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天灸2023必看攻略!(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道医扶阳灸法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格外讲究天时。 借用天时地利,借用阴阳的道气、灵气艾灸才能发挥灸法的最大疗效。 ”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世界里,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由寒性体质所致而引发各种疼痛。 艾灸大椎穴可行气活血,祛寒湿;在人体阳气虚衰的时候,特别寒凉的时候,用这个穴位非常好。 是我们的“出气穴”,按摩艾灸膻中穴,天天都有好心情。 中医认为:色不衰身体健,离不开血和气两种东西。

相信普遍香港女士都體驗過經痛,尤其是體虛的女士,輕則頭痛腹痛,重則全身乏力,甚至暈倒。 除了吃止痛藥外,不少女士都會從中醫入手,希望透過中藥調理體質,改善經痛狀況,其中天灸治療更是近年大熱的療法之一。 天灸2023 以下會介紹經痛的原因、天灸的好處、如何藉天灸紓緩月經疼痛,以及2023年天灸日期。 答:這只是研究的結論,因為研究比較做了一年和做了三年天灸人群的療效,發覺做三年的效果比做一年好。 但其實天灸治療不一定要連續三年進行,對少數患者也未必只做三年天灸便會有效,應該按照身體狀態進行具體評估,和在平時注重中醫養生。 本療法不適用於疾病急性期、發熱、及新冠病陽性人士。

天灸: 注意事項

三伏天灸使用的藥物藥性偏溫和對皮膚有刺激性,貼藥後皮膚會有熱熨感,少數會起水泡,但一般不留下永久疤痕,要嚴格掌握貼藥時間,特別是幼童、孕婦、長者或長期病患者。 如治療當日行經或發熱,應咨詢醫師是否繼續治療。 至於為何要於三伏天貼藥,一因此時天地之間陽氣最盛。 二則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三伏天正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所謂「同氣相求」,因此肺部的疾病在此時作治療的效果最好。

  • 近年不少人病了會選擇看中醫,其中「天灸療法」更是愈趨普及,一到「三伏天」、「三九天」隨處都可見到這些「天灸療法」廣告的蹤影。
  • 如一歲以下幼兒、孕婦、糖尿病、皮膚過敏、G6PD缺乏症、嚴重高血壓、惡性腫瘤、肺炎、發燒、感冒及哮喘發作期等人士可選擇用艾灸治療替代。
  • 艾草为纯阳之物,可以迅速补充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从内至外的散发活力与魅力。
  • 此外,為免影響天灸的功效及好處,治療期間亦應戒口,忌吃濕熱的食物,如海鮮、牛、鴨、煎炸、辛辣、生冷食物等;接受治療當天,敷藥部位也不應沾冷水或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擦洗3。
  • 这种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以表现为: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十种灸感。

以中國曆法中「冬至」當天為「一九」,然後每九日一數計算「二九」「三九」天。 「三伏天」:是每年最熱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三天,即「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每隔十天為一伏,而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 天灸2023 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因此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功效最好。

天灸: 天灸療法

一直秉承「大醫精誠」的宗旨,務求達到「醫術精湛,誠心救人」。 醫療團隊中所有醫師均為政府註冊,畢業於本地醫學院及各所著名中醫大學,並曾於公私營中醫診所駐診多年,亦定時與有名老醫師或海外專家交流學習,擁有豐富臨床經驗。 天灸2023 提供全面中醫服務,包括診症、配藥 (沖劑或代煎中藥速遞)、針灸、穴位埋線、艾灸、天灸、推拿、拔罐、刮痧、手法復位等療法;營養師諮詢服務。 更特設上門出診以及網上診症服務,照顧行動不便患者。 前文提及,冬天「三九天」是一年中人體陽氣最弱的三天,而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使用具溫熱性質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穴位表面,能激發經絡、調整氣血,達致防治疾病。 「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在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使用天灸療法,可預防冬天虛寒性疾病的發生。

天灸

另外,「三九灸」對於「三伏灸」有延續和補充的作用,前者是冬病冬防,後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正補虛的療法,兩者配合便能達到陰陽調衡。 若希望防病治病的效果更佳,最好以連續三年為一個療程,每年完成兩次(夏季和冬季各一次)天灸療法,每次三劑中藥藥貼,在「三伏天」及「三九天」正日進行,可有望減少及減輕病症復發的機會。 當然,即使夏季未有進行「三伏灸」,冬季也可進行「三九灸」。

天灸: 天灸敷貼的藥物

透過皮膚吸收藥材辛溫之效,溫通經絡,鼓動自身抗病能力。 今年天灸療法的正日三九天是:12月22日(一九)、12月30日(二九)及18年1月9日(三九)。 不難發現,市面上有些地方為增加方便性,正日前後兩三日都會提供天灸服務,一般而言,不會影響療效。 又到一年一度「三九天灸」治療的時候,「天灸」療法是中醫傳統外治療法之一,傳統中醫智慧:「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如果錯過了夏天「三伏」,就要好好把握冬天「三九」。

兩者的治療機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異在於施灸季節的不同。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中醫服務主任陳啓賢稱,天灸即「非火熱灸法」,是於冬夏兩季採用對皮膚有較強刺激作用的中藥敷貼於穴位,可預防或治療呼吸道、消化系統、痛經、脊椎關節等相關疾病。 鼻敏感是香港人常見疾病,病情於秋冬往往更為嚴重。 醫管局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公布在冬至起提供天灸療法服務,中醫指出可提升免疫力,更對治療過敏性鼻炎有顯著成效,有31歲鼻敏感男患者稱自己接受2年天灸後,鼻敏感「斷尾」。 誤解二:「講到天灸咁好,又唔需要吃藥,人貼我又貼」。 不同醫師會自行調製天灸配方,但使用的藥物大多屬於溫熱性質,所以偏熱體質、孕婦、幼兒、發燒、急性炎症等人士應避免進行天灸療法。

天灸: 文章评论(

由於天灸需要完成不少於三貼,因此除了選擇信譽良好的中醫館外,中醫館的分店地區是否便利亦非常重要! 醫師Easy為讀者推薦不同地區有提供優惠的療程。 天灸 天灸2023 而愛美的女士需要留意,貼藥後皮膚表面會留下印痕,而印痕褪色時間不定,視乎個人情況。

天灸

治療期間因為局部皮膚受到藥物刺激而產生熱感及潮紅,因此亦算是「灸」的一種,但整個過程皆不需要點火,所以又稱為「冷灸」。 中醫根據"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原則,使用天灸處方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等藥物作敷貼。 在夏季及冬季特定日子(三伏天及三九天)及特定穴位上敷貼中藥膏貼,藥物藉此滲入皮膚,產生刺激作用,使皮膚出現溫熱反應,從而達到輔助/扶助陽氣,減輕寒性體質的症狀。 天灸是符合中醫"天人合一"的外治法,所謂"冬至一陽",冬季三九天天灸扶助陽氣生發;夏季則陽氣"生長",於"三伏天"天灸助長陽氣,以達至冬病夏治的目的。

天灸: 物理治療 | 針灸 | 運動 | 衝撃波 | 中醫中藥

敷貼“三九灸”的目的:在冬天裏人體的陽氣比較微弱,到了冬至以後人體陽氣漸伏,於此時給予機體溫熱的藥物,是治病求本補陽的過程,也是加強鞏固“三伏灸”療效作用。 依上所述,可以推斷出天灸療法對因季節和氣候變化而加重的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有較好療效。 透過調節臟腑功能和人體陰陽氣血平衡,天灸療法亦可用作治療屬寒性或虛寒性質的頸痛、腰痛、胃脘痛、痛經及月經不調等症狀。 此外,香港人因經常逗留低溫空調房間而得的「冷氣病」,如頭暈頭痛、神疲易累、怕風怕凍、手腳冰冷、水腫等,都可以透過天灸療法而得到改善。 鐘女士,33歲,經痛問題困擾多年,每次月經需服止痛藥和發熱貼來舒緩疼痛,如果在月經前進食生冷會更痛。

天灸

天灸療法是嚴格按照季節時間採用中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來推算,三伏日分別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第四個庚日(中伏)、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末伏)。 天灸2023 天灸 三九日分別為「一九」、「二九」和「三九」,計算方法以「九」為單位,由冬至開始計算,因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第一天至第九天為「一九」;第十至第十八天為「二九」;第十九至第廿七天為「三九」。 由於藥貼是以辛溫芳香的藥材製成,當藥貼發揮作用,客人身體的陽氣會慢慢提升,並感到皮膚有溫熱感覺,這是正常現象。 天灸 肺氣虛弱,衛表不固,腠理疏鬆,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邪正相博,肺氣不利,津液停聚,鼻竅壅塞,而見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狀。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肺氣的充實有賴於脾氣的輸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