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趙程德蘭12大優勢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趙程德蘭

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逾港幣一千萬元的「賽馬會悅學計劃」,已於本年8月底完成。 趙程德蘭 曾任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輔導與學習支援學系高級講師及副系主任,有超過三十載的特殊及融合教育在職及職前教師培訓經驗,尤其專長於自閉症譜系障礙及智障學童的教育。 冼權鋒(2003):序:資優教育的教師培訓,輯於梁詠而、吳恩澤編《小學資優教育發展模式計劃:理論與實踐》(第二版),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優質教育基金。 冼權鋒(2003):融合教育的發展新動向,論文發表於香港弱智服務工作人員協會、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香港明愛康復服務、明愛特殊教育服務主辦之「華人地區弱智服務會議」,香港,2003.12。

趙程德蘭

李文玉清(2003):編輯顧問兼中文指導,嚴穗華主編《朋輩輔導訓練之概念與實踐:導師手冊》,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學生事務處。 何福全、香瑍琼、冼權鋒和葉吳素如(2003):《讀寫障礙:認識與教導(識字園地)》(光碟),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及優質教育基金。 何福全、香瑍琼、冼權鋒和葉吳素如 (主編)(2003):《讀寫障礙:認識與教導》,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及優質教育基金。 廖惠儀、何福全(2003):個案分析,輯於何福全、香瑍琼和冼權鋒編《讀寫障礙:認識與教導》,頁31,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及優質教育基金。

趙程德蘭: 顧問團 (按筆劃排序)

輯於陳培佳編《小學教師學教成長計劃報告書及教師專業成長專集:學術篇》,頁9-23,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下午的分場工作坊環節中,大會邀請到李耀基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分享教導AD/HD兒童的「家」、「校」對策,而丁錫全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則以智障兒童的學與教為題,讓家長及教師進一步理解智障兒童的世界及學習能力,以助他們投入正常的生活。 趙程德蘭 講者:黃學揚- 作曲家及編曲,獲「2014 CASH金帆音樂獎」之最佳正統音樂作品,現任教於香港教育學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何福全、香煥琼和冼權鋒(2003):閱讀困難的特徵、評估及教導方法,輯於何福全、香瑍琼和冼權鋒編《讀寫障礙:認識與教導》,頁3-30,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及優質教育基金。 其他分場工作坊的內容尚包括編程教育、桌上遊戲對特教生的學習成效等,多元化的分享內容具啟發作用。 此外,「賽馬會悅學計劃」團隊已將過去三年推行服務的經驗及成果製作成資源套,分發予全港中小學,提升前線教師對特教生的認識和處理技巧的掌握,令更多學生受恵。 李文玉清、葉建源:從個人到集體:本港中小學學校輔導工作的發展(演講),「中山市教育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團」(2004年4月20日),香港。 李文玉清(2003):編輯顧問兼中文指導,嚴穗華主編《愛心大使培訓系列(三)校本小一適應訓練活動》,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學生事務處。 李文玉清(2003):編輯顧問兼中文指導,嚴穗華主編《愛心大使培訓系列(一)愛心大使訓練活動》,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學生事務處。

趙程德蘭: 「賽馬會悅學計劃」閉幕禮暨成果分享會:「教導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或智障學生的策略」

陳培佳、郭正、甘志強、梁文德和顏明仁(2003):《香港小學全日制優點研究:最後報告》,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胡少偉、彭敬慈、羅羨儀和甘志強(2003):《本地小學考察報告》,36頁,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學校策劃小組。 大會亦邀請了教大客座助理教授何福全博士及客席講師趙程德蘭博士,發布「支援智障學生在普通學校學習意見調查」的結果,提供建議和策略方面的指導。 趙程德蘭 趙程德蘭 隨後,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教師代表分享「運用五種愛的語言提升校內親、師、生之間的關係」,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教師代表則講解透過觀課提升教師處理AD/HD學生的學習表現。

  • 講者:劉詠欣- 中文大學音樂系畢業,教學多年後創辦“音樂種子園”,專門替學校籌辦及制作兒童音樂劇。
  • 1998年11月9日出生四川成都的趙露思,其實早在高中就以甜美可愛的模樣在網路上走紅,曾經到台灣就讀明道大學,鄰家女孩的青春氣息讓她成為了校園裡公的校花,之後參加當時火紅的《超級女聲》海選,短暫成名成為選秀節目的新寵兒。
  • 李文玉清:師生廣結善緣:藉積極師生關係改善課室管理(演講),「師生好老友」教師培訓日(2004年3月13日),香港。
  • 冼權鋒(2003):融合教育的發展新動向,論文發表於香港弱智服務工作人員協會、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香港明愛康復服務、明愛特殊教育服務主辦之「華人地區弱智服務會議」,香港,2003.12。
  • 陳聖根(2002):新教師的教學歷程,輯於陳培佳編《小學教師學教成長計劃報告書及教師專業成長專集:報告篇》頁 ,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 「南京特殊教育教師研討會」,江蘇省特殊教育教師進修班,南京,2002.07。

冼權鋒(2004):視障學童之電腦教育,論文發表於「教導視障及低視力學生研討會」,內蒙古,2004.04。 李文玉清(2002):個案處理,《學生輔導證書課程手冊(CAP 125A)》,香港,香港教育學院持續專業教育學部。 高詠君、許令嫻(2003):想像力的訓練,輯於許令嫻、冼權鋒編《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研究文集》,頁11-20,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許令嫻(2003):融合或全納教育:未來香港教育邁進的方向,輯於古鼎儀、胡少偉和李小鵬編《教育發展與課程革新:兩岸四地的視域和經驗》,香港,港澳兒童教育國際協會。 許令嫻(2003):寫作研究報告,輯於許令嫻、冼權鋒編《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研究文集》,頁7-10,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羅羨儀、彭敬慈、甘志強和胡少偉(2003):《辦學團體策劃學校研究報告》,64頁,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學校策劃小組。

趙程德蘭: 音樂作品

講者:劉詠欣- 中文大學音樂系畢業,教學多年後創辦“音樂種子園”,專門替學校籌辦及制作兒童音樂劇。 趙程德蘭2023 馬英九總統的夫人周美青即因參加洪蘭的讀書會,開始認識了一些長期扶助原住民教育的團體[9]。 趙程德蘭2023 徐慶豐:資優教育與創意的培養(演講),香港創新教育學會「教師創意教育培訓班」(2003年11月29日),香港。

趙程德蘭

近500名校長、教師、家長、準教師及關心融合教育的人士今日(12月3日)雲集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大埔校園,出席「賽馬會悅學計劃」閉幕禮暨成果分享會:「教導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或智障學生的策略」研討會。 冼權鋒(2003):論香港的特殊教育,論壇專題發表於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之「香港及內地智障成人康復服務發展研討會」,香港,2003.10。 冼權鋒、香煥瓊和何福全(2002):「一課室、兩教師」:協作教學的實踐,《2002年海峽兩岸特殊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58-65,論文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主辦之「2002年海峽兩岸特殊教育研討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02.12。 林佩卿、許令嫻(2003):利用合作學習激發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認知及後設認知潛能及提高其中文寫作的能力,輯於許令嫻、冼權鋒編《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研究文集》,頁45-54,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趙程德蘭: 研究和教學

冼權鋒、香煥瓊和何福全(2002):「一課室、兩教師」:協作教學的實踐,《2002年海峽兩岸特殊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58-65,論文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主辦之「2002年海峽兩岸特殊教育研討會」,北京,2002.12。 李文玉清(2003):編輯顧問兼中文指導,嚴穗華主編《愛心大使培訓系列 (二) 校本朋輩互助發展活動》,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學生事務處。 羅萬成(2004):學習文化的重塑,輯於羅厚輝、林碧霞編《學校課程領導的發展》,頁79-88,香港,優質教育基金。 冼權鋒、何福全和許令嫻(2003):《特殊教育資訊科技:行動研究》,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及優質教育基金。 曾慧芬、何福全(2003):利用「通達學習法」提高學習困難學生的數學成績及學習情意,輯於許令嫻、冼權鋒編《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研究文集》,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方駿、梁佩雲、徐慶豐、謝家浩、吳茂蔚、呂詩敏和鄧穎瑜(編)(2003):《反思學習,跨越疫潮:中、小、幼創作研習傑出作品集》,72頁,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李文玉清:抖擻精神:家長再上路(如何面對教育改革及協助子女成長)(演講),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2004年5月25日),香港。 李文玉清:師生廣結善緣:藉積極師生關係改善課室管理(演講),「師生好老友」教師培訓日(2004年3月13日),香港。 李文玉清:如何培養子女良好的品德及公民意識(演講),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德育及公民教育講座」(2004年1月10日),香港。 1965年自第一女中畢業,1969年於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赴美國留學,並於1980年獲頒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博士學位。 洪蘭(1947年5月29日—),臺北人,臺灣學者、譯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多年來致力於腦科學研究及相關知識在教育的應用和推廣,現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1]。

趙程德蘭: 趙程德蘭博士

陳淑蘭在喜劇節目《點解香港咁過癮》中,以當時流行漫畫《聖鬥士星矢》造型出現,自稱「愛鬥士蘭子」,從此大家都暱稱她「蘭子」。 1984年2月張德蘭憑《神鵰俠侶》插曲《情義兩心堅》入選為第六屆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之一。 《神鵰俠侶》1983年度收視率為62點,當年超過三百萬人觀看此劇,創下香港史上最高收視率。 趙程德蘭 冼權鋒(2002):共融活動:「齊參與、齊體驗」,輯於鄭慕賢主編《開發教學創造力》,頁 ,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龍精亮和陳譚美顏(2003):教師成長:了解情緒及情緒自覺,《教育曙光》第47期47,頁39-45。 1998年11月9日出生四川成都的趙露思,其實早在高中就以甜美可愛的模樣在網路上走紅,曾經到台灣就讀明道大學,鄰家女孩的青春氣息讓她成為了校園裡公的校花,之後參加當時火紅的《超級女聲》海選,短暫成名成為選秀節目的新寵兒。

何福全、冼權鋒、馮馮詠儀、葉吳素如、趙程德蘭和鄭劉麗霞(2003):《如何教導自閉症兒童解讀別人的想法》(視像光碟),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及優質教育基金。 何福全、冼權鋒、馮馮詠儀、葉吳素如、趙程德蘭和鄭劉麗霞(2003):《如何教導自閉症兒童解讀別人的想法》,288頁,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及優質教育基金。 陳聖根(2002):新教師的教學歷程,輯於陳培佳編《小學教師學教成長計劃報告書及教師專業成長專集:報告篇》頁 ,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陳國威(2003):融合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心理透視,輯於古鼎儀、胡少偉和李小鵬編《教育發展與課程革新:兩岸四地的視域和經驗》,頁 ,香港,港澳兒童教育國際協會。

趙程德蘭: 「賽馬會悅學計劃」閉幕禮暨成果分享會:「教導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或智障學生的策略」

1991年,陳淑蘭的父親離世,她的情緒非常低落,但由於當時她正主持《點解香港咁過癮》,習慣常常笑面迎人,不懂在別人面前哭;後來節目中一位臨床心理學家顧修全察覺到她的情緒有異樣,才著她接受治療[5]。 李文玉清:如何提升自我情緒控制及處理子女問題技巧(演講),聖公會基德小學家長講座(2003年9月27日),香港。 趙程德蘭2023 陳賢冰:指導孩子有學習動機(學會學習)(演講),英皇書院及聖嘉勒女書院「香港國際教賢學院工作坊」,(2004年5月15日)香港。 如需更改已報名之課程,參加者只可更改日期及同等或較高費用之課程,不能退款,並請最遲於課程開始前14個工作天以電郵形式通知,否則將無法作出任何更改,並會收取全數費用。

冼權鋒(2002):發展特殊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實踐經驗,論文發表於愛德基金會主辦之「淮海經濟區聾校教務主任培訓班研討會」,中國徐州,2002.08。 冼權鋒(2002):特殊教育信息科技,論文發表於香港盲人輔導會及江蘇教育學院主辦之 「南京特殊教育教師研討會」,江蘇省特殊教育教師進修班,南京,2002.07。

趙程德蘭: 音樂作品

四至五歲時姐姐替她報名參加童裝公司所舉辦的歌唱比賽,以一曲《媽媽好》奪得冠軍,之後以童星身份首度加入無綫電視[6]。 冼權鋒(2004):利用想法解讀策略教導自閉症學生,文章發表於廣東省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及凱撒克基金主辦之「第五屆家長與專業人士交流會」,中國,2004.05。 趙程德蘭 李文玉清:挫折理論與面對逆境:教師如何協助學生提升抗逆力(演講),「活出精彩人生系列:培養學生面對逆境」研討會(2004年6月26日),香港。 陳呂令意、李文玉清:迷網──青少年沉溺上網的原因及其輔導(演講),「拯救「網中人」計劃:青少年家長講座」(2003年10月5日),香港。 李文玉清:師生廣結善緣:藉積極人際關係改善課室管理(演講),「教育研究講座」(2003年3月14日),澳門,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暨澳門教育與青年局。 陳培佳、甘志強、郭正、梁文德和顏明仁(2003):《小學全日制優點表現指標:使用手冊》,香港,香港教育學院小學全日制優點研究小組。

趙程德蘭

羅羡儀(2003):中國師範教育的傳統與教師教育的發展方向,論文發表於全國教師教育學會主辦之「全國教師教育學會成立大會暨教師發展學術論壇」,深圳,2003.12。 陳譚美顏(2002):《學生輔導證書課程(CAP 125A)課程手冊──課程導師》,香港,香港教育學院持續專業教育學部。 洛貝知、陳賢冰(2003):在小學數學教育課程的小組專題研習中實施朋輩評估,輯於P. Carr 編《課程 趙程德蘭2023 、學習與評估:香港的經驗》(第一版),頁 ,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其他文章推薦: