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八識規矩頌15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到衛國去,衛靈公給他六萬的俸祿,但是沒有重用他,後來孔子就離開了,就准備到陳國去,後來走錯路了到了匡地,匡城。 到了匡城,匡城准備要叛亂,要去攻打衛靈公,就把孔子圍起來,圍了三天,要孔子隨順匡地一起來叛亂衛靈公,但是孔子不同意。 第七,非樂欲所作業。 說你造作這個業不是說你心甘情願的,是受惡國王、盜賊的逼迫才作的,這樣的業不能到三惡道去的。

  • 但是這個凡位就是淵深七浪境為風,這個風它會影響你的波浪的方向。
  • 前五識沒有分別思維的功能,所能它只通於現量。
  • 《瑜伽師地論》是說,這個身受心法主要的是心,就是我們以心為我,所以要觀心。

它能夠恆常相續地去思維觀察它所攀緣的境界,所以安立作意,這個意就是有恆審思量的意思,這叫相應立號。 就是說,既然一切法是真如所現,那麼凡夫的惑業苦現在就是真常,你在這惑業苦的無明當中,現在就是清淨,那麼這個就是現常,不必等到把煩惱去掉,當下就清淨。 八識規矩頌 那麼從阿賴耶的觀念不是這樣,阿賴耶,阿賴耶是會生滅的,它會剎那剎那生滅,那麼它受了前七轉識的業力的熏習,它會變成善也會變成惡。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講義-目錄與自序

就是我們的名言分別,我們在無始劫來所串習的名言。 八識規矩頌2023 我們把這個境界安立很多的名言,這是你,這個是我,最微細的名言就是你我的對待。 本來是無我無我所的,但是我們安立這個是我,這個是你。

八識規矩頌

唯識教義,雖依據「六經十一論」,總不出「境、行、果」三者。 先明唯識「境」相之虛幻不實等,再由解起唯識無境之觀「行」,觀行功夫深入,自可得唯識實性(真如)之「果」證。 唯識觀行,諸如所述之五重唯識觀、一切法如幻觀、楞嚴三觀或圓覺三觀、仁王護國經之十四忍觀行或一切般若正觀等,增長定慧功夫,修唯識行,以證唯識果。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直解

拿一個東西的時候你輕輕地放,開門的時候輕輕地開,晚上到寮房去,別人都睡覺了,不要隨便開燈。 八識規矩頌2023 人家睡得好好的被你吵醒,被你吵醒有些人睡不著覺,整個晚上睡不好。 而這個損惱的業一定是累積在你的身心上,你以後會有問題。 我們看這個每一個人的修行的因緣會不一樣,有些人的修行,哎,你看他出家以後,哎呀環境也好,身體也健康,一切很順利,就慢慢慢慢罪障也消除了,福慧也增長了。

  • 這個境、行、果我們解釋一下了。
  • 修唯識行,至初地入心,此時分別起的我法二執已斷,第六識由此際初轉為下品的妙觀察智,而末那識亦由此際轉為下品的平等性智。
  • 演此三科不知幾百千過。
  • 五趣即是五道,如果再加上阿修羅道,就成為六道了。
  • 心的作用、意識的功能最糟糕也最偉大。
  • 它會告訴我們三乘佛法的行位及果位,八個心識在各層面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

真見道這個真——什麼叫做真呢? 即是真如的這個理它不是虛妄的,親能證理,實能斷障,這個指的是智慧了,不是真理,就是他有能夠斷障的功能。 前面的資糧位,是屬於一個散亂心的情況,多住外門,修菩薩行。 這個加行位的菩薩它的一個特色就是他有禅定。 這個是最大的一個判斷標准,就是你沒有禅定就是資糧位,你有禅定就是加行位。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第3集

所以一切法空,在小乘不是很重視,但是在淨土法門倒是很重視這件事。 你不能觀一切法空,你很難深信淨土法門,很難的。 八識規矩頌2023 因為這個帶業往生,也正是建立在一切法無自性。 所以這一點倒是很重要的,這個法執。

: 什麼叫敘種子呢? 就是阿賴耶識中,能夠親自生出不同果法的功能,這種功能,與阿賴耶識,及所生果法,既不是一,也不是異。 : 想是認識作用,論曰 :「於境取相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就是於一切相上生起分別,再加上名稱。 如謂此是瓶、此是缽等。 : 人在顛狂——神經錯亂的時候,常常自言自語,甚至於比手劃腳,以加強語勢。 我們看他語無倫次,事實上他有他意識所緣的境界。

八識規矩頌: 佛教網站連結

過去在大叢林當一個住持,是非常艱苦的事。 就以過堂(吃飯)來說,幾百人的一個大齋堂,鴉雀無聲,比部隊的聚餐還要嚴肅。 幾百人坐好以後,老和尚合一下掌,大家就開動。 住持若有什麼事情,就利用過堂的時間向大家宣布,這樣一來,往往弄得自己沒有吃飽。

八識規矩頌

而我的看法,卻是:因有氣脈故,才有這個形體的存在與作用。 我們初生時,身體很小,為什麼能慢慢長大呢? 為有氣脈的新陳代謝故,能長大。 又眼睛為什麼能夠看? 八識規矩頌2023 眾生既執「能作、能受」者為我,然此能作、能受者,又是誰呢? 對很多人來講,乃認定就是六根的作用也。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第5集

所以滅盡定中必定有識,而此識就是阿賴耶識。 依食者——《四食經》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佛陀謂有四食:一者段食、二者觸食、三者思食、四者識食。 因此四食能持有情生命,令不壞滅,故名為食。 前三食均為六識所攝,但如果沒有第八識,則識食的主體就不應存在。 識食超出了經驗範圍,此食表現為對身體及生命的維持,又前三食滋養勢力增長,但為了保持同一類無記性的連續存在,識食不能廢,否則身體和生命就不能繼續維持。

八識規矩頌

就是說,第七意識去觀察第八識的見分,它不但是觀察,還能夠加以思惟、度量,他有這種功能,它那種分別的功能非常地微細,非常微細,連第六意識都比不上。 八識規矩頌 就是說這個真理,真理有小乘的真理,小乘見到真理這個道就是真理嘛,小乘最初見到真理,初果就見到真理。 八識規矩頌2023 因為小乘的真理是我空的智慧而已,他沒有見到真如。 大乘的見道位就是初地,都是道,但是這個道不一樣,小乘的道跟大乘的道不一樣,但是這兩個都安立作見道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