為兩萬多伙,反映目標供應量有所增加,但非大幅「彈升」。 而未來三至四年一手住宅供應為9.6萬至9.7萬伙水平,供應量穩定;同時,留意到發展商借貸比率並不太高,跟1997至1998年不同,其手上的貨尾單位不多,故見不到有急於推盤情況。 減辣2023 不過他預料,樓價不會因此而大幅彈升,期望政府下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更多有利樓市的消息,包括逐步放寬按揭成數,甚至「撤辣」等方案。 問題是「減」的時間,以正常推斷,樓市從高位跌足三成,估計有第一波減辣,即大概中原指數130點,現時是176.93,除非跌勢突加劇,否則應該差不多。 不要問我會減幾多招,我不是葉劉沒內部資料,她之前搶韁爆料,政府反而按兵不動,不過常理推斷一定是先減海外買家印花稅。

減辣: More in 按揭指南:

施永青娓娓道來,指樓市出現泡沫,首先是過度興建,這是不可逆轉的,可謂「絕症」。 但現時香港住屋缺乏,更要覓地建屋,所以他但支持填海,更認為政府更要多管齊下加快起樓,「香港住屋供應缺乏,故沒有過度興建的泡沫 」。 「北部都會區」一詞在2021年《施政報告》出台後,成為了市場熱搜的樓市關鍵字,翻查資料,市場上不少在區內的新盤,都整裝待發,準備面世,用家及投資者同樣熱烈追捧。 而近年市場熱捧的鐵路項目更是主力供應,最少有兩個逾千伙擁北部都會區概念的新盤待推。 以「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6項入境計劃於2016年至2022年上半年間獲批來港人士計算,合共高達32.9萬人。

減辣

由於辣椒素只溶於油脂和酒精,並不溶於水,因此喝水並不能解辣,反而在過程中讓辣椒素散佈在整個口腔或喉嚨,使更多疼痛接受器受辣椒素刺激,提升辣感。 但如果剛好手邊只有開水可以選擇的話,請盡量選擇冰水或冷水,會比喝溫水還要舒服一點,因為辣椒素會刺激神經感覺溫度升高,如果喝些冰水,可以稍微降溫緩解灼熱感。 減辣2023 近幾年韓國和日本紛紛推出許多很辣的食物和料理,例如辣泡麵或辣咖哩,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吃辣的挑戰風潮。

減辣: 中原陳永傑:樓市撤辣無成本又有效

如果墨西哥辣味牛肉湯煮得太辣,可以多加些不辣的食材,如牛絞肉和豆子。 切記,這是為了降低辣度,不是改變風味,所以增加其它食材的比例要恰當,不要把辣味湯品變得平淡無味。 如果不想破壞料理的原始風味,可搭配適當的附餐來抑制辣味,比如選擇味道清淡的附餐或澱粉類的食物,這就是為什麼莎莎醬要配玉米脆片,墨西哥辣味捲餅要用未調味的餅皮。 其它像是麵包、饢餅、馬鈴薯泥、米飯、麵條等,都可以作為辣味主食的附餐。 減辣2023 撤辣可令本港樓市回復活力,買賣無阻,企業東主順利出售物業,可以運用套現所得資金繼續營運,不必久候政府的救援。 辣椒的確可以生吃,但辣度卻不一定最高,例如墨西哥辣椒或燈籠椒,需要烹調才能食用,且因被加熱後,辣椒素和其他成分因烹調而產生濃稠口感,品嚐時又辣又熱,會讓人感覺辣度倍增。

減辣

但另邊廂,很多基層人士輪候公屋多年,受住屋問題影響十年八載,故是次《施政報告》提出加快建公營房屋、甚至是吸引人才是「急社會所急」,方向正確。 一來海外人士是否來港取決於工作機會及出路,二來專才流動性高,來港工作數年也不一定要「落地生根」和買樓,部分獲公司租津的人才亦會選擇租樓住。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指,估計受惠人士主要是已來港居住近五年或以上的人士,預計相關人數約有18.4萬人。 施永青分析說出現泡沫要從三方面看,首先要看樓宇有沒有建多了,即是「建凸」;其次供樓人士借錢有沒有借多了,他們都未見有「借凸」;同樣地產商也沒有借多了,也未有「借凸」,他稱之為「三凸」。 如未符合上述三項重要因素,不能說樓市有泡沫,故此,他認為樓市並未見泡沫。

減辣: 樓市走勢2022|須留意按揭貸款利率走勢

有學者認為,是次未有回應外界「救市」聲音,反映特首作風硬淨,而再刺激樓市向上亦非所有香港人樂見。 他強調,並不是要為自己的行業爭取多些生意才這樣說,「辣招」並非政府應該經常用的招數。 聯署局加息的目的是要正常化,因為正常時期利息不會如此低,正常時期利息應比經濟增長略低,若高於經濟增長,則會壓抑經濟增長,令商業成本上升、壞帳上升。 因為借錢做生意的增長不及利息增加,即借錢人沒有能力還錢,所以政府也沒有理由經常收百分之三印花稅這樣離譜,否則下次怎樣加印花稅呢? 所以政府應趁樓市調整,樓價沒有反彈下,應該「減辣」,因為這些辣招增加交易成本,在正常情況下,政府應該降低交易成本,市場就會流通順暢,資源才能落在最能利用資源的人手中。

減辣

陳茂波在網誌表示,隨著疫情過去,香港跟內地及國際恢復聯繫,經濟復蘇,本港樓市今年首季顯著回穩,截至5月份整體樓價較2021年的歷史高峰回落了約12%,今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住宅成交量,亦回復到疫情前5年平均值的約九成。 他指出,政府的抗疫措施,由於手續繁複,未必能夠急企業所急,而本港不少中小企實力不弱,因為有物業作為資產,但政府近10年實施樓市辣招,新增各種印花稅及收緊樓按,令企業縱有資產亦因不能套現而周轉不靈。 對於新加坡政府迅速應對樓市潛在下行風險,香港表廠商會首席名譽會長林偉雄認為辣招令樓市被扭曲,希望港府盡快撤去樓市辣招,令物業市場回復正常。

減辣: 政府對宏觀環境警惕性不足

香港同樣設有樓市辣招,現時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經濟,本港首季經濟增長(GDP)預估按年急挫8.9%,是歷來最差,多方人士質疑港府何時撤辣,認為政府可適當減辣,令扭曲的樓市重回正軌,並因應現時低息的環境,放寬壓力測試。 減辣2023 減辣 政府亦計劃未來五年推出足夠私營房屋土地,以滿足《長遠房屋策略》估算需求,穩定私樓供應;爭取壓縮造地程序,「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縮短約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最新推算,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9,000個單位。 政府會以此為基本目標,在未來五年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72,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通過賣地及鐵路物業發展推出市場,再加上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整體供應將多於估算需求。

另外,建議吃一點甜的或酸的食物也有幫助,因為甜味和酸味可干擾辣度,當感覺太辣、太刺激,食物沾點醋,或事後喝碗甜湯,都有不錯的舒緩效果。 欲以高於修訂前的物業價格上限(即八成按揭保險下的600萬港元及九成按揭保險下的400萬港元)承造按揭貸款,須繳交額外15%的保險費用,保費可隨每月按揭還款攤分。 八成按揭保險的合資格物業價格上限由600萬提升至為1,000萬元,適用於所有住宅物業,包括未落成之住宅物業。 如果涉及私人土地,亦要按《收回土地條例》和其他條例為收地和工程範圍刊憲和處理反對意見。 待詳細研究及預算開支準備就緒,政府會向立法會申請工程撥款,獲批後啓動收地程序和為受影響住戶或經營者提供安置補償,之後再清理土地,以便展開為期大約兩至3年(視乎地盤情況而定)的土地平整和基建工程。 例如政府已售出的住宅土地,及已與政府達成必須的土地契約更改,或土地交換協議的鐵路或市建局發展項目,及已獲規劃許可作為住宅用途的私人土地 。

減辣: 中原陳永傑︰相信為救市第一步

新一輪研究再識別約255公頃有發展房屋潛力的「綠化地帶」,可提供70,000個單位,並會在2024年或之前改劃第一批土地。 此外,由2013年至2020年每年樓市成交量共約6萬宗,2021年為7.2萬宗,而2022年平均每月4,000宗,2022年與2021年合計,跟過往相若,現時經濟環境以及加息因素,所以置業人士更較加審慎,又指交投量靜少少屬正常。 雖然市場普遍取態較為審慎,但沒有恐慌拋售;又指目前供樓按揭息口為2厘至3厘,與1997年的9至10厘是不一樣。 相信有關措施的落實,有助驅散市場的觀望氣氛,加快市民入市的決定,亦有助吸引現於香港工作,而又未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人才入市,尤其是已來港居住近5年或以上的人士,料會加快入市步伐,為樓市帶來新的購買力。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